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OBE为导向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aj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国内的发展已经超过20年,但是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反映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在毕业后无法立即适应工作岗位导致大多数学生后期职业生涯的变化,本文探索的是以OBE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根据高校、行业、企业调研及对行业的预判,确定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的毕业要求,再逐步反推课程体系及矩阵关系,进行课程体系及课程矩阵的改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及实践应用知识。为社会培养出真正高质量、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OBE;环境艺术设计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概况
  1986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将室内设计专业改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987年国家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随之全国高校纷纷设置该专业,1998年正式将环艺作为方向从属于艺术设计专业中,2015年设置独立的环境设计专业。其内容以建筑内外空间来界定,包括以室内空间设计、家具、陈设等要素为目标的室内环境设,和以景观、绿化、建筑、雕塑等要素为目标的室外环境设计[1]。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将培养重点放在了技能型人才上,课程的设置与开展也都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很多理论课程能砍则砍。理论与技能变成了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2]。在本科类院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稍有不同的是,本科类院校虽然设置有理论课及技能训练课,但就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生理发育而言,在大多数教学情境中,迁移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人们从学校学到的知识并不总会被迁移到新的情景中。心理学家把这种无法将学习加过运用在课外的知识称为“惰性知识”[3],简而言之,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有效链接,从而无法达到毕业要求应达到的目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虽然在国内的发展已经超过20年,但是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反映出在教育过程中,对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却是,学生在毕业后无法立即适应工作岗位导致职业生涯的变化。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重新梳理人才培养方法,帮助学生在4年的学习中更好的达到毕业要求,现将人才培养方案梳理过程分享,即以OBE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启发。
  二、以OBE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美国学者Richard M.Felde提出基于OBE模式的课程设计模型[4]。就课程体系而言,首先要确定培养目标,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整个学校的培养目标应当是一致的;其次需要确定学生毕业要求,即学生在毕业时应当达到的水平,当然该毕业目标的设定应当是可执行的;然后通过课程教学对毕业要求形成支撑,形成能够达成目标的具体教学方法;最后,需要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对课程体系进行评价,从而形成课程体系的闭环。
  (一)培养目标
  根据OBE指导性原则,首先需要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对超过50所的国内外院校、企业、行业协会调研,同时结合自身的经验及对行业的预判,确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核心设计能力、创意能力、设计表达与落地能力、还有工程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队合作及独立工作能力、设计哲学与价值观、艺术修养、自然人文科学知识、生活体验等方面基础知识。
  (二)毕业要求
  基于上述调研与要求,同时基于布鲁诺及其认知领域的学习分类,我们将毕业要求暂定为:(1)应用核心设计能力—能够分析应用设计不同尺度的项目的方法;(2)初步应用设计理论;(3)能够熟练的进行设计表达与交流;(4)能够分析评价专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5)简单理解生态与文化的基本知识;(6)能够理解或应用跨专业融合能力。
  (三)课程梳理:确定支持矩阵及课程模块
  根据上述毕业要求,我们梳理每门课程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所做的支撑,并分为高支撑(H)、中等支撑(M)、低支撑(L),同时结合国家授课大纲要求,即可确定每门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讨论与课程体系设计,我们将所有课程归纳为四大模块,即专业核心课程群、史论/理论课程群、工程课程群、实践课程群,每个课程群下设4-5门课程。每学期在每个课程群中各抽出一门课程进行组合,课程难度逐步加大,其中对毕业要求起到了高支撑作用的设计类课程做为每个学期的专业核心课程,将对毕业要求起到中等支撑的史论类课程及工程理论类课程做为每学期的辅助课程,但不同的是,史论类课程多在低年级,工程类课程多在高年级,另外,做为实践类专业,贯穿大一到大四的实践训练類课程,在每个年级根据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层级加以实践动手能力的补充,例如,在二年级以培养兴趣及发展动手能力为主的模型搭建类课程、在三、四年级以企业导师为主的职业生涯规划及真实案例模拟课程。
  (四)核心设计课程的设计
  传统设计课程重视学生设计能力,而同时开设的理论课程学生难以理解且无法应用,故在本次教改中我们将理论课程与设计课程采取联合授课的方式,一节理论课程,2-3节设计应用课程,学生在学习完设计理论后立即进入实践应用环节。以欧亚学院三年级下学期现行开设课程为例,同时开设的课程有以可持续设计为主题的《景观设计课程III》及《生态可持续概论》,学生反映在《景观设计III》课程执行的过程中缺乏理论支撑,设计难以深入;同时生态可持续概论课程晦涩难懂,所以在本次课程体系改中将这两门课程改为联合授课方式,理论先行,随即展开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再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化整为零,在每次授课中逐步渗透,保证学生学完即用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结合,另外如《室内设计课程III》与同期《照明设计》课程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式,将照明设计与室内设计中的设计课题相链接,在学生完成设计课题后随即展开照明设计理论基础及照明深化设计。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将原先碎片化的课程加以整合,学生原先每学期要面对6-7门不完全关联的课程,通过整合,做到每学期一门核心设计课程,一门史论课程,一门工程应用课程,一门社会实践课程,并且每门课程的课题之间互相关联。   三、课程教学与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
  课程教学的前提是建设不同梯队的高质量教师队伍,组合具有行业经验的教师带队,借用优势资源引入实践项目,由行业教师牵头组织青年教师、学生共同展开式工作,将实践项目引入课堂;组合科研教师带队针对科研课题进行分类研究,从校级课题入手,逐步加强,重点攻克省级及国家级教改或科研课题;组合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带队对年轻教师就教学方法、学生培养等教学方向进行培训。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入设计企业进行系统的培训,真正做到企业的设计人员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教师将设计企业中的实际案例引入课堂中,开创高校校外导师制[5]。总之,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需要因材施教,发挥各个教师擅长及特色。
  四、结语
  在课程体系建设完成后,我们还将逐步开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是高校为培养适应社会及行业需求的重要举措,目前各个高校的新生素质及生源数量都在下降,但同時新一代学生其特有的求知欲及个性也是其优势,所以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适应社会、行业、学生自身、教师等各方面需求及检验,最终要培养出高潜力、高质量的设计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也会面临很多问题,例如教师队伍质量、教学质量、实践项目如何引入课程等问题,本文只是针对现有课程体系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初步改革尝试,具体的检验方法还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深化研究。
  参考文献:
  [1]孙亚珍.宁夏地区高校环境设计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D].宁夏大学,2013.03.
  [2]郭媛媛,于斐玥.论如何开展主题室内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工业设计,2016(07).
  [3][美]简妮·爱丽丝·奥姆罗德,汪玲等译:《学习心理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99.
  [4]Richard M.Felder,Rebeca Brent.Designing and Teaching Courses to Satisfy the ABET Enginering Criteria.Journal of EngineringEducation,2003,92(1):7-25.
  [5]胡颖.浅析高校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艺术科技,2017(11):111+152-153.
  作者简介:王瑛(1985-),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生态可持续设计。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环境中,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也在逐步攀升,电力行业的发展也一路向好。在步入良好的发展阶段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困难。要想在为人们高效的提供电力的同时还使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得以保障,就要求在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上重点关注,使用科学合理措施展开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以满足社会需求。本文就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为中心进行讨论,从其技术状况和管理层面展开阐述
期刊
摘 要: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已近五年,第一批“二孩”的出生和成长必然会对现有幼儿教育资源造成一定冲击。以通化市为研究区,采用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和统计调查法,分析了地方幼儿教育资源在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改善地方幼儿教育资源现状、提高幼儿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资源;问题;对策;通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通过“体医结合”展开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在为医药处方的同时还能够开健身处方,有助于落实高等医学院校体育学科建设的特色性与职业性,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体医结合;体适能课程    科学合理的运动对人体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然而许多人只知道应该运动,但不知如果运动,也不了解运动对
期刊
摘 要:志愿服务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的延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志愿服务是当代大学生追求奉献精神和提升自我的一个出口。本文通过总结我院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心的发展经验,分析其短期校园服务项目的短板,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服务路线。  关键词: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一、绪论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
期刊
摘 要: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思政工作应将宣传、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在研究生思政管理中,如何发挥超越级别、专业的党团组织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党团组织实践对研究生核心价值观养成的角度入手,分析如何加强党团组织的组织力,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在实践层面,为完善“三全育人”提供方法上的探索和借鉴。  关键词:党团组织;实践育人;同辈群体    一、项目背景及意义
期刊
摘 要:志愿服务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载体和重要渠道,是实现“中国梦”重要推动力量。志愿服务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提高其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站位,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大学生在以志愿活动为依托的平台上,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就必须提高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深层次认识,精心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能力,拓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途径,
期刊
摘 要: 按照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规定,独立学院必须要有独立的校区。成立初期校园面积不足的独立学院随着发展纷纷建立新的校区。但是,新校区往往距离原母体高校较远,这种情况下如何共享母体高校优质教学资源成了摆在独立学院面前的一个问题,本文以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为例,对共享母体实践教学资源的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独立学院;共享
期刊
摘 要: 互换性测量技术是机械和仪器仪表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实现“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改善课堂效果,结合BOPPPS模型,以章节——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实际课堂教学显示,相比传统教学,本设计效果良好,学生积极性较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质量。  关键词: BOPPPS模型;参与式学习;互换性测量技术;教学设计   “互换性测量技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界面设计技术基础》为例,从课程设计、课程开发与建设,以及课程在线运行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基于工作内容的课程设计方法,探索高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思路与实践效果。  关键词: 界面设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建设;工作内容  随着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探索也在不断深入。文献[1]提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构建
期刊
摘 要:博物馆作为传统学校教育的最佳补充场所,已经逐渐被大眾所认可。相比较于欧美博物馆事业发达地区,我国的未成年人公共教育活动还有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同质化现象严重。在结合美术师范生资源的基础上,分析8-10岁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学习特征,着重拓展未成年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培养其责任心和同理心、构建其批判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探究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活动的分龄化、分类化的可行性。  关键词:博物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