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类媒介走红原因、困境及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b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疫情时代,人们对“陪伴”的情感诉求愈发强烈,音频媒介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作为音频媒介的播客节目在数量井喷式增长的同时,类型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财新《记录在案》的推出,填补了国内真实犯罪类播客的空白。本研究聚焦真实犯罪类播客的叙事模式,探析其长久以来独具吸引力的原因,阐述其发展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
  关键词:音频媒介;播客;《记录在案》;《连载》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2
  2021年3月中旬,财新传媒上线了一档名为《记录在案》的新播客。节目在形态上借鉴了过去几年风靡全球的真实犯罪类播客模式:以新闻报道为内核,通过采访相关当事人等展现案件的来龙去脉。财新称,期待《记录在案》在中国播客市场带来属于自己的“连载时刻”。《连载》是美国一档现象级真实罪案类播客,它直接带来了播客受众的增长,也影响了媒体对播客业务的判断。自此,真实犯罪类播客成为全球播客领域的热门大类,长期占据热门榜单的半壁江山。那么,真实犯罪类播客何以崛起与走红?其叙事模式具有怎样的吸引力?本文从叙事播客的崛起脉络出发,梳理真实犯罪类播客的发展概况,分析其广受欢迎的原因以及面临的典型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
  1 真实犯罪类播客的崛起与走红
  在媒介产业高度发达的美国[1],播客从2004年诞生开始已有17年的发展历史,但将播客带向主流大众的,是真实犯罪类播客的起源——《连载》。这档播客出自美国的全民电台节目《美国人的生活》,由具备多年广播制作经历的资深记者莎拉·柯尼格制作。《连载》在节目中引入新的证据和访谈,环环相扣讲述案情。《连载》一上线即成为现象级播客,在美国掀起播客浪潮,还获得了2015年的“广播界的普利策新闻奖”皮博迪奖,并于2018年创造了3.4亿下载量的记录。此后,真实犯罪类播客一度风靡全美。2019年,苹果美国区播客榜单在最佳播客节目类型设置中增添了“最佳真实犯罪播客”单项奖。
  2 真实犯罪类播客走红的原因探析
  2.1 真实的犯罪文本
  从书籍、影视再到播客,真实犯罪类型的各种文本一直很受欢迎[2]。也因此,真实犯罪类播客天然具有这类文本自带的吸引力[3]。通常情况下,犯罪類播客包含这些元素:让人同情的受害者、可怕的犯罪行为、可疑的线索、执着的侦探。恐怖的罪行往往引起人们身体和心理的恐惧反应[4]。同时,由于这些故事是真实发生的,所以也很容易让听众变得脆弱、敏感,即这种特殊的播客类型会让听众担心,相似的犯罪行为可能发生在包括自己在内的任何人身上[5]。这种担忧有时候会使人们出于“生存需求”收听播客[6]。
  2.2 连续性的案件叙事
  通常来说,一档真实犯罪类播客一季只讲一个故事。这种讲述方式赋予了这类播客独特的吸引力——在有限的时长中探索深度,用连续的叙述、奇异的故事吸引受众[7]。克里曼多也提到,犯罪本身以一种连续的方式发生,一个行动接一个行动。因此,连载故事可以以一种独特的、惊人的准确方式捕捉到犯罪的时间线[8]。以《连载》为例,它只报道了一个故事——被判有罪的嫌疑人安德南·赛义德的法律案件及其明显的前后矛盾。在多集报道中,播客既具有新闻的深度,同时又让听众着迷。作为调查过1978年俄亥俄州女子伊丽莎白·安第斯谋杀案的著名真实犯罪类播客《控告》的记者之一,安伯·亨特认为:“人们对播客比书面文字更宽容。”尽管连续故事的时间跨度大,但播客媒介加上短剧形式,能让故事变得细致和具体,也不至于让观众厌倦[9]。此外,主持者的个人体验或叙述者的个人探索,也在案件发展之外增强了连续性叙事的未知性[10]。在节目中,主持人详细阐述原委,但也在自我探索,始终和观众站在同一方。有时候,主持人甚至会判断错误,不过这也带来了顿悟和解决的反转时刻[11]。
  2.3 播客形式的独特性
  真实犯罪类播客的火热,不仅是因为罪案本身的吸引力,还因为案件在播客这种形式中展现出来的独特性。一方面,对于生产者来说,相较于制作影像,播客生产操作起来更简单;另一方面,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音频形式也有无法替代的体验[12]。这些独特的体验首先来自“要受众自己想象”的特点[13]。相较于直接呈现特定画面,音频需要听众在脑海中想象犯罪案件,因此会出现“千人千面”的情况。大多数时候,这些画面都会指向每个人内心的恐惧想象[14]。其次,播客收听具有私密性,音效制作、原始录音等穿插其中,可以让听众产生极强的代入感[15]。旁白、当事人谈话、当年的法庭陈词录音、相关人员采访等诸多素材都汇集在节目里,使《连载》成了一部“声音纪录片”。声音的变化叙述也很容易体现情绪和节奏的变化,释放出密集的情感,这是文字很难实现的效果[16],作为真实犯罪类播客的里程碑,《城镇》就展现出了情感与音频紧密连接的力量 [17]。
  2.4 受众的参与式体验
  播客承载形式所带来的独特效果,让受众自己想象、释放情感,获得沉浸式体验[18]。这种体验加上犯罪案件环环相扣的连续叙事,能带给人参与性的快感:播客主持人作为“侦探”,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观众为其提供协助,双方共同参与破案过程[19]。在《城镇》第二集结尾,主持人瑞德被告知他的主人公约翰·麦克勒莫尔自杀了。这时候,新闻开始滚动播放,听众们开始思考麦克勒莫尔自杀的原因。故事充满反转、悬疑与谜团[20]。另外,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也使案件通过节目广泛曝光,优化了受众的参与性体验[21]。
  3 真实犯罪类播客发展的困境及发展路径优化
  3.1 困境:娱乐性与严肃性的矛盾
  将真实犯罪转化为叙事形式一直存在伦理上的争议,这种争议也沿袭到了真实犯罪播客中[22]。其中,核心在于播客娱乐性与道德性之间的矛盾[23]。对于广大听众而言,节目提供了破案的娱乐体验,但观众也很容易陷入纯叙事层面的讨论,忽视对故事背后的创伤和悲剧性进行挖掘[24]。即便是《连载》也遭遇了普遍的指责,例如认为“它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变成了娱乐”。开头提到的那期播客中的受害者李海民的兄弟说:“对我来说,这是真实的生活。对听众们来说,这是一部谋杀悬疑剧、犯罪剧。”《卫报》的盖伊· 阿尔科恩也曾批评,《城镇》的主持人瑞德与团队“带着一定程度的傲慢把这个故事当成瑞德创作的故事,而不是麦克勒莫尔的人生故事,麦克勒莫尔所承受的痛苦就这么被摊开让我们窥视娱乐了”。 还有批评的声音认为,播客主持人有时会隐瞒信息,通过操纵观众来制造叙事紧张感[25]。同时,在真实罪案播客中,人们容易对故事中的人物投入情感,即便对方是潜在罪犯,这就出现了“犯罪名人”。另外,像《连载》这样的现象级作品,会吸引成千上万的粉丝扮演业余侦探进行无休止的讨论,于是保护信源也会变得异常艰难。   3.2 改进:创作者的职业规范
  争议之下,真实犯罪类播客也在不断改进。虽然有诸多批评,但《连载》也展现了难得的透明。在每集节目中,主持人柯尼希会带领听众完成自己的报道过程——解释她在和谁谈话,尊重匿名的要求,并公开与被定罪的杀人犯讨论对其清白的怀疑[26]。一个有趣的犯罪新闻会吸引记者的注意力,但不容忽视的是,有多少无辜的人卷入了案件?而报道可能给这些人带去怎样的伤害?播客《控告》的记者安伯·亨特曾说,自己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是一名记者。真实犯罪播客的记者需要敏感和清晰的道德准则[27]。这些操作规范既是对报道对象的尊重,也是对受众的尊重[28]。另外,也可以把这些追求真实、透明的操作视为对塔奇曼所说的新闻生产客观性“仪式性策略”的继承——通过一系列措施降低记者本身的“职业风险”[29]。
  4 结语
  真实犯罪类播客的风靡在为播客市场的成长带来了强大助力的同时,也不断丰富着播客的叙事方式。但欧美播客自2004年开始,发展不足20年,真实犯罪类播客的成长不足10年。而在中文领域,播客这一媒介形态尚处于发展初期,叙事类播客、真实犯罪类播客尚处于萌芽期,财新的尝试弥补了国内这一类型播客的空白。在未来的发展中,在供给独具魅力的真实犯罪类播客的同时,要兼顾新闻操守、人文关怀以及播客节目的质量和热度。
  参考文献:
  [1] 冯广圣.报业“一体化”转型模型构建[J].新闻与写作,2018(03):94-96.
  [2] 王灿,冯广圣.情感唤醒与乡村认同——从《向往的生活》看“慢综艺”热[J].新闻知识,2020(07):62-65.
  [3] 王灿.基于营销3.0视角的企业整合品牌传播研究——以宜家家居为例[J].东南传播,2019(05):136-138.
  [4] 卜嘉敏,戴蔓琳.乡村文化振兴语境下老年人的媒介使用偏好研究——基于对淮安市Y镇的调查[J].东南传播,2020(05):59-62.
  [5] 徐娉婷,冯菊香.大學生时尚杂志电子刊消费的心理动因与行为特征[J].东南传播,2020(09):89-92.
  [6] 吕志文.构建与解构:“男性向”网络小说改编剧分析[J].艺海,2020(07):82-83.
  [7] 张嫚.社会化媒体对家庭伦理剧的撕裂与弥合——以电视剧《都挺好》为例[J].艺海,2020(08):96-97.
  [8] 李惠敏.经营体验类综艺节目的叙事特色分析——以《潮流合伙人》为例[J].汉字文化,2020(10):179-181.
  [9] 位云玲.原创文化类综艺节目持续走红的原因探究——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艺术评鉴,2019(07):169-170,76.
  [10] 杜彦洁.电影作品的叙事特色分析——以侯孝贤电影为例[J].汉字文化,2019(03):36-37,48.
  [11] 杜彦洁.浅析张艺谋电影作品中的色彩运用[J].戏剧之家,2019(06):75-77.
  [12] 杜彦洁.浅析美国电影新英雄形象——以《蝙蝠侠:黑暗骑士》为例[J].大众文艺,2019(08):158.
  [13] 丁月明.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电影女性形象塑造分析——以电影《霸王别姬》为例[J].戏剧之家,2019(15):83-84.
  [14] 位云玲.观察类综艺节目走俏的原因探究——以《我家那闺女》为例[J].艺术科技,2019(3):115.
  [15] 位云玲.法国电影《触不可及》的人物角色分析[J].汉字文化,2020(12):124-125.
  [16] 王灿.以《风味人间》为例探究饮食文化类纪录片传播新走向[J].戏剧之家,2019(15):79-80.
  [17] 位云玲,冯广圣.算法新闻推荐的社会责任反思[J].新闻知识,2020(09):23-26.
  [18] 冯广圣.互嵌与协同:社会结构变迁语境下乡村传播结构演变及其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0(02):91-101.
  [19] 葛婷婷.绿色广告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研究——以L村为例[J].东南传播,2020(11):50-54.
  [20] 刘雯.浅析巴金小说《家》中反封建文化的体系建构[J].汉字文化,2020(15):58-59,61.
  [21] 丁月明.危机与转机:网络综艺节目叙事策略的优化——以《心动的信号》为例[J].戏剧之家,2019(16):222-223.
  [22] 王灿.融合、精准、细化——对国产化妆品企业营销渠道设计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9,32(04):227,274.
  [23] 孙梦婷,何晴,黄蓉.故宫文创的跨媒介传播策略[J].东南传播,2020(09):83-85.
  [24] 李惠敏.助力乡村文化自信:涉农纪录片的当代价值研究——以《记住乡愁》为例[J].东南传播,2020(06):35-37.
  [25] 冯菊香,邹嘉楠.认同与重塑:网络游戏社区中拟态关系的影响研究[J].新闻知识,2021(02):21-26.
  [26] 丁月明.试论网络直播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J].东南传播,2020(05):56-58.
  [27] 位云玲.新闻反转的内在机理、影响及治理探究[J].新闻知识,2019(04):86-89.
  [28] 李越,吴斯,冯广圣. UGC视角下的网络社区内容分层管理个案研究——以站酷社区为例[J].东南传播,2019(07):121-123.
  [29] 丁月明.试论网络直播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J].东南传播,2020(05):56-58.
  作者简介:林辰(1996—),男,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传播社会学。
  指导老师:冯广圣
其他文献
摘要:“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是老去的松子精神恍惚时在墙上重复刻画的句子。《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讲述的是松子的一系列看似不该却又理所当然的悲惨遭遇,影片的导演是日本的松岛哲也,他用绚烂的音乐舞台剧风格表现了华丽外表下的悲剧人生内核——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本文从电影的主题内容、视听语言风格和电影色调分析三个方面对影片进行解析。  关键词:《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喜剧形式;色调分析;镜头语言  中图分
期刊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尊重女性、追求自由博爱的思想意识,以及对世间最珍贵的儿女真情的歌颂和对天下众生的悲悯,使该部作品在情感境界方面显著超越了同一时代的作品。18世纪20至60年代,西方“平等、博爱”的思想还未全面渗入中国,但作者已经具备进步的思想理念,并將其深深融入了《红楼梦》的创作之中。《红楼梦》站在社会历史的角度,以博大深远的情感境界启迪、唤醒民众,在推动晚期封建社会革
期刊
摘要:电视剧《金粉世家》通过镜头语言和声画语言的优势,在不影响原著原本情节表述的前提下,对原著加以适度合理的改编,使剧情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本文通过《金粉世家》中对镜头语言的运用,分析镜头语言对人物情感的暗示、对影视剧主题的隐喻以及对影视剧真实性的刻画这三种作用。  关键词:《金粉世家》;镜头语言;人物情感;主题;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
期刊
摘要:健康传播是为了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通过大众传媒来传播健康信息的渠道。目前,大多数有关健康文化传播的文献主要聚焦于微信公众号、微博、电视栏目和医疗剧几个方面。本文以强弱关系理论为依据,以抖音号“健康中国”为研究对象分析vlog在健康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以期使未来短视频在健康文化传播方面更具专业性,能够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强弱关系;健康文化传播;vlog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
期刊
摘要:《天地玄黄》是著名的人文地理类纪录片,导演以地球与人类的进化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演变为拍摄主题,通过独特的隐喻和交叉蒙太奇的手法来表达影像外的讽刺效果。本文探讨《天地玄黄》如何利用纪录片媒介的视听功能引导、呼吁受众关注生态文明主题,旨在阐明纪录片媒介中生态文明的传播策略,为我国独立拍摄、制作生态文明纪录片提供创作方法和灵感。  关键词:纪录片;《天地玄黄》;家园意识;生态文明;传播策略  中图
期刊
摘要:2020年夏季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国家高度重视,派出武警消防、解放军部队等奔赴前线支援抗灾,各类新闻媒体也闻风而动,对本次抗洪的具体措施、有效成果、军民之情等进行了深入报道。本文选取主流媒体代表人民日报和军队宣传媒体代表人民前线,分析两者在传播平台、报道方向选择上的差异,以及两者此次抗洪报道的共同特点。  关键词:抗洪新闻;人民日报;人民前线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乡土原创短视频的传播作为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一大媒介景观,是以田园乡村为创作本体、以农民等普通人为创作主体、以日常劳作和生活为创作内容的连续式的短视频传播,虽然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却都吸引了无数用户的关注。本文对如“快手”“抖音”等社会化媒体平台中的爆款乡土原创短视频进行研究,分析其传播内容及特征,总结这类短视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乡土原创短视频
期刊
摘要:当前,中华文化逐渐得到重视,各种传统文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新时代如何运用新媒介传播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相声领域,德云社是成功运用新媒介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典范。德云社在成立初期也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但是通过相声内容、招生及传播方式、演员发展方向及粉丝群体培养四方面的现代化改造,成功打造了品牌形象,成了相声界的一块金字招牌。本文以德云社的成功转型为例,根据适用与满足理论、魔弹论以
期刊
摘要:本文致力于构建数字化时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数字开发平台,以解决该博物馆文创产品缺乏亮点、售价高、销量低的问题。通过概述博物馆文创开发的研究现状,总结研究的进展与不足,通过产品开发的价值链理论,从文创产品的资源挖掘、设计、生产、营销和消费环节对博物馆文创开发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构建数字开发平台,第一,应建立充实完整的西汉文化资源数据库供各界免费参观和获取;第二,开发设计类
期刊
摘要:“凡尔赛文学”是2020年下半年诞生的一个网络词汇,是一种被定义为在网络上炫耀的语言模式。“凡尔赛文学”的语言模式是新媒介赋权下网络语言的一种代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现阶段社会、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的特征。“凡尔赛文学”也成为新媒介赋权下网络语言所呈现出的状态与特征的缩影。  关键词:凡尔赛文学;新媒介赋权;媒介覆盖;虚假需求;自我建构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