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初中语文课堂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uif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应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下功夫。笔者认为把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引入到语文教学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032-01
  
  初中语文教学应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呢?我认为把研究性的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之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确立以人为
  本的学生观,让学生有充分发挥自己个性和才能的机会。在研究性学习中,语文教师应对学生认知、情感体验、行为培养等全面关注,教师不是把目光停留在作为事实和结论的知识上,而是深入挖掘教学中的智力潜能和审美价值,并把它们同学生的发展
  联系起来,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努力营造积极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和求异思维。语文教学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对一篇文章,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学生提出自己不同于教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又为何不可呢?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而并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语文课也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浓厚氛围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
  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而研究性学习较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更需要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价值。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有兴趣和有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如在教《死海不死》时,一开始就让学生思考:题目中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他们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
  “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兴味,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再如我们在讲授《孔乙已》时,一开始就问学生:“孔乙已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一下子难以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兴趣盎然地深究其名字的
  来源。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利导地让学生认识孔乙已没有名字的深刻性,也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激疑激趣的疑问,会诱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三、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研究性学习的纵深发展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首先,教师要真正做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摆脱尽信书、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梏。引导学生不仅从常规常式上去生疑,也从特殊变式上去生疑,并通过与人交流激活思维,解开思维的“死结”迸发创造的火花,发展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改变授课的方式,把“教学目的”改成“学习目的”,应留给学生活动的空间、时间,提供给学生讨论的话题,更多地用于思考和探索,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话题可以是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课文中有争议的问题,也可以是对课文的评述性问题等等。这时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讨论、辩论获得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把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
  如教师在上完《愚公移山》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一场“愚公移山好还是搬家好”的辩论赛,学生们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饭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投诸渤海之尾”的做法是利已不利人,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又如教师在教授《曹刿论战》一文时,可以组织一场“鲁庄公真的‘鄙’吗?”的讨论会,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辩证分析鲁庄公的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鲁庄公作为国君,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仅能够接见曹刿,而且还能诚恳地与之探讨战前的整治准备,礼贤下士,任人唯
  贤,这说明他是开明的,这在当时封建专制社会是难能可贵的。还有的学生说:在“长勺之战”中,鲁庄公作为国君虚心听从曹刿的指挥,甘愿扮好“配角”,这说明鲁庄公具有明君的胸怀。最后,同学们一致公认:鲁庄公并非传统说法的平庸国君、昏君,而是一位明君,只不过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罢了。鼓励不同意见的学生持之以据地分析,深入领会文章,从而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四、在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让学生在寒暑假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进行探究或对课外读物进行研读。诸如对“某民间故事与史实的联系” 等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增强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读课外读物主要是指研读文学作品,要求学生扣住人物形象、文学语言。艺术技巧来拟定研究方式。活动之初先由教师定几个题,如“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神通广大的孙行者”等。当学生初步具备研究课题的能力后,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确定方向。虽然他们的研究难免稚嫩,但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对于他们发展自己的终身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然,要上好语文课,要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在课堂教学中让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能更好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使课堂在研究性学习之中从多方
  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他文献
"漏尽通",诞生于2500年以前的中国道家修身学说,是修身内文明对生命之"精"逆顺盈亏变化规律认知基础上诞生的修身之法,一直处于三口不言、六耳不传的师徒相授传承中,属道家三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广大教师越来越注意到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如今的教学需求,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当中能够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现
期刊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长期以来,为我国及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更好的发展中医药事业,不仅关系到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还关系着重大的国家利益.中医药有
引导学生去铺设一条积累、领悟、反思运用的写作之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阅读积累,不断地去反思感悟再到创新,对学生的写作大有帮助.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在积累中孕育,在反
大漠野菜──沙葱常兆丰沙漠苍凉雄阔,常被人们称为“不毛之地”。然而,在甘肃河西走廊沙漠中大片大片地生长着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当夏天,紫花盛开,在浩瀚的沙漠中显得格外娇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游戏化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尝试,教师必须巧妙利用游戏资源,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当前越来越多教师开始尝
本文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自身经验和相关知识,对解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促进我国高中语文更好的发展提供借鉴价值.
和老中医颜德馨相识后,我想记述他的故事,这是由另一个故事引起的。 这个故事来自晋代葛洪所著的《神仙传·董奉》:三国时,董奉隐居匡庐,常为人治病,不收诊费,重病者治愈后,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整体.早在唐朝时期,唐政府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大胆尝试“开放国策”,使得唐朝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