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feng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改的形势下,由于时间的限制,精彩的导入对于初中数学课堂尤为重要。在一节课仅有的45分钟之内,如何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尤其是我这个刚刚参加工作几年的年轻老师思考的问题,总结这几年的课堂导入,自己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由于学科的特点,数学学科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也是很多学生不喜欢的学科,觉得很枯燥,所以数学学科的教学就必须做到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实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的目标。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一节课的导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导入新课的方式,必须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的切入点,采取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课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才能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一、数学课堂导入方式
  1.联系生活实例导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留意生活,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知识很多。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时候,听过一位老师的课是这么设计的,师:同学们喜欢美食吗?生:喜欢。师:我也喜欢,很多像你们这么大的学生都喜欢,暑假的时候,很多学生去北京旅游的时候,喜欢上了北京的糖葫芦,开始三两个学生去问糖葫芦老板一串多少钱?老板随口说:“一串3块钱,多要一串,每串降2毛钱”,聪明的学生一听,一大群都围了上去,糖葫芦老板一看,面带难色……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糖葫芦老板面带难色吗?什么时候糖葫芦老板的利润为0呢?这样的导入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为以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打下基础。
  2.以旧知识引入
  由旧知识的复习,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是我们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在学习圆周角的时候,由圆心角导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心角∠AOB,后拿三角板将∠AOB向圆周上移动,当移动到圆周上的时候,我们重新定义角的名字,叫圆周角,从而导入本节的新课。用旧知识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这一节的知识不再陌生,能够很快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3.亲自动手实践导入法
  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得到的结论是记忆最深的。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然后相加,或者是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减下来拼在一起,从而得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采用多种方法动手去实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好数学。
  4.类比导入法
  数学上很多知识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学生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时候,可以由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导入,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等这些知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把等号变为了不等号,在这一节的学习中重点需要掌握的便是不等号的方向什么时候需要改变的问题。在讲三角形相似的时候可以类比三角形全等、三组对应边、三组对应角分别满足什么关系的时候能得到三角形的相似?这样的导入引导学生推导证明,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掌握新知识。
  以上为常见的课堂导入的方法,方法很多,还需我们多加思考,谨慎选择,每一节课都设计一个漂亮精彩的导入。
  二、课堂导入反思
  1.导入要言简意赅。数学有简洁之美,数学课堂的导入更要言简意赅,要做到少而精,导入仅是一个“引子”,时间尽可能控制在五分钟以内,切忌啰嗦,兜圈子。导入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通过简单几分钟,让学生迫不及待想学。
  2.导入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导入方法的选择要切实符合初中数学的学习和初中生学习的特点,不要牵强附会,要突出一个字“准”。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不能单纯追求导入的故事性和形象性,这样容易喧宾夺主,违背了我们设计课堂导入的初衷,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标。
  3.导入要有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和愿望”。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只有让学生有强烈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发挥致极致。假如我们的课堂充满趣味性,那么学生就一定不会再讨厌我们的数学课堂,而是把钻研数学题当成一种精神享受,才能尽情地享受我们的数学之美。
  4.导入要有艺术性。导入是一种铺垫,也是一种悬念,更是一种吸引,要紧扣学生的心弦。要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导入是一种调动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安排。通过充满情趣的导入,调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是多种多样的,平时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方法,不管是怎样设计导入方式,都是为了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最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相信,只要我们细心推敲、善于总结,定会使每节课都能引人入胜,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一引二导三思”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以“依课标预设问题、据学情决定讲解”为主导,学案引领为轴线。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层检测”这三个层面的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从“了解了”上升到“记住了”,从“记住了”上升到“学会了”,从“学会了”上升到“会用了”。实践表明,应用“一引二导三思”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得以真正实现。学生思维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明显
期刊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让教师将课堂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同时课堂提问本来是一种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问题设计得好,可以引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使其更为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为有效教学而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下面,笔者从课堂提问的设计入手,分提问前、提问时、提问后三个阶段,探讨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期刊
写作是出于内心的需求,是一种情感和语言的表达欲望。然而,大多数学生在日常作文训练中,很少体验到作文的乐趣。对小学生来说,作文是一件难事,一到作文课,他们就抓耳挠腮、愁眉苦脸。如何解决学生作文时“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困惑?如何使学生对生活世界萌生惊异感、向往感、自由感,产生喜、怒、哀、乐、爱等多种情绪体验?如何使学生感知到敏捷性带来情感的丰富性及对事物认识的悟性、灵性?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
期刊
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跨世纪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理念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课程整合”的理念、“教学民主”的理念,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  关键词:新课标 高效课堂 创新
期刊
课堂是中学生接受知识、培养想象力、思维力和创新能力的渠道。因为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高效
期刊
目前的初高中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信任,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解。高中教师多埋怨初中教师的不负责任,很多知识没有讲或没讲透,自己必须再花上一定的时间、精力去弥补;初中教师也慨叹高中教师的不够理解,认为有些知识是不需在初中阶段讲解的,那本来就该是高中教师的职责。   譬如语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特别是文言文,初中教师一般不再强调字字落实
期刊
小学生最不愿意上的课是作文课,因为写作文是他们感到最头痛的事情。他们怕作文、恨作文,他们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提起作文就愁眉不展、哀声叹气,这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最棘手的课题。大家都在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找到帮助小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的途径,改变他们对写作态度的方法,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总结出了“目标做引导、典型为
期刊
摘 要:流动儿童的学习基础比非流动儿童的学习基础总体上要差些,如何激发流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掘他们中优质潜力股,让他们在学习的百花园中绽放自己的绚丽花朵,展现自己的数学特长,是一个有意思的课题,也是教育和谐发展的一个方面。笔者所在学校就是一所以接受流动儿童为主的九年制公办学校,在多年的教学组织中,我们通过配备敬业的教师、选准乐学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本、保障训练的时间地点等方法,积极组织流动学生
期刊
长期以来,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过于强调教师要领悟大纲和驾驭教材,所以数学教师钻研教材比较深入,相对研究学生思维不多,所以选择适应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法也较少。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证明,教学成效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密切关联。对于高一年级的新生,由于在初中学习的知识较浅,在教学中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学习方法也不复杂。到高中后,学习内容增多、内容加深,特别是数学学科,知识要求从
期刊
我最近听了几节生动活泼的课,讲课教师惟妙惟肖的语言表达、形象逼真的手势动作、还有和蔼可亲的滑稽表情,给了我深刻印象。看起来,这些课真实而不夸张,简明而不复杂,实效而不虚假。平平淡淡中却处处蕴含着智慧的光芒。专家的剖析和讲解,更是让我茅塞顿开。在这十天里,我们英语组全体成员以饱满的情绪,积极观看视频录像,认真摘录笔记,及时高效地做作业,作点评。十天里,没有一人缺勤。十天的收获颇丰,在新教材改革的形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