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但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职业,道德观念必有其共同的地方。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其道德内涵必然融汇于整个社会公德之中;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因此,要为当前的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没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不可能的。建立一支好的教师队伍,首要的一环,就是必须要加强师德修养。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师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自我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是教师自觉地将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规范和要求转化为自己道德品质的道德活动。师德修养的实质,就是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选择能力,不断克服一切非社会主义道德意识的影响,逐步形成适应我国社会和教育发展需要的师德品质。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根本途径和重要方法进行探讨。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性
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没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不可能的。建立一支好的教师队伍,首要的一环,必须加强师德修养。
1.加强师德修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社会主义风尚
教师的特殊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决定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使命。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认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教师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传播种子”的作用。
教师道德对社会的“扩散”是以学生作为媒介的。首先,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社会的人在青少年时期都要进学校接受教师的教育,然后方能走向社会。其次,学生走向社会,就成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未来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政治的状况和发展,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教师的工作虽然主要是在学校,但是,教师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着多方面的接触,通过家访、社会调查和参与社会活动,与社会各界,各个层面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教师道德也直接影响学生家长和教师周围的人们,并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一切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加强师德修养,有利于造就一代新人,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作为教师,总是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塑造学生的心灵。所以,教师的行为本身就履行着教育的职能。正是在此意义上讲,教师的师德修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却有其特殊的作用。
在道德影响上,教师道德具有深、广、远的特点。“深”,是说教师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地,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和教育,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广”,是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远”,是说教师道德对学生的教育和熏陶,好像在一张白纸上描绘蓝图,对学生品德的形成留下很深的烙印,即使学生走上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成为国家的栋梁,烙印依然存在。教师的师德风范一旦潜入学生的心灵,就能像灯塔一样在他心灵中闪烁,伴随着他的人生,照亮他前进的道路。
3.加强师德修养,有利于促进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提高师德水平
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不仅仅是认识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实践,需要经过教师的主观努力才能逐步实现。因此,对师德中的“献身教育”、“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等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绝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的“知其然”,而应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通过艰苦的磨炼深刻地理解其“所以然”,从而變为教师自身的内心信念,并转化为自觉的教师行为和习惯。实践证明,在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道德修养的程度,不是取决于外因,而是取决于内因,取决于教师主观努力的程度。在现实生活中,一个道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人;一个教师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越高,他的道德水平也就越高。不可能设想,一个教师不经过自觉的道德修养却能成为师德高尚的人。因此,每一个教师只能通过自觉的、长期的道德修养,把师德的规范和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才能逐步养成自觉的师德行为和习惯。
当前,计划经济已转变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教师面临着一个新的学习、新的规范、新的适应和新的创造的问题。
二、师德修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对人们的观念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使人们的价值多元化。这种大环境的变化对教师的师德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使得教师的师德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1.教师事业心不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面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率先致富的成功体验,让部分教师很难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教师的个人主义思想和一切向钱看的倾向在滋生、蔓延,价值观发生了倾斜。不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物质利益的趋动下,不安心教学,对教育教学工作应付了事,而对自己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科研成果的归属、等表现出过分的关注和追求。物质利益的膨胀,使这些教师的教育事业心慢慢地淡薄,渐渐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厌烦情绪,还会把这种情绪慢慢地传染给其他教师,造成了教师队伍内部充满矛盾,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2.教师责任意识不强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教师因自身素质较低,平时学习又不够,自身水平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对自己缺乏信心,对工作缺少热情,没有积极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故抱着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的心理,未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些教师以个人利益为先,放松本职工作,未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性
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没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不可能的。建立一支好的教师队伍,首要的一环,必须加强师德修养。
1.加强师德修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社会主义风尚
教师的特殊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决定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使命。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认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教师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传播种子”的作用。
教师道德对社会的“扩散”是以学生作为媒介的。首先,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社会的人在青少年时期都要进学校接受教师的教育,然后方能走向社会。其次,学生走向社会,就成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未来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政治的状况和发展,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教师的工作虽然主要是在学校,但是,教师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着多方面的接触,通过家访、社会调查和参与社会活动,与社会各界,各个层面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教师道德也直接影响学生家长和教师周围的人们,并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一切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加强师德修养,有利于造就一代新人,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作为教师,总是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塑造学生的心灵。所以,教师的行为本身就履行着教育的职能。正是在此意义上讲,教师的师德修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却有其特殊的作用。
在道德影响上,教师道德具有深、广、远的特点。“深”,是说教师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地,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和教育,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广”,是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远”,是说教师道德对学生的教育和熏陶,好像在一张白纸上描绘蓝图,对学生品德的形成留下很深的烙印,即使学生走上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成为国家的栋梁,烙印依然存在。教师的师德风范一旦潜入学生的心灵,就能像灯塔一样在他心灵中闪烁,伴随着他的人生,照亮他前进的道路。
3.加强师德修养,有利于促进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提高师德水平
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不仅仅是认识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实践,需要经过教师的主观努力才能逐步实现。因此,对师德中的“献身教育”、“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等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绝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的“知其然”,而应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通过艰苦的磨炼深刻地理解其“所以然”,从而變为教师自身的内心信念,并转化为自觉的教师行为和习惯。实践证明,在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道德修养的程度,不是取决于外因,而是取决于内因,取决于教师主观努力的程度。在现实生活中,一个道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人;一个教师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越高,他的道德水平也就越高。不可能设想,一个教师不经过自觉的道德修养却能成为师德高尚的人。因此,每一个教师只能通过自觉的、长期的道德修养,把师德的规范和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才能逐步养成自觉的师德行为和习惯。
当前,计划经济已转变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教师面临着一个新的学习、新的规范、新的适应和新的创造的问题。
二、师德修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对人们的观念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使人们的价值多元化。这种大环境的变化对教师的师德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使得教师的师德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1.教师事业心不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面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率先致富的成功体验,让部分教师很难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教师的个人主义思想和一切向钱看的倾向在滋生、蔓延,价值观发生了倾斜。不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物质利益的趋动下,不安心教学,对教育教学工作应付了事,而对自己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科研成果的归属、等表现出过分的关注和追求。物质利益的膨胀,使这些教师的教育事业心慢慢地淡薄,渐渐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厌烦情绪,还会把这种情绪慢慢地传染给其他教师,造成了教师队伍内部充满矛盾,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2.教师责任意识不强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教师因自身素质较低,平时学习又不够,自身水平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对自己缺乏信心,对工作缺少热情,没有积极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故抱着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的心理,未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些教师以个人利益为先,放松本职工作,未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