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zhi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化学是本科化学、药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食品科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满足社会对大学生人才技能的要求,对分析化学学科进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该文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分析化学课程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贴合专业性及社会需求性的目的。
  关键词:分析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改革
  随着分析方法、分析技术、分析仪器的不断创新,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分析化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针对性等内容都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分析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药学、生命科学、食品科学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的业基础课程,开设分析化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各种分析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分析化学的平衡理论体系,树立“定性”和“定量”的科学理念,使学生初步具备科研思路和科研方法。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分析化学课程的结合越发紧密,如何运用快速、简单、精密的分析方法及分析仪器进行食品成分分析、添加剂含量限量检测以及食品农药残留等问题,关系到分析化学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教材的选择等。而传统的分析化学教学已然不能适合当前食品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时少。课程安排不合理 分析化学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模块,很多高校一学期就需要学完两个模块的内容,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有些章节,如沉淀滴定和质量分析法,电位法和永停滴定,质谱法,核磁共振,毛细管电泳及色谱联用等内容都被删除。分析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应该安排在基础课完结之后再进行学习,这样学生有了一定的化学、物理学科基础,能进行简单的仪器操作,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但是,有的专业学生还没接触基础化学或者大学物理就开始学习分析化学,不能理解化学分析的平衡原理,溶液四大平衡体系,光学原理及原子结构等问题,为分析化学的学习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效果差。
  1.2滴定分析篇幅过多。仪器分析教学课程较少 四大滴定虽然反应类型不同,但是在原理和操作上有很多共性,且滴定原理在滴定分析概论中已经重点介绍,所以每个章节分别学习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大重复,不利于学生的共性学习。仪器分析部分的教学中,很多新兴的仪器方法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体现,仪器的教材内容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例如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气相色谱法及联用技术分析等方法。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仪器的发展及更新日新月异,再加上學校经费和学科发展的限制,很多先进仪器在高校得不到较好的推广和应用。
  1.3“定性”和“定量”的概念薄弱 分析化学是使用化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方法来解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的一门学科,确定物质是什么,分析某一组分的具体含量是多少,这就是分析化学中的“定性”和“定量”。掌握“定性”和“定量”,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规范的实验技术操作、正确的计算方法、准确的实验数据、严谨务实的学习科研态度,每一个环节缺一不可。这些繁琐的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烦躁、随意的情绪,进而影响“定性”和“定量”思维的塑造和强化。
  2.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分析化学改革探索
  2.1教材的选择 分析化学教材多样,各教材虽然在主要内容上基本一致,但又各有侧重。我国高校众多,各个学科的学习针对性不同,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根据专业的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对教材进行针对性的选择。由于没有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出版分析化学教材,所以我校选择的是李发美主编的教材及其配套的实验教材,因其内容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应用性强。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加入具体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讲解,如毒奶粉分析事件,农药残留检测等。实验课程中,也会使用食品进行实验教学,如大蒜中挥发油的提取及成分鉴定,洋葱皮中总黄酮的提取与含量分析,牛奶中pH值的测定等等,以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验仪器的应用。
  2.2教学内容的改革 分析化学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包括方法原理、仪器组成、数据计算、误差计算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涉及化学、物理、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若按部就班的学习中,学生无法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共通性、学科间交叉内容的互补性、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性,所以在教学内容中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分析化学教学中,笔者压缩了化学分析的内容,将四大滴定放在一起讲,压缩相同或相近内容,有效减小同一理论不同方法的重复现象。由于该专业已经学习过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教学中已对溶液的四大平衡理论进行了重点介绍,分析化学课程中就可将四大平衡进行统一介绍,即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又具对比性,还可以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梳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视学生对检验仪器的掌握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仪器分析教学课时,引入仪器分析新方法。在理论讲解过程中,增加新兴、热门的仪器分析方法,分析技术和前沿性的发展现状;在实验过程中,分析时下热门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使用凯氏定氮法分析奶粉中氮的含量,红外分析方法鉴定奶粉的优劣,高校液相色谱法分离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等。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加深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及探索性。此外,还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食品质量与安全热点问题,与分析化学学科相联系,积极探讨如何高效、快速地使用仪器检测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根据就业形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解决工作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社会需要的食品安全专业人才。
  2.3教学模式的改革
  2.3.1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建立新型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单纯的讲授法,这种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期以往,课堂氛围差,学生易形成依赖思维。讨论式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授课法的缺点,但是该模式耗时长,年轻教师对课堂节奏与讨论重点的把握度不高,讨论问题的针对性不强。问题的选择中,要考虑到学生能够接受的广度和深度,否则容易出现冷场的局面。角色互换模式可以使学生体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要求学生对所讲解内容有较好掌握,例如讲解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大平衡体系理论,酸碱反应也接触较多,能够较好的掌握,但是pH计算等问题,学生仍达不到讲解的要求。TBL教学模式将讨论模式及角色互换模式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准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给学生一个展现个人能力与团队合作的平台,在体验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慕课模式打破了学习的地域性与片面性,根据学习要求,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相关的公开课程进行学习,这种模式的兴起,促进了高校教师提高自我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加快了校间资源共享。各类精品课程的上传,反映了学校的教学水平与教学公开,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的资源皆可以在慕课模式的推广中不断传播。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多种模式相结合,建立新型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3.2重视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践,强化知识体系 本科教育强调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强化训练加深其对重要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实验选题中来,培养实验过程中的创新能力。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科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堂习题及实验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积极思考,课后能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对于知识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设计一个设计性实验,如蔬菜或水果中农药残留的检查和含量测定,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根据学校的实验条件选择可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这样,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2.3.3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涉及的学科多,学生完全掌握讲授重点有一定困难。对食品专业分析化学的考核采用考试成绩(60%)+实践(30%)+平时成绩(10%)形式,可以降低学生考试的紧张度,从平时课堂表现、实验表现及最后的考试中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避免“一考定成绩”方式引起的考试作弊等问题。
  3.结语
  分析化学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通过构建合理化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严谨务实的创新性人才。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分析化学学科的理论及技术也会不断更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适应社会的发展,更是适应科学进步的需要。
其他文献
研究发现,在酸性介质中,Ce(IV)可以氧化盐酸吡硫醇产生较弱的化学发光,罗丹明B可以大大增强此发光,且增加的发光强度与盐酸吡硫醇的质量浓度在0.1-10 mg·L^-1范围内呈良好
自有历史记载至今,我国对于农业建设问题都不曾忽视,如今,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我国的农业建设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稳定发展,保证长期为国家各
基于低温物理和流体力学原理研究了深冷区液-液相及液-固相体系均匀搅拌-混合的机理.同时,设计了一套适于非接触监测制样过程的光学装置,获得了77 K附近等比例混合的液氮-一
通过对牦牛肌红蛋白的含量和cDNA序列的测定及心肌肌红蛋白氧化和脂类氧化相关性的研究,初步探讨了牦牛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机理.牦牛与黄牛的肌红蛋白cDNA序列比较,二者只有2
摘 要:该文就棉花人工去雄高产杂交制种技术进行了阐述。主要内容包括:制种田的选择与适期播种、亲本纯度及文母本的比例、合理种植密度、制种田间管理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棉花;杂交制种;人工去雄授;父母本比例;种植密度;适期播种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3-04-54-02  铜陵县棉科所从1996年开始进行杂交棉制种,累计完成
近几年,全国大范围地区都出现了“黑广播”,由于架设简单、设备便宜、无人值守、追责困难等特点,给无线电管理部门的查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结合曲靖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近几
摘要:全国开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各大高校一直都在探索自己的专业优势与特色,但真正明确提出其专业人才所要达到的基本水平和具有的优势却不多。各校培养方案,包括现有专业规范所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等都较为笼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质量参差不齐,建设缺乏规范化。该文针对此问题,从专业现状,课程规范,师资力量建设和专业进一步发展几方面,简述了专业建设的规范化问题,以期为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提
对于多数间接性分布式电源而言,在将其接入配电网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电压越限等现象.本文从节点电压与注入功率之间对应的灵敏度问题出发,通过对不同配电网注入功率方式的研
当代大学生教育要推进教学、科研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该文以科研实践教学基地“西江长江江豚救护中心”在当地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为例,归纳了科研实
以红苋茎段和嫩叶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获得丛生芽,再通过增殖、生根等阶段得到完整试管苗.实验表明:外植体取材季节以4-7月较好;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BA 2.0mg/L+NAA 0.2 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