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党建创新立项课题网络时代背景下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keycn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党员交流经验、提高能力的重要平台。本文通过对基层教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情况进行调查,认为构建一个基于网络的教工党员组织生活创新模式十分必要,网络已经成为有效开展党组织生活的新载体,能最广泛地调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提高组织生活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网络;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87-02
  一、引言
  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党员交流经验、提高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总结回顾、多思奉献的重要场所,是党员学习理论、党性锻炼的重要阵地[1]。随着时代的进步,党员知识结构、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党组织生活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组织生活内容、形式已不能满足党员的需求。高校党支部的党员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特点,教学、科研、学习等任务繁重,如果党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空乏,将使党员对组织生活缺乏吸引力、感召力、约束力,进而影响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成效[2]。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工党支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新形式、新方法,创新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是落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能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活力,增强党支部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激发党员在学校建设中的模范表率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本课题组通过对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办公室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构建基于网络的组织生活创新模式并进行具体实施和效果评价,为高校教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建设的创新研究提供了借鉴。
  二、支部组织生活现状分析
  1.支部概况。经济与管理学院办公室党支部(以下简称院办支部),现有党员9人,其中6人为行政管理工作人员,1人为实验管理员,2人为食品安全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人员;8人具有中级职称,1人为高级职称;党员比例占院办支部总人数的100%;从学历结构来看,9人都具有硕士学位。
  2.支部组织生活现状分析。通过调查,课题组了解了院办支部的组织生活内容、形式、频率、效果和满意度,以及支部生活结合网络开展的形式和效果,并广泛征求了党员对组织生活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如下:院办属于二级学院的窗口部门,处在学院工作的第一线,人员结构以青年为主,学历层次较高,有一定的辨别和分析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同时又具有青年人所特有的偏激情绪和独立思想。通过调查了解,该党支部组织生活主要以支部大会的形式展开,结合每年一到两次的办公室会议等活动,83.3%的党员都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16.7%的党员因个人事务缺席2次以上。此外,由于支部经费缺乏,支部活动的质量也受到一定影响,降低了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也有个别党员对组织生活认识不到位,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支部党员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任务繁重,组织生活开展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多,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较为单调,90%以上的组织生活结合学科工作展开,由于学校及个人事务等原因,有25%的党员每年参加组织生活不到5次。通过调查了解,支部的教师党员对组织生活总体有较好的认识,当组织生活时间和个人安排发生冲突时,88.9%的党员首先会保证组织生活的时间,但也有11.1%的党员在组织生活和个人安排之间会进行衡量和选择。影响党员对组织生活态度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工作或者家庭事务较多。多数党员认为,现有组织生活模式枯燥乏味,需要创新形式,同时也认为,组织生活能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群体的凝聚力,希望组织生活能成为党员相互直接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杜绝单纯性的学习文件,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需要更新,活动地点要有更多的可选择性。党员们提出支部生活要多样化、常态化,尤其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传递资讯,学习文件和开展各类评选、民主评议等活动。
  三、创新组织生活模式的意义和网络化背景下组织生活
  创新组织生活模式是指打破传统的党组织活动,打破以往单一、枯燥和时空限制的组织生活,结合信息化时代下网络传媒的优势,实现组织生活的形式多样性[4]。
  1.创新组织生活模式的意义。胡锦涛同志在2009年指出,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各级干部要学习和熟悉信息网络,善于运用信息网络,提高运用信息网络进行引导和管理的能力。创新组织生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创建一个基于网络的组织生活模式对于提高组织生活的时效性、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政治局委员、组织部部长李援朝也曾在中央党建工作会议上提到,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开展党建工作。借此启示,课题组尝试利用网络载体,建立网上党支部,以网络党校、支部QQ群、会员留言、学习资料网上阅读学习、下载等形式开展网上互动交流的党组织生活,实现支部建在网上的模式。
  2.网络化背景下组织生活创新模式的特点。网络化的组织生活模式,便于普及党建知识。网络平台提供了最实时、快捷的海量信息,通过各种网络载体,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学校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可以完整及时地传达给每位党员和群众,让师生及时了解学校的政策方针动态。同对,各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事迹的学习,给党员教师以灵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的便利。网络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与一体,极大地增强了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网络突破时空界限,拉近了党员和党群间的距离,通过QQ群、论坛和微博等多样化的网络工具,扩展了组织生活的形式,可以使基层党组织更及时、全面地倾听到来自党员和群众的真实声音,了解党员群众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同时,网络工具的互动功能可以实现党员之间、党员和群众之间及时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更有效地发扬民主[5]。网络高效即时的交互功能,增强了组织凝聚力。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克服了地域和时空限制,以及各级党组织之间的壁垒,增进了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党员和群众之间的互动交流,扩大了党支部的工作覆盖面,也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四、基于网络的组织生活模式构架
  1.充分利用学院网站党建专栏。通过学院网站载体,开辟教工党建专栏,将党的理论知识、当前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以Word文档、PPT文档、图片文件、视音频文件等多种形式系统地呈现在网站上,并及时更新,提供在线学习、网上下载等多种功能,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最终达到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此外,在党员发展过程中,通过网站公示党员发展、党员转正情况,保证党员发展过程的透明度,实现网络监督功能。
  2.创建并充分利用党建工作群开展党建工作。支部建立由支部党员组成的党建工作QQ群或讨论组,及时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文件精神,开展学院各项党建工作的部署和检查,沟通和交流党建工作信息。各支部建立党员工作QQ群,要求所有党员加入,支部通过党员工作群部署支部工作,开展在线学习和交流,召开民主评议会议,提供资料下载等,成为党员之间信息互动、情况互通、工作互助和困难互帮的新平台,并通过各类党建工作群形成一个交叉立体的党建网络。
  3.组织学习的形式与方法。借鉴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经验,将党支部学习按照研究课题或项目的形式进行,每个支部党员主持一个学习主题,每年5~6个主题,制定计划,陆续在支部学习会上进行汇报和交流,并且将学习资料汇编成册,发表在网络平台上,以供交流,这样能保证学习的计划性和有效性。同时,要求支部党员“上好一次课”、“写好一篇文章”、“读好一本书”,自觉提高自身的理论和政治素养,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4.设立书记邮箱,开展网上监督功能。通过会议、网站和微博等途径公开支部书记邮箱,主动接受广大群众和党外人士以及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党建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
  五、基于网络的组织生活模式效果评价
  基于网络的组织生活模式经过院办教工党支部近一个学期的具体实施,效果显著,本课题组对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支部9位党员,100%的党员都认同通过网络开展组织生活的模式;有100%的党员开通了QQ并加入了党支部QQ群,这些党员对QQ群在组织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认可度为100%;100%的党员表示能经常浏览学院党建网页,并通过网站学习有关资料。此外,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83.3%的党员保证每次都能按期参加网络组织生活,11.11%的党员因教学科研、个人事务等原因缺席1次。较之传统的组织生活模式,基于网络的组织生活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六、结论
  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站、QQ群、电子邮箱等一系列网络化的党建工作新载体,拓展了支部组织生活新领域,有助于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创新基于网络的党组织生活模式,就是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对传统党建在信息传播、信息沟通、党员管理等领域所进行的一种创新、拓展和延伸,使网络成为党建工作新的平台,成为有效开展党组织生活的新载体,打破了时空限制,最广泛地调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提高了组织生活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加强改进新形势下党建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
  [2]吕保华.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基于湖北省高校教工党支部的调查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
  [3]黄华玲,杨晓苏,等.高校教职工党支部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创新性思考[J].新西部,2010,(18).
  [4]陈志峰.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的基本路径[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5]孙英臣.网上党支部:网络基层党建的重大创举[J].领导之友,2011,(11).
其他文献
摘要: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或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工作适应力的一种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学生能力培养问题。  关键词:创新型;学科竞赛管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6-0015-03  近些年来,高校开展的学科
摘要:近年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更多的是研究实践化课程的对接,而弱化了作为职业认知的专业理实课程的投入,本文以《商务礼仪与职业修养》为例,尝试构建理论课程“课岗零对接”教改模式。  关键词:酒店管理;零对接;商务礼仪与职业素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6-0237-02  高职教育以“应用”为宗旨来构建课程教学体系
摘要:建立科学发展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文章阐述了企业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齐要求,以及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类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
摘要:通过对内蒙古医科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抽样调查,分别从就业满意度、薪金满意度、专业相关度、工作胜任度和职业期待吻合度等指标调查其就业质量以及其对学校教育教学和就业服务的满意度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6-0080-02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成为一
摘要:人才培养是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加强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对于促进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农科类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本文阐明了产学研合作与农科类专业学生培养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农科类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途径,为产学研合作视角下的农科类专业学生培养提供了参考,以提高农科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农科类专业学生;产
摘要:文章以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分析了近几年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突出“强实践,重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举办食品检验员培训班及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科学研究项目与专业相关竞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技能。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
摘要:在高校理工科开设专业英语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本文主要从改变学生学习观念,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转变课堂模式三个方面入手,探索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兴趣;词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2-0125-02  在高校理工科开设专业英语课具
摘要:本文以参与式教学法在药品市场营销与实训课程中的应用为前提,从课堂管理、教学方法、教学工具、评价体系四个维度介绍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具体执行,结果表明只有把教学过程看作有机整体,精细设计方案、灵活把控节奏、融洽师生关系才能达到在“学中做、做中学”的交互式教学效果。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实践;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3-0144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数学教育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主场地。极限思想贯穿于高等数学一元函数的微积分概念,文章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设计极限定义章节的教学,以期渗透极限思想,使学生理解极限思想的内涵。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极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4-0205-02  数学核心
摘要:结果写作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证明并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水平,机械地背诵范文更是缘木求鱼,背离了写作教学的初哀。国外的语言学家比我们更早地意识到了写作教学中的弊端,并在上个世纪末相继采纳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一过程写作法,即把写作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互极其重要。过程写作法在笔者一学期的实际教学中,证明是更加符合学习规律的、高效的写作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