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认识小数”想到的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ul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材安排了许多“认识课”,如认数、认图形等,这些数学知识常常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并且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知识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认识要求。由于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决定了小学生有较强的认识需求和求知欲望,而此阶段学生的认识水平又常常处于认识表层,而且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时而会呈现出认识上的迷惘、缺口、疑惑等状态,这些认识状态已使学生形成了一种认识习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认识习惯出发,引领学生经历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个体的数学“悟”性,有效提升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一、从“认识表层”走向“数学感悟”
  在小学阶段,学生常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导,辅以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展开数学思考。在这一过程中,虽然训练了学生较强的模仿能力,但也使学生养成了机械模仿的行为惰性。这一惰性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因为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其思维轨迹起初总是呈现直线形状并平缓展开。这就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很容易受他人行为的影响使思维得到同化,从而形成认识上的机械模仿与定势思维,促成学生的认识处于表层,没有深度。
  二、从“认识迷惘”走向“数学顿悟”
  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是由已知向未知进行有效迁移,会把认识道路上未知的事物与已知的事物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展开分析与思考。如此,教师要以已有知识为“拐杖”,引领学生从“认识迷惘”走向数学顿悟。上例中,教师指着0.6、0.06、0.006这3个小数继续追问:“你们认识它们吗?”学生异口同声:“认识。”并很快齐读出这3个小数。在学生的认识反应中,认为认识这些数就是会读出它们,读出它们就叫认识它们,应该说学生此时的认识正处于一种“迷惘状态”。所以,教师此时要能准确捕捉到学生的思维盲点,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有效引领学生从“认识迷惘”走向“数学顿悟”。要让学生顿时领悟到认识小数不仅仅是会读出它们,还要了解小数的其他知识内涵。顺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富有情趣地追问:“会读出,就叫认识,太不深刻了吧!”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往认识小数的深处思考,学生的思维会在顷刻间得到顿悟:在认识整数时,除了会读、写整数,还掌握了整数的数位、计数单位等知识内容。从而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启发”之下,逐步“悟”出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等相关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始终以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展开数学思考。
  三、从“认识缺口”走向“数学领悟”
  学生的大脑在接受储存某一知识的时候,常常是经历了识记、思维、再识记的过程。而要很快实现这一过程,学生需要经过初步练习+逐步理解再到练习提高的过程。所以,在“认数”这一数学领域里,学生通常要经历练习数数的过程,尤其是在认识整数时,教师经常会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反复进行多种形式的数数训练。一方面使学生在数数练习的过程中能快速识记所认识的数,从而增强数感;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数数练习加深对数的特征及其含义的深刻理解。而在课堂上却很少见到有老师带领学生开展数小数练习。究其原因,对于整数数数练习,教师只要发出“口令”,学生就能很快领悟到从哪一个数开始数,即整数的“数数起点”比较明显。
  四、从“认识疑惑”走向“数学渐悟”
  学生在认识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时回头审视自己走过的认识历程,会不断地反思已学知识与新知识间的联系,会逐步筛选出新旧知识间的异同点,从而为探求新知识的内容和特征指明方向。在认识小数的数位时,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没有个分位?学生这一认识上的“疑惑”是因为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对称性”的特点。教学时,教师要能够基于学生这一思维的特点,准确把握数位顺序的“对称轴”,使学生渐渐领悟这一数学问题的个中原因。
  因为在数位顺序表中,小数点是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岭”,所以学生很自然地认为小数点就是数位顺序的“对称轴”。在这样的思维特征指使下,学生的大脑就会做出机械反应:数位顺序表中有十位也有十分位,有百位也有百分位,有千位也有千分位……为什么有个位而没有个分位?根据学生这一“认识疑惑”,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数位顺序表,使学生逐渐领悟到此时的数位顺序的“对称轴”应该是“个(一)”而不是小数点。因为一个一个地数,当数到十个一的时候,就有了十,为了计数的需要,十位就产生了。而把“一”平均分成十份,每份就表示十分之一,就有了十分之一,即0.1,为了计数的需要,十分位就产生了。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认识到与个位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十位和十分位,学生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为什么没有个分位了。这样就能很好地引领学生在“数学渐悟”的过程中,逐步化解学生的“认识疑惑”,使其思维“悟”性在释疑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自然生长。
  五、从“认识需求”走向“数学彻悟”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有一种强烈的“认识需求”,这就使学生自身能主动挖掘想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均来自于学生自身,是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要解决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要求学生解决的。这样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探究、思考的欲望与动力就会十分主动、十分强烈。所以,教学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引领学生开展数学提问,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彻底领悟所学知识。如在课堂上,教师相机引导:“你们除了会读出一个小数,还想知道小数的哪些知识?把你们想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写在作业纸上,比一比看谁想了解得更深刻?”
  大组交流时,收集整理了学生的探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问题:(1)小数是不是也和整数一样有很多数位?如果有,分别叫什么数位?(2)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多少?每相邻两个数位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未能说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3)小数怎么数?(4)其他一些问题:小数的大小怎么比?如何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小数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等等。从整理学生的问题信息可知:学生已经把整数认识的相关知识都回忆出来了,然后沿着整数认数的基本思路去猜想小数的相关知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的有效迁移。所以,在“认识课”中,教师不要把所认识的内容过早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要抓住学生的“认识需求”心理,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提问与猜想,学生在提问、猜想的过程中,既是对旧知的一种回顾,又是对新知的一种尝试与探索。一旦学生探求新知的需求与欲望被激发后,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展开数学探究活动。学生只有在充满激情和渴求新知的状态下,才会表现出极强的思维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才会彻底领悟。
  综上所述,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只有关注学生的认识习惯,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关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有效引导学生展开数学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强学生的数学“悟”性,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数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才会在“认识课”中得以健康发展,数学“认识课”也才会伴随着学生的茁壮成长而走向有效甚至高效。(作者单位:通榆县瞻榆镇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后勤管理工作是办好学校的重要保证。要做好后勤管理工作就必须对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和深刻地理解。下面就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谈谈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意义的理解。  1、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办好学校的物质保证。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建设一所学校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作为学校后勤管理部门不仅从经济上物质上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它还
期刊
曾经有人这么问过哈佛大学的校长:“建校三百多年来,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他回答:“最值得骄傲的,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全美500多家特大型企业一半以上的经理是哈佛的学子。最值得骄傲的是哈佛的教育,它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这就是教育,它以人为本,赏识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发挥,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  也许有
期刊
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摸清它内在的客观规律,明确基本结构要素,就可以提高工作效能,促使后勤工作更好的为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做贡献。那么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搞好后勤工作必须在选人、用钱、管物、惜时上下功夫。下面笔者就这四个基本要素谈点粗浅的认识。  基本要素之一——人员。  学校的后勤工作,既是一项理财管物,购置分发的事务性工作,又是一项执行财务制度、维护财经
期刊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信息化的实现,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系统首先受到巨大的冲击,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教育系统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特别是它对课程改革中新兴的课程——小学科学课,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转变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教师扮演的仅仅是导演,学生才是舞台的主角,因此,适应这一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借助导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通过学案为学生课前的自学进行导航,不仅能使学生明白自学应弄懂.什么、达到什么目标和达到目标需解决的问题,从而真正积极思维,使课前自学变得更有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教育的需要,中国的职业教育队伍越来越庞大,对国民经济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迫切需要对职业高中学生多些关注和研究。  职业高中学生除了有以下一般高中生拥有的特点:高中生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因此,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有一些交叉,个体心理的发展会出现主要几个基本特点:  1、高中生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表现为:思维敏锐,但片面,容易偏激;热情豪爽,但容易激
期刊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等,既是师德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体现。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教师道德素质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
期刊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不管什么“式”,什么“法”的教学,都应通过各种反馈信息来评估,什么样的教学改革也应受反馈信息的制约。因此,研究如何及时获取语文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使有效地校正,调控课堂教学,减少时间的消耗,避免教师作无效的劳动,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课堂改革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期刊
一、幼儿的色彩心理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有色彩的痕迹。也许我们并没有重视它们的存在和影响,但色彩却真实的、无时无刻的不在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传递着我们的情感和智慧。  大量研究显示,人在出生半个月后,就已具备初步的色彩识别能力,并能够对不同的色彩产生相应的反应。在成长的初期阶段,人类对事物的认知也更多地依赖于事物的颜色,而非形状特点。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阿尔修勒博士
期刊
学生学业成就的心理因素,在于自身的学习意愿。任何时候,教师对学生都有较高的学业希望,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意愿呢?  一、诅咒或过多的批评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笔者在班中曾做过小学生生活情趣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学生最喜欢老师说的话是:“好好努力吧!”“你真聪明。”“谢谢你!”最希望的是:“老师不要太凶”“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某一件事”。可见,承认学生的能力并加以适当的赞扬是提高学生学习意愿的秘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