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熟悉主题法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熟悉主题法不仅仅是熟悉主题、记住旋律,它是贯穿整节课的一种教学方法。只有把音乐主题作为切入点,才能引导学生在熟悉主题的基础上更好地欣赏、理解、参与体验音乐。
关键词:熟悉主题法;音乐要素;重复与变化;对比乐段
任何人听一首音乐作品,首先记住的就是音乐主题。音乐主题是乐曲的核心与精华,出现频率高,具有鲜明特征,集中表现了乐曲的情绪、情感及音乐形象。抓住了音乐主题,也就把握住了音乐作品的精髓。熟悉主题法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熟悉主题法不仅仅是熟悉主题、记住旋律这么简单,它是贯穿整节课的一种教学方法:感知音乐主题,揭示音乐主题最具表现力的地方;听出音乐主题的重复与变化、听出音乐主题的对比、听出使用的新的音乐材料、分析曲式结构、了解音乐体裁、音乐风格、作品背景等。只有把音乐主题作为切入点,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参与体验音乐。本文以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管弦乐曲《晨景》为例,谈谈熟悉主题法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熟悉主题,记住旋律
音乐欣赏教学以音乐主题的有效聆听为基准,以音乐主题的多种参与为手段,突出学科特点,立足音乐审美。在欣赏教学中,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唱一唱、奏一奏、画一画、对歌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熟悉主题、记住旋律,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体验、表现音乐,获得美感。
如,《晨景》教学中采取五个步骤来熟悉音乐主题:1.听一听、看一看:结合声音频谱,感受音乐主题的情绪特点。2.唱一唱:通过模唱,内心感受音乐主题;通过视唱,熟悉音乐主题旋律。3.奏一奏:结合竖笛演奏,进一步熟悉音乐主题。4.画一画:旋律是音乐的灵魂,结合旋律线,全方位感受音乐主题的旋律特点——波浪起伏。5.我们来对歌:加入教师的填词,歌词与主题情景相吻合,进一步升华音乐主题,渲染音乐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分析要素,听辨主题
音乐要素是音乐特有的语汇,是音乐风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音乐的“拐杖”。在欣赏教学中,不是所有的音乐要素都要进行分析,需要引导学生聆听与分析的一定是音乐作品中容易被识别、具有明显对比特征的核心音乐要素。只有抓住核心音乐要素,才能有效聆听音乐。《晨景》第一乐段最突出的音乐要素就是旋律、力度与色彩,教学时只需要把握这三个具有鲜明特征的音乐要素进行聆听与分析,就能达到预期效果。在熟悉主题的基础上,结合图形谱,完整聆听第一乐段,可依次提出问题:1.音乐主题在这段音乐里共出现了几次?(7次)2.这7次重复出现的音乐主题,是完全重复还是变化重复?(变化重复)3.音乐主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力度不断加强、旋律不断升高、色彩越来越温暖明亮)
比较中分析音乐主题
在欣赏教学中,通过对比核心音乐要素,唤醒学生的听觉兴奋点,降低听辨难度,解决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达到对音乐作品的充分认识、理解和记忆目的,获得更好的欣赏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通过对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晨景》第二乐段既是音乐主题的对比乐段,也是乐曲的高潮部分。初听时,学生对核心音樂要素的把握不准确,可结合图形谱,与第一乐段做对比分析:1.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平稳进行)2.力度有什么变化?(时强时弱)3.强音的地方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突破感)4.音乐的色彩是怎样的?(低沉、暗淡)
重复再现,寻找新意
无重复,不音乐。音乐作品通过变化重复、部分重复、再现重复的手法,强调特性曲调、加深音乐特点,守住音乐风格,保持全曲高度统一,在重复中获得听觉与韵律美感,而新出现的音乐材料又让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趣味横生。《晨景》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重复,欣赏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听出音乐主题的重复,更要引导学生听出新出现的音乐材料:1.音乐主题在第三乐段出现了几次?(4次)2.这段音乐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颤音演奏部分)3.新的音乐模仿了自然界中怎样的音响?
丰富想象,品味情境
音乐是人内心情感的联想、体验和表现。在欣赏教学中,启发学生透过音乐要素,带着丰富的想象,去品味音乐的情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晨景》第一乐段通过不断加强的力度、波浪起伏且不断升高的旋律、温暖明亮的色彩,启发学生联想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情景。第二乐段力度时强时弱、突破感强,旋律平稳,色彩低沉暗淡,启发学生联想太阳突破云层,透出万丈光芒的情景,第三乐段颤音部分通过单簧管与长笛、圆号的演奏音效,启发学生联想溪流与小鸟、猎人的号角声。
熟悉主题法是小学音乐欣赏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诸如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等,都可以结合熟悉主题法进行教学。熟悉主题法,帮助学生开启音乐之门,让音乐欣赏变得更轻松。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解放路小学)
关键词:熟悉主题法;音乐要素;重复与变化;对比乐段
任何人听一首音乐作品,首先记住的就是音乐主题。音乐主题是乐曲的核心与精华,出现频率高,具有鲜明特征,集中表现了乐曲的情绪、情感及音乐形象。抓住了音乐主题,也就把握住了音乐作品的精髓。熟悉主题法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熟悉主题法不仅仅是熟悉主题、记住旋律这么简单,它是贯穿整节课的一种教学方法:感知音乐主题,揭示音乐主题最具表现力的地方;听出音乐主题的重复与变化、听出音乐主题的对比、听出使用的新的音乐材料、分析曲式结构、了解音乐体裁、音乐风格、作品背景等。只有把音乐主题作为切入点,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参与体验音乐。本文以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管弦乐曲《晨景》为例,谈谈熟悉主题法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熟悉主题,记住旋律
音乐欣赏教学以音乐主题的有效聆听为基准,以音乐主题的多种参与为手段,突出学科特点,立足音乐审美。在欣赏教学中,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唱一唱、奏一奏、画一画、对歌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熟悉主题、记住旋律,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体验、表现音乐,获得美感。
如,《晨景》教学中采取五个步骤来熟悉音乐主题:1.听一听、看一看:结合声音频谱,感受音乐主题的情绪特点。2.唱一唱:通过模唱,内心感受音乐主题;通过视唱,熟悉音乐主题旋律。3.奏一奏:结合竖笛演奏,进一步熟悉音乐主题。4.画一画:旋律是音乐的灵魂,结合旋律线,全方位感受音乐主题的旋律特点——波浪起伏。5.我们来对歌:加入教师的填词,歌词与主题情景相吻合,进一步升华音乐主题,渲染音乐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分析要素,听辨主题
音乐要素是音乐特有的语汇,是音乐风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音乐的“拐杖”。在欣赏教学中,不是所有的音乐要素都要进行分析,需要引导学生聆听与分析的一定是音乐作品中容易被识别、具有明显对比特征的核心音乐要素。只有抓住核心音乐要素,才能有效聆听音乐。《晨景》第一乐段最突出的音乐要素就是旋律、力度与色彩,教学时只需要把握这三个具有鲜明特征的音乐要素进行聆听与分析,就能达到预期效果。在熟悉主题的基础上,结合图形谱,完整聆听第一乐段,可依次提出问题:1.音乐主题在这段音乐里共出现了几次?(7次)2.这7次重复出现的音乐主题,是完全重复还是变化重复?(变化重复)3.音乐主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力度不断加强、旋律不断升高、色彩越来越温暖明亮)
比较中分析音乐主题
在欣赏教学中,通过对比核心音乐要素,唤醒学生的听觉兴奋点,降低听辨难度,解决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达到对音乐作品的充分认识、理解和记忆目的,获得更好的欣赏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通过对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晨景》第二乐段既是音乐主题的对比乐段,也是乐曲的高潮部分。初听时,学生对核心音樂要素的把握不准确,可结合图形谱,与第一乐段做对比分析:1.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平稳进行)2.力度有什么变化?(时强时弱)3.强音的地方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突破感)4.音乐的色彩是怎样的?(低沉、暗淡)
重复再现,寻找新意
无重复,不音乐。音乐作品通过变化重复、部分重复、再现重复的手法,强调特性曲调、加深音乐特点,守住音乐风格,保持全曲高度统一,在重复中获得听觉与韵律美感,而新出现的音乐材料又让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趣味横生。《晨景》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重复,欣赏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听出音乐主题的重复,更要引导学生听出新出现的音乐材料:1.音乐主题在第三乐段出现了几次?(4次)2.这段音乐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颤音演奏部分)3.新的音乐模仿了自然界中怎样的音响?
丰富想象,品味情境
音乐是人内心情感的联想、体验和表现。在欣赏教学中,启发学生透过音乐要素,带着丰富的想象,去品味音乐的情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晨景》第一乐段通过不断加强的力度、波浪起伏且不断升高的旋律、温暖明亮的色彩,启发学生联想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情景。第二乐段力度时强时弱、突破感强,旋律平稳,色彩低沉暗淡,启发学生联想太阳突破云层,透出万丈光芒的情景,第三乐段颤音部分通过单簧管与长笛、圆号的演奏音效,启发学生联想溪流与小鸟、猎人的号角声。
熟悉主题法是小学音乐欣赏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诸如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等,都可以结合熟悉主题法进行教学。熟悉主题法,帮助学生开启音乐之门,让音乐欣赏变得更轻松。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解放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