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枫糖尿病1例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ry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临床资料患儿,男,生后6d,以“抽搐2次”为主诉于2017年6月14日入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入院。患儿母亲G1P1,孕39+2周顺产,患儿无出生窒息,否认家族疾病史。生后6天纳差并出现抽搐,表现为全身性发作,无发热,自急诊收入NICU。入院查体:T 36.7℃,P 122次/min,RR 44次/min,反应略迟钝,哭声尚有力,肤色红润,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
其他文献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保护性通气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具有改善氧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优点,但由于临床医师对PPV认识不足及顾虑其并发症,目前在临床上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PPV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机制、适宜患者的选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进行综述。希望能提高临床医师在ARDS治疗中PPV的应用,降低ARDS患者的死亡率。
目的探讨超声测定的环状软骨横径与小儿最适加强型气管导管外径的相关性,为预测小儿加强型气管导管的型号提供指导。方法选择1~6岁择期行外科手术的患儿120例,记录患儿的年龄、体重,在麻醉诱导后插管前应用超声技术扫描环状软骨,测量并记录最小横径DC。根据测定的环状软骨横径选择加强型气管导并插管,随后进行漏气试验判断导管是否合适并调整,记录最适加强型气管导管外径为OD。应用线性回归和相关性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OD与DC的一致性,记录插管后气管导管的更换情况。结果患儿的年龄、体重、
1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以“阴道淋漓流血2个月,发现宫颈病变1个月”为主诉于2019年9月2日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二病房。患者平素月经规律,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少,淋漓不尽持续半个月,后口服止血药治疗后阴道流血停止。1个月前于我院门诊行宫颈癌筛查,提示:TCT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倾向腺上皮来源;HPV为高危18型阳性。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变化规律及其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1431例膝正侧位X线片按标准纳入,每10岁间隔分组,共分0~<10岁到≥80岁9组,测量各组PTS值,并根据年龄、性别、侧别及ACL损伤情况分别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曲线拟合等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PTS值在0~<10岁、30~<40岁组男性大于女性,而在40~<50岁、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在中国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因肺脏具有广泛的微血管循环和丰富的结缔组织,导致其更易受到慢性高血糖的病理影响,从而可能成为DM的“靶器官”.近年
先兆流产是女性妊娠期的常见并发症,半数左右将进展为自发流产,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孕激素在维持妊娠中具有重要作用,多年来作为一种经典药物被用于先兆流产患者防止妊娠丢失。常用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给药、肌肉注射及经阴道给药等。尽管孕激素用于治疗先兆流产已近70年,至今仍无确凿证据支持其疗效。本文通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综合评价孕激素在先兆流产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探索不同制剂、用药途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2016年11月24日以“双下肢出血点10d,牙龈出血、鼻衄5d,晕厥1次”为主诉收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患者2016年11月14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肤散在出血点,并逐渐增多。11月19日出现牙龈出血、鼻衄,伴头晕、头疼、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自服“扑热息痛”无缓解,次日晕厥1次,跌倒时头部受到撞击,数秒后自行清醒,对晕厥过程无记忆。
乳糜泻(celiac disease,CD)又称麦胶敏感性肠病,是一种在遗传易感个体中由麦胶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肠道疾病。除麦胶之外,消化道菌群紊乱可能是诱发CD的另一环境因素,而麦胶代谢与消化道菌群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从麦胶生物学特性、麦胶与消化道菌群的相互关系、无麦胶饮食对消化道微生物的影响、益生菌对CD的影响4个方面,综述乳糜泻中麦胶与消化道菌群相关性研究进展,探讨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乳糜泻的前景及其潜在机制。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破裂后继发的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原因,尽早准确识别易损斑块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有很多检查方法可以用来识别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可分为非侵入性检查和侵入性检查两大类。其中非侵入性检查包括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核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等,侵入性检查主要包括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内超声、近红外光谱、血管内镜及血管内温度测量法等。这些检查方法有各自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不足。通过联合诊断弥补不同检查方法的不足对提高易损斑块诊断的准确性显得格外重要。
1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因“被发现肩胛凸起10年,双上肢抬举无力6年余”于2018年11月2日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诊治。10年前无意中被发现肩胛凸起,未在意。6年前发现双上肢上举无力,以右侧为重,表现为不能抬起重物,左侧无力症状不明显,不影响日常生活。3年前因上肢力弱而锻炼时发现左上肢不能举重,抬举较前费力(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