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rdpine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创建于1960年8月,建校5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根本,紧跟城市交通和公用事业发展的步伐,围绕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在保留和发挥传统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城市交通和城市燃气、自来水为主的专业特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社会和行业的认可。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由学校组织的学生志愿者,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饱满的热情、娴熟的礼仪赢得了国内外游客的高度评价,充分展示了90后中职生们的真我风采,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职业教育的魅力!
  
  以服务为宗旨发挥人才培养平台效应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办学理念。努力构建集中职和高职、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综合性培训基地,不断为城市交通发展和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紧密贴合上海市社会公用事业的发展要求,同时瞄准市场需求,开设了三个类别10个专业。如轨道交通系,设有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轨道交通车辆检修、电气运行与控制3个专业。世博会的举办和上海“四个中心”地位的确立,促进了轨道交通的跨越式发展,对学校培养的轨道交通车辆检修、供配电等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现代交通营运与管理系,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交通信息技术应用、现代物流和计算机网络技术4个专业。资源和环境系,设有城市燃气输配与设备检修、给水与排水、环境保护与监测3个专业。其中,“城市燃气输配与设备检修”是上海市中职校的重点专业,燃气与自来水专业还是建设部推荐的特色专业,在业内和对口企业中具有较高的声誉。
  学校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注重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学。传授必需的专业理论与技术,强化实践技能的培训。实行中专学历、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及相关的工种操作等级证书考核制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会和各类学生社团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舞台,增强毕业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此外,学校建有上海中职学校唯一的“上海市交通信息技术应用”开放实训中心,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校还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专门负责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和升学指导,并与地铁运营公司、现代轨道交通有限公司、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大众燃气、浦江桥隧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VOLVO建筑设备公司,虹桥机场地勤保障公司、诲烟物流公司、英特尔有限公司、机场道路工程有限公司、文广新闻集团、上海焦化集团、铁路上海南站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有密切协作关系,毕业生的就业推荐率始终保持100%,就业率达98%以上。
  与此同时,校属上海公用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上海汽车维修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全国机动车检测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上海考点、国家第159.167职业技能鉴定所等,主要承担废水处理操作、汽车维修、驾驶员等初、中、高级技术等级工培训和交通类、公用事业类、施工企业五大员培训以及电子政务等各类新科技、新知识的继续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及考核。自1992年以来,已为行业和社会培训、考核数万人次。
  
  营造浓厚文化氛围让学生快乐成长
  
  2009年12月5日是第24届国际志愿者日,上海公用事业学校团委积极策划、组织近300名中高职学生开展了包括“开展一次世博及文明礼仪宣讲、开展一次文明劝导行动、开展一次秩序维护行动、开展一次清洁家园行动、开展一次爱心公益行动”在内的“五个一”主题团日活动,深化文明意识,践行文明规范,同时还选派10名优秀学生干部参加了在世纪广场开展的百万青年迎世博百日行动启动仪式,不仅让同学们充分懂得了上海世博会将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也让他们对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作为连续七届的“市文明单位”,上海公用事业学校一直坚持扎实开展“树魂立根”德育教育,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学会做人做事,真正达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学校坚持“四个一”,即每学期一次全校性的大活动、每月一次系部活动、每周一次班级活动、每天一次自主活动。
  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主题宣传、学科渗透等形式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构筑学生正确“三观”;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让各班确立班风、班训,使精品班级文化孕育学生良好性格;通过特色体育竞赛等,积极推进了学生自觉投入到阳光体育活动中,促进每个同学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全员文明岗评价,为每班制订详细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档案,一周反馈,每月讲评,使每位同学争做可爱的“公用学子”;通过团刊《新晴》、“校园之声”广播,不断拓展学校德育新阵地。学校通过生动活泼的情境,实现了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繁荣了校园文化,达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境界,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为了把握世博带来的教育契机,让学生能够通过世博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增强素质,学校除了积极选派世博志愿者、组织学生参观世博园以外,还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进行成人意识教育、世博知识、文明观博教育等,让学生们接受了一次全面的思想教育与文化洗礼。
  
  以“百老”为契机创新德育模式
  
  自2005年获得“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至今,上海事业学校不断完善德育教育体系,始终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不断探索学生德育工作的新模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品德优良、敬业爱岗、技能高超、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实践中,学校搭建多种平台,使学生在实践教育中展示技能、建立自信、磨炼意志、学会合作,并将在中职校园建设企业文化展示场馆,聘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先进人物担任学生“校外兼职辅导员”,展示企业劳动模范和能工巧匠自立自强、爱岗敬业的职业风采。与此同时,学校紧紧抓住契机,以“教学为中心,学生为根本”的办学理念,重新修订了《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施细则》,并特别指出要“建立校外德育教育基地,与基地携手教育”。为此,学校主动联系了由老红军、老科学家、老劳模等组成的“上海市百老讲师团”,成为该讲师团的第60家德育教育基地,特聘请徐虎、杨怀远、李斌、马卫星等lO位全国劳模等担任德育导师,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生动的故事、精彩的报告为师生讲授人生信念、播种文明知识。今后,学校还将围绕百老讲师团“德育导师”教育资源,在开拓德育教育途径、深化德育工作内涵、巩固德育教育成果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依托讲师团优势资源,开拓德育教育 途径德育基地的建立,为学校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工作奠定了基础,但还需要不断挖掘德育教育的途径,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学校将定期邀请德育导师及百老讲师团成员,通过课堂授课、讲座、座谈、个别交流等形式加强与学生的德育教育互动,用他们的奋斗历程和人生经验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鲜活的材料;学校将利用百老讲师团的优质德育基地(如南京路上好八连等),通过参观、军训、拓展等形式,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学校还将结合专业特点,邀请百老讲师团中交通港航事业中的劳模和技术能手到学校现场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建立多元化文化载体,深化德育工作内涵有了德育导师的指导和引领,还需要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相辉映,从而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学校将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13个“一”文化载体,即:一训(校训)、一标(校园标语)、一刊(团刊)、一站(广播站)、一网(网站)、一箱(校长信箱)、一线(心理咨询热线)、一会(校运会)、一节(艺术节)、一委(家长委员会)、一室(校史陈列室)、一廊(校园文化走廊)、一社(学生社团)。通过文化载体的建立,使教师、学生每到一处都能呼吸到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从而强化教师德育意识,优化育人环境,深化德育工作内涵,形成有文化底蕴且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巩固德育教育成果 学生在德育教育基地活动、接受德育导师的教育是有限的,这样势必对德育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学校将充分利用百老讲师团德育基地的作用,结合专业特点,开发德育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有效落实思想道德教育任务,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同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教研活动、班主任工作交流会、主题班团活动等指导家长、教师、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实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坚持与努力,学校自1995年以来连续七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03年通过“百校建设”和“国家级重点中专”的两个评估,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上海市百所重点建设工程学校,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成为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领域的一面旗帜。
其他文献
在现行的高校管理制度下,就业率是高校的生命线,就业率不高会影响各种评估结果,相关专业第二年也会面临减招、停招的危险,特别是一些办学实力相对比较弱的高校,更需要有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以向社会证明其办学质量和专业“适销”。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就业率并不一定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有效指标,其实更关键的是就业质量。  无论是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还是企业使用大学生的满意度,最终都要看就业后的职业报酬、成就水平与稳
期刊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而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满足这种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了客观条件,但高等学校发展中表现出来的盲目“升格”、盲目追求“综合化、高啦平、研究型”以及人才培养“趋同化”等现象已经明显不适应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也成为制约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在国家层面也一直没有提出明确的、指导性的高等学校类型分类标准,这使得既有的层次分类法成了事实标准。如按照国家和地方
期刊
事实上,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过大问题,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和组织都采取了许多措施,诸如“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村官计划”等,然而由于这些措施或办法大多是在紧迫的形势下推出的,很大程度上带有临时性或应急性特点,从长远来看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需要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出既立足当前又顾及长远的政策或保障性措施。  这里仅就一些临时性措施的后续政策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凡响应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要依法自主办学。但是,多年来,对于该如何自主办学、自主办学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却一直没有明确界定,以至于高校行政化趋势越来遗明显。在此,仅就大学的院长产生办法提出建议。这里所说的院长,不光是指实行了学院制的大学里的实体教学学院院长,还包括实体的系的主任和研究所的所长、研究中心的主任等。  现行产生院长的做法通常是:先由学校提出岗位任职条件,如学历、职称、
期刊
2010年7月中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全球性、区域性教育合作,搭建高层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与政策对话平台。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  国际化是伴随着全球化而产生的概念,国际化意味着机遇与挑战要同时存
期刊
“招工难、难招工,用人难、难用人,就业难、难就业”,这六个“难”字,正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间,产业的层次升级或结构转型趋势的折射。  如何解决这六个“老大难”?《教育与职业》记者特地专访了上海市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引进服务中心主任徐建华。他认为,从实际来看,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如果单纯依赖各地教育部门的“单兵作战”,依赖各地学校的“单打独斗”,或者依
期刊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是一座富有思想和理性、充满创造与激情的现代化大学新城。在这座大学城里,中国计量学院独树一帜,在跨越式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前行,奏响了一曲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华章。  从一片水田和鱼塘上建起教学楼的老校区到今天花园式的现代化校园;从学科门类单一的计量专科学校到今天拥有工、理、管、法、文、经、医(药)、哲八大学科门类44个本科专业的综合性大学;从一所以教学为主的学校到今天以本科教学为主,兼有研
期刊
一所大学,多个校区,是今天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办学形态。作为过去十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显著“标识”,多校区办学给这些大学带来的是实力的凝聚,还是力量的分散,是这些学校需要直面的现实。当理想照进现实,如何做好“一”与“多”的加减法,让这些大学颇费思量。    今天,当许多学生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会遇到这样一些新鲜事:原本以为所读大学在大城市,却要在城郊某座大学城呆上四年;同读一所大学的同学,因为距离远
期刊
2005年,教育部与天津市政府签订了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2010年3月,教育部又与天津市政府签订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协议,共同打造首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基地。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风向标”。如媒体所言,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先试”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创新示范”,天津职业教育赢得了先机,抢占了职业教
期刊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是教育部审批最早的高职院校之一。成立以来,该院不断深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改革完善实践教学、探索实践校企深度合作,积极搭建文化育人平台,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经过11年的建设,先后获得百余项荣誉称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目前,该院是河南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职教攻坚先进单位,公众最满意的十佳高职高专院校,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