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十日谈》的禁欲主义和纵欲主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d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细细品读《十日谈》,就仿佛在欣赏一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散发着浓郁市民生活气息。这部作品的主旨在抨击禁欲主义,歌颂爱情,肯定人的自然欲望,其素材不仅仅来源于意大利的城镇社会,连中世纪的传说乃至东方文学中的某些故事都成为薄伽丘编织故事的素材凭据,故事中的人物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的各行各业人士,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搬演了一幕幕或喜或悲、妙趣横生的话剧。《十日谈》中十分坦率与自然地描述了人们的性行为与性心理 ,积极反对教会的各种精神压抑与禁欲主义。本文就试着探讨一下其中所揭示出的禁欲主义和纵欲主义。
  关键词:十日谈;禁欲;纵欲;人文主义;天主教
  作者简介:梁月华(1988-),女,广东江门人,现执教于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助理讲师,本科学士,主修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1
  《十日谈》是薄伽丘最优秀的作品。佛罗伦萨这座极具宗教色彩的城市在1348年爆发了一场灾难性的瘟疫,城市居民人心惶惶,流离失所。瘟疫刚平息,薄伽丘开始着手写作《十日谈》。《十日谈》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具有巨大价值的文学作品。作品中尖锐地描写了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在这些裸露的故事里深刻揭露了禁欲主义,作者所宣扬的却是禁欲主义背后的纵欲。
  薄伽丘在整个作品中,通过各种艺术形象,全面地向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展开猛烈的冲击。这绝不是小题大做,薄伽丘也并不是着了魔的骑士堂吉诃德,错把风车当作了妖魔。蛊惑人心的禁欲主义以它固有的荒谬、虚伪、违反人道的面目出现在《十日谈》中,细细品味作品,不难感受到作者的滑稽笔风,往往让人忍俊不禁,但是滑稽的背后,却隐藏了极大的愤恨和郁闷。它表面上的嬉笑怒骂,实质上是在追逐着欲望的自由吗,解放禁欲呐喊声震耳欲聋。
  这本书里描绘的内容可以说是那个年代所不容许的。赤裸裸的肉欲、黑暗的政治,还有让人恶心的教会,正是如此,所以世人才把《十日谈》看得如此珍贵,作品和作者都被推上了极高的地位。在当时,这部书中的绝大多数情节都是被禁止的,性欲的解放,作呕的教会,人性的自由等等,都足以让当时的百姓敬而远之。而即使把它置于当代,仍然有些内容违反社会道德,不被世人所接纳,例如解放性欲、性思想。
  在“小修女的故事”、“绿鹅的故事”、“渔夫修行”等小故事中,读着都深深感受到了故事里面的主人公为了爱可以牺牲一切,哪怕是用性命来换取都心甘情愿。这些对欲望,对自由的宣扬,其实是向教会中处处禁欲的教义发起了强烈挑战。作者对于爱情的看法应该是:性欲是幸福的,追求爱情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自然要求,爱情又是伟大的,人们不该干扰爱情,扼杀爱情。
  薄伽丘宣扬追求欲望,不支持教会的禁欲主义,他提出人性应该得到解放。整个欧洲由教会统治,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认为,人们犯罪的原因就是永无边界的欲望。所以,教会反对人们对事物的欲望,否定人性,否定自由,提倡抵制任何想法,通过苦苦修炼来救赎自己的罪行。罗马教皇用它的三大主要理论来维护封建制及其地位的神学理论,即教皇最高权威论,“圣礼”得救论与“善功”赎罪论,教士特权论。这三大思想牢牢的禁锢了中世纪人们的思想,让人们终日活在对“原罪”的恐惧里,活在对“救赎”的追求中,使人失去了进取之心。
  在作者笔下,艰辛的劳动人民认为人生是非常艰苦的,他们心甘情愿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封建阶级就可以随心所欲,过上了骄奢淫逸的日子。因此,有了禁欲,必然其背后隐藏的是纵欲。“谴责人们心中的淫念,就为了把这班罪徒从女人身边吓跑,那娘儿们就好归他们自己受用”。
  关于性禁忌,最严峻、最坚固的是欧洲的中世纪,但是欧洲中世纪的禁欲又是最虚伪的,它常常与纵欲紧紧相连,在禁欲的后面却正是强烈的欲望本身,恐惧与畏避后面恰恰就是诱惑与向往。在世界上很多宗教都提倡有所禁欲,它们都讲求抛开红尘,实质上这是在肉欲方面的另一个极端。很多忠诚的教徒,很多都是首先尝试到了肉体上的蠢蠢欲动,接着再努力抵押这种诱惑而显示出一种脱俗的畏惧和逃避。但是,如果他们从宗教信仰中挣脱出来,打破了宗教的各种常规,他们的欲望却远远高出常人,这就是赤裸裸的纵欲。因此,有高压的禁欲,背后往往伴随着疯狂的纵欲。
  纵欲和禁欲看起来十分矛盾,尖锐对立,但往往又是互为因果的:放纵性欲对社会所带来的后果,让人们对性建起了一睹牢固的城墙,实行禁欲;但禁欲是对人性的一种压制,打压力度越大,其反作用就越大,所以禁欲的背后又往往是更大的纵欲,甚至是畸形的纵欲。从西方的性文化中不难看出,纵欲和禁欲总是相互牵制,形影相随的。
  参考文献:
  [1]乔万尼·薄伽丘. 十日谈[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2]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修订本)上[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张首映.《20世纪西方文论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4]梁工.《基督教文学史》[M].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1.
  [5]黄永林.《三言》和《十日谈》中爱情婚姻故事的比较[J]. 外国文学研究, 2002, (4).
其他文献
摘 要:《帝国瀑布》是美国作家理查德·拉索的第四部作品,于2002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该小说以敏锐深思的视角反映了美国二十世纪后半叶一个衰落工业小镇上人们的生活,并涉及多方面社会问题的探讨。本文将依照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小说主要人物的分析,探讨信仰缺失的环境下,人们如何重塑身份,克服心理危机。  关键词:帝国瀑布;精神分析;人格结构;本能理论;青少年问题  [中图分类号]:I106.4
摘 要:成书于室町时代初期的《庭训往来》,凭借其生活化、平民化、百科全书的性质经久不衰,凌驾于早于它出现的诸多往来物,更广泛地为时人所接受,是近代教育制度确立之前,中世到近世这段时期日本初等教科书的代表之作。产生于平安时代末期的往来物,在江户时代达到了发展的顶峰。  关键词:庭训往来;教育;衍化发展  作者简介:沈霞(1979-),女,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讲师,研究
摘 要: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博尔赫斯以简洁、明快、独具一格的叙述风格著称。在其作品中,叙述分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本文通过列举这类作品,对博尔赫斯小说中的叙述分层及其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博尔赫斯;小说;叙述分层  作者简介:韩璐(1992-),女,汉族,四川仁寿人,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学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
目的:测定由多种中药制成的药酒喷剂-皮乐仕牌皮肤抗菌喷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及其乙醇含量,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观察该制剂对新西兰兔和豚鼠的毒性反应,从而评价其安全性。研究
前些年企业效益好,逢年过节,厂领导给职工搞点福利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是,有一年端午节,我耳闻目睹了一次单位分鸡,至今难忘。 当时我在一大企业的学校工作。那年正值骄阳似
摘 要: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在历史上的影响不只体现在社会学领域,更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呼应。而在门罗的众多写作主题中,女性形象、女性命运始终是对其研究中难以绕过的主题。将二者相互对照来比较分析,将小说创作放之于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内进行考察,为解读门罗小说提供了新鲜角度。  关键词:妇女解放运动;门罗;女性主题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
摘 要:成长小说是德国文学的重要传统,《铁皮鼓》作为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最负盛名的作品可视作对其的戏拟、反讽与有力反拨。本文将在反成长小说的视野下对《铁皮鼓》进行解读。  关键词:《铁皮鼓》;成长小说;反成长;人物谱系  作者简介:王颖茹,汉族,1991年1月出生,江苏徐州人,南京师范大学2013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
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Vladimir Nabokov),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纳博科夫自1919年从俄国移民之后就再未回到俄国。但是俄国文学史上的第二个高峰白银
摘 要:美籍华裔作家的成名作《喜福会》由麻将聚会开始,四个女人轮流做东,聚会,讲述着各自的故事。作品中的美食,挑动着我们的味蕾,独特的中国饮食文化吸引西方读者。食物串起一个个故事,联系着母女情感,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融合了东方和西方。  关键词:喜福会;饮食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1  一、麻将会里的中国美食 
本刊讯连日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机关党委的统一部署,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各党支部有计划、有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