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c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要从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素养出发,在丰富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明确学生成长的教学着眼点,进一步优化配置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资源,有效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核心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31-01
  在汉语言文学基础课程深入改革的当下,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改革应当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使命出发,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性的基础上进行传统基础课程的改革。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现状
  1.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构成
  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是有层次性的,应当从社会人才需求的角度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构成进行清晰界定。首先,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学生的阅读理解、口语表达、文字表达、文化常有直接关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不仅要知识广博,而且还要学养深厚,善于领悟,能够胜任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其次,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人才的需求是宽口径的和广泛的,但就其岗位群的特征来看主要是基础教育岗位与文秘岗位两个方向,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还要需要具一定的语言文字综合能力,能够有效的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够在合格与特长相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特色核心能力。第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还应当从职业应用角度具备诗文名篇能力,即兴演说能力,贴近职业情境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自我发展与创新性研究学习的能力。
  2.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种宽泛的专业,其涉及的方史哲知识内容较广,不仅要求这生有基本的语言文字功底,而且还要求学生广泛的涉猎历史、哲学、美学、艺术等学科知识。长期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被看作是历史文化的继承。从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实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着以知识为中心的问题,知识教学成为汉语言文学学科教学的重点,应用型本科院校并未能清晰的定義学生的核心能力素养的深刻内涵,没能从培养应用人才出发实现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转型。而且没能抓住应用型本科院校本轮教育改革的契机,不能在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导致学生不能有效的贯通中西,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能引导学生在汉语言文学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广泛的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不足,影响了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现实需求。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原则
  1.科学的计划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内容丰富,理论、实践、赏析等不同类型的课程多种多样,只有在合理计划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首先,要优化配置主干课程内容,要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着力把现代汉语系列、古代汉语系列、文学史系列与文艺理论系列课程穿插于各学年的具体课程当中。其次,合理调整这些主干课程的比例,根据不同专业的发展方向,围绕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现实需求,对这些课程内容进行适当配置,从而培养专业从事文学研究或适合社会当面需要的汉语言文学人才。第三,在安排教学计划时以“够用”为基本的原则,重点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力,防止教学随意照搬照抄其它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内容,着力提高教学计划的有效性、适配性和便于实施性。例如,围绕着教师师范专业方向开设口语普通话类、演讲与口才、讲读类课程内容,以及相关的教法、古诗文教学、中学作文课程指导等课程。
  2.丰富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素养的有效方式,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时应当以能力为中心,充分的考虑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做到教学模式的转变与课程体系的调整同步进行。首先,注重引入讲练结合的模式,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培养职业情境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其次,围绕情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汉语言文学专业亲历职场氛围,其核心环境节是设置有效的实训性内容,引导学生在岗位模拟、岗位介入中全面提高自训练能力水平。第三,着力丰富日常课堂模式,切实把实践探究,项目教学、任务教学、合作学习、互动评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当中,从而全面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和总体质量。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策略
  1.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从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出发,围绕着学生需要的职业技能、心理素质、相关学科知识技能,构建完善科学的核心技能力培养课程体系。首先,要解决传统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设置相对孤立分散,课程断断续续,内在联系不足的问题,围绕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会读、会写与会说”设置核心能力课程,并且打破跨学科课程的界限,加强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其次,实现核心课程的主次分工,在一门主课程的基础上辅助次要课程锻炼培养学生的某项专门技能。例如,会读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为基本目标,构建文艺理论、文学作品品评、文学人物史专题讲座等课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专门能力的目标。第三,教学内容还要突出职业背景,例如,在教师方向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可以把中学的名篇《社戏》、《故乡》、《风筝》等作品用于分析现代文学史巨匠鲁迅的教学活动中来。
  2.多角度进行实践训练策略
  课程是系统理论支撑的平台,教师还要将课程之外的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形成良好的实践教学载体,从而满足学生有效应对未来职业需求的能力。首先,系统化的开展核心能力的实践训练,注重在理论课程之外搭建有效的实践平台,例如,在教育方向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丰富的登上讲台机会,促进学生在讲台上阐述自己对文学史课程的观点等。其次,开展全员参与的实训活动,加强对学生实践的全程指导,围绕着学生的职业需求为学生设置职业能力提升的互助小组,并且建立起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机制,引导学生运用汉语言文学知识解决职业情境中的问题。第三,组织实践教师的指导队伍体系,全面发挥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时的技术保障与监督促进作用。第四,采用多元训练方式。
  四、结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要从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出发,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在优化配给理论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不断融入实践教学的内容,从而形成完善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石慧.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
  [2]丁晓原.论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06).
其他文献
本文以现代产权经济理论为基础,以排污权交易为主要对象,论述了环境经济市场机理的形成基础、作用特点及交易边界等方面的问题。
【摘 要】搞好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工作,重点在于充分发挥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课程思政能力。本文通过明晰经管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的意义以及探析该课程中主要的思政元素,为经管类专业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管理学原理;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029-01  习近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应用到各个领域,在教育行业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会有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被称为后进生。一些学生是因为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的欠缺,还有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不端正,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后进生数学学习习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三年级;后进生;数学
采用混料回归设计方法调整焊剂配方,研制了一种新型陶质焊剂,并对该焊剂的脱渣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焊剂线胀系数,软化温度,熔化温度与焊剂成分之间的回归方程和方差分析。
作者认为,在资源开发和转换中,必须树立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观念,以获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并提出一套资源型地区生态经济的优化模型。
【摘 要】自控力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具备的能力,但是当前大学生自控能力的缺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让我们反思高校的教育到底意义何在。本文将从法律和情商因素探讨高校大学生自控能力的现状,分析自控能力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培养和改善大学生的自控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自控力;现状及对策;情商;法律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摘要】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我们探讨的问题。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