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在成为强者之前,李安希望“年轻人切莫急功近利”

来源 :数码影像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ffx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达到440亿,同比达到了近乎50%的增长,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爆与快速发展是举世皆知的事情。甚至根据市场预测,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也将在近年超越美国。6月13日,复星集团投资的好莱坞电影公司Studio 8 CEO杰夫·罗宾诺夫及合作导演李安出席腾讯主办的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官方论坛——“票房即将超美,成为‘老大’还差几件事?”。会上两位与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腾讯集团副总裁蒹企鹅影业CEO孙忠怀和导演徐峥共论中国电影现状和前景,华谊兄弟影业CEO叶宁担任主持。
  讲一个好故事是根本电影是表达的机器
  绝大多数电影都是通过有限的时间来讲述一个甚至多个故事,好的电影是能够把这些好的故事讲好的,在李安导演早前的《饮食男女》《喜宴》等作品当中所讲述的故事即使放到今天也不显得过时,他的讲故事能力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关于如何把故事通过电影来讲好,李安在现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故事对我来讲只是一个载体、结构,把这些事情讲出来。不管是怎么样的旅程,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怎么交给观众看,观众看了以后怎么去做想象,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电影故事的表达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人生解疑答惑,“因为人生找不到什么答案,道可道非常道,你一定要讲出一个所以然的话,你可以娱乐大家而且有启发,那么就需要一个故事。”
  近年来执导“囧”系列电影大获成功的徐峥非常同意李安的观点,“重要的还是言之有物,有你内在真正想表达的东西,那是故事背后的发动机,是驱动的源头。”对于讲故事这件事,对观众极其了解的互联网行业似乎优势更大,而大张旗鼓踏入电影行业并囤积了大量的IP的企鹅影业备受关注,CEO孙忠怀则十分谦虚地表示腾讯目前“只是推入了一个门缝”,更表达了对中国电影市场“虚火”的担忧,“有很多钱进来事实上是好事,表示有更多的资源,但是能不能出精品,能不能让这个好的作品得到好的成长,特别是人才培养体系,事实未必是这样。”
  两年前,复星集团率先投资了Studio8,2014年,Studio 8联合索尼影业、博纳影业投资了李安导演的新片《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此片预计将于2016年11月11日在北美上映。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上,Studio 8 CEO杰夫·罗宾诺夫及合作导演李安首次亮相并一同参加了系列活动。杰夫·罗宾诺夫在创立Studio 8之前曾任华纳电影公司总裁,曾经一手扶植了诺兰·克里斯托弗以及本·阿弗莱克等优秀电影人,因此他对电影人才拥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相对于电影故事,他更看重人才,通常是先找到编剧和导演,再有电影故事。“我最重要的工作是找人才和支持人才,我寻找有非常独特的风格的编剧和导演,并支持他们想拍的电影。”他甚至用中国的传统故事《神笔马良》来打比方:“拿画笔的是马良不是我”。
  年轻人切莫急功近利李安自认36岁才成熟
  讲好的故事需要源源不断找能讲好故事的人,中国的电影市场既生机勃勃,又充满年轻活力,几乎每年都能诞生给人耳目一新或者创造票房奇迹的年轻导演。当中国电影未来真正成为了强者,年轻的制片人和年轻导演必然功不可没,甚至还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帮助年轻的电影人少走弯路、快速成长几乎是所有中国电影人密切关注的话题,但对于李安而言,他的看法却恰恰相反,他认为“不要让年轻人成长得太快”,“不是说压抑他们,而是说你不要去揠苗助长,我觉得成长是很自然的事情,年轻的导演固然如此。”更在现场自曝自己是直到36岁才成熟,是一个非常晚熟的人,“现在回想起来,我蛮感恩自己是一个晚熟的人,幼稚期比较长。我觉得一个东西能够感人,能够成熟,能够成立的时候本身就具有一股自然的力量,生长本身是需要孕育的,不管是环境孕育,还是年轻人准许自己被孕育,我觉得年轻的导演不要太急功近利,很多事情不是一下就可以成功的。”
  年轻人最重要的是学好基本功,李安在现场强调这一点,也希望现在的电影圈前辈们不要让年轻人浮躁,更不要让他们看不起技术,“因为艺术的术就是术业,技术是为人任务,各行各业都有专精的东西,都有乐趣,电影是一个整体的,是一个很自然,很多样性的发展。”
  中国电影要避免跟风与抢明星两大陷阱李安为大牌明星高片酬说公道话
  论坛现场的电影人们皆认同中国电影市场在未来具有伟大的可能性,但在这条发展的道路上该避免哪些弯路或陷阱,长期沉浸在中西文化之中、清楚了解西方电影工业发展历程的李安指出了目前的两大陷阱:抢钱跟风与抢明星。
  冒险题材喜剧片大火,于是大波冒险题材喜剧片投入拍摄,这样的情况就是所谓的抢钱跟风。当大家都追逐着一些热门题材的时候,反而可能对观众造成反效果,“他们会疲劳,连电影都不想看了”。另一个陷阱就是抢明星,疯狂追逐某些明星,“把钱都花在了明星身上,电影的制作和场景做的都不够好”,李安明白明星能够把电影炒热,“但是作为电影人自己心里面要有数,最后电影看的是他们打动人心的品质,思想也好,感情起伏也好。因为观众不是看两三分钟的MV,观众在电影里面看的是自己,所以要拍跟我们的情怀、思绪有关系的东西。”
  明星只是电影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作为国际大牌导演,李安自己也接触过非常多大牌演员,随着拍摄过的电影越来越多,他开始相信有“上相”这件事的存在。“有的人你看到他,就在影像上开始想象了,有些人怎么演也不管用,真的不公平。‘上相’这件事你不得不服气,有些明星确实具有这些特质。而有的人很漂亮,气质很好,很努力,很上镜,但是电影一拍上来大家不喜欢。”所以李安认为某些明星确实配得上高片酬,但这些明星们“有时候赚钱、赚人气,有的时候他要做艺术的经营,这是非常普遍的。”遇到好剧本、好团队,他们也会愿意降低片酬。
  Q:大家很期望听到李安导演的答案,您觉得为什么大家都希望听到您的答案呢?
  李安:我也不是大家肚子里的蛔虫,我真的不晓得。我觉得我是一个蛮普通的人,我关心的议题,我尽量去做我想做的事情,会打动很多人。   你如果去想象别人爱听什么,然后继续揣测,你常常会猜错。如果我们往肚子里面很诚恳地挖,大家不了解,不欣赏,但是你自己也觉得很踏实,所以没有什么得失之心。
  当然我也有一点天分。我过去比较害羞,现在年纪也不小了,我也不害羞了。你需要长期与观众实验找到共鸣,不然也没什么意义。
  每个人都有很多的面向,当我做一些比较深入、比较不样、比较粗暴的东西的时候,我的天性是比较温和一点,比较敏感一点,所以观众好像看到我。我的片子里面讲句粗话,大家就会皱眉头,所以要为别人着想点。我想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很幸运的,我就讲这么多。
  Q:之前您说过在美国拍电影感觉自己像个总统,在中国拍电影像个皇帝,拍国片的时候要什么都自己做。您觉得在中国拍电影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呢?
  李安:我说什么都自己做的原因是,在好莱坞他们的专业,他们的素养,有时候我把原则讲出去,我就可以去选择了。在这边你做皇帝,就是大家都听你的,你什么都要去思考。权威感当然很好了,但是在创作上来讲是更吃力的。我一直希望整体素质可以一起提升,大家彼此互相帮忙。因为电影再怎么讲,导演再怎么来做,还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不是说导演什么都要管。
  另外拍国片特别累的原因,因为我是中国文化的底子,所以离自己特别近的东西做成艺术品,本身就具有心理障碍。比如说我做《色戒》的时候,我非常忐忑和害怕,因为有民族的工业在里面,心里面的挣扎比较多,比较难以做艺术的发挥。以前有一位很有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艺术是冷静以后的回味,不是近距离的,你要把它做成艺术品是需要一点距离的。我做英语片的时候,因为是第二文化,对我来讲没有那么伤元气,每次拍国片感觉很伤元气,因为挖的比较深,有切身之痛,对自己的责任比较多一点。其实都很喜欢,无论是西片还是国片。
  Q:李安导演您是最近几年一直在追求新的技术,但同时可以兼顾到电影表达的导演,您对于大多数的无法兼顾技术以及创作,让两者发生越来越多矛盾的创作者怎么看?您有一些什么好的建议吗?
  李安:我可以两个兼顾,跟我个人的机遇和兴趣有关系,我原来是戏剧的,不是搞技术的,电脑也不会用,可是我现在用着最先进的电脑。我觉得我耳聪目明,我对我看到的东西有感应,大家也会有兴趣,而且我对影像有好奇心,就是这样而已。其实我和很多技术人员合作的时候,我就先抱歉说我不懂,他们不知道是哄我还是怎么样,他说其实你不懂还好,因为你就知道什么东西不能做。所以我只知道个大概,什么东西能做,什么东西不能做。
  还有电影主流和艺术都要达到的话,我算是一个中间人吧,我觉得电影工作者会找到自己的路子。我希望常常做艺术片的导演不要看不起技术,觉得是比较粗人做的事情,或者哗众取宠,或者商业片才会这么做。我个人不觉得,我觉得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尤其拍电影的人不光是故事和做戏剧,你怎么看待它,你看的方式是什么占到了一半。
  Q:您拍《饮食男女》和《喜宴》等作品中都包括了很多欲望,您对中国未来电影呈现的东西方文化的交错、撕扯,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处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冲突?
  李安:我的成长中是非常保守的中式教育。到美国以后,我发觉自己真正的天分是西方的戏剧。所以中西方的冲击在我身上发生了,也是我非常关切的东西,我不会说因为为东西方交流来拍片,因为我的内在就是东西方,我觉得是中学为体,西学为荣的一个人。
  我觉得人最重要的是面对自己,不管你面对几亿观众,最后大家还是扪心自问,个人点滴在心头的那点东西是什么。包括我跟艺术,跟商业都搭到边,也不是我提前计划好的。我一部一部的拍,不同的题材,不是说有一个类型的名单一个一个勾过去,不是这样的。我蛮相信我可以变成我的电影,因为电影就是我的生活方式,票房的好坏是人算不如天算,我想再精明的都算不到。
  责编/史佳烨
其他文献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  智利纪录片导演Patricio Guzman  眼界改变世界Open Eyes Open Minds  iDOcs国际纪录片论坛  2016iDoCS国际纪录片论坛(Beijing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orum 2016,简称iDOCS 2016)将于2016年11月12-17日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本届将展映20部
期刊
2015年12月9日,索尼中国正式发布推出了他们新一代个人用家庭高清数码摄像机HDR-PJ675,作为之前的热卖产品HDR-PJ670的升级版,新增了不少功能,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近期,本刊DVClub产品测评室拿到了这款摄像机的新品,并第一时间带来测评信息,与各位读者分享。  5轴防抖  HDR-PJ675是一款定位在家庭享用的手持全高清摄像机产品,你可以用来记录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家庭幸福生
期刊
在节目类型千变万化的今天,要求视频制作既要质量好也要速度快。质量好,总结起来可以体现在电影感这三个字上,大光圈的应用,细致的调色让视频的美感越来越接近电影风格。而速度快,才能适应直播快剪,新闻拍摄等方面的要求。随着技术和摄影人员使用观念的革新,新的设备在保证画面质量的前提下越来越向小型化发展,小巧便捷已经成为摄影器材的发展趋势之一。近期,佳能就推出了它们的×系列业务级专业数码摄像机新品——XA30
期刊
对于每一个电影人、每一部电影来说,库里肖夫效应给予他们的影响和意义都是很深远的。理解和熟练应用库里肖夫效应,可以让电影制作者们更明白在做电影的时候怎么玩“电影魔法”,以及更好地把想表达的意境在自己的作品里展现出来。  虽然库里肖夫效应在电影理论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它被提出,更多是针对后期剪辑而言的,并不适用于电影的每一个环节。它是视觉叙事中的一块基石,通过运用库里肖夫效应理论里描述的现象,我
期刊
每当听到长城这个词的时候,笔者就会抑制不住满腔的激动,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仿佛是笔者与生俱来的长城情结。在看到《长城:中国的故事》这部纪录片,看到长城的历史故事如画卷版展开时,内心的激动更是满溢。  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笔者与魏少波导演相对而坐,品一杯香茗,静静的聆听他心中的长城故事。  中国人的故事  早在六年前,北京科教片制片厂和凤凰出版集团就开始联合筹备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的拍摄。作为
期刊
提笔之前,我又重温了一遍《心迷宫》。我不认得戏中的任何一位演员,塌鼻梁,四方脸,鸡心领毛衣,套着的做旧夹克,落满灰尘的面包车和刺痛耳膜的电摩托……他们日复一日穿梭于乡野的小路中,这是中国旧农村的真实写照,影片中无论人还是景,几乎毫无美感。然而,这一切正恰到好处地营造出如纪录片一般的真实感。一幕幕真实的画面,是处于大都市中的我们拼命想别过头不去看亦不想承认的丑陋,它狠狠地把观众扔回了颇具现实临场感的
期刊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自2012年起,为全球的自学者指引了一条新的道路,也为全球的教育单位带来了新的冲击。时至今日,虽然MOOC的样貌一直持续在改变进化当中,但是总是有一些屹立不摇的基础元素,或是让全世界的学习者津津乐道(或争论不休)的特色,在此为您整理如下:  1.课程丰富,具有科学以及人文的色彩  除了全球知名的MOOC三巨头Coursera、edX、
期刊
PXW-X280(以下简称X280)手持一体机在视频拍摄领域可谓尽人皆知,它是索尼1/2英寸手持机家族的第四代产品,前几代包括PMW-EXI、PMW-EXIR和PMW-EX280。由于这个产品线的产品功能强大,也适合于快速拍摄,因此在大多数的电视台都能见到这些机器的身影。而且由于它的机身较为小巧,防抖性能也不差,近年来,更是成为各大真人秀节目的首选型号。  在镜头方面,它们均采用了索尼G级别的固定
期刊
每一次拍摄都是一次新的体验,在视频领域我们一直坚持尽善尽美。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每次拍摄都积极尝试新的设备,力图创新。这次接到的两项拍摄工作,其中一个是为一家高端家具公司拍摄广告片,另外一个是拍摄美容美发用品公司的企业宣传片。由于客户的要求都较高,所以我们在选择设备的时候除了使用RED电影机以保证画质,还针对影片的镜头设计,选用了之前并没有使用过的如影Ronin,及大疆飞行器精灵2尝试天地一体化镜
期刊
“为什么会在索尼婚拍分享活动中,出现电影摄影大师的课程环节?”我想这是多数婚拍创作人对第七届“索尼杯”婚庆视频大赛北京站活动“电影大师课”环节,在亲历现场之前,心中所抱有的疑问。  但当大家静静聆听,并与大师零距离交流之后,一切的疑问都烟消云散,收获的不仅仅是对婚礼电影创作的新思路新畅想,还有作为婚礼电影人的一腔澎湃共勉与自豪。  肖风导演学电影摄影出身,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以后就开始从事摄影师的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