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科目的设立初衷,主要是增强学生对我国以及世界历史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能够通过回顾历史,以史为鉴,珍惜当下。在新高考背景下,历史作为大学分专业的主导科目之一,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高中历史教学的方式却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因此,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如何对高中历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式;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2-0109-01
高中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高中历史,可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所了解,从而树立起历史观、价值观。然而在当前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受制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依旧采用单一枯燥的灌输式教学,这限制了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创新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师们必须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1.当前高中历史教育依旧存在种种问题
(1)知识点相对分散,无法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考试经常以零碎的历史知识点作为考点进行出题,但这依旧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搭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把握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让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线对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和串联。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往往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只记忆零散的知识点,做题的时候就会容易混淆或出错,这正是由于没有建立起历史知识体系。教师一味地灌输学生知识点,学生学习也只能通过强行记忆,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下。这在加重学生记忆负担的同时,也加大了学生混淆相近知识点的概率,为学生的历史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2)学生对于历史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高中教学任务繁重、科目众多,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加之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较多,这就需要学生在分配学习时间的时候能够合理安排历史。然而部分学生对历史并不重视,抱着可学可不学的心态,不愿意在历史上多花时间、多下功夫,甚至有想要学习理科的同学,因为历史不在其高考科目内,就在历史课上做其他科目的作业。要知道,高中历史不仅仅教授历史知识,更对学生历史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关乎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学校应强调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态度。
2.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一些策略
(1)搭建历史知识体系,将各个零碎的知识点有效串联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历史应当摒弃零碎的知识点细化传授方式,通过一定的内在逻辑建立起历史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简单的以中国古代史为例,各个朝代的更迭有其特殊的历史事件的影响,但也有其内在的不变的规律:为何每次朝代的更迭只是改变了具体当权者,社会性质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由于生产方式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生产方式没有飞跃之前,生产力发展有限,也就无法推动社会性质的变革。
例如,解放战争时期的三次战役,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为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学生在记忆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误差。然而只要了解了三次战役发生的内在联系:辽沈战役首先爆发是因為东北地区的事态发展最为成熟,而平津战役最后爆发则是因为平津地区敌人的守备力量最为强大。把握住这种内在的逻辑联系,就可以准确且快速的记住各个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
(2)加强学生的交流与互助,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对过去发生的事件有所了解,更在于让学生从历史事件中获得经验、吸取教训,所以有“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说法。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上可以提出一些带有争议性或讨论度的历史话题,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在讲到“孝文帝改革”相关的内容时,可以通过辩论的方式,探讨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举措究竟带来了有利的影响还是不利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将“孝文帝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相对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朝代背景下,变法者的目的和手段又有何异同;还可以吸取孝文帝改革中的成功或失败经验,联系到当前我国正在推行的改革开放,提出一些带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建议。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不能再仅仅着眼于知识点的灌输,更应该注重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应当创新历史教学方式,多采用引导式提问,参与式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进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兴文.浅议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48
[2]胡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意义及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133
[3]周惠芳.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8):14-15
[4]张德海.构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学新方法[J].电子制作,2014(13):189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式;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2-0109-01
高中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高中历史,可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所了解,从而树立起历史观、价值观。然而在当前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受制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依旧采用单一枯燥的灌输式教学,这限制了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创新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师们必须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1.当前高中历史教育依旧存在种种问题
(1)知识点相对分散,无法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考试经常以零碎的历史知识点作为考点进行出题,但这依旧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搭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把握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让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线对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和串联。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往往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只记忆零散的知识点,做题的时候就会容易混淆或出错,这正是由于没有建立起历史知识体系。教师一味地灌输学生知识点,学生学习也只能通过强行记忆,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下。这在加重学生记忆负担的同时,也加大了学生混淆相近知识点的概率,为学生的历史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2)学生对于历史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高中教学任务繁重、科目众多,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加之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较多,这就需要学生在分配学习时间的时候能够合理安排历史。然而部分学生对历史并不重视,抱着可学可不学的心态,不愿意在历史上多花时间、多下功夫,甚至有想要学习理科的同学,因为历史不在其高考科目内,就在历史课上做其他科目的作业。要知道,高中历史不仅仅教授历史知识,更对学生历史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关乎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学校应强调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态度。
2.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一些策略
(1)搭建历史知识体系,将各个零碎的知识点有效串联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历史应当摒弃零碎的知识点细化传授方式,通过一定的内在逻辑建立起历史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简单的以中国古代史为例,各个朝代的更迭有其特殊的历史事件的影响,但也有其内在的不变的规律:为何每次朝代的更迭只是改变了具体当权者,社会性质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由于生产方式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生产方式没有飞跃之前,生产力发展有限,也就无法推动社会性质的变革。
例如,解放战争时期的三次战役,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为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学生在记忆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误差。然而只要了解了三次战役发生的内在联系:辽沈战役首先爆发是因為东北地区的事态发展最为成熟,而平津战役最后爆发则是因为平津地区敌人的守备力量最为强大。把握住这种内在的逻辑联系,就可以准确且快速的记住各个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
(2)加强学生的交流与互助,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对过去发生的事件有所了解,更在于让学生从历史事件中获得经验、吸取教训,所以有“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说法。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上可以提出一些带有争议性或讨论度的历史话题,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在讲到“孝文帝改革”相关的内容时,可以通过辩论的方式,探讨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举措究竟带来了有利的影响还是不利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将“孝文帝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相对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朝代背景下,变法者的目的和手段又有何异同;还可以吸取孝文帝改革中的成功或失败经验,联系到当前我国正在推行的改革开放,提出一些带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建议。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不能再仅仅着眼于知识点的灌输,更应该注重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应当创新历史教学方式,多采用引导式提问,参与式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进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兴文.浅议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48
[2]胡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意义及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133
[3]周惠芳.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8):14-15
[4]张德海.构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学新方法[J].电子制作,2014(1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