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智性”引领 构建生本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he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智性”是运用自身智慧科学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性”,把握“悟点”至关重要。教学中应以“智”利导,以“智”讲授,以“智”启迪,以“智”练习,从而化旧为新,化静为动,化缺为圆,化零为整,达到知识与智慧共生的目的。
  [关键词]智性;生本课堂;20以内进位加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2-0031-02
  “智性”,就是有意识地运用自身的智慧,科学地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性”,把握“悟点”至关重要。所谓“悟点”,就是学生感悟知识本真的触点,是教师启发点拨之指点。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资源,把握好“悟点”,抓住教学时机, 守护好学生的智慧生态,以达到知识与智慧共生的目的。教师还要站在不同的层面用不同的方式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现以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整理与复习”的教学为例,谈谈几点做法。
  一、以“智”利导,化旧为新
  【片段1】
  师:大家都喜欢《熊出没》吧,今天我们就请熊大、熊二来做客。咦,左等右等他俩还不来,原来他俩忙着摘苹果去啦,看着红彤彤的大苹果,兄弟俩犯难了,怎么分呢?(出示情境图,图中苹果上有相应算式)
  生1:根据每个苹果上的算式分。(小组讨论)
  师:原来苹果上的算式有的是进位的,有的是不进位的,可以根据这个来分。
  师:熊大的算式比较简单,都是不进位的,我们可以轻松解决。重点来看看熊二的算式(“9 4”“8 4”“7 4”),说说分别怎样计算。
  生2:对于“9 4 ”,可把4分成1和3,9 1=10,10 3=13;对于“8 4 ”,可把4分成2和2,8 2=10,10 2=12;对于“7 4” ,可把4分成3和1,7 3=10,10 1=11。
  (教师总结规律:“凑十法”)
  上述教学中,教师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情境代替单纯无趣的习题练习,这样,不仅“表象”上生动活泼,“实质”上也有理有据,且不让热闹、有趣“蒙”住了学生的眼睛。
  总之,热火朝天的情境不代表思维的放飞,流于形式的解放不等于创新的维护,我们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正如片段1,学生根据故事提示将所学的加法算式自动划分类别,就能知道其算理的实质区别。因此,只有创设了切实有效的情境,才能诱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进而明确学习目的,使抽象、虚化的内容变得可感和可触,从而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二、以“智”讲授,化静为动
  【片段2】
  师:兄弟俩的苹果分完了,接着他俩去巡视森林了,没想到又落入了光头强的圈套,光头强说只有完成了拼图,才能放他们出去。我们一起帮助他们吧,否则大森林就要遭殃啦!
  师(出示20以内加法的算式卡片以及空白的阶梯图):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它们都是我们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包括9加几,8加几,7加几,6、5、4、3、2加几,我们只有把这些算式进行整理与复习,才能完成拼图。我们先来整理一下“9加几”的算式。
  (学生贴卡片,若学生贴得杂乱无章,教师则提醒要排列整齐)
  师:剩下的算式请同学们分组整理,并将最后结果贴在黑板上。
  (学生自主活动)
  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对亲眼看见的东西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有利于学生尽快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如果教师引导恰当,学生就会时不时地冒出闪亮的思维火花,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低年级学生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动手操作来获取知识。因此,动手操作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热闹的层面上,一定要让學生能有所“思”,有所“得”。
  三、以“智”启迪,化缺为圆
  【片段3】
  师(出示学生拼贴好的阶梯图):这张图就像生活中的楼梯一样,它里面隐藏怎样的奥秘呢?竖向观察第一列,你有什么发现?
  生3:每个算式的第一个数都是9,第二个数越来越大,得数也越来越大,下面的算式的得数都比上面的算式的得数大1。
  师:第一列所有算式都可用“9加几”表示。那么第二列可用什么算式来表示?接着往后观察其他列,它们分别可用什么算式来表示?
  师:横向观察第一行,你有什么发现?
  生4:每个算式的第一个数越来越小,第二个数越来越大,且得数都相同。
  师:那么其他行呢?
  师:斜着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5:它们的加数都一样。
  ……
  教师要找到学生思维创新与学习解放的平衡点,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教”与“学”这两种活动体系各有特点又互相依存,是相互作用的双边关系。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思想共鸣、教学相长、有效发挥双方创新能力的过程。
  在教学时,教师总希望自己预设的知识学习目标能顺利达成,这些知识点正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要在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到知识疏漏处,从而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归纳。
  四、以“智”练习,化零为整
  【片段4】
  师:我们成功救出了熊大和熊二,兄弟俩真心觉得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好累。为了一劳永逸,它们决定给树挂上警示牌,以时刻提醒光头强不要乱砍滥伐。
  (教师出示学习单内容“熊大把警示牌挂在从前往后数第5棵,从后往前数第8棵树上,这行树有几棵?熊二挂警示牌的那棵树前面有5棵,后面有8棵,这行树有几棵?”,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单,指名学生说想法。)
  师:挂完警示牌,兄弟俩松了口气,他们邀请了一些朋友到森林餐厅聚餐。餐厅的餐盘上写了很多好吃的食物的名称及价格(可乐3元、鸡翅5元、汉堡8元……)。它们每人只有20元,你们帮它们出出主意,看看选些什么好。
  (学生同桌合作,填写学习单,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师:光头强这个贪吃鬼,说已经把20元全用完了,你能猜猜他都买了些什么吗?
  课堂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关注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一节高效的复习课,必须完善于细节之处,每一个细节,都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智慧。
  复习课的麻烦之处在于,习题较为零碎,为了使练习的效果最佳,需要以一个完整的情境串联相关知识,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达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发展性练习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设计练习时,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参与的程度、思考问题的角度,都需深思熟虑。
  综上所述,我们要用哲学家的智慧、科学家的态度、艺术家的灵感、活动家的行为去启迪学生,让他们的思维得以充分发展。“智慧”是学生的本真生态,教师要做的就是维护“智慧”、启迪“智慧”、拓展“智慧”,真正发挥学生的“智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编 童 夏)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陪着孩子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孩子成长的快乐,慢慢地等孩子长大,是一种睿智,更是一种气度。  [关键词]慢的教育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9-008  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小故事。  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学生对“5-3=2”这样的计算掌握得很好,计算正确率非常高。我在一次练习中
[摘 要]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通分和约分等知识后才教学的。对比现行的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和浙教版四个版本教材中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导入情境、教学活动和课后练习的设置,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教学。  [关键词]异分母分数;教材比较;四个版本教材;编排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摘 要]课堂关注的是思维能力的提升,落脚点是数学化的学习过程和数学建模。从“植树问题”的角度对“间隔排列”这一课进行整体设计,引导学生在找规律中明确间隔的意义,在分类中理解间隔的内涵,在探究中寻找间隔的本质。  [关键词]规律;思维;建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18-02  “间隔排列”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
[摘 要]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一般根据问题类型进行模式教学,而建模的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则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以斐波那契数列的教学为例,通过外在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抽象的数学思维过程,在化繁为简、数形结合、图表分析、概括归纳的建模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和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  [关键词]斐波那契数列;解决问题;图示化;符号化;数字化;模式化  [中图分类号] G623
[摘 要]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前测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制定符合学生实际学情的教学策略,展开有效的学习活动,反思课堂教学方法。前测的介入和有效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得扎实,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学习起点;前测;建构;设计;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
[摘 要]一次练习带来一个错例,一个错例引发一场深思。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入手,在种子课和练习课双重补充“你知道吗”这类阅读材料的实践环节中,通过多样探究知规律、质疑验证明规律、巩固拓展用规律,真正让规律在思辨感悟中建构。  [关键词]规律 最简分数;有限小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5-0008-03  3.巩固拓展用规
[摘 要]教育界有句俗话,“问题是数学的轴心,规律则是其内涵”。让学生在已知的数学材料中寻找规律,可以大力培养学生观察、辨析、推理能力。教学和训练双管齐下,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关键词]经验;找规律;搭配的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0-0049-01  “找规律”的知识能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那么教学
[摘 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立体图形的体积”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涵,把握数学本质,从源头上下功夫,渗透“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协同下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数学本质;空间观念;立体图形;体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
[摘 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习题是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应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思维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并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声音,真正了解学生,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更真实、更有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习题优化 习题素材 习题难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29  
[摘 要]]比较不同版本教材的异同,能为驾驭教材从而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以2014年出版的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长方体的认识”为例,从长方体的引入方式、长方体特征的研究方式、长宽高概念的建立、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总结不同版本教材编写的特点,从而获得不同的教学启示,以优化教学设计。  [关键词]对比;教材解读;长方体的认识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