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细胞造血生长因子受体的异常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pewg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细胞上造血生长因子受体的异常改变血细胞增殖分化的平衡,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其他文献
利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从理论和临床实践上具有可能性与可行性。当MM处于进展期、肿瘤负荷很大时,单用DC恐难奏效,但对于经过大剂量化疗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微小残留病灶(MRD),以DC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可能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端粒酶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催化亚单位是端粒酶的重要组成成分,为端粒酶激活的限速因素。其结构上具有逆转录酶结构域单元。端粒酶催化亚单位转录水平的上调导致酶的激活。对该亚单位的研究可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蛋白酪氨酸激酶(PTK)通过调节底物蛋白的活化状态参与细胞的信号传递,最终调节细胞的分化、生长和激活。PTK活力异常与多种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已经明确,单纯BCR-ABL融合基因导致ABL所表达的酪氨酸激酶活力持续增高,即可引发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正在研制的PTK酶抑制剂系列中,STI571作为BCR-ABL酪氨酸激酶相对特异的抑制剂,已在Ⅰ-Ⅱ期临床试验中取得良好的疗效,将会作
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易培养和扩增,在体内更新率低而代谢活力较高,所以成为基因治疗理想的靶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的发现为骨髓基质细胞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目前的研究集中在血友病、间叶组织疾病的治疗和放、化疗后造血、免疫功能的改善等方面,仍处于临床前试验阶段。
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是一组具有特殊生物学特征的ALL,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在临床特点、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改变方面常有预后不良因素,单纯化疗效果显著低于ph-ALL,骨髓移植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方法。
外在途径在凝血过程中起启动作用,生成的少量凝血酶活化因子Ⅴ、Ⅷ和Ⅺ,维持了凝血过程。内在途径和外在途径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是新发现的血浆抗纤溶物质,通过因子Ⅺ依赖性的凝血酶途径被激活。抗TAFI抗体和TAFI抑制剂在体外与动物实验有促纤溶效果,将会成为溶栓治疗的一个新的有效的辅助药物。
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是一种新型疱疹病毒。已经发现其与卡波西肉瘤、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多中心性Castleman氏病相关,而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关系尚处于争论中。HHV-8基因组编码多种细胞同源物,它们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信号传导和血管新生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综述了该病毒与血管新生及血液系统疾患关系的最新进展。
造血调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造血生长因子(HGF)具有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和生存的作用,HGF与其相应受体结合,启动Jak-STAT,RAS-MAPK等细胞内信息传递途径,对造血进行调控。本文将对造血生长因子,造血生长因子受体及其胞内信息传递的有关途径作一阐述。
整合素受体家族与基质蛋白配体的粘附作用介导了多种细胞生物学功能。受体功能缺陷与许多血液病的发生有关。配体上的Arg-Gly-Asp(RGD))序列是整合素受体识别并发挥作用的重要分子基础。含RGD序列肽促凋亡作用机制的新阐释是目前研究的一个新亮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