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其防控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dou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生态条件和种植制度改变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由次要病害上升为常发性的主要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小麦减产10%~30%,大流行年份减产50%~6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该病的安全防控不容忽视。
  1. 发病症状 赤霉病主要为害小麦穗部,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均可侵染为害,尤其是扬花期侵染最重。苗期侵染引起苗腐,中后期侵染引起秆腐和穗腐,尤其是穗部受害最重。一般在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病菌先侵染的部位主要是花药,其次是颖片的内侧壁。侵染初期在颖壳上呈现边缘不清的水渍状褐色斑,逐渐蔓延至整个小穗,随即病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在小穗病部出现粉红色胶质霉层,近而产生密集的黑色小颗粒(即病原镰孢属真菌的子囊壳),用手触摸有突起感,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粉红色霉层。然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位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故又名红头瘴、烂麦头或白穗麦。
  2. 发病特点 田内或小麦种子上存有大量的病原镰孢属真菌,种植多、乱、杂的不抗病品种,天气条件适宜病菌发生侵染,尤其是小麦扬花初期遇到降水、雾露日连续3天以上,是造成小麦赤霉病发生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①不同年份发病程度差异明显。小麦赤霉病发生的轻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品种抗病性的强弱、菌源量和抽穗扬花期的天气条件三大主要因素。由于小麦、玉米常年连作和秸秆还田,造成赤霉病原菌大量积累和广泛分布,如果小麦抽穗扬花期降水多或雾露日天数多,白天气温又高,同时种植了大量抗性弱的小麦品种,就会导致赤霉病发生流行。具有发生量大、面积广、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特点。
  ②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明显。小麦赤霉病是气候性病害,品种、地块和长势不同发病有很大差异,品种穗形细长、小穗排列稀疏、抽穗扬花期整齐集中、花期短的品种较抗病;反之,则易感病。如果小麦品种不抗病,田间群体过大、郁闭,通风透光性差,田间小气候适宜,也有利于赤霉病菌侵染为害。种植小麦品种多、乱、杂,播种进度不一致,会导致小麦生育期也不一致,抽穗扬花的持续时间延长,增加了降雨、高温高湿天气相遇的概率,有利于赤霉病菌的侵染和流行。
  ③施肥量不同发病程度存在差异。调查发现,施肥水平高,尤其是氮肥用量大或正常施肥的田块,在小麦赤霉病流行年份,其发病程度重于施肥少或不施肥的地块。施肥量大,特别是施用拔节孕穗肥后,生长后期植株体内将维持较高的含氮量水平,碳氮比下降,抗病性随之下降,会导致小麦抽穗扬花期延迟,容易与生长后期的降雨、高温高湿天气相遇,有利于小麦赤霉病原菌的侵染扩展,因此往往加重该病的发生与发展。
  ④防治时间不同防效差异明显。调查结果表明,防治时期不同,赤霉病为害程度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初花期用药明显好于扬花盛期及其以后的用药效果。错过防治适期且用水量少等,也是导致防效差的原因之一。
  3. 防控技术 防治上应主动出击,以预防为主,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略。抓住防治适期,实施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全面预防,重点年份重点防控。
  ①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一是选用抗耐病性强的优良品种,良种可使小麦的抽穗扬花期整齐一致,从而缩短感病时间;提早播种,尽可能避开4月下旬至5月中旬多雨或雾露的高温高湿天气。二是深耕压埋秸秆等病残体,种子用药剂处理,以减少病菌侵染来源。三是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氮肥后移,避免偏施,适当增施磷钾肥和微肥,加强健身栽培,以提高小麦的抗耐病能力。四是防止大水漫灌,及时开沟排水降渍,收获后深耕灭茬,以减少菌源。
  ②调查监测,加强预警。在小麦生产的全过程,加大小麦赤霉病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的力度,不间断地调查发病情况,增加调查次数,扩大调查范围,准确掌握小麦生育状况、赤霉病的发生动态及天气状况,并做好防控的物资准备。
  ③以化学防治为重点。化学防治是现阶段防控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手段,适期防治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选择对路农药和提高施药技术是防治成功的保证。科学进行防控以确保防治经济有效安全,合理交替轮换使用农药可防止抗药性的发生。多菌灵、戊唑·福美双是目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药剂,参考用量为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90克/亩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100克/亩对水喷雾。同时,可结合小麦“一喷三防”技术,选用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混合喷施,确保防治效果。如果病菌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建议使用三唑酮、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等药剂与多菌灵混配或轮换使用。
  ④注意事项。防控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最佳防治时期的把握,一般当小麦扬花株率达到5%~10%时,应及时施药防控。第一次防控后若遇阴雨、雾露日时间长的天气,且白天气温高、种植了易感病品种、扬花时间长,病害有偏重流行的可能,应抓住阴雨的空隙抢时或提前防控,也可于雨后及时防治,视发病情况间隔5~7天防1次,连续用药2~3次,以确保防控效果。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邹城市太平东路458号农业局植保站 邮编:273500)
其他文献
一、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美蕴藏在人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清新秀丽、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是人类美育的摇篮,教育和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善于观察和发现美的东西,是进行美
目前,正值秋粮生长发育的关键季节,也是病虫防控的关键时期。8月初以来,受异常气候影响,粘虫在东北和华北玉米产区暴发危害,稻飞虱、稻瘟病在南方稻区偏重发生,对秋粮生产构成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五周年座谈会近日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乌云其木格在充分肯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后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要进一步提高对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重大意义的认识,全面准确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立法宗旨和主要内容,采取切实有效的
长期的专业分工,固化了人们的认知与思维模式,人们渐渐地沉浸在“深井”之中,对外界缺少理解与认知,视角狭隘,思维偏执,行为固化,走向了反面,这就是“深井效应”。
每年冬季和早春,全国许多地方的蔬菜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受害轻的枝、叶、花、果实等生长发育迟缓,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的整株受冻死亡并腐烂,收成全无,对蔬菜种植效益影响很大。对菜农朋友而言,了解冻害的发生原因并采取高效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 冻害的发生原因 生长中的蔬菜,遇到突发或持续长时间低于0℃以下的环境温度,植株体内水分就会结冰,从而伤及或致死功能组织。一段时间内,0℃以下环境温度
首先谈教师。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大致包括政治思想方面、专业知识方面、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心理特征能力方面等。一位优秀的历史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位学者型的教师,他的专业知识水准应该超越历史教师的平均水平,桶里的水要充实而新鲜,还要有追踪历史学科学术动态的能力,有对学科前沿思想和问题,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位历史教师的授课是逻辑的严谨的,具有独创性的,才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发展学生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由不知到知,由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转化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漯河市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部,是200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新成立的一个农业大区,辖区内有6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86个行政村,且大部分属于近郊乡镇,常年种植玉米28万亩,其中鲜食糯
现场高压渗透试验是一种既可以揭示岩体在高压水作用下的渗透变形特性,又可以测定岩体的地应力、临界水力坡降等重要参数,论证是否可以建造钢筋混凝土岔管的一种综合性大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