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不仅仅应用于建立静脉通道,还可应用于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的治疗。充分发挥了導管的功能,使广大患者、医护人员受益,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外科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183【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16-01
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中主要应用于静脉营养治疗、监测静脉压以及危重、急诊、择期大手术需长期治疗输液患者,使很多经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输液问题得到解决,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给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机会,但中心静脉导管不仅仅应用于建立静脉通道,还可应用于多种胸腹腔内积液、积脓、积血的治疗,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器材的功能,充分体现其优点: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留管时间长、便于长期携带等,使广大患者因此受益,减轻了患者创伤痛苦,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量。现将10余年来积累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气胸
该病在基层医院外科中经常会碰到,传统手术方式,需切开皮肤,止血钳分离肋间肌肉,用钳尖戳破胸膜并用钳分开胸膜裂口放置胸管,术后易出现皮下气肿,而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可避免出现此类弊端,手术部位与传统手术部位一致,都在病侧第二肋间锁中线上,该方法,无切口,不需止血钳分离肌肉,不分离胸膜裂口,且不容易形成皮下气肿。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厂家导管前方无侧孔,若肺膨胀后有时可引起堵塞,导致排气障碍,故需从其距导管尖端口近距离剪2—3个小孔,不得超过导管半径,否则易断裂。
2血胸、脓胸
这两种疾病临床手术方式多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管道较粗,带有引流瓶患者非常不方便,若引流瓶摔倒可引起气胸。胸腔内的积血,由于肺、心和膈肌运动起着去纤维蛋白作用,多不凝固。我们采用18G中心静脉导管,利于引流通畅,B超下定位穿刺。根据胸部CT估计血胸患者的出血量,对于中少量血胸患者还是行之有效的,可用封闭的引流袋不用接水封瓶,对患者极其方便,更换引流袋时不能有空气。但对于大量血胸患者不建议采用,容易发生血凝块堵塞。因短期内大量积血,去纤维蛋白的作用不完善,即可凝固成血块[1]。对于脓胸患者引流后及时冲洗,并可注射糜蛋白酶或尿激酶,其目的是防止脓液稠厚、脓栓脱落、坏死组织引起管道堵塞。
3胸腔积液
该病多为结核、癌症引起的渗液,内科治疗多采用胸腔穿刺抽液,以减轻积液引起的压迫症状,常规的穿刺针头反复穿刺,患者常常感觉到恐惧、痛苦,有时患者配合不佳,很容易引起气胸,且增加感染机会,抽液时间长又浪费医护人员的时间、精力。在B超下定位后,直接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并缝合固定,接无菌密封引流袋,用卡子控制引流量,持续引出,定期放液,穿刺时一般不会造成气胸,更换引流袋必须是医护人员,防止引起气胸。患者非常方便,医护人员以节省精力、时间,医患两全其美。一般置管深度至少在10cm以上,置管时间5—60天,一般肿瘤患者保留时间较长。
4腹腔内积液
该病病因较多,如胃肠道肿瘤、妇科肿瘤、肝硬化、结核性渗出性腹膜炎等引起的腹水,用常规穿刺抽液非常繁琐,我院试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引流,取得了良好效果。置管深度要比胸腔要深,一般在15—20cm处。但需注意对于大量腹水患者,其腹内压力大,容易致穿刺处漏液,漏液较多时要加压包扎或打腹带,并及时消毒更换敷贴。对于肿瘤患者保留管道时间较长,容易引起管道堵塞,其原因为渗出液含有纤维蛋白原较多并有大量细胞和组织碎解产物,故可自凝并有凝块[2]。所以要定期用肝素或糜蛋白酶等冲洗管道。对于管道不通者,应先检查是否有打折,再用生理盐水从导管正压冲洗,不可向外负压抽吸,以免导管堵塞严重。若冲洗多次无效,可用消毒后的导丝再通,必要时退管2cm。
5阑尾周围脓肿
该病是急性阑尾炎转归的一个病理类型,在临床中多采用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需要入手术室采用硬膜外麻醉后才能手术,手术需切开腹壁,切口多在4cm左右,解剖层次较多,术中用纱布垫在周围堵塞,隔离保护切口[3],手术多数都不能切除阑尾,以引流脓液为目的,半年以后再考虑切除阑尾。我院在2008年以来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B超定位后,可在病房或B超室使用局部浸润麻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不需入手术,术后用甲硝唑注射液少量多次冲洗。无切口,麻醉、手术均简单,手术安全,手术时间短,效果好,节约经费。尤其老年人并发心肺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麻醉师因风险大,不予麻醉,此方法为较佳的选择。
6急性尿潴留
该病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情况紧急,原因很多,需要及时处理。对于此类病人,先作尿液引流,再去除病因。尿道有狭窄的患者,即便用尿道扩张器扩张后,用普通的导尿管也难以插入,我们试用带侧孔的中心静脉导管可顺利插入,及时缓解患者症状。对于仍不能插入者,可从耻骨联合上缘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避免了针头穿刺较短或反复穿刺引起的膀胱损伤。
7腹腔脓肿
该病多继发于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内脏伤或腹腔手术以后形成的包裹性积脓,临床常见在膈下脓肿、肠袢间脓肿、盆腔脓肿三种类型。腹腔脓肿引流方法有经皮脓肿引流(PAD)和手术切开引流两种[4]。我院采用16G中心静脉导管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用甲硝唑注射液或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冲洗脓腔,每日1—2次,冲洗量要视脓腔大小,拔管指征要据B超检查致脓腔消失、无脓液流出,均取得满意效果。尽量选取贴近腹壁的、局限性的单房脓肿。该方法具有不污染腹腔、手术创伤小等优点。参考文献
[1]裘法祖,孟承伟.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25
[2]戚仁铎.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429
[3]朱维继,吴汝舟.实用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53
[4]黎介寿,吴孟超,黄志强.普通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74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外科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183【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16-01
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中主要应用于静脉营养治疗、监测静脉压以及危重、急诊、择期大手术需长期治疗输液患者,使很多经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输液问题得到解决,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给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机会,但中心静脉导管不仅仅应用于建立静脉通道,还可应用于多种胸腹腔内积液、积脓、积血的治疗,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器材的功能,充分体现其优点: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留管时间长、便于长期携带等,使广大患者因此受益,减轻了患者创伤痛苦,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量。现将10余年来积累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气胸
该病在基层医院外科中经常会碰到,传统手术方式,需切开皮肤,止血钳分离肋间肌肉,用钳尖戳破胸膜并用钳分开胸膜裂口放置胸管,术后易出现皮下气肿,而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可避免出现此类弊端,手术部位与传统手术部位一致,都在病侧第二肋间锁中线上,该方法,无切口,不需止血钳分离肌肉,不分离胸膜裂口,且不容易形成皮下气肿。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厂家导管前方无侧孔,若肺膨胀后有时可引起堵塞,导致排气障碍,故需从其距导管尖端口近距离剪2—3个小孔,不得超过导管半径,否则易断裂。
2血胸、脓胸
这两种疾病临床手术方式多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管道较粗,带有引流瓶患者非常不方便,若引流瓶摔倒可引起气胸。胸腔内的积血,由于肺、心和膈肌运动起着去纤维蛋白作用,多不凝固。我们采用18G中心静脉导管,利于引流通畅,B超下定位穿刺。根据胸部CT估计血胸患者的出血量,对于中少量血胸患者还是行之有效的,可用封闭的引流袋不用接水封瓶,对患者极其方便,更换引流袋时不能有空气。但对于大量血胸患者不建议采用,容易发生血凝块堵塞。因短期内大量积血,去纤维蛋白的作用不完善,即可凝固成血块[1]。对于脓胸患者引流后及时冲洗,并可注射糜蛋白酶或尿激酶,其目的是防止脓液稠厚、脓栓脱落、坏死组织引起管道堵塞。
3胸腔积液
该病多为结核、癌症引起的渗液,内科治疗多采用胸腔穿刺抽液,以减轻积液引起的压迫症状,常规的穿刺针头反复穿刺,患者常常感觉到恐惧、痛苦,有时患者配合不佳,很容易引起气胸,且增加感染机会,抽液时间长又浪费医护人员的时间、精力。在B超下定位后,直接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并缝合固定,接无菌密封引流袋,用卡子控制引流量,持续引出,定期放液,穿刺时一般不会造成气胸,更换引流袋必须是医护人员,防止引起气胸。患者非常方便,医护人员以节省精力、时间,医患两全其美。一般置管深度至少在10cm以上,置管时间5—60天,一般肿瘤患者保留时间较长。
4腹腔内积液
该病病因较多,如胃肠道肿瘤、妇科肿瘤、肝硬化、结核性渗出性腹膜炎等引起的腹水,用常规穿刺抽液非常繁琐,我院试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引流,取得了良好效果。置管深度要比胸腔要深,一般在15—20cm处。但需注意对于大量腹水患者,其腹内压力大,容易致穿刺处漏液,漏液较多时要加压包扎或打腹带,并及时消毒更换敷贴。对于肿瘤患者保留管道时间较长,容易引起管道堵塞,其原因为渗出液含有纤维蛋白原较多并有大量细胞和组织碎解产物,故可自凝并有凝块[2]。所以要定期用肝素或糜蛋白酶等冲洗管道。对于管道不通者,应先检查是否有打折,再用生理盐水从导管正压冲洗,不可向外负压抽吸,以免导管堵塞严重。若冲洗多次无效,可用消毒后的导丝再通,必要时退管2cm。
5阑尾周围脓肿
该病是急性阑尾炎转归的一个病理类型,在临床中多采用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需要入手术室采用硬膜外麻醉后才能手术,手术需切开腹壁,切口多在4cm左右,解剖层次较多,术中用纱布垫在周围堵塞,隔离保护切口[3],手术多数都不能切除阑尾,以引流脓液为目的,半年以后再考虑切除阑尾。我院在2008年以来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B超定位后,可在病房或B超室使用局部浸润麻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不需入手术,术后用甲硝唑注射液少量多次冲洗。无切口,麻醉、手术均简单,手术安全,手术时间短,效果好,节约经费。尤其老年人并发心肺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麻醉师因风险大,不予麻醉,此方法为较佳的选择。
6急性尿潴留
该病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情况紧急,原因很多,需要及时处理。对于此类病人,先作尿液引流,再去除病因。尿道有狭窄的患者,即便用尿道扩张器扩张后,用普通的导尿管也难以插入,我们试用带侧孔的中心静脉导管可顺利插入,及时缓解患者症状。对于仍不能插入者,可从耻骨联合上缘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避免了针头穿刺较短或反复穿刺引起的膀胱损伤。
7腹腔脓肿
该病多继发于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内脏伤或腹腔手术以后形成的包裹性积脓,临床常见在膈下脓肿、肠袢间脓肿、盆腔脓肿三种类型。腹腔脓肿引流方法有经皮脓肿引流(PAD)和手术切开引流两种[4]。我院采用16G中心静脉导管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用甲硝唑注射液或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冲洗脓腔,每日1—2次,冲洗量要视脓腔大小,拔管指征要据B超检查致脓腔消失、无脓液流出,均取得满意效果。尽量选取贴近腹壁的、局限性的单房脓肿。该方法具有不污染腹腔、手术创伤小等优点。参考文献
[1]裘法祖,孟承伟.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25
[2]戚仁铎.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429
[3]朱维继,吴汝舟.实用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53
[4]黎介寿,吴孟超,黄志强.普通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