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忧郁的悲歌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hdg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这位二十世纪古典音乐作曲家,深受俄罗斯民族风格影响,虽然他在宏观上跨越多种音乐风格,但其作品大多倾向于浪漫主义风格。如果提到俄罗斯音乐,除了柴可夫斯基之外,当属拉赫玛尼诺夫,他的音乐语言深入内心,更是一位热衷擅长于摸进技法的作曲家,在他大量的作品中都有体现,在他这一生的三个时期中,第二交响曲的传统保守风格和自身经历给这首作品渗透着丰富的配器戏剧效果和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本文通过这首作品粗略的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这首作品有更深的体会和了解。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创作特点
  1917年的俄罗斯爆发了专制政权解体的历史事件,这一时期的俄罗斯音乐正由传统走向现代音乐荒地前夕,而此时的拉赫玛尼诺夫则在即将消失的传统音乐中继承创作,表现出极大热情,但当时音乐评论家对其音乐作品的挑剔和不合时宜的言论,迫使拉赫玛尼诺夫离开祖国,开始踏上流亡之路。在他流亡其他国家期间,“悲情”这两个字一直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命运的辗转也让这位迫切思念祖国的作曲家来说,无疑蒙上了忧郁的面纱,在经历第一交响曲失败后,拉赫玛尼诺夫重拾信心,在德累斯顿开始创作《e小调第二交响曲》。这也是拉赫玛尼诺夫身处异乡写的一首作品。凭借对任何事物观察细心又敏感的拉赫玛尼诺夫在这首作品中,四个乐章充斥着戏剧的效果,带有歌唱性的艺术特性和传统的创作技巧,把观众带到一个特定的意境中,让他们尽情自由幻想,由此可见,拉赫玛尼诺夫在探索新的音乐风格时,一直不忘俄罗斯音乐的韵味。
  一、关于第二交响曲的创作
  在1907年,拉赫玛尼诺夫离开俄罗斯来到德累斯顿,这时的他生活安静,离开了自己的热土,思乡之情难免一直徘徊在拉赫玛尼诺夫心中,而这时他1月起开始起草《e小调第二交响曲》的创作。这也是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第二个时期完成的。当时的拉赫玛尼诺夫其实早在1906年就已经默默开始构思这部作品,但因第一部交响乐创作的失败,他心有余悸不敢将这个消息告知任何人。当然,这部作品也是在他走出第一次创作失败的阴霾,亲自指挥并获得成功和极高评价的殊荣,更让他重新站立在了当时俄罗斯交响乐顶峰的位置。这时年轻有为的拉赫玛尼诺夫用他独特的音乐传统风格和个人新颖的特性给世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更在音乐圈里变的举足轻重。这首第二交响曲绵延起伏,情绪炙热,旋律歌唱性强烈,反应出拉赫玛尼诺夫的内心矛盾和压抑又强烈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的交响曲中带有意境似的音乐趣味。可以看到,这时的拉赫玛尼诺夫已经有了独特的创作思想,那就是他非常注重内心情感体验,尤其创作风格保留着浪漫主义的色彩。他大胆的创新和遵循传统的创作技巧带给交响曲好像是一部戏剧,对于对比性的片段经常以变奏取得共鸣。如果说第二交响曲是成功的大门,不如说拉赫玛尼诺夫是天生的指挥家。这首作品长达65分钟之久,却让人感叹他惊人的创作能力和指挥的激情。尤里·恩格尔曾说:“在屏气凝神地听完四个乐章之后,惊觉手表的指针已过65分钟,这对一般观众来说,可能有点长,但是这音乐史多么清新而美丽啊!”而后这位音乐评论家还评论拉赫玛尼诺夫是唯一与西方的古斯塔夫·马勒相提并论的俄罗斯指挥家。拉赫玛尼诺夫有节制的指挥方式反映出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他指挥的姿势简洁没有太多的修饰,手势灵活又富有表情,他严格按照节奏进行,整个乐队彻底服从他的指挥,也让观众无可抵御这样富有生命激情和张力的印象。
  二、第二交响曲的创作特点
  此时的拉赫玛尼诺夫已经有了成熟的创作思想和独特的创作技巧,从这首《e小调第二交响曲》来看,充满着浪漫乐派的特点。并且,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语言虽然传统保守,但是在器乐配置上,肢体却很饱满。他继承了柴可夫斯基交响创作的古典主义倾向,弦乐持续在基本的色调中进行。在第一乐章中,始终保持着神秘又强烈的戏剧性,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一直缓慢的贯穿着整个乐章,而对位技法的的运用也让第一乐章成为拉赫玛尼诺夫特有的音乐表现力的重要因素。大量的旋律涌入,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拉赫玛尼诺夫内心深处好像是在诉说什么,缓慢的又不犹豫的表达着最渴望的东西。拉赫玛尼诺夫运用大量的模仿、模进、调性的扩展,而后圆号支撑迭起高潮部分,激烈矛盾又有不断挣脱一种现实压迫的感受。像一个坚韧毅力的人,又温柔勇敢。和柴可夫斯基一样,拉赫玛尼诺夫也是调性旋律写作的能手。在他们的交响曲中,最能体现作曲家特色的便是那些如泣如诉、直击内心的旋律不断激起观众内心的波澜,而这些旋律大都由弦乐器来演奏的。
  在第二乐章中,这是一首狂热的,精力充沛的谐虐曲,急促的小提琴旋律一开始就让人紧张又有节奏,之后带入圆号,在部分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低音提琴构成的和声长音背景的衬托下,拉赫玛尼诺夫用第一和第二小提琴的八度齐奏来呈示这个温柔委婉的线条,再用中提琴、大提琴加上单簧管来演奏分解和弦式的对位线条,同时以双簧管演奏的分解和弦音型,来体现这个部分主题的内在激情。尤其单簧管solo部分旋律流畅优美,沉默缓慢如流水一样,旋律的反复强烈急迫,犹如内心挣扎在黑暗中前进的画面,拉赫玛尼诺夫总是用这样音画似的旋律意境把观众带到特定的场景自由发挥,当然,这也可以透出,拉赫玛尼诺夫是在用一种音乐的潜在力量刻画着内心最深处的坚定的情怀。就像他始终深信“黑夜比白昼更有力量”的现实。这种悲歌性的音乐让我相信,一定是在等待挣脱一种精神束缚,达到最终光明、渴望解脱的情怀。
  当然,第三乐章被誉为西方音乐交响慢乐章的经典乐章之一。这是一首极具浪漫风格的旋律,单簧管忧伤缓慢且不失平静的演奏,明朗中又掺杂着暗淡对比,内心婉约惆怅时而看到希望又迫切的内心,仿佛坚持着,这也是最能让我体会到在拉赫玛尼诺夫心中那份高贵又感伤、无法用言语去形容的情愫。他用不同乐器的音色相互交叉着,而后一直持续光明,圆号、大管、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在共同交织的和声背景下,这些温暖的音乐线条用最深情的方式仿佛歌唱了出来。那段最著名的感人至深的旋律在再现部又一次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淋漓尽致的表现。单簧管进入半音旋律,宛如拨云见日,渗透出伤感的情怀。整个弦乐三连音的流动音型表达出主题的拨云见日的内质。就在这首乐章中,那忧郁的悲歌一定是拉赫玛尼诺夫内心最倾诉表达的沉重力量,可以强烈的感受到拉赫玛尼诺夫的那种音乐气质一定是悲的高贵,伤而不痛。   在最后的第四乐章中,这首回旋奏鸣曲,是俄罗斯交响曲的传统中,前面乐章的动机和主题在这个乐章的总结。整首乐章富有歌唱性,辉煌又彻底。短笛的快速进入,弦乐激昂,节奏力度强烈,情绪十分高涨。打击乐带入管乐后那种奋进的心情持续坚强,不断扩展,弦乐配合圆号和小号之间,仿佛中流砥柱,却又不失庄重的威严,拉赫玛尼诺夫在这一乐章中,大量用木管乐器,尤其长笛与各乐器之间交相辉映,急促的节奏让人没有开始的兴奋,反而让人不安和害怕,内心充斥的矛盾挣扎。那些光明的阳光不断拨开朦胧,振奋人心。
  我们从整个乐曲中不难看出,这首献给拉赫玛尼诺夫老师的作品,大量运用复调写作技术,也是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交响曲的传统体裁,在这样的基础上音乐语言发挥的淋漓尽致,每个乐章中都有大量的弦乐吟诵的大段悠长气息的旋律,不断呈现出拉氏特有的浪漫主义的情怀。而且在每个乐章中,都有木管乐器演奏的短小solo片段,它们穿插、连接或者呼应之后音乐的发展。它们每一个音符都是轻声缓慢诉说拉赫玛尼诺夫内心的语言。这种音乐语言的分句和呼吸,是内在意识的感觉和遵循的逻辑。还可以感受到,拉赫玛尼诺夫那热爱俄罗斯每一个寸土深情又思乡的心声。在这部第二交响曲中,音区范围的扩展,表现力度的扩大,音响观念的改变,以及色彩性手法的大量运用,还有音乐线条性的处理,这些促成了拉赫玛尼诺夫悲歌的产生和意境的想象。还有在整个配器方面,他并未逾越以弦乐作为乐队主宰的传统配器。几乎每一个乐章都有大幅度饱含深情的旋律一直在陈述,四个乐章气息悠长,而木管往往与弦乐旋律叠合,轮流担当背景和陈述,这种混合音色也是听觉和视觉的展现。色彩辉煌和急迫的暴风骤雨让这首西方古典浪漫的交响音乐作品更是拉赫玛尼诺夫交响曲写作手法的重要特征之一。
  三、结语
  拉赫玛尼诺夫是在俄罗斯音乐史上一位特殊的重要影响力的作曲家,他的音乐语言深刻,直击内心深处的情感,这首《e小调第二交响曲》可以看出拉赫玛尼诺夫不失传统的技法上,对一些音乐表现手法进行革新。他能够通过音乐音响的表现中抓住和掌握情感,这些细腻的感受更是拉赫玛尼诺夫在离开自己深爱的国家走上流亡之路那种内心柔软的深情和表达丰富的内心倾诉。如果离开俄罗斯每一首作品都是戏剧和悲剧的艺术观,那么这首第二交响曲的律动和力量是孤独的悲歌,也是黑暗的力量,是拉赫玛尼诺夫在俄罗斯这篇热土上的深情歌唱,也让我看到在德累斯顿的拉赫玛尼诺夫在经历一些时间雕琢后,变的日趋成熟丰满。
  参考文献
  [1][美]格劳特,帕利斯卡著,汪启璋,等译.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夏滟洲.我爱上了我音乐中的忧伤[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4]范哲明.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的配器风格[J].黄忠(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1).
  作者简介:魏肖羽,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4级文硕班。
其他文献
曾几何时,中国人都有皇帝梦。为什么中国人都梦想要当皇帝?当皇帝幸福吗?为什么说1/4的皇帝都有心理疾病?BTV青年频道《书香北京》特邀著名历史学者、《坐天下》一书的作者张宏杰为您解读。  竞争激烈:历史上多数中国人都有皇帝梦  张宏杰指出,浩如烟海的中国史归纳起来,只记载了两件事,夺取皇位,还有就是保护皇位。“中国人每个人都有皇帝梦,这话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孙中山先生说的。他说过,中国几千年间没有为所
期刊
2013年12月29日凌晨4点,公安部禁毒局指导协调,广东省公安厅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坐镇后方指挥所,调动汕头、惠州、梅州、河源4个地市公安民警、特警以及武警官兵共3000余人,组成109个抓捕小组,出动车辆570余辆、警用直升飞机2架。行动名称:雷霆扫毒汕尾行动。目标:广东省陆丰市博社村。方式:夜间突袭。  异地调动重兵,长途奔袭,一场高度保密的军事行动,其目标竟然是一个村子,这个博社村到底怎么了?
期刊
【摘要】民歌旋律的地方性特色,是了解和掌握某一民族或区域内民歌特点,尤其是个性化艺术特征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四川康巴、安多及嘉戎方言区的藏族民歌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所操方言因素、地域分布,以及民歌旋律音调所呈现出的诸如音调结构、音调使用习惯、音调材料等地方性特征,来探讨此区域内原生态藏族民歌旋律的地方性特色。  【关键词】藏族;民歌;音调;地方性  四川省是我国的第二大藏族聚居区,作为其省内的主要世居
期刊
【摘要】以壮族原生态音乐作品《晨昏》为例,从民间音乐素材的选取、意境的构思和氛围的营造、创编运用的音乐元素、创编技法、后期音乐缩混等方面来探讨民间音乐资源的创编,《晨昏》是一首对广西民间音乐资源创编的探索和创新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壮族;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创编;《晨昏》  民间音乐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应对其进行创编的探索和创新。广西素有“歌海”之称,民间音乐浩如
期刊
【摘要】《我是歌手》开播三季以来,刷新了中国音乐电视真人秀收视率记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开启了中国普通大众渴望好声音、追求音乐好品质的新时代,在长达三年耳濡目染的熏陶中,大众音乐审美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将以《我是歌手》第三季为例,从4个方面简单的阐述其对大众音乐审美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我是歌手》;音乐审美 ;影响  每一个周五晚上总有千千万万的人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我是歌手》的到来,这
期刊
【摘要】流行音乐起源于欧洲,是西方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欧美摇滚乐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追捧,其代表人物就是流行乐坛巨星“猫王”(Elvis Pressley),“披头士”(Beatles)和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  【关键词】欧美摇滚乐;披头士;猫王;杰克逊  一、早期流行音乐的起源  19世纪随着欧美国家工业文明的兴起,大批农业人口进入城市,远离故土的人们在生活中需要渲泄
期刊
【摘要】笔者历经数次对无锡梅村二胡产业的实地采风,详细了解并记录了梅村二胡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行业特色,并通过与梅村当地的二胡制作工艺技师的访谈了解到梅村二胡的制作特点和发展规划。此研究对于全面认识梅村二胡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而将对音乐的研究上升到文化价值的层面上来,可实现从时空的维度来认识梅村二胡文化与工艺。  【关键词】调查报告;梅村二胡工艺;现状与传承;保护与开发  功能学派的马林诺夫斯基在
期刊
【摘要】肖邦一生的创作主体集中在了钢琴室内乐的创作中,尤其是钢琴独奏作品。其独特的悠长旋律、精彩的和声语言成为听者提及能够迅速联想到的音乐风格标签。如果把横向的旋律与纵向的和声色彩视为音乐传达的前景,那么除此之外,在肖邦钢琴作品的其它层面,其中景或后景中也蕴藏了精彩的构思与布局。本文试通过观察肖邦的4首钢琴前奏曲(Op.28,1、2、4、21),来看作曲家在中、后景的巧妙结构组织手段。对其的细致观
期刊
【摘要】受地域环境文化的影响,传统古筝音乐分为了五大流派。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音乐特色,在演奏法上也是各有千秋。本文尝试以河南筝代表乐曲《汉江韵》为例来总结河南筝曲演奏中手指的运动特点。分别以右手的特色奏法、左右的特色奏法进行展开性分析。  【关键词】河南筝曲;汉江韵;演奏;手指运动  一、简介河南筝乐  “河南流派筝乐”这一代表地方风格的筝乐流派称谓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生于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
期刊
【摘要】布格缪勒《十八首性格练习曲》中的第六首作品的创作风格在作曲手法上继承了古典传统,在情调上却带有浪漫色彩,因而既严谨又优美,抒情。作者在练习曲的创作上不仅考虑了技术训练的课题要求,还强调了音乐的表现功能。本文试图从音乐形态方面、演奏方面及思想寓意方面对布格缪勒《十八首性格练习曲》中的第六首进行梳理,以进一步了解这首作品的风格及创作手法,力求探寻这首作品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布格缪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