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频出,职校如何应对?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rbre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4年以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向社会发布了12批共计122种新职业。但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与新职业和新技术相对应的职业人才大多紧缺,给广大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职业院校应当如何应对不断涌现的新职业与新技术呢?本期校长论坛邀请3位职校校长结合具体实践谈谈他们的看法。
  
  未雨绸缪 积极应对新职业需求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建设分院院长 黄志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变革速度日益加快,新职业新技术频出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与市场联系最密切的职业院校来说,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势必成为共识。各省市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而调整和改革最根本的基调就是了解市场,适应市场。
  首先,要认真研究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当地产业结构调整计划,掌握宏观经济形势。其次,要依托区域、服务区域,与区域内行业、企业保持紧密联系,搜集企业、行业一线的最新信息。我校每个专业开办之初都先展开市场调研和职业分析,聘请10名左右在本领域从事全职工作、熟悉本行业生产和管理过程、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和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参与专业开发全过程。在职业教育课程专家引领之外,要求教师大量走访企业。此外,还创办实体,让师生零距离接触市场,由此形成来源于市场、检验于市场的“前店后校”式办学模式,受到师生和企业的欢迎。
  职业学校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最大区别在于,职业学校十分忌讳专业大众化,很难推行“自上而下”或“一刀切”的课程改革方案,职业学校一线教师势必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力军。
  近些年,政府给予了职业教育极大的支持和指导,职业学校应根据行业特色与地区经济特点扎扎实实地进行校本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我校13个高职专业全是建设行业一线应用型人才紧缺专业,始终坚持让建设行业的企业全程参与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我们不仅在每个专业都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咨询委员会,随时为专业建设的日常事务提供咨询和指导;而且每年召开一次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年会,请企业专家为我们带来行业的最新信息,并根据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最大限度地跟上社会需求的变化。
  
  面对新职业,职业院校要“动”起来
  河南化学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 杨箴立
  
  新职业是经济的信号弹,社会的风向标。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了十大行业振兴计划,市场随之企稳回升。与此同时,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使新职业应运而生。
  职业教育服务于产业建设与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劳动者,其职业性、实践性、应用性特点要求职业院校应该积极应对新职业的出现。面对新职业,职业院校只有“动”起来才能较好地完成其历史使命。
  首先,职业院校应根据新职业的产生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确定培养方案,建立新职业课程体系并编写新教材,为培养新职业急需人才奠定基础。同时,职业院校要及时安排教师深入企业,掌握新职业的技能要求,以更好地适应培训新职业从业人员的需要。
  其次,职业院校要针对新职业及时补充实习实训设备。职业院校教学条件一定要站在技术最前沿,否则培养的毕业生到工作岗位上难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不能很好地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此外,职业院校建立的职业技能鉴定站,对社会承担着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任务,这方面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联系企业针对新职业进行技能培训和鉴定,提高新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再次,职业院校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新职业,拓宽就业渠道。新职业为就业者提供了更多、更新鲜的选择机会,但由于信息沟通不畅等原因造成学生对新职业往往缺乏了解,所以职业院校应多向学生介绍新职业的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美好的职业前景。同时职业院校要更新教育理念,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岗位转换能力,能够从容应对变化的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实现可持续性自我发展。
  总之,职业院校一定要有支撑产业发展的历史责任感,积极主动地面对新职业、学习新职业、研究新职业、培训新技能,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工艺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贡献一份力量。
  
  应对新职业 职业院校有“招数”
  湖南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杜祥培
  
  新职业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对职业院校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第12批新职业来看,新职业划分更精细,专业性更强,主要集中在生产操作和服务领域。这些领域的新职业人才需求缺口比较大,给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如何培养出“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并实现对口就业,则需要职业院校立足本校实际,统筹安排,全盘把握。
  作为地方性职业院校,在应对新职业与新技术频出的问题上,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开设新专业要根据院校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跟风。最好有一定的办学基础,这样可以快速转接,节约办学成本。新专业如果能够有效融入学院的专业建设大类,则可获得较好的教育资源。比如新职业“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可考虑在我校开办的机电类专业中适当增加新的职业标准和技术要求。
  二是紧贴地方实际,有效对接地方产业。地方性职业院校应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则,充分体现人才培养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和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特色。学院面向娄底市能源和原材料主产业,形成了以制造类、资源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布局,比如根据煤矿生产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情况,我们开设了安全技术管理专业。
  三是与大型企业紧密合作,及时跟进企业对新职业、新技术人才的需求。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办学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与课程设置上,邀请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新工艺、新技术、新职业标准,安排学生进行项目式实训、生产式实训以及到企业实习实训、顶岗锻炼,最终实现学生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在具体操作上,师资问题是关键。解决师资问题的对策有三:一是直接从企业引进掌握新职业、新技术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二是邀请行业或专业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专家、学者来校指导,以开办讲座、培训班等形式来提升教师的素质和技能;三是以制度形式要求教师每年下企业实践,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到企业兼职,亲自掌握来自企业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新技术、新标准、新讯息。
其他文献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是教育部审批最早的高职院校之一。成立以来,该院不断深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改革完善实践教学、探索实践校企深度合作,积极搭建文化育人平台,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经过11年的建设,先后获得百余项荣誉称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目前,该院是河南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职教攻坚先进单位,公众最满意的十佳高职高专院校,落
期刊
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创建于1960年8月,建校5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根本,紧跟城市交通和公用事业发展的步伐,围绕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在保留和发挥传统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城市交通和城市燃气、自来水为主的专业特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社会和行业的认可。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由学校组织的学生志愿者,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饱满的热情、娴
期刊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california,Berkeley)地处美国西海岸,是加州大学10所独立大学里历史最悠久、学术最繁荣、思想最自由、文化最多元的大学。同时,伯克利分校也是美国最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在历年的全美公立大学排名中居于首位,成为与哈佛、耶鲁等常青藤名校相比肩的高等学府。作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中的公立大学,它的研究经费在全美各大学中名列前茅。到这所名校
期刊
对中国的大学来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这显然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许多大学校长和学者都在探索着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潘云鹤任浙江大学校长11年,他的办学理念与策略推动了浙江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教育七章》一书就是反映其大学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之一。该书详尽地阐述了大学精神、大学结构、大学合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区域合作、校园建设等浙江大学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读者不仅可以从中学习到潘云鹤的高等
期刊
高考加分制度原本是为了纠正高考选拔人才中“一刀切”偏差而建立的,有其合理性。认真查找分析高考加分中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和切实加快改革完善我国的高考加分制度,从根本上杜绝追假事件,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性,对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其重要意义。据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严格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分值以及使用范围。建议教育、招生等单位,严格依照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各地发展实际,对目前的加
期刊
教育部曾于2001年1月选择北大等六所全国重点高校作为试点,给予一定的在华举办国际会议和邀请境外人员来访的外事审批权。为了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外事审批权下放的政策,北大等高校高度重视,严密部署,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北大针对国际会议的审批制定了严格的三级管理体制。  外事审批权的下放,尤其是在华举办国际会议审批权的下放,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极大
期刊
近几年,为满足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对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大部分高校采取高额负债方式建设学校基础设施,目前,已到了偿还贷款的高峰期,巨额债务使高校的办学经费捉襟见肘,严重制约着高校的办学投入,经费投入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和实验室建设,影响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鉴于此,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建议:  1 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力度。一是增加生均拨款定额,二是完善并调整高校收
期刊
十年来,独立学院的运营和发展面临很多挑战,很多独立学院努力从办学特色、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等各方面提升,走出特色化办学道路,但也面临发展的困惑。这些困难和压力有一部分可以通过独立学院本身的运营解决的,但是有些却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够解决。  为进一步促进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 提升独立学院的社会认知度,进一步明确独立学院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经济社
期刊
5月21~22日,来自全国103家民办职教院校、培训机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学会、创投融资机构等单位的163位代表会聚苏州,参加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以“新政蕴育机遇品牌铸就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民办职业教育高峰论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来泉等出席论坛。  吴启迪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形势对技
期刊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推进高等学校的信息公开工作,教育部组织研究制定《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并定于2010年9月1日起施行。教育界各界人士对《办法》实施后应公开哪些信息,如何公开信息及高校管理方式的转变展开了热烈讨论。    孙霄兵:信息公开不同于校务公开    早在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就已正式实施,《条例》把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企事业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