升华吸热与凝华放热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物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nbon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箱内食物上出现霜、衣橱内的樟脑丸变小等现象,但由于对这些现象缺乏思考和研究,因而种种现象经常被我们所忽略,所以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我们要注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一、升华、凝华概念的形成
  
  1.升华: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么固态物质吸热后能否直接变成气态呢?我们不妨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
  


  归纳总结: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做一做:把少量的碘放在烧瓶内,瓶口盖上玻璃片,然后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并仔细观察碘的状态发生的变化,我们会看到同态的碘逐渐地减少,直至消失,且始终没有液体出现,整个瓶中充满了紫红色的气体,这就说明了碘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而这个变化的产生需要我们持续加热,因此升华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2.凝华:在上述实验中我们还会看到,当停止给碘加热后,仔细观察瓶内的变化,我们会发现紫黑色的气体逐渐消失,在瓶壁上出现了紫色的碘,整个冷却过程中并没有液态的碘出现,我们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认真分析,也会有同样的发现。
  


  归纳总结: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由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所以凝华要放热,上述实验现象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俗语说:“霜前冷”,就是指水蒸气要在低于0℃的环境下才会凝华形成霜。
  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而且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因此对一些常见的物质要记住,例如碘、钨、冰、干冰极容易发生升华和凝华。
  
  二、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应用
  
  1.人工降雨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进行人工降雨,当干冰抛入高空中时,它会很快升华,在升华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空气的温度迅速降低,这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变大后下落,在地面附近遇到暖气流而熔化成水降落到地面形成了雨。
  2.储藏食物、手术麻醉
  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但没有残留物,利用这些特点可以作制冷剂,用于食品冷藏或医学上的“冷冻治疗”。
  3.制造特殊的舞台效果
  舞台设计时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水滴,形成“云雾”。
  4.保护飞船的返回舱,避免高温
  宇宙飞船的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与空气摩擦生热,舱的表面温度非常高,在返回舱表面涂有一层极易升华的材料,可以利用升华吸热使舱内温度保持正常。
  
  三、典例解析
  
  在近几年的考试评价中,对升华和凝华知识的考查往往是和前面的四种物态变化综合在一起,解题时要善于抓住物态变化前后物质所处的状态,紧扣物态变化的概念和规律,这些考题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查。
  1.自然界中与凝华有关的天气现象
  例1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解析 “冰花”是由于严冬气温急剧下降时,房间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窗外较冷的环境。直接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现象,答案应选BC。
  2.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
  例2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
  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解析 电灯在通电发光时温度很高,引起钨发生了升华,直接变成了钨蒸气,停止通电后,钨蒸气遇冷凝华成固态钨,附着在灯泡的内壁上。使灯泡变黑,本题答案选C。
  3.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应用
  例3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1)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
  (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解析 干冰升华吸热使舞台上方的空气温度急剧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气态的二氧化碳的液化温度条件需要降到零下一百多摄氏度,所以本题答案选B。
其他文献
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浮沉状态有三种,即漂浮、悬浮和下沉,其实际状态取决于物体重力的大小、所受浮力的大小和其他外力的大小.在物体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必然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分析问题时,必须明确了解物体的受力情况才能确定物体的状态和状态的变化.  一、物体的浮与沉应满足什么条件  分析思路一:浸没在水或其他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只受重力G和浮力F浮时,其浮沉的状态取决于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浮力的大
期刊
一、知识梳理    1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人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人另一种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人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光若垂直射入界面,仍沿原来的方向传播,折射角等于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当光的传播方向反向时,光的传播路径不发生改变。    2
期刊
一、重、难点导学    (一)摩擦力的产生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用字母厂表示。  (2)物体之间产生摩擦力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即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第二,接触面粗糙;第三,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发生相对运动。  (3)理解摩擦力概念时要明确:  ①摩擦力的产生必须
期刊
纳米是一个微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即1nm=10-9m,它相当于原子大小的4倍,万分之一头发粗细.形象地讲,1纳米的物体放到乒乓球上,就像一个乒乓球放在地球上一样.  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造更小的机器,最后将变成根据人类意愿,逐个地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技术最早的梦想.纳米技术是指在0.1~100纳米的尺度里,研
期刊
生:从门镜里看人总是把人看远了,这是为什么?  师:门镜又称为“猫眼”,主要由凹透镜、凸透镜组合而成,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请看光路图。  生:既然近物可以变远,那么远物是否可以变近呢?  师:不妨一试:  以凹透镜(f=-75mm)作为目镜,以凸透镜(f=300mm)作为物镜,使两镜相距150mm左右,调整目镜,你看到了什么?  生:正立的虚像。  师:这就是最早的伽利略望远镜,再试一试。  以f
期刊
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从天而降,撞击到今天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上,由此造成的剧烈气候变动使得当时的地球霸主——恐龙轰然倒地,让出了生物界王者的宝座,灾难过后,幸免于难的哺乳动物乘机扩张,并演化出今天的地球新主人——人类,假如小行星再次撞击地球,人类是否能避免重蹈昔日恐龙的覆辙呢?  然而,暂时“循规蹈矩”的小行星们究竟现在身处何方?它们有着怎样的前生后世?万一它们再次来袭,我们人类究竟如何去挽救
期刊
据国外媒体报道,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日前称,他们最近在高度为3200米的山峰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试验。利用高能激光装置向经过这里的雷暴发射激光脉冲,首次成功地在自然界中制造出了人工闪电。    一、利用激光制造人工闪电    在2008年出版的一期《光学快报》杂志上,法国里昂大学的科学家和美国的研究人员联合公布了公布了他们的最新实验情况,法国里昂大学的杰姆·卡斯帕里安是此次研究的负责人,他说,在著名的本
期刊
物理图像是形象描述物理状态、过程和规律的工具之一,也是数学知识在物理中应用的具体体现.因此这类试题能有效地训练同学们思维的敏捷性与创新性.具体解题过程为:首先要弄清两个坐标轴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初步理清坐标中图像的物理意义;其次要善于抓住图中的特殊点、线来理解图像的深层物理意义;最后综合分析图像中的信息解题.下面解析几道有关浮力的图像题,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有所启发,熟悉和掌握该类考题的解题方法与技
期刊
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是力的作用效果的一个体现.力和运动所研究的物理现象、规律与生活紧密联系,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浮沉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力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阐述的要点有:如何判断运动状态改变;物体不受力、受平衡力、受非平衡力情况下怎样运动,其中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是处理力与运动关系的基础.    一、运动状态及其改变的判断    例1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
期刊
坚实的基础    崔琦1939年出生在河南省宝丰县城北的一个农家,他排行老四,上面有三个姐姐,崔琦的父亲是一个耿直方正、不爱言语的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王双贤虽然目不识丁,但却深明事理,为人和善,是远近有名的贤妻良母。  崔琦出生时母亲已41岁,父亲45岁,那时的人崇奉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而崔琦的父亲崔长生又是崔氏家族中的老大,中年得子给崔家人带来了无尽的喜悦,即便如此,母亲也没娇惯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