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庆黔江区地处武陵山腹地、渝东南中心地带,集红色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国家重点连片扶贫开发区于一体,“两欠”特别明显的地方。随着人口增多、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肥力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效益大大降低。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石油农业模式对农业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越来越严重。黔江区地处武陵山腹地,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定位的生态保护区,为此,要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型。本文对黔江区实施生态农业的政策、生态条件和实践经验进行分析。
关键词:产业政策;生态资源;实践经验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05.006
黔江区地处武陵山腹地、渝东南中心地带,集红色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国家重点连片扶贫开发区于一体,“两欠”特别明显的地方。随着人口增多、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肥力及农业生产效益大大降低。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石油农业模式对农业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越来越严重。为此,要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摒弃石油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型。
1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就是生态农业。黔江区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渝东南中心城市,在功能区划中定位为生态保护发展区。在区委三届四次全会上决定生态发展作为黔江主要发展战略。实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将黔江功能区域细化为城市功能区、生态旅游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区。为此,黔江区出台相应生态旅游发展和生态农业发展区补助扶持政策,进行差异化发展。
2丰富的生态资源
黔江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山脉河流走向近似平行,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六岭五槽”地貌,平坝星落其间。山地占全区幅员面积的90%,东南部山脉条状明显,切割深;西北部以低山和浅切割中山为主,无明显条状带。喀斯特地形丰富,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体有17条,是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全区海拔1400米以上的地区占幅员面积的4.04%,1001~1400米的地区占17.18%,700~1000米的地区占59.9%,700米以下的地区占19.49%,丘陵面积小,主要分布在阿蓬江两岸以及G319沿线,海拔一般为400~600米,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主产区,正阳丘陵是最大的丘陵(65.75平方公里);平坝海拔低,人口稠密,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是水稻、小麦、油菜、柑橘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区,马喇湖平坝是区域最大的平坝(海拔804米,面积4.62平方公里)。灰千梁子主峰为全区最高点,海拔1938.5米,黑溪河与文汇河交汇处的马斯口是全区最低的地方,海拔319米。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很少受到污染,这为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3探索生态农业多模式
3.1粮经套种种植型
套种种植型生态农业是指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粮食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时间空间交差配置,让物质能量充分利用,合理利用土地的农业经营模式。黔江区过去农业生产过程中探索出了多种套种模式,主要包括蚕(豌)豆/玉米+甘薯、马铃薯/玉米+大豆、油菜/薯、油菜/玉米+甘薯等。
3.2林果药复合型
林业是黔江生态环境的屏障,也是生态农业建设的主体。在黔江区大多数地区,如(水市乡、马喇镇、五里乡、沙坝乡、黎水镇、石会镇)等地,以种植果林套种中药材,建立了林果药复合型生态产业模式。林木以桂花、桑树为主,果树以桔柑、梨、桃、李、板粟为主,药材以虎杖、白术为主。在幼林期实行林+药、桑+药、果+药间套种,中期成林树下种牧草,后期林间种植耐阴经济植物或发展食用菌。
3.3“猪一沼一果”型
“猪—沼—果”模式是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小池牵动大社会”。在农户房前屋后空地修建沼气池、猪舍、厕所,将果业、蔬菜、药材、生猪家禽生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渣、沼液、沼气进行农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使用。截至目前,全区累計建成农村户用沼气7.8万口,清洁能源入户率达到75%。2012年国家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先行区建成,成为全国最大生猪供应基地,全年生猪出栏达100万头。种鸡场达到年提供400万羽合格鸡苗生产能力,蛋鸡规模养殖户达到4万个,奶牛饲养量突破2000头,实现畜牧产值7.76亿元。
3.4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模式
利用黔江优良的农村生态环境,让市民在乡村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学习农业是黔江区旅游的又一助推点。乡村旅游内容主要包括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农事劳作及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为内容,让旅客参与其中,体验农村生活的一种旅游方式。黔江经过多年积累形成了春季中塘至小南海观光油菜,夏季水市至白土避暑纳凉、秋季石会濯水摘果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在濯水观光园区分优质鲜果栽培示范、畜牧养殖、水产养殖、体闲垂钓四大块,培育了以美国红提、红心柚、韩国黄金梨、澳大利亚柑橘、晚柏袖及日本天草柑橘为主的优质水果33.3公顷,是一个集农业科技示范、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园区。
总之,黔江区有很好的生态农业的基础,选择生态农业是黔江发展农业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文华,闵庆文,孙业红.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地理研究,2015,(04).
[2]王天生.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14,(S1).
作者简介:周国庆,硕士,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关键词:产业政策;生态资源;实践经验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05.006
黔江区地处武陵山腹地、渝东南中心地带,集红色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国家重点连片扶贫开发区于一体,“两欠”特别明显的地方。随着人口增多、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肥力及农业生产效益大大降低。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石油农业模式对农业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越来越严重。为此,要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摒弃石油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型。
1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就是生态农业。黔江区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渝东南中心城市,在功能区划中定位为生态保护发展区。在区委三届四次全会上决定生态发展作为黔江主要发展战略。实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将黔江功能区域细化为城市功能区、生态旅游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区。为此,黔江区出台相应生态旅游发展和生态农业发展区补助扶持政策,进行差异化发展。
2丰富的生态资源
黔江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山脉河流走向近似平行,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六岭五槽”地貌,平坝星落其间。山地占全区幅员面积的90%,东南部山脉条状明显,切割深;西北部以低山和浅切割中山为主,无明显条状带。喀斯特地形丰富,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体有17条,是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全区海拔1400米以上的地区占幅员面积的4.04%,1001~1400米的地区占17.18%,700~1000米的地区占59.9%,700米以下的地区占19.49%,丘陵面积小,主要分布在阿蓬江两岸以及G319沿线,海拔一般为400~600米,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主产区,正阳丘陵是最大的丘陵(65.75平方公里);平坝海拔低,人口稠密,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是水稻、小麦、油菜、柑橘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区,马喇湖平坝是区域最大的平坝(海拔804米,面积4.62平方公里)。灰千梁子主峰为全区最高点,海拔1938.5米,黑溪河与文汇河交汇处的马斯口是全区最低的地方,海拔319米。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很少受到污染,这为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3探索生态农业多模式
3.1粮经套种种植型
套种种植型生态农业是指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粮食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时间空间交差配置,让物质能量充分利用,合理利用土地的农业经营模式。黔江区过去农业生产过程中探索出了多种套种模式,主要包括蚕(豌)豆/玉米+甘薯、马铃薯/玉米+大豆、油菜/薯、油菜/玉米+甘薯等。
3.2林果药复合型
林业是黔江生态环境的屏障,也是生态农业建设的主体。在黔江区大多数地区,如(水市乡、马喇镇、五里乡、沙坝乡、黎水镇、石会镇)等地,以种植果林套种中药材,建立了林果药复合型生态产业模式。林木以桂花、桑树为主,果树以桔柑、梨、桃、李、板粟为主,药材以虎杖、白术为主。在幼林期实行林+药、桑+药、果+药间套种,中期成林树下种牧草,后期林间种植耐阴经济植物或发展食用菌。
3.3“猪一沼一果”型
“猪—沼—果”模式是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小池牵动大社会”。在农户房前屋后空地修建沼气池、猪舍、厕所,将果业、蔬菜、药材、生猪家禽生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渣、沼液、沼气进行农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使用。截至目前,全区累計建成农村户用沼气7.8万口,清洁能源入户率达到75%。2012年国家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先行区建成,成为全国最大生猪供应基地,全年生猪出栏达100万头。种鸡场达到年提供400万羽合格鸡苗生产能力,蛋鸡规模养殖户达到4万个,奶牛饲养量突破2000头,实现畜牧产值7.76亿元。
3.4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模式
利用黔江优良的农村生态环境,让市民在乡村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学习农业是黔江区旅游的又一助推点。乡村旅游内容主要包括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农事劳作及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为内容,让旅客参与其中,体验农村生活的一种旅游方式。黔江经过多年积累形成了春季中塘至小南海观光油菜,夏季水市至白土避暑纳凉、秋季石会濯水摘果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在濯水观光园区分优质鲜果栽培示范、畜牧养殖、水产养殖、体闲垂钓四大块,培育了以美国红提、红心柚、韩国黄金梨、澳大利亚柑橘、晚柏袖及日本天草柑橘为主的优质水果33.3公顷,是一个集农业科技示范、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园区。
总之,黔江区有很好的生态农业的基础,选择生态农业是黔江发展农业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文华,闵庆文,孙业红.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地理研究,2015,(04).
[2]王天生.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14,(S1).
作者简介:周国庆,硕士,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