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跟进学习共同体模式的建构实践

来源 :中国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ro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解决国培学员把“心动”转化为“行动”,并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种子”教师示范、辐射、引领的用,通过国培跟进实践构建国培学习共同体,在能有效实现促进学员可持续发展同时,更能有效实现共同体成员的专业成长,最终实现以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国培跟进共同体建构“国培计划”旨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推动全国大规模教师培训的开展,促进教师队伍全面提高。置换脱产是国培计划的一个项目,要求选拔优秀的农村教师脱产3个月到院校集中研修。
  针对国培学员在参加培训前,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参与培训时,研讨热烈,满腔热情,或是踌躇满志,思路畅达;培训后,一回到岗位,因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有效的后续跟进机制,特别是加上教学任务的繁重,这种热情则日渐淡化。国培计划实施后的结果是“只见心动,不见行动”的现象。我们师训部门以《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习共同体建构探究》课题为抓手,以置换脱产国培学员为载体,探究了“置换脱产国培计划学习共同体建构模式”实践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在这里仅以我们实践活动为例,总结教师培训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众所周知,成人学习的特点是目标性明确,利益收获特征显著。因此,学习时需要不断的引导性鼓励、适时的目的性跟进、宽松的互动调动思维探究、适合任务的驱动以强化约束力。为了国培学员在训后能把“心动”转化为“行动”,并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种子”教师示范、辐射、引领的作用,我们以落实国培学员培训跟进为抓手,构建了置换脱产国培计划学习共同体。
  1尝试与实践
  第一阶段:明确置换脱产国培学员任务,建构校内学习共同体。教育行政、师训机构、教研室、学员选派学校联合举办置换脱产国培学员汇报活动,通过选派学员老师回校上汇报课、做专题交流,一方面让国培学员将自己的国培学习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理论转化为课堂行为;另一方面就汇报课呈现的实践,背后进行理论归纳和梳理,让教师将所学内容内化并巩固。2013年年底,我们师训部门牵头协同教育行政、教研室、祁山小学组织开展“祁门县2013年小学语文国培计划专题汇报会”活动。经过国培学员康琰琰老师与所在教研组优秀教师集体磨课打造,2014年元月3日,如期在祁山小学举办了“祁门县2013年小学语文国培计划专题汇报会”。康琰琰老师首先给全校语文组教师出现了一堂饱满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给予树》,并为全体活动成员做了《随我漫谈》,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国培学习期间所思所感所悟。
  第二阶段:聚焦课堂方式转变主题,建构区域内学习共同体。经过对第一阶段的总结与反思,师训机构围绕教师培训“有效学习”年度主题开展国培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先由师训部门根据年度主题学习教师需求,突出“以学为中心”的活动主题。
  第一次确立了“‘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变革”为主题的“送课领训”活动。3月14日,组织以国培学员为主的活动团队到雷湖中心学校开展建构国培学习共同体活动。本次活动首先由康琰琰老师向大家呈现了一堂由她和她的祁小团队精心准备的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体验了绝妙课堂教学情境之后,然后由学科教研员、师训专职教师等组成的专家团队以康老师的真实课堂为案例,从课堂转型、有效学习对参训教师进行理论提升与引领。
  在认真总结第一次活动的基础上,第二次突出了“建构国培共同体 转变课堂方式 提高教学效率”为主题的,走进真实课堂“以课领训”实践性培训活动。4月2、3日组织以国培学员为主的活动团队分别到历口中心学校、阊江小学开展分片培训活动。活动共分五个环节:第一步,由康琰琰老师执教小学三年级《妈妈的账单》示范课;第二步,康琰琰老师说课(重点突出“有效学习”思想与行为在课堂中的落实,教学设计理念与环节意图);第三步,康琰琰老师做《在小语生命交汇里美丽相遇》专题报告;第四部,参训教师与专家团队互动交流(学科教研员、师训专职教师、国培学员等组成);第五部,专家团队主题点评指导提升理论。
  经过前期两种类型的尝试与铺垫,我们策划了第三阶段活动——举办国培专家展示课与指导,全面建构县域内学习共同体。4月12日,我们师训机构邀请到了淮北师范学院国培辅导教师任强教授、首席辅导专家张德江、田志峰、陈金龙、丁雪洁等,来本县开展“名师专家以课领训,国培跟进有效学习”活动。活动以“着眼课堂实效,关注教法迁移——“有效学习”主题培训跟进”为主题,以“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提升教学理论”为形式的实践性培训,建构了县域内的国培学习共同体。活动环节与我们第二阶段第二次主题活动相同,活动按照“名师上课+说课+专家理论提升+互动交流+专家点评”的螺旋式开展。第六届全国小语阅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淮北市小语名师工作室首席教师陈金龙上午执教了小学三年级的《妈妈的账单》,之后陈金龙老师“以学定教”思想与行为在课堂中如何落实,自己教学理念与教学环节设计意图等举行说课。张德华教研员就以本节课为案例,就“有效学习”教学思想在教学设计、课堂行为中的如何落实,以及如何实现“有效学习”等方面对参训教师进行了理论提升讲座;下午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淮北市实验小学丁雪洁老师执教了六年级数学《抽屉原理》的示范课,田志锋教研员做了《以学定教促进有效学习》的理论提升讲座。在本次活动中,名师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教学,专家的深度剖析与理论系统提升,不仅实现了让更多的一线教师聆听与感受国培专家的真实课堂,还满足了一线教师与国培专家的零距离交流,面对面的沟通。无论是课堂教学技能,学科专业素养,还是教师职业情感都得到了丰富与提升。
  第四阶段:依托活动建构完成的学习共同体,以“线上交流,线下研讨”的网络交流与校本指导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活动。各教师借助于师训QQ群、祁门小语QQ群以及微信等方式广泛深入交流互动。
  2收获与经验
  2.1促进了学员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课堂行为。学员需要培训引领者在实施的培训行为跟进中,把培训学习到的教育教学理论进一步梳理、归纳、取舍;更需要把所学到的理论反复实践、建构,达成自我认识;在行动和反思中再造,实现自我成长;在活动中碰撞、重构,突破自我发展;在专题交流指导中升华、再建完成自我完善。教师的教学技巧与能力、教学理论水平与素养随着活动进程的发展水涨船高。
  2.2带动着身边的教师团队共同发展。活动不仅使国培学员自身得到了提升,也使国培学员所在学校、以国培学员为中心搭建的团队,全体参与汇报课和专题交流的老师等,在国培学员的磨课与汇报课过程中思考、锻炼;在专题交流中感悟、反思,获得发展。学员不仅以教学实践为内容,而且要对自己的行为实践进行理论提升与概括。重建课堂需要不同研究主题的融入,从而生成不同以往的教学策略。专题交流更需要通过再现教学真实情景,理论与实践统一。基于活动第二至第四环节的异质探究,采取团队帮扶的形式,促进了国培学员身边团队学习共同体的全体学员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2.3引领着区域内教师协调进步。活动,一方面实现了为参加国培学习的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延伸的机会,为学员自己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长久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将“国培计划”通过培养“种子”教师的目标落到实处,引领着区域内教师的协调发展。参与者们在体验国培学员精彩示范课中,感知了语文课堂教学变革的方向;在聆听授课教师说课中,感受了高效课堂教学背后的精心设计与考量;在分享国培学员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的梳理总结与成长的心路历程中,感悟了课堂教学的真谛;在师训专职教师和学科教研员基于课堂愿景和研修文化的专业引领中,感叹了课堂教学的魅力……
  2.4在活动中我们看到:培训活动不再是一种学习程序性地安排与布置,而更多地营造出了一种共同学习、研讨、分享的学术氛围,从而使培训活动充满“文化味”、“学术味”和“专业味”,使老师们获得了更高层次的精神修炼与艺术熏陶。
  国培专家及辅导教师团队的参与,不仅有效地检测了国培学员的培训学习成果,更通过他们的亲身示范和高端引领,进一步加速提升了国培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教师走进真实课堂,专家以真实课堂教学为例,提炼课堂行为中的教学思想、理念、技能,参训教师依托真实情景,在活动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培训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参训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切实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和素养。
  一堂示范展示课、一个专业引领专题讲座、一次教学对话交流、一场点评理论归纳,带来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观念与思想、课堂技能与方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示范课堂、专题报告、互动交流、点评提升,感动着国培学员自己、感动了培训活动的参与者,这种感动有效地实现了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技能的同时,实现了提升教师的职业情感和幸福感,将师德行为落实到活动当中。
  3反思与方向
  本次探索和做法可圈可点,不仅点燃了参训学员的学习热情与活力,更增进了国培学员学思力行的实践能力。通过活动,在国培跟进中,我们实现了实实在在建构“国培学习共同体”的目标。但是如何进一步保持对每个学员的后期发展进行方向性引领,持续促进培训学员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学习共同体”功能发展的延展,是我们在开展活动后必须思考的问题。
  建构国培学习共同体的目标一方面在旨在促进学员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优势将共同体成员差异变成资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同时,如何更有利于实现其他成员的自我激励、自我认同、自我进步,形成自主学习的文化氛围,有效实现共同体成员的专业成长,使共同体更有效度,最终实现以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目标。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一直行走在教师培训学习共同体建构的路上,且行且停,且行且思。我们期待更多的同仁一路同行……
  
其他文献
1 研究背景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耗时多、效率低的现象。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之一就是很多语文教师不知道语文教学该教什么、怎
期刊
美术欣赏教学是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
期刊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是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  1 比较性阅读  比较可以使学生在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相互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
期刊
10月9日,我参加了在重庆市北碚区进修学院举办的重庆市小学音乐教师新课改专项培训。在为期10天的培训中,系统地学习了音乐新课标,听取了西南大学音乐教学法教授尹红、市教研院音乐教研员胡苹、音乐特级教师谢晓梅等为我们进行的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即兴伴奏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和专项训练。受益匪浅,在此,将我学习的感受和收获向同行简要汇报并与大家分享。  暑假学校招聘教师时,我们一位校长向某位应聘老师提出了“你最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是一个青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内容正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而不是专门从事写作的文学家的文学创作能力,虽然也不应当排斥少数中学毕业生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的可能性,并且应当注意发现是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是张志公先生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所作的很好
期刊
张志公先生在《不能一切都靠讲》中指出:“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去学,教给他们如何学法。对于这一点,叶圣陶先生有一个启发性的比喻:扶小孩子走路,目的要使他自己学会走,而不是他人替代。要是我们教出来一些离开了老师就走不成路的学生,无论我们曾经传授给他们多少知识,教育还是失败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呢?  1 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
期刊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的影响着思想政治课教学功能的发挥。从目前学生的思想来看,相当多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仍存在偏见。可见要提高政治课教学教育质量就必须消除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某些消极态度,尤其是偏见心理。  偏见是一种心理定势,一般是指人们对某一特定的人和事的看法形成了一种极固定的倾向,持有一种成见,过早的判断和消极的态度。比如:有的学
期刊
【摘要】托班宝宝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会产生焦虑和情绪的波动。托班要真正成为宝宝自己的世界,成为宝宝愉快生活的场所,在环境创设上要充分反应宝宝的需要和特点,给他们营造亲情、安静和快乐的氛围。  【关键词】家庭化;情景化;生活化  托班的幼儿需要家的温馨,温馨的的环境首先应该从颜色入手。是以淡淡的暖色调为主,因此,在设计我班“baby小屋”时选用粉色做整个区域的基色。由于我们的活动室很小,于是我们合理
期刊
中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常会遇到一些职官类名词,这些职官名称今天已经不存在了,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现列举出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一至五册中一些古代职官名称,与现在的职官相对照,以便学生理解课文,了解古代职官情况。古代官名古代的职位现代相当的职务出处伯国王国家最高领导人烛之武退秦师将军武官军中高级将领荆轲刺秦王中庶子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警备司令部司令荆轲刺秦王诸侯国中封地首领自治区最高领导荆轲刺秦
期刊
如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有十余年,作为基础教育重要内容的艺术课程,在农村小学的现状,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进程。但据本人对所处的农村小学艺术课程状况所做调查、访谈的结果显示,其状况令人堪忧:开课率极低。总体可以看出:不论学校的艺术氛围、领导对艺术课程的实际重视程度,还是投入情况、师资情况、课程状况以及艺术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等,乡村小学的状况与城区小学相差甚远。通过分析,本人认为农村小学并不是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