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阈下《帝国瀑布》的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y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帝国瀑布》是美国作家理查德·拉索的第四部作品,于2002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该小说以敏锐深思的视角反映了美国二十世纪后半叶一个衰落工业小镇上人们的生活,并涉及多方面社会问题的探讨。本文将依照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小说主要人物的分析,探讨信仰缺失的环境下,人们如何重塑身份,克服心理危机。
  关键词:帝国瀑布;精神分析;人格结构;本能理论;青少年问题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2
  引言:
  理查德·拉索(1949-)是一位享负盛誉的美国当代作家。他用洞察的目光创作了一部部现实主义人间悲喜剧,并凭借其第四部工业城镇小说《帝国瀑布》(Empire Falls)荣获2002年普利策小说奖。《帝国瀑布》描写了缅因州一个衰落工业小镇上蓝领阶层的生活。小说以几个家庭的生活经历为主线,从多层叙述视角捕捉了几代人相互交融的过去与现在、理想与现实。除了对工人阶级应对传统工业衰落、现代化进程冲击的彷徨不安,中年危机所带来的不知是从,两性关系,道德问题的探讨之外,小说还融入了对美国青少年成长问题甚至是校园枪击案的思考。本文将依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相关理论,主要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以及本能理论对本文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旨在揭示人物悲剧原因,探讨如何摆脱精神危机、重塑个人身份,并呼吁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视。
  一、迈尔斯·罗比:道德的义务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首创精神分析学。1923年,弗洛伊德在无意识的理论基础上,发表了《自我与本我》,提出“三部人格结构”说,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完全处于无意识状态之中,蕴涵被意识压抑的本能,遵循“唯乐原则”。自我是有意识的领域,是人的无意识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现实之间的中介,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受“现实原则”支配。超我是人格中的最高层次,是社会道德的内在化表现,按照“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
  小说主人公迈尔斯·罗比上大学时,母亲生病卧床,因此他违背母亲愿望,回到小镇上为怀亭夫人经营烤肉店。二十多年后,他发现生活似乎并不如当初期望的那样。妻子的不忠导致二人离异,父女二人也不复往日亲密;父亲马克思依旧是个贪财酗酒的无赖,总是想着从他这里拿钱;怀亭夫人的瘸腿女儿辛迪在得知他离异之后,又燃起了对迈尔斯爱情的希望;少时的同学吉米警官,对大学辍学回乡的迈尔斯永不停歇地炫耀和打击;以及最后揭晓的母亲与怀亭先生的婚外情,怀亭夫人强忍下恨意,改变了他走出小镇的命运……这一切使得迈尔斯不禁反省自己当年的选择,一直做一个老好人的他为什么会陷入这般境地。
  从弗洛伊德三段式人格来看,迈尔斯人格中的超我在斗争后通常战胜了本我,他习惯于压抑自己心底的欲望,往往根据母亲教诲或者社会道德做出抉择。弗洛伊德认为超我“最初是按照人们在儿童阶段在其精神生活中执行赏罚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父母的形象而建造起来的。它反映着儿童从生长起来的那个社会的道德要求和行为标准。”怀亭夫人因车祸造成腿部残疾的女儿辛迪在学校备受欺负,迈尔斯的母亲有天终于忍不住对迈尔斯吐露,“看到那孩子那样被排斥,她的心每天都被撕碎。我们在这世上有义务,迈尔斯,你明白,是吧?我们有道德的义务!”迈尔斯无法反抗母亲的结论,尽管内心不太想要跟辛迪走得太近,但是看到辛迪被同学欺凌,他会受到良心的拷问,因而对对违反道德标准的自我进行惩罚。
  迈尔斯并非没有欲望,他人格中的本我想要去读大学,离开这个日渐衰落的帝国瀑布小镇;想要在毕业舞会上去邀请倾心许久的夏琳,而不是按照母亲的期望,带上会被同龄人嘲笑起哄的辛迪;在感到生活的束缚时,他甚至产生过从教堂尖角上踏出一步迈向死亡的欲望。此外,儿时目睹的母亲的外遇也给他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对父亲有愧疚之感,所以一再容忍他的无理要求。所以,当他将一直压抑在心底的秘密跟父亲讲出,才实现了跟父亲的真正和解。他发现了母亲当年的情人是怀亭夫人的丈夫,终于意识到了怀亭夫人对他命运的控制,达到了跟过去的和解。最后校园枪击案发生,他带着受到心理创伤的女儿逃到之前犹豫不决是否搬去住的葡萄岛,才彻底得到解脱。他正视了内心深处的欲望,人格中的自我最终调解了本我和超我的矛盾。不久后传来怀亭夫人在洪水中去世的消息,迈尔斯带着女儿返回帝国瀑,开始了新的生活。
  二、笛子:自我和本能的修复力量
  笛子和约翰·沃思是各自都面临着一些青春期问题的高中生,但由于人格发展过程中本能和外在环境的不同影响,走向了截然相反的结局。
  本能是由主体因某种“缺失”而引起的冲动或驱力,而精神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这种“缺失”和重建主体心里的平衡。早期,弗洛伊德主张人有两种本能:“性本能”和“自我本能”。但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争的恐怖、屠杀和破坏之后,弗洛伊德于20年代末对其本能理论作了修正:一是“生存本能”或者说“爱的本能”,包括了弗洛伊德前期阐发的“精神能量”和“力比多”(一种性本能冲动),表现为爱和建设的能量;另一种是“死亡本能”,“是激发一个社会回复到无生命之前的无机物状态的冲动,体现为恨和破坏的能量,像攻击、自虐、破坏都是死亡本能的具体体现” 。
  笛子是迈尔斯的女儿,母亲的不忠以及父母的离异让笛子感到被二人背叛。父亲虽然关心自己,但是笛子真正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家庭,她不加掩饰地宣泄对母亲的失望和对未来继父的厌恶,美术课上要求画出自己的一个梦,她画了一条逼真的蛇,即使引起了老师反感她也不愿做出妥协,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笛子本我中的不稳定因素找到出口的途径。朋友田西西美术课上用美工刀割伤自己之后,笛子把刀藏在了书包里,似乎内心隐约觉得要防防御什么,这是缺乏安全感的体现,另外,这次流血意外也让她感受到了这样“小武器”的威力,她内心或许也潜藏了一丝破坏欲。   但是跟约翰不同的是,在笛子的自我逐步克服超我和本我之中的矛盾时,人格中的良知和道德、本能中的爱的力量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最后慢慢找回了自我。笛子内心是善良的,她正义地反抗自欺约翰的萨克,还将约翰介绍给父亲的烤肉店做兼职。小说接近尾声的时候,约翰忍耐的情绪爆发,造成了校园枪击案。笛子本来也是受害者,但是在她恢复期间,她依旧关心着其他朋友的情况,并询问能否探望关押在精神病院的约翰。
  三、约翰:本我失去控制带来的悲剧
  然而约翰就没这么幸运了。约翰·沃思是帝国中学里最让人捉摸不透的学生,他一个朋友也没有,对任何外部刺激、别人的欺凌捉弄都没有反应。因为笛子的关心,更招来了笛子前男友萨克的报复和羞辱。约翰的父母是波特兰的小毒贩,因为嫌小孩子会在做生意时碍手碍脚,常将小约翰塞进洗衣袋,有时忘记了,就让他挂一夜。饱受虐待之后,父母双双弃他而去,留他跟年迈的奶奶一起过贫困的生活。家庭留给他创伤使他阴郁不语,在学校里也依旧没有一个友好关爱的环境改变他。
  萨克发明了“波兰轮盘赌”的游戏,给伙伴们看一支枪膛里没有子弹的手枪,然后让对方对准自己的脑袋扣动扳机,来测验理智。约翰出人意料地冷静让萨克感到害怕,于是夜探了沃斯家的老房子,先要寻找让约翰害怕的东西。后来约翰的秘密开始被揭晓,与他相依为命的奶奶早在几个月前去世,而他把她的尸身像块破布一样丢到垃圾场。当被生活逼到极限,当极度膨胀的复仇的本我爆发时,约翰走向了毁灭之路。在消失了几天之后,约翰重新回到学校,拿着爷爷留下的左轮手枪毫不犹豫地对着平日欺凌他的同学,扣动了扳机。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能够起到抵抗刺激的防护作用,并通过以下方式履行这一使命,“对刺激产生意识,贮存有关刺激的经验(在记忆中),防止过于强烈的刺激(通过逃避),处理适度的刺激(通过适应),最后学会使外部世界产生一些有利于自己的变化。”所以说约翰的沉默的逃避主义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但是童年和成长过程中的悲惨经历,以及缺乏合适的引导和沟通,约翰本我中的破坏欲,或者说是“死亡本能”就要寻找发泄的途径。小说里,贺瑞斯讲述了他在约翰老房子前见到的一幕,约翰将狗拴在铁桩上,用棍子抽打它,待狗仿佛终于明白逃跑无望,他又会扔掉棍子抚摸它受伤的身体,哭着祈求它的原谅。贺瑞斯说那是他见过的最恐怖、最悲惨的事情。约翰渴望有生命对他的遭遇感同身受,但是却以病态的方式转移了自己遭受的虐待。如何避免受虐者变为施虐者,也是青少年问题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结语:
  《帝国瀑布》生动且富有象征意味地为我们揭示了一个衰败小镇的社会变迁和不同阶层的生活。在信仰贫瘠的工业社会,必须重新建立人与人、人与宗教、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或者重新建构必须协调本我、自我和超我,当超我占据上风,人们过度压抑天性,而任由本我发展,必然会致人毁灭。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以及社会的正确引导,才能使自我健康发展,成为本我和超我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纲要[M].刘福堂等,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87.
  [2]理查德·拉索.帝国瀑布[M].马爱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3]方成著.精神分析与后现代批评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姚大志.弗洛伊德主义与道德心理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7(6):31-36.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首先简要地阐述了格萨尔戏剧的发生和发展,继而在此基础上对格萨尔史诗与戏剧的叙事形态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上述分析,文章又对格萨尔戏剧的演述形态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论述,能够让格萨尔戏剧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同时戏剧本身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格萨尔戏剧;人类学;个案研究  作者简介:豆毛太,藏族,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13级硕士研究生,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格萨尔。  [中
摘 要:在古代文学中,爱情悲剧较为常见,也非常的感人。古代文学中的爱情多以悲剧收场,爱情是一种微妙而高尚的情感,不过由于社会因素,人类之间的爱情常常受到种种制约,因此,关于爱情的文学作品层出叠见,更是成为文学永恒的主题。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家庭的异化使爱情和婚姻剥离,导致爱情陷入牢笼之中,演绎了一幕幕凄美的爱情悲剧。  关键词:古代文学;爱情悲剧;表现形式  作者简介:刘佳(1987.4-),女,
2000~2002年,在山西临汾以常规化肥品种为对照,就德国引进的复合肥料进行了肥效研究。结果表明:德肥1号(15+9+15)+德肥2号(16+8+12)的肥效最高,较好地协调了旱地小麦产量三因
摘 要:成书于南朝时期的《周氏冥通记》是一部重要的道教神仙传记,主要记载道士周子良通灵见真的事迹。这部仙传采用梦境叙事方式结构全文,其特有的宗教背景和实录式的表达,使之呈现出了超越传统文学结构体例的独特文学价值。  关键词:《周氏冥通记》;周子良;梦境叙事  作者简介:颜凌南(1991-),女,汉族,湖南人,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摘 要:在藏族的历代文学作品中,《米拉日巴道歌集》是一部十分经典的著作,本文从《米拉日巴道歌集》的简介出发,分析了《米拉日巴道歌集》产生的客观原因及社会背景,并对《米拉日巴道歌集》的独特文学现象进行了详细探析。  关键词:《米拉日巴道歌集》;文学现象;背景  作者简介:扎拉加,藏族,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13级硕士研究生,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藏族古典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
摘 要:俄罗斯魔幻童话以其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内涵在俄罗斯文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展现了在特殊历史时期背景下伟大的俄罗斯民族文化。对俄罗斯魔幻童话结构的解读,对理解俄罗斯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性格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俄罗斯;魔幻童话;结构;主要情节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1  1、引言  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童话中,魔幻童
摘 要:1862年5月7日,由日本德川幕府向中国上海派遣的官船“千岁丸”从长崎出发,这成为了日本人形成近代中国印象的起点。曾是这艘船上的人员之一的高杉晋作将这次上海之行写在了《游清五录》中,它记录下了当时上海的繁荣,也记录下了当时的混乱与肮脏,同时也记录下了当时日本藩士们的中国观。可以说此次上海之行,以高杉晋作为代表的一行人形成了新的中国观,这对日本近代化的产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游清五录
中国教育报社论万众瞩目、举国欢庆的党的十六大在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这是一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大会,是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大会,是凝聚人心、振奋斗志的大会。教育
摘 要:约翰·邓恩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是玄学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邓恩在创作中对诗歌艺术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通过细读邓恩的十四行诗《死神,你莫骄傲》,探索邓恩十四行诗在音韵、结构、语言修辞及主题等方面的艺术创新。  关键词:约翰·邓恩;十四行诗;《死神,你莫骄傲》;艺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
本文以荷马从《伊利亚特》到《奥德赛》的叙事方式的改变为研究对象,提出两部史诗的创作反映了一种“诗人→人物→歌手→诗人”的叙事讲述模式。试图以此对相当一段时期里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