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工程实践中总结了管桩的控制要点、应用中的一些不足以及一些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管桩;控制;不足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ontrol points of the pipe pile, a number of shortcomings as well as some improvements in the application from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Key words: pile; control; inadequate
中图分类号:U656.1+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1前言
管桩施工以其周期短、成品化的优势,在各地特别是软地基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以往完成工程的验收结果看,只要主要节点控制到位,其质量具有较好的保障性。但其在工程应用还有许多不足些的地方,这也是其通常发生质量问题的根源。
2管桩控制要点
2.1制桩控制
管桩制作应按照图集及国家标准生产,必须符合桩位图纸设计规范技术要求,其骨架成型全部应采取自动滚焊成型,强度须保证达到设计要求,可确保在打桩时,保证桩身完整性。(1)制作的原材料必须经过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2)混凝土在浇灌过程中,应检查混凝土的塌落度,每班至少二次。(3)用于管桩生产同等条件成型养护试块,经28天后方可进行抗压强度试验。(4)在混凝土配合比同等条件下,每班同时制作四组,一组蒸养后试压,作出池、脱模的依据。另二组蒸养脱模后与管桩同等条件自然养护,可作运输及管桩实际强度的参考。第四组28天后作为检验管桩混凝土强度的标准。(5)外部检查,外表应平整、无离析现象、密实、不得有蜂窝、麻面、裂缝。(6)管桩运输、堆放。混凝土强度达到80%方可倒运,达到100%方可出厂。应轻吊轻放,场地应压实平整,不得超过二层。管桩吊运应轻吊轻放,严防碰撞。管桩桩机前堆放、施打前管桩吊立点位按圖集第要求施工,如改变吊点位置,应进行验算。
2.2桩位控制
工程桩中心位置钉入钢筋(φ6mm,30cm),再扣上红布或撒上白灰,这就是俗称的“样桩”。样桩允许偏差1cm,全部钉入与地面平,其中心位置为对桩的位置。样桩不允许外露,以免车辆碾压,倾倒移位,造成桩顶位移大。样桩在打桩前的复测特别重要,有的后打的样桩因为前面沉桩而跑位,如不及时调正,后打的桩就会偏位。部分完成的工程桩也要跟踪观测,看是否被后施工的工程桩挤动,如果有,要及时调整施工流向,避免或减少成桩的位移。,两种情况容易发生上述问题,一是桩位密集,如多桩承台、整板基础;另一种是软地质地区,如连云港地区在大浦、板桥开发区尤为突出。
2.3垂直度控制
桩的垂直度控制重在第一节桩的控制,第一节桩其起到导向作用,对整根桩的施工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第一节桩不垂直,整个桩会越沉越歪,管桩会因受偏心锤击而被击碎。同时,桩身不垂直度还会影响桩身承载力。沉桩时,可在通视良好且安全处(一般距桩机远于15m)成90°方向各设置经纬仪一台,测量桩的垂直度,垂直偏差不得超过0.5%,如超出必须及时调整且保证桩身完整,必要时拔出重插。
2.4管桩焊接控制
第一节管桩起吊前应先确认端板是否合格、是否有倾斜现象,焊接前端板坡口上的浮锈及污物应清除干净,露出金属光泽。接桩就位时,下节桩头须设导向箍以保证上下桩节找正接直,如桩节间隙较大,可用铁片填实焊牢,禁止用钢筋填塞,接合面之间的间隙不得大于2mm,缝口宜小于钢片厚度,用锤将钢片砸入。在焊接时,每层间的焊渣必须清除干净,方能再焊下一层,坡口槽的电焊厚度宜高出坡口1mm,经验收合格后,冷却十分钟,再涂上防腐结构胶,起到防腐作用。所有接头焊接应无夹渣、气孔、咬肉现象,均需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二级焊缝要求。
2.5标高控制
桩顶标高严格用水准仪控制,桩入土深度以图纸标明的有效桩长而定,根据水准点,测出自然地坪标高,计算实际送桩深度,并标定在送桩器上。在标高控制中,部分完成的工程桩复测非常重要。在沉桩时,随着桩进入土层,地下大量空间被桩身占有,土壤不可避免的被向四周及上部挤动。特别是在多桩承台施工中,随着四周的桩完成,之前承台中间完成的桩会被挤动抬高。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在送桩时根据复测数据入土深一点。如果同时可能破坏桩身完整性和降低承载力的,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合理的规划施工流向,对于一个单体,可以从中间轴线向两侧轴线施打,对多桩承台,先施工中间的桩,后施工四周的桩。如果挤土效应仍然较大,再进行承台甚至没根桩对称跳跃施打。(2)在两道轴线中间没有桩位的地方开挖释放沟,如果挤土效应仍然较大,可以在部分桩位引孔,来消散土体内的有效应力和超静孔隙水压力,增加土壤空间,减少地基隆起。
2.6贯入度或压力值控制
设计是摩擦桩的:桩顶没到设计标高时,差距较大,而沉桩基本没有贯入度或加压不下沉,要及时通过设计院等看是否需要补桩。这种情况在有沙层地区较多;桩顶到设计标高时,如果贯入度较大或压力值较小,要及时通过设计院等看是否需要调整桩长。这种情况在软土质地区较多。
2.7工程送桩控制
为了保证送桩及桩顶的质量,宜按以下送桩程序进行:(1)送桩器不能有弯曲,在送桩器制作上要求顶部用与桩径相同的法兰盘,防止因上顶直径小于桩帽,送桩器在锤帽中易移动,造成桩偏心受击,易打碎桩头。(2)合理设置送桩器的结构构造至关重要,送桩器应做成圆筒型,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打性。送桩器长度应满足送桩深度的要求。送桩器上下端面应平整,且与送桩器中心轴线垂直,如果上下端面与中心轴线不垂直,容易产生偏心锤击,将桩头击碎。(3)送桩时,送桩器轴线必须与桩中心线一致,不得在晃动的情况下进行锤击,送桩器下端面应设置排气孔,排气孔孔径不宜小于管桩内径的十分之一,目的是使管桩内腔的空气与大气相通,送桩作业时便于管桩内腔的空气或水分外溢,否则管桩容易产生竖向劈裂裂缝。送桩器应与管桩外径相匹配。套筒式送桩器下端的套筒深度宜取25-30cm ,内径应比管桩外径大2-3cm 。送桩作业时,送桩器与管桩桩头之间应设置1-2层麻袋或硬纸板作衬垫。
3管桩应用中的一些不足
3.1管桩成品的不足
成品管桩最薄弱的环节,我认为是端头版与混凝土的连接处。桩身中钢筋与混凝土是一个整体,端头板与其连接依靠抱箍、加强筋和主筋的锚入,它们之间连接面积较少,在施工中经过装机的锤击或加压,连接面容易产生破坏。曾经有的工程做过实验,因为在验收中出现大量的Ⅱ类桩,其缺陷在两节桩连接处,其实两节桩端头板焊接符合要求,后来在两节桩焊接好后不施工,便进行低应变检测,其缺陷仍在两节桩连接处,分析认为端头版与混凝土的连接力不足。笔者认为可以加厚抱箍并与端头板一圈封闭焊接,增加加强筋的长度,更好地可以改进端头板的加工形状,留有凸槽,埋入混凝土,这样就能加大端头版与混凝土的连接面和连接力,降低其缺陷。
3.2管桩连接的不足
非单节桩的工程桩。其整体质量在连接处较薄弱。从大量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看,其缺陷多发生于此处。因为桩身大部是钢筋混凝土,而连接处却是两个端头板焊接,在加上人为影响因素较大,难免成为质量问题多发处。目前有工程整个管桩进行灌芯,如连云港罗盖特,金港湾物流园工程。这种工艺应该得到推广和应用,因为它不仅解决了连接处的薄弱,更大大提高了工程桩的完整性。
3.3管桩穿透或进入硬土层的不足
有些工程桩在设计中需要穿透沙层,还有要求进入全风花岩一定深度的。有些密度低、厚度小的沙层,在管桩型号设计所能承受的锤击数或压力内能穿透,而有些密度高、厚度大的沙层,管桩在施工中超出其型号设计所能承受的锤击数或压力,这样便会使桩身混凝土疲劳,破坏混凝土强度,降低了桩身承载力。有些需要进入全风花岩一定深度的,同样如此,但如果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却便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承载力,特别是管桩用为深基坑围护,从坑底入土浅的,遇到这种情况的,桩底侧阻力降低,容易位移,引起塌方。目前遇到无法穿透的沙层,有采取引孔的方法解决的。
3.4管桩防腐的不足
管桩接头虽然设计通常有沥青漆防腐,但其涂刷完成后,在沉桩过程中,经过土层的摩擦,所剩无几,根本达不到防腐的目的。在以后建筑的使用中,焊接经过地下水的腐蚀,抗剪力降低,必然成为建筑防震的薄弱处。
【关键词】管桩;控制;不足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ontrol points of the pipe pile, a number of shortcomings as well as some improvements in the application from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Key words: pile; control; inadequate
中图分类号:U656.1+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1前言
管桩施工以其周期短、成品化的优势,在各地特别是软地基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以往完成工程的验收结果看,只要主要节点控制到位,其质量具有较好的保障性。但其在工程应用还有许多不足些的地方,这也是其通常发生质量问题的根源。
2管桩控制要点
2.1制桩控制
管桩制作应按照图集及国家标准生产,必须符合桩位图纸设计规范技术要求,其骨架成型全部应采取自动滚焊成型,强度须保证达到设计要求,可确保在打桩时,保证桩身完整性。(1)制作的原材料必须经过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2)混凝土在浇灌过程中,应检查混凝土的塌落度,每班至少二次。(3)用于管桩生产同等条件成型养护试块,经28天后方可进行抗压强度试验。(4)在混凝土配合比同等条件下,每班同时制作四组,一组蒸养后试压,作出池、脱模的依据。另二组蒸养脱模后与管桩同等条件自然养护,可作运输及管桩实际强度的参考。第四组28天后作为检验管桩混凝土强度的标准。(5)外部检查,外表应平整、无离析现象、密实、不得有蜂窝、麻面、裂缝。(6)管桩运输、堆放。混凝土强度达到80%方可倒运,达到100%方可出厂。应轻吊轻放,场地应压实平整,不得超过二层。管桩吊运应轻吊轻放,严防碰撞。管桩桩机前堆放、施打前管桩吊立点位按圖集第要求施工,如改变吊点位置,应进行验算。
2.2桩位控制
工程桩中心位置钉入钢筋(φ6mm,30cm),再扣上红布或撒上白灰,这就是俗称的“样桩”。样桩允许偏差1cm,全部钉入与地面平,其中心位置为对桩的位置。样桩不允许外露,以免车辆碾压,倾倒移位,造成桩顶位移大。样桩在打桩前的复测特别重要,有的后打的样桩因为前面沉桩而跑位,如不及时调正,后打的桩就会偏位。部分完成的工程桩也要跟踪观测,看是否被后施工的工程桩挤动,如果有,要及时调整施工流向,避免或减少成桩的位移。,两种情况容易发生上述问题,一是桩位密集,如多桩承台、整板基础;另一种是软地质地区,如连云港地区在大浦、板桥开发区尤为突出。
2.3垂直度控制
桩的垂直度控制重在第一节桩的控制,第一节桩其起到导向作用,对整根桩的施工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第一节桩不垂直,整个桩会越沉越歪,管桩会因受偏心锤击而被击碎。同时,桩身不垂直度还会影响桩身承载力。沉桩时,可在通视良好且安全处(一般距桩机远于15m)成90°方向各设置经纬仪一台,测量桩的垂直度,垂直偏差不得超过0.5%,如超出必须及时调整且保证桩身完整,必要时拔出重插。
2.4管桩焊接控制
第一节管桩起吊前应先确认端板是否合格、是否有倾斜现象,焊接前端板坡口上的浮锈及污物应清除干净,露出金属光泽。接桩就位时,下节桩头须设导向箍以保证上下桩节找正接直,如桩节间隙较大,可用铁片填实焊牢,禁止用钢筋填塞,接合面之间的间隙不得大于2mm,缝口宜小于钢片厚度,用锤将钢片砸入。在焊接时,每层间的焊渣必须清除干净,方能再焊下一层,坡口槽的电焊厚度宜高出坡口1mm,经验收合格后,冷却十分钟,再涂上防腐结构胶,起到防腐作用。所有接头焊接应无夹渣、气孔、咬肉现象,均需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二级焊缝要求。
2.5标高控制
桩顶标高严格用水准仪控制,桩入土深度以图纸标明的有效桩长而定,根据水准点,测出自然地坪标高,计算实际送桩深度,并标定在送桩器上。在标高控制中,部分完成的工程桩复测非常重要。在沉桩时,随着桩进入土层,地下大量空间被桩身占有,土壤不可避免的被向四周及上部挤动。特别是在多桩承台施工中,随着四周的桩完成,之前承台中间完成的桩会被挤动抬高。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在送桩时根据复测数据入土深一点。如果同时可能破坏桩身完整性和降低承载力的,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合理的规划施工流向,对于一个单体,可以从中间轴线向两侧轴线施打,对多桩承台,先施工中间的桩,后施工四周的桩。如果挤土效应仍然较大,再进行承台甚至没根桩对称跳跃施打。(2)在两道轴线中间没有桩位的地方开挖释放沟,如果挤土效应仍然较大,可以在部分桩位引孔,来消散土体内的有效应力和超静孔隙水压力,增加土壤空间,减少地基隆起。
2.6贯入度或压力值控制
设计是摩擦桩的:桩顶没到设计标高时,差距较大,而沉桩基本没有贯入度或加压不下沉,要及时通过设计院等看是否需要补桩。这种情况在有沙层地区较多;桩顶到设计标高时,如果贯入度较大或压力值较小,要及时通过设计院等看是否需要调整桩长。这种情况在软土质地区较多。
2.7工程送桩控制
为了保证送桩及桩顶的质量,宜按以下送桩程序进行:(1)送桩器不能有弯曲,在送桩器制作上要求顶部用与桩径相同的法兰盘,防止因上顶直径小于桩帽,送桩器在锤帽中易移动,造成桩偏心受击,易打碎桩头。(2)合理设置送桩器的结构构造至关重要,送桩器应做成圆筒型,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打性。送桩器长度应满足送桩深度的要求。送桩器上下端面应平整,且与送桩器中心轴线垂直,如果上下端面与中心轴线不垂直,容易产生偏心锤击,将桩头击碎。(3)送桩时,送桩器轴线必须与桩中心线一致,不得在晃动的情况下进行锤击,送桩器下端面应设置排气孔,排气孔孔径不宜小于管桩内径的十分之一,目的是使管桩内腔的空气与大气相通,送桩作业时便于管桩内腔的空气或水分外溢,否则管桩容易产生竖向劈裂裂缝。送桩器应与管桩外径相匹配。套筒式送桩器下端的套筒深度宜取25-30cm ,内径应比管桩外径大2-3cm 。送桩作业时,送桩器与管桩桩头之间应设置1-2层麻袋或硬纸板作衬垫。
3管桩应用中的一些不足
3.1管桩成品的不足
成品管桩最薄弱的环节,我认为是端头版与混凝土的连接处。桩身中钢筋与混凝土是一个整体,端头板与其连接依靠抱箍、加强筋和主筋的锚入,它们之间连接面积较少,在施工中经过装机的锤击或加压,连接面容易产生破坏。曾经有的工程做过实验,因为在验收中出现大量的Ⅱ类桩,其缺陷在两节桩连接处,其实两节桩端头板焊接符合要求,后来在两节桩焊接好后不施工,便进行低应变检测,其缺陷仍在两节桩连接处,分析认为端头版与混凝土的连接力不足。笔者认为可以加厚抱箍并与端头板一圈封闭焊接,增加加强筋的长度,更好地可以改进端头板的加工形状,留有凸槽,埋入混凝土,这样就能加大端头版与混凝土的连接面和连接力,降低其缺陷。
3.2管桩连接的不足
非单节桩的工程桩。其整体质量在连接处较薄弱。从大量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看,其缺陷多发生于此处。因为桩身大部是钢筋混凝土,而连接处却是两个端头板焊接,在加上人为影响因素较大,难免成为质量问题多发处。目前有工程整个管桩进行灌芯,如连云港罗盖特,金港湾物流园工程。这种工艺应该得到推广和应用,因为它不仅解决了连接处的薄弱,更大大提高了工程桩的完整性。
3.3管桩穿透或进入硬土层的不足
有些工程桩在设计中需要穿透沙层,还有要求进入全风花岩一定深度的。有些密度低、厚度小的沙层,在管桩型号设计所能承受的锤击数或压力内能穿透,而有些密度高、厚度大的沙层,管桩在施工中超出其型号设计所能承受的锤击数或压力,这样便会使桩身混凝土疲劳,破坏混凝土强度,降低了桩身承载力。有些需要进入全风花岩一定深度的,同样如此,但如果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却便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承载力,特别是管桩用为深基坑围护,从坑底入土浅的,遇到这种情况的,桩底侧阻力降低,容易位移,引起塌方。目前遇到无法穿透的沙层,有采取引孔的方法解决的。
3.4管桩防腐的不足
管桩接头虽然设计通常有沥青漆防腐,但其涂刷完成后,在沉桩过程中,经过土层的摩擦,所剩无几,根本达不到防腐的目的。在以后建筑的使用中,焊接经过地下水的腐蚀,抗剪力降低,必然成为建筑防震的薄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