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应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j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生物反应工程的课程设置,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包括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引入实践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建设课程网站、改革考核方式等,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反应工程;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343-01
  1998年教育部调整了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生物类专业进行了整合,设立了新的生物工程专业[1]。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开设于2001年,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化学、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生物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生物产品产业化技术,毕业生一般在食品、制药、环保等生物工程相关行业就业。生物反应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支撑课程,在生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生物反应工程是一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将生物或生物的一部分(如酶、细胞或组织)作为催化剂参与反应过程的工程科学。开设生物反应工程专业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既有很强的生物学和化学背景,又具有工程知识的学科交叉型人才,使学生能在生物技术产业化的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2]。生物反应工程是一门工程类的学科,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3],改革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建立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联系,对于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并运用于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现从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建设课程网站和多媒体教学、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研究生物反应工程教学改革措施,希望能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1 生物反应工程的课程设置
  根据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生物反应工程课程安排在第6学期进行。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化学、工业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为生物反应工程课程学习打下了基础。由于生物反应工程课程本身涉及生物化学、工业微生物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知识,有较多的公式推导和计算,并且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学生因为难于接受而出现畏难情绪,普遍感到此课程学习难度较大[4]。为此,如何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 生物反应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2.1 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由5名教师组成,包括1名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团队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团队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以课程为中心组成教学梯队。为此,建立团队合作机制,由教授任团队带头人,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利于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同时创造机会鼓励教师出国进修学习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2.2 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内容,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教师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形成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学习氛围。此举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5-6]。
  2.3 引入实践教学环节
  采用“小组教学法”和“实例教学法”进行实践教学。将学生分为3~4人一组,自选或指定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题目,写出报告,并制作PPT在课堂上汇报并且相互讨论,交互式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加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4 应用多媒体教学,建设课程网站
  多媒体技术信息量大、效率高,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利用板书和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课件进行教学,使得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程网站的建设,将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提供给学生一个自学的平台,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5 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而且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教学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3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考勤、课堂回答问题、作业情况等,其中课堂回答问题在平时成绩占较大的比重,以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教学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表现,包括报告、PPT和课堂讨论成绩。期末考试采用卷面考试,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参考文献
  [1] 江珩,陈守文,喻子牛.以微生物学为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微生物学通报,2006,32(2):172-175.
  [2] 岑沛霖,关怡新,林建平.生物反应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韩培培,谭之磊,贾士儒,等.生物反应工程本科实践教学活动的改革和实践[J].科技信息,2011(35):286.
  [4] 曹飞,张进明,朱建良,等.本科生物反应工程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1(4):36-38,92.
  [5] 王莅,辛峰,徐艳.互动式教学在本科生反应工程教学中的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5(4):64-66.
  [6] 郑辉杰,张洪起.生物反应工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23(3):40-42.
其他文献
摘要 简要介绍了林木种子调制的基本概念及原则,并对其调制技术进行了分类探讨,包括脱粒、净重和干燥、种粒分级等,对指导和促进当前林业健康、和谐、科学发展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林木种子;脱粒;净重;干燥;种粒分级;调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82-01  种子调制(seed processing)是林木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的干
摘要 以绿行生态观光苗圃为例,从主题定位与规划构思、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附属设施规划等方面对生态观光苗圃规划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生态观光苗圃规划定位、思路、原则和“三大功能十三区”的划分方法,对同类生态观光苗圃的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生态观光苗圃;规划;定位;构思;原则;绿行生态观光苗圃  中图分类号 TU986;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9
摘要 介绍了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江西省安福县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以供领导决策层参考。  关键词 县级林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江西安福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54-01  1 安福县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安福县地处江西中部偏西,吉安市西北部,
摘要 应用石墨消化炉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高、温度均匀、工作效率高,适合大批量土壤样品的测定,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石墨消化炉加热法;有机质含量;土壤  中图分类号 S151.9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16-02  Study on Determina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with Gr
摘要 微型农机的推广对解放南方农村沉重的劳动力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在南方大部分农村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阐述了推广微型农机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以期促进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微型农机;农机推广;南方农村;浙江永嘉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183-01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经济社会
摘要 采用2个水稻大粒种质和2个常规品种进行单株产量与穗部性状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粒种质粒数、一次枝梗数以及二次枝梗粒数极显著低于常规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大粒种质单株产量与穗部10个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常规品种单株产量仅与穗部6个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二次枝梗实粒数对水稻单株产量具有正向影响;大粒种质影响单株产量的穗部性状为二次枝梗实粒数和一次枝梗数正向影响,二次枝梗粒数为负向影响;常规
摘要 吉春23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于2006年田间以高世代材料97033为母本,以小冰麦32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介绍了吉春23号的选育经过、品质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春小麦;吉春23号;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048-01
摘要 概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离子色谱技术在茶叶分析及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在茶叶有效组分定性与定量检测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离子色谱技术在茶叶检测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离子色谱;茶叶;检测  中图分类号 TS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247-02  Abstract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com
摘要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荔枝中萘乙酸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乙腈对荔枝(果肉、皮)中萘乙酸的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在LC/MS/MS上进行检测,荔枝中萘乙酸的回收率在86.8%~95.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9%~3.1%。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递、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关键词 LC/MS/MS;荔枝;萘乙酸;农药残留  中图分类号 S481 .8 文
摘要 简述了儒麦1号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分析了其高产稳产的因素,即产量构成因子协调、抗逆性强、茎秆质量好、株型合理,提出了相应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儒麦1号;品种特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026-02  儒麦1号是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小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