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作用管窥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j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陕北民歌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组成之一,写实简洁的歌唱方式突显了陕北人民的勤劳与朴实的性格,丰富的歌曲内容形式彰显了陕北劳动人民的实际风土人情面貌,想要深入了解陕北方言的文化传统,利用陕北民歌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有效了解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多元化特征与发展特色。本文结合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的实际作用的进行分析,研究两者之间的有效联系,期望通过相关经验与方言特征的总结与探讨,加深对陕北民歌的了解与研究,明确陕北方言的实际作用。
  关键词:陕北方言;陕北民歌;作用
  前言:
  民歌是各地区人们传递文化信息与民族特色的重要手段,不同风格的民歌为我们深切展示了不同地区与民族的风俗习惯与生活劳动面貌,方言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民歌发展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极具地域特色的陕北民歌,独特的歌曲表达方式与方言文化,不仅深深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对陕北地区的关注与好奇,也让外国友人对陕北历史与华夏文明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与期待。
  1、陕北民歌风格特征简介
  陕北民歌作为陕北地区比较具有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陕北人民日常生活面貌的写照,主要由陕北方言表述。常见类型有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等方式,主要反映了陕北地区劳动人民的实际生活现状与情感表达特点,比较经典的代表作品有《走西口》、《五哥放羊》、《赶牲灵》、《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歌曲。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既有叙事故事歌曲,也有展现陕北劳动人民日常劳作的情感表述,特点丰富,曲调新颖,是一种展现陕北人民豪放性格与真实写照的艺术形式。
  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豪放、乐观的陕北民歌风格充分体现了陕北独特的地域环境与风土文化。开化的民族思想与文化特点也让陕北民歌融入了直白大胆、简约通俗的审美形式与文化特色。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积淀了浓厚的地域文化内涵,相对恶劣的生态环境与地理特征并没有磨灭陕北人民对于歌唱的热爱。目前,我国具有相关史料记载并收录的陕北民歌就有八千首之多,陕北民众平时在婚丧嫁娶、重要祭奠活动时都会唱起陕北民歌,丰富的内容形式既有展现时代压迫的革命歌曲,也有反映人民群众美好爱情观念与婚姻生活的情感小调,不同的民歌形式都属于陕北民歌的发展特色之一[1]。
  2、陕北方言和陕北民歌的联系与发展
  2.1文化发展,融入歌曲形式
  方言属于地区文化的产物,是人们平时日常生活交流使用的重要方式,也属于地域发展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陕北方言作为陕北民歌的核心特色,合理运用不仅加深了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也间接推动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发展。丰富的陕北民歌为人们展现了陕北人民日常的劳作状态与生活感受,真实、生动的歌词内容,在方便陕北民歌传播与理解的同时,也加深了外界人们对陕北歌曲的印象。其中,陕北民歌特色发展也与其地貌特征息息相关。黄土高原地区人烟稀少,千沟万壑的高原地势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区域管理难度,在多种因素影响与推动下,当地居民的思想与民俗比较开放,进而逐渐形成了民风淳朴,粗犷豪放与柔和之美的多元民歌形式。独具一格的陕北民歌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后,迅速蹿红并在众多歌曲类型中展现其独特韵味,也与其本身的文化特征密不可分。
  2.2发音特色,丰富歌曲形式
  陕北方言的发音相对与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具有较大差别,一方面是本身的发音韵味,展现了浓浓的乡土气息与文化特征,让大众有耳目一新的感受,忍不住想要深入探寻;另一方面是方言本身由于发音习惯中没有前鼻音的存在,让后鼻音发音成为重要特色。例如:in/ing(音/应)、sh/s(山/三)、x/h(下/哈)等声母、韵母以及z、c、s、zhi、chi等大量字词、连读的混淆,让浓浓的陕北地域文化深入人心。陕北民歌在实际演唱过程中,一般声音比较洪亮,由演唱者的口腔共鸣或即兴演唱为我们展现陕北民歌的丰富感染力,独特的曲调与表达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也能够让听众沉浸在嘹亮的歌声中,深切感受陕北人民的热情奔放[2]。另外,丰富的词汇运用,也是陕北民歌的特色之一。尤其是一些趣味、生动的叠词、衬字运用方式,充分展现了陕北民众之间的亲切关系。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有助于歌唱者充分发挥歌词中的情感内容,也不会让陕北民歌格局显得过于狭窄。丰富的形容技巧,不仅展现了一定的文学修辞特点,也提升了陕北民歌的文化内涵,为我们充分展现陕北地区的文化色彩与民族精神。
  2.3方言运用,充实艺术形式
  生活化的民歌艺术形式也是陕北民歌的重要特色,如果缺乏陕北方言的运用,陕北民歌将失去其文化与特色优势,不仅无法证实陕北民族、地域特色,也会让陕北民歌逐渐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现阶段,艺术創新已经成为众多歌曲演唱者与创作者的发展目标,陕北民歌的方言演唱与普通话演唱结合也成为众多艺术创作者的常见方式,合理的艺术创作充分展现了陕北民歌的生命力,但是一些缺乏创新与突破的艺术结合方式,缺乏对陕北方言的重视,不仅让陕北民歌失去了艺术特点与色彩,也将会失去了歌曲演唱的初心。
  3、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作用探析
  3.1方言运用,展现文化特色
  陕北民歌之所以广受大众喜爱,除了本身的歌唱功底与艺术特色,方言的力量不容小觑。首先,陕北民歌的重要内容都是赞扬生活中的美好场景与实际劳动场面,不仅寄托了当地人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也从侧面描绘了陕北人们的真实生活特征,方便听众跟着音乐节奏感受其表达情境,进而激发听众的情感与情绪共鸣;其次,陕北方言受历史以及自然环境的发展影响,在我国民族文化发展中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陕北方言的传播力度与大众熟知程度有效提升了陕北民歌的传播水平,尤其是陕北方言中各种叠词、衬字以及韵脚的运用,都为大众展现了陕北文化的独特性与趣味性,让人欲罢不能,想要自主了解陕北人民的真实生活与语言表达方式[3]。另外,歌曲作为传播效率较高的文化传播方式,陕北民歌不仅易于传唱,歌词内容也比较生活化,在有效渲染清欢文化的同时,也加重了歌曲的节奏感与听觉效果,进而多方面提升了陕北民歌的传唱效果,强化其陕北民族文化的发展效果。   3.2题材创新,曲调形式多变
  作为陕北劳动人们的智慧结晶,陕北民歌本身的创作题材与演唱形式都比较多变,多数的民歌内容都与陕北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充分展现陕北民族文化同时,也宣扬了陕北人们对自然生活的喜爱与未来的期待。艺术总是来源于生活,却又远远高于生活,陕北方言作为陕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也为陕北民歌带来了较多的创造灵感与素材。例如,多数的陕北民歌其创作基础都是陕北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与劳动场景,利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丰收的喜悦、爱情的甜美等其他情感与情绪,自然淳朴的艺术氛围更加激发了陕北人民的艺术创作灵感,丰富的方言形式,更是充足了延长期间的音乐表现形式。其中,“6、8、9”等数字一直都是我国传统文化比较钟爱的数字类型。陕北民歌中就有大量的数词运用类型,不同的数词量词运用也在多方面提升了陕北民歌的艺术品格。尤其是《黄河船夫曲》等耳熟能详的民歌内容中“九十九到道湾”、“九十九只船”与“九十九根竿”的描述,不仅展示了中华儿女对数字“9”的喜爱,也让押韵的歌词内容,拓宽陕北民歌艺术走上了历史舞台的机会。夸张的表述手法充分展示了黄河流域的兴盛场面,也让民歌艺术成为陕北艺术文化中的重要表现分支[4]。另外,通俗易懂、简洁大方的创作形式,也让陕北民歌呈现耳目一新的艺术特征,陕北劳动人民利用天马行空的创意与丰富的灵感素材,不仅创造出了独属于陕北地区的文化艺术流派,也让陕北人民劳动之余能够利用民歌消磨时光。
  3.3风格独特,强化情感表达
  大俗大雅作为陕北民歌深受推崇的艺术风格,也是陕北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陕北方言独特的音色腔调以及演唱方式,一般只有地道的陕北人民才能够充分展现其民歌韵味,多数陕北民歌翻译成普通话表达方式后就失去了其特殊韵味,这让陕北方言有了更广阔的发展舞台。尤其是陕北民歌中一些比较押韵、朗朗上口的歌词结尾部分,不仅为人们展现了歌曲内容独特的音韵美感与节奏特征,也让陕北民族文化中的情感更加无障碍的传递给听众,进而充分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与艺术兴趣[5]。
  结束语:
  我国的民歌之所以丰富多彩,与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息息相关。其中,陕北民歌的发展离不开陕北方言的合理运用,合理发挥方言作用,能够在有效展现其文化特色的同时,为我们展示陕北地区民众的实际生活方式与情感状态。
  参考文献:
  [1] 李琦. 陕北民歌中陕北方言的作用分析[J]. 明日风尚, 2018(21):91-91.
  [2] 刘朋香. 浅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运用[J]. 黄河之声, 2019(20).
  [3] 李琛,马金玲. 语言学视角下的陕北民歌衬词运用分析[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
  [4] 朱妍. 陕北方言在民歌演唱中的体现[J]. 北方音乐,2017,(16). doi:10. 3969/j.issn. 1002-767X.2017.16.018.
  [5] 郭剛刚. 方言在陕北民歌演唱中的应用价值[J].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6).
其他文献
摘要:民俗艺术符号是劳动人民在民俗事项活动中对图形及色彩等艺术符号的应用和传承,本文将从艺术的视觉出发,结合对蚌埠市城市建设的研究,挖掘民俗艺术符号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内涵,借助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方式和视觉特征,从而提升城市视觉形象。  关键词:民俗艺术;蚌埠;城市建设;城市视觉形象  引言:  城市是人类生存居住的地方,由最初的大片土地进行开发,再到一座城市无数高楼的林立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变化。人
期刊
摘要:英语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英语的教育教学,本篇文章就从英语教育实践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内涵出发分析并解释了英语教学实践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以及重点解释了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多模态教学模式存在的重要性以及遇到问题如何进行解决的措施,这样可以促进英语教学实践中多模态的发展创新。  关键词:英语教育教学;多模态教学;模式;解决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化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探索中国唱法的科学性训练方法及如何加强舞台表现力的途径。中国唱法是继承了中华民族声乐传统之精华,借鉴了西洋歌唱技法,唱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人民审美需求的声音效果。该唱法的训练方式和舞台表现力是值得研究的。  关键词:中国唱法;风格特征;训练方式  一、“中国唱法”的界定  什么是中国唱法?中国唱法是指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通过不断创新借鉴,融入了西方的科学发声方法。世界
期刊
摘要: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中隐藏着丰富的圣经原型,本文将从意象、人物和叙事三个角度分析其圣经原型。  关键词:《赎罪》;伊甸园;替罪羊;U型叙事  一、引言  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在当今英国文坛享有盛名,以短篇小说闻名。主要作品有《先爱后礼》(First Love)、《水泥花园》(The Cement Garden)、《时间中的孩子》(The Child in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两名外籍教师的中国学生课堂和两名中籍教师的外国学生课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师生访谈对比分析两种课堂教学在教师提问、教学互动形式和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异同,为后续中外教师教学提供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外教师;教师提问;互动形式;师生关系  1.引言  随着国际间交流来往日益密切,我国对大学生外语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高
期刊
摘要:近几年我国人民的经济水平与生活质量逐步提升,更多音乐演奏被人们喜爱,人们也更加追求民族乐器。本文将细致分析弹拨乐在民族乐器合奏中的地位、演奏方式、运用方式等等,进而阐述弹拨乐在民族器乐合奏中的运用,促使更多的人喜爱传统音乐演奏内容。  关键词:弹拨乐;器乐合奏;运用  我国音乐不断在进步与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民乐合奏在其地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音乐演奏的发展过程由早期的国乐逐渐发展为现今的
期刊
摘要:小杰偷窃成癖,屡教不改,母亲为了解决他的问题上了心理访谈节目。心理辅导方案如下:可以采用行为塑造法、代币制等行为疗法来消除小杰偷钱的行为,鼓励储蓄;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鼓励小杰向诚实、勤奋的同伴学习;小杰父母可以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支持小杰改变自己。同时辅导老师和小杰一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品行障碍;行为疗法;职业生涯规划  一、一般资料  小杰,男,15岁,广东韶关人,身
期刊
摘要:类比法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应用普遍,类比负迁移现象在学生解题时也常有发生,为此,分类举例分析了类比负迁移产生的原因并相应的提出教学建议,期望学生能正确运用类比法,使类比法在解题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类比法;解题;负迁移  1解题中类比负迁移原因分析  1.1题目解读不充分导致类比负迁移  对于结构相似的题目,学生很容易想到类比解题.但有些题目只是看似一样,若仔细分析题目中的信息与数据
期刊
摘要: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是班级管理的基础,是辅导员工作中应尽的义务,也是是辅导员教育工作的保障,因而需要辅导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结合班级案例,提出学生班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建议,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班干部队伍。  关键词:新生班级;班干部队伍;建设  一、引言  学生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和核心,他们既是高校办学育人的对象,又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协助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辅导员如何以科
期刊
摘要:社会的发展促进着高等教育的扩招,为了提高高等教育应用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人们纷纷从理论和实践出发引入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积极探讨应用英语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应用英语专业人才教学创新的问题和对策。为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英语专业人才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供保障。  关键词:导师制;应用英语专业;教学  应用英语专业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