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体朗读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整体朗读中的问题
  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不愿读书,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读书任务;有的同学晨读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不能入情入境,这说明部分学生对朗读还缺乏兴趣。而整班的齐读更达不到积累语言、用心感悟的效果,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点:
  1. 不齐。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有时会让全班学生齐读一段文字,经常会出现个别学生因为走神,没跟上大家,而发声慢了;也有个别同学特别自信,扯着大嗓门唱读;甚至有的没好好学字词,出现读错字音、多字、少字的现象。这少数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就会影响到整体朗读。
  2. 没劲。低年级时候,全班一起朗读,学生们会用稚嫩的声音大声朗读。可是,到了中高年级,学生们读书声音会越来越低,打不起精神。更有甚者,用书遮着脸,自己在下面做小动作。
  3. 念经。学生个别朗读时,有的还能找准节奏,带上感情。可齐读的时候,简直就成了一帮“小和尚”在念经,呵呵呀呀,毫无韵律,更无激情!
  二、 提升朗读水平的策略
  1. 教师示范。我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坚持范读文章,并尝试着用多种形式,切实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 准确、流畅地示范读。课堂上范读,不能只停留在有感情地朗读书本上的文字,它应该有更广更深的范畴。在低年级,我经常用讲故事的语气给同学们读课文,夸张的语气,丰富的表情,再加上自然的动作,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课堂效率高了,我就会奖励学生们,让他们讲几个课外的故事。时间久了,班上自然就产生了许多“故事大王”。到了高年级,用讲故事的形式就不太受用了。我便改变了策略,针对学生知识储备丰富、见多识广了,我常常会找些短的唐诗宋词,介绍给他们,并要求他们记下来。所以,为了能让学生们喜欢这些诗词,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我每次都会深情地先把诗词吟诵一遍。有的词比较长,我会提前在家先反反复复地诵读,直至熟练。第二天在学生面前,我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以达到效果最佳。当我吟诵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当我给同学们诵读朱自清的《匆匆》时,他们脸上流露出的纯真、挚爱、渴望的眼神,我觉得是最美的。
  (2) 入情地范读。在课堂上,其实老师不亚于演一出话剧。如果我们这些引路人都不能全身心地投入,那又该如何要求学生们入情入境呢?我觉得打动学生的前提,就是先打动自己。在讲《第一次抱母亲》一课的过程中,我被作者无尽的惭愧后悔感动,眼眶里几经湿润都强忍住了,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若有所思,紧接着就是他们动情地朗读。
  (3) 生动地美读。教师的范读除了要准确、生动、投入之外,还要注意有些内容可以把声音做艺术化处理。不同的声音,给人不一样的遐想空间,同样的声音,在不同同学的心里会留下各不相同的印记。所以说,美读是帮助学生知道事实性知识的最好方法。
  如今的语文课堂,我们尽管听到不少琅琅书声,但是不少课堂上的朗读隔靴搔痒,只重数量,忽视质量,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课文感知肤浅,不能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难以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熏陶,在语言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与文本产生共鸣,获得情感的熏陶,从而深入了解文本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2.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指导。
  (1) 鼓励和点拨相结合。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小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怀着欣赏的态度去聆听和感受学生的每一次朗读,让他们体会到被赏识的快乐和成长的喜悦。如教学《黄果树瀑布》一文时,学生朗读描写瀑布声响的第一句话,第一个学生只是完整地把字音读准了,我对他说:“你很用心,知道现在离瀑布还较远,没看见瀑布,所以读得较轻,对吗?”那位学生原本严肃的面庞一下子轻松了好多。当第二个学生读出渐近渐响的感觉时,我对他说:“你已经读懂了!你和作者有了共鸣,用自己的朗读走进了作者的内心。”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神会,读得兴味盎然。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肯定少数学生朗读的长处,还要将其扩展为全班学生的长处;发现学生朗读不足时,要及时纠正;发现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扭转并巩固。在评价之后,还要注意再朗读、再评价,且一定要满怀欣赏地巧妙评价。
  (2) 多种形式与丰富的内容相结合。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体齐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表演式朗读、配乐朗读等。形式虽多样,但朗读设计,一定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做不同设计,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如诗歌类教学,宜采取集体齐读的形式。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形式,有营造声势、烘托气氛之妙用。但在读长篇幅文章时,也是“滥竽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所以,次数不能过多,否则会降低学生的朗读兴趣。从四年级开始,我们班每天早上有20分钟的诵读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我让学生们吟诵诗词,有时还会举办小型的赛诗会,学生们诵读诗词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一直持续到现在。两年了,同学们积累了大量的古诗、韵文,背诗词的氛围一直都保持得很好。
  寓言童话类的文章,最好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因为在学生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特别愿意走进文中的童话世界,让他们扮演文中的角色来朗读课文,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活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布置学生们准备一些头饰道具,以激发兴趣。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写景和抒情类的文章,配乐朗读效果更佳。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课文类型不一,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各自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朗读主要是通过合适的音乐来渲染气氛,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置身其中,以声传情,自然而然地加深理解,感悟主旨,同时也提高其朗读的兴趣。
  (3) 各种竞赛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学校的社团中有诗朗诵、相声、课本剧等,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这样的社团活动,有利于他们朗诵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他们对文学的鉴赏。学校组织“一附好声音”诗朗诵比赛,我首先动员每位学生积极参加海选,在班级里先进行两轮初赛,学生们热情高涨,精心挑选内容,显得特别重视。为了扩大此次比赛的影响力,我还将比赛实况发送到本班的微信平台,让每一位家长都能看到。借助于学校活动,发挥班级优势,也可以很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方面的指导。
  (作者单位: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万历四十二年农历十月十六日,嘉兴鉴赏家李日华在与朋友聚会时看到数幅“名盛而实不符”的假画,颇多感慨,于是提笔在其中一卷上写道:“此异代异迹,诚为异宝。然须俟异识归异
人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然而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却不尽然。只要方法得当,认真嚼,别人嚼过的馍同样能嚼出新味道。我们回顾《情满京华》(发于1987年3月24日《河南日报
交通运输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它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同时,交通运输业又是制造业、旅游业、进出口贸易等相关产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2016年4月25—26日,扬州市第十二届“二分明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在仪征市实验小学顺利举行,这已经成为扬州小语人期盼的品牌活动。
我省启动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为许多学科和学校深化教改创造了难得的机会。像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样的教改课题,就应该抓住课程基地建设机遇,认真思考如何提升综合性学习活动
多效唑(Paclobutrazol)是七十年代末研制成功并开始在农业上应用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代号为PP333,化学名称是(2RS,3RS)—1—对氯苯基—2—(1,2,4—三唑—1—基)—4,4—二
目前,随着十八大的顺利召开,军队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做好干部的日常考核评价工作,规划军人职业发展方向,使得军队干部能安心于军事事业,是干部管理面临的重大难题。 
以水稻成长植株和小麦幼苗为试材,研究离体叶和不离体叶在衰老过程中细胞透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不论来自水稻成长植株或小麦幼苗的离体叶细胞透性随着叶片衰老逐渐增加;
将36个普通小麦品种的完整穗卷在纸巾里做发芽试验,测定了穗发芽度和穗发芽率,并在皮氏培养皿里测定了22个品种的种子休眠性。在本研究中,腊熟期种子休眠的白粒地方品种“宜
一、 以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增进互动  1. 对学生开放。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因材施教,学生主动参与,以学习兴趣为内在需求、以教师答疑解惑为目的的交互式教学,其实就是开放式的。  2. 对同事开放。其实,课堂教学对同事开放是平常事,学校组织的随堂听课,就是对同事的开放。一来大家是同事同行,业务熟悉,教材教法基本一致,互相可以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二来可以在听后的研讨交流中各抒己见,进一步提高各自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