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街道的龍文化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龍是吉祥物,也是歷代天子的象徵,龍還有寓意中華兒女之意,逢新年或節慶日,澳門民間有舞龍行大運習俗。在澳門以龍命名的地名很多,如舊城區的聚龍里、聚龍舊社,都是有著百余年歷史的古老街道。不過,鮮為人知的是,聚龍里並不是吉祥喜慶之地。
  聚龍里
  聚龍里,又名苦力圍,位於夜姆斜巷(崗頂斜路)一側的一段斜坡上。顧名思義,這里的龍,就是中華兒女之意,專指當年聚集此地等待遠赴他鄉的華人苦力。“豬仔”是當時對苦力的俗稱,“被人賣豬仔”,今天仍為港澳一特色生活用語。
  19世紀末,中國國力衰落,中華民族淪為國際列強的欺淩對象,澳門亦淪為國際列強混雜的據點。1851年,一名澳門人和兩名法國人開始做起令人髲指的苦力貿易生意。當時的“苦力”,據說大都來自廣東和福建,年齡在18歲以上,簽了賣身契,必須赴國外勞動8年。出發前,他們就被關在現在的天通街、沙欄仔街附近的不同建築內。因為環境惡劣,不少若力還未上船已死去,即使有命上了船的,海上死亡之神亦奪去不少苦力的性命。到1871年,澳門已有5家從事人口販賣的公司,數萬名華人苦力經澳門賣到國外或南美洲種植園從事體力勞動,他們的身世悲慘,與奴隸無異,甚至連非洲黑奴都不如。澳門因此在國際上聲譽一落千丈。數年後,澳葡政府不得不禁止了這種慘絕人寰的苦力貿易。
  生活在今天的中國人可能難以想像曾經發生在澳門的不堪人道的歷史,而百多年前的聚龍里作為反映那段黑暗歲月的見證者之一,而吸引著不少遊人前來緬懷這里曾經發生的故事……
  若是沿著崗頂斜路向上攀行,正好可細心體會當年來自中國內陸的苦力在這里的生活條件是如何的艱苦!由遠及近地迎面而來的是,一堵黑色的斑駁外墻、一面中式牌樓書寫著黑色大字——聚龍里,似乎在向世人講述著昔日這里的故事。當年這裡就是被販賣的苦力進出“苦力圍”的必經之門吧?一座土地公社端坐門樓一側,似是守衛著大門,或許亦曾經看遍那些囚禁在陰暗小屋中苦力的絶望……
  今日的聚龍里,歲月已洗滌盡昔日罪惡的蛛絲馬跡,留下來的是散落小巷的岭南式房屋遺址和其破舊的身影,相偎著數幢現代住宅樓房,過道泊满各式電單車,門窗外晾曬著萬國彩旗般的衣物,偶爾有不知從哪裡跳出來猫咪,盤在過道晒午後的太陽,還有不知从哪一戶民宅傳出的電視聲音,處處散發著當地居民的生活氣息。
  行走在這里,如同走過一段由中國近代邁向當今的時光機旅程,讓人感慨無限:這一處中國近代歷史的特殊遺址,至今仍舊是有序的生活社區,也成為居民的一片安寧小天地。徜徉其中,更是如同上了一堂活龍活現的近代澳門歷史課,從而倍加感恩和珍惜今日社會的富足生活……
  聚龍舊社
  若說對聚龍里有一種輕觸歷史的恐懼感及勾起後人對澳門歷史黑暗歲月的回憶的話,那麼位於營地大街關前街附近的另一小巷──聚龍舊社,卻是昔日清政府對西方列強博奕及對澳門仍然有控制權的歷史見證。
  聚龍舊社,因巷內一古老土地廟──建於明朝的“聚龍公社”而得名,1869年正式命名,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了。在位置空間上,聚龍舊社距離清朝海關“澳門關部行台”的所在地——今關前街和關後街之間僅數步之遙。
  關前街和關後街,澳門早期的中式古老歷史街道,今日卻因鋪設以各種波浪紋圖案的葡式石仔路,而令這里歐陸風情、中國風情各行其是,散發獨到的迷人風采,又因城市最初的肌理透徹的是傳統色彩的中式街道,特別是與關前正街相交的一道窄巷弄“聚龍公社”土地廟的保留,成為遊人尋尋覓覓中意外的惊喜。
  今日,這間古老公社因依附在民宅之外墻下,其貌不揚,而不被人注意,一堵黃色的矮牆,配置一道東方式月門、一扇翠綠琉璃瓦窗花,因廟里一座樹立於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的諭碑,碑文載有:“泗勝坊乃闔澳咽喉之地,兼近海隅,舖戶民居甚密,日前延火延燒,皆由無備之故也……”記載了昔日這里的民風民情,而被澳門政府列為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物而加以保護,可惜因設有玻璃罩,而難以看請文字及感受諭碑的真實感。旁側是由街坊加設的土地公公婆婆塑像,無聲地靜立在方寸之間的一隅,見證著澳門小城的風風雨雨,見證著百年時光在凝固中消逝……
其他文献
◆澳门特区行政会委员  澳门立法会议员/陈明金  新巴士服務模式實行一年多來,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去年6月,3家巴士公司靜悄悄申請調升巴士服務費,獲交通局批准劃一升幅23%,此舉引起社會的強烈不滿,迫使政府凍結該項行政程序;事隔半年多,當局舊事重提,單方面宣佈新福利、澳巴的服務改善已獲社會認同,並將重啟對這兩家公司調整服務費的行政程序,更可追溯至去年6月。事件公佈後,再次引來社會的反彈,與此同時,汪
期刊
“陽光法案”的某些技術性細節條款,可以幫助官員“隱匿”部分財產,再怎麼公開,也不會使官員家產“起底”;因為陽光法案的縮水,官員的部分重要財產被作為“官員隱私”得以內部消化,那麼今次的財產公開也不過是形式主義的另一種做法而已。  為支持政府通過的《財産及利益申報法律制度》法案,推動本澳民眾政治參與的熱情,《澳門月刊》自2013年1月中旬啟動了為期一個月的“官員財產大競猜”活動。活動啟動後,受到了本澳
期刊
決定澳門前途的五個問題  在澳門社會的多數市民,對特區政府的評價都會認為總體不錯,理由是社會治安穩定,經濟高速發展,市民文化素質以及衛生醫療有所提高,特別是全民運動健身方面已經深入到家喻戶曉,連小學生也可以到體發局屬下泳池學習運動。這些回歸後給市民帶來好處,市民有目共睹。但經過回歸13年以來的實踐,澳門特區小城也逐步暴露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這些問題開始明顯地成為阻礙特區發展,甚至直接影響澳門社會及特
期刊
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成立至今已六十餘載,半個世紀以來見證了澳門的婦女兒童事業的蓬勃發展。作為老牌傳統社團,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從未間斷履行參政議政為市民發聲的社會責任,並薪火相傳。今年,婦聯將支持、推舉一位富有朝氣的青年——黃潔貞副理事長參加第五屆立法會選舉。  黃潔貞是一名土生土長的80後,求學期間,先後獲得香港理工學院護理學士學位和華南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學位。除了現職是服務澳門鏡湖醫院的副護士長,
期刊
時光荏苒,驀然回首。出生於書香門第的我自小喜愛塗鴉,年少無知時不懂得求師學藝,總喜歡到鄰居的美術老師家看他畫畫,尤其羡慕他家的女兒可以參加縣裡的畫展,心想:“如果有一天我也可畫得一手好畫當個女畫家多好!”正是這年少的輕狂成了我一生的追求。  以後在學校和單位裡的黑板報、牆報便成了我孜孜不倦的追求,才使我感到藝術道路的艱辛和困苦。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雖然也面臨過很多選擇,最終我還是義無反顧地走這條從
期刊
作為一名服務珠海特區文化界的本土畫家,李開連身上有著很多頭銜: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珠海市文聯組聯部主任、珠海市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珠海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和珠海特區畫院特聘畫家。  初次見到李開連先生的人都會對他留有這樣的印象:質樸、儒雅。月前,記者有機會前往李先生設於珠海市的個人畫室採訪。這間位於珠海舊式民居之中的畫室,雖然地方不大,卻光線
期刊
現代人生活忙碌,人們都被生活壓力追趕著步伐,每跨出一步都在喘息。澳門人面對經濟發展如巨浪般湧來的勢頭,從前純樸的生活文化都消失了嗎?近年來澳門“物慾”風行,尤其是年輕一代的追求,真的那麼一面倒嗎?  正當我對生活的意義感到迷惘的時候,我遇到了她,她帶我走進她的生活,感受都市人在璀璨繽紛的霓虹燈背後,還有一種柔和清新的恬靜。  她的名字叫佩兒,朋友逗趣地叫她“珍珠”。她個子嬌小玲瓏,披著一頭天然棕色
期刊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3月,乍暖還寒的北京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國進入一年一度的“兩會季”。3月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拉開帷幕;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勝利開幕。在十多天時間裡,5000多名全國兩會代表委員把準時代脈搏,積極建言獻策,商國是、議民生、謀發展,為中國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凝聚改革信心,形成積極共識。  本次“兩會”是中共十八大後,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首次舉行的大會,又是由第
期刊
澳門的魅力在於東西方文化的交匯, 由明朝中葉開始,葡萄牙佔據澳門長達400多年,中葡文化的融合滲透在各個角落。澳門旅遊局推出“論區行賞”四條步行路線,其中的“中葡交匯之旅”將帶您領略歐陸風情的建築和景點。  欣賞歐陸色彩建築 品味南歐風情  “中葡交匯之旅”的起點是議事亭前地,地面全以黑白色碎石鋪成,噴水池和兩旁淺黃色的建築物充滿南歐風情。前地的右邊是仁慈堂博物館,主要展示宗教物品及仁慈堂文物,左
期刊
這一個月,時事紛紛擾擾。教皇辭職了,朝鮮核試驗了,韓國換了總統,美國的總統開始重視國內的就業問題了,倒是他們的公司還在關心中國,歐洲人流年不利,顧不上關心別人,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吃的牛肉居然是馬肉,他們產的最先進飛機居然漏風;國內,有的官員在為老百姓打工,有的在學習喝酒,有的被老百姓挽留,有的抱怨自己離國務院太遠,還有的在忙著處理敗家子兒子的事,釣魚島的問題還在僵持,海峽兩岸的問題倒是能坐下來好好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