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扬若女,松石如郎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e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服的华美,走过了汉代的庄重、唐代的热烈、宋代的文秀、明代的丰富,到清代因为政治缘故而被迫戛然而止。然而汉服表达的审美情趣、思想意识,始终影响着各种艺术形式,并未因历史之手的残酷而彻底断裂。
  ◎古画中的汉服
  汉服相较于胡服、旗装或其他少数民族服饰,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既庄重又飘逸、既灵动又大方。将看似矛盾的特点协调为一身华衣,这是汉服的艺术。
  比如东晋时期顾恺之的一幅《女史箴图》,是绘画史上的重要画作。画上女子的所为,个个都是宫廷妇女德行的典范,有冯婕妤不计个人安危、勇敢挡在黑熊之前保护汉元帝,有班婕妤谨记后妃之德、辞谢汉成帝同辇而行的邀请……画中因为是要表现女性的美德,所以举手投足都要在动感中保持温婉贤淑。对于这种要求,可以说是汉服正好帮托了顾恺之的笔工。比如在《女史箴图》的第四段,是展现妇女梳妆的场景,其中一名妇女对镜而坐,身后的少女为她梳头理妆。魏晋时期的汉服特色是宽袍大袖、飘飘似仙,而这位端坐于镜前的贵妇,衣着虽然绫罗繁复,但是却不显臃肿,华贵中彰显着俊逸的姿态。深闺宫眷,是稳重而不失活力的。这一段的图画内容,是在告诫人们:人人都知修容,岂知更要修性。所以这位作为楷模的妇女,她必须是衣饰端严优美、性情端庄和美。否则何以体现?汉服的袍袖裙摆在她身上簌簌相叠,衣着不寒微亦不奢侈,不刻板亦不轻浮,衬托出一份优雅娴静、温淑有礼,但同时,内劲的生命力并未被束缚成一板一眼的缓钝,还随时可以流动出衣袂飘飘的灵逸。
  清代政令虽使天下剃发易服,属于汉服的历史就此被旗装取代,但其实清朝的统治者们,自身也是喜爱汉服的,他们在殿宇之外的私人空间里,也曾身穿汉服,体验别一番感受,并且还对自己这样的另类之举甚为得意,否则,我们如今就不会看到有许多清宫画作,都在皇帝的命令下,特意留下了他们的汉服秀。无论是以严厉勤谨著称的雍正,还是以十全老人自居的乾隆,或是以平庸温和为名的嘉庆,他们都曾有汉服打扮的行乐图流传世间,汉服,给了他们一个不为人知的情趣世界。尤其是郎世宁创作的《平安春信图》,画中难得地展现了雍正与乾隆两代帝王的生活交流。他们在翠竹湖石间,身着汉装,作谦谦文士打扮;手递梅枝,如寻常父子人家。中年的雍正(胤禛),在竹梅之间仿若仙风道骨般出尘,少年的乾隆(弘历),在田园之中宛如潇洒书生般清朗。汉服与人的身体贴合随型,而又能有舞动飘摆的自由空间,这让精神紧张、身心疲惫的帝王颇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放松感。这份灵逸洒脱,是便于骑马打仗的旗装,所不能企及的,使得一国之君,也要偷偷在朝政之外来过把瘾。
  ◎陶瓷上的汉服
  汉服虽然在清朝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汉服之美却未在清朝被时代遗忘。除了清朝的仕女画依旧不离汉服、甚至帝王行乐图都有汉服的身姿,在陶瓷绘画上,身着汉装的人物更是遍及了从官窑到民窑的所有器物。
  陶瓷器皿上的人物画,在康雍乾时期一下子多了起来,因为当时社会富足,人口增多,瓷器画作也在体现时代特征。比如五彩瓷,这是元代就产生了的一类瓷器,能以多种色彩展现画作内容,比较生动具象。康熙时期流行“四妃十六子”的画面,就是在一件瓷器上画有四位仕女、十六个孩子,这种孩童众多的婴戏图代表着社会对多子多孙的盼望。仕女们身着柔美的汉服,长身玉立,雅致内敛。这也正表明了千百年来中国主流对女性的审美要求:贞德有礼,娴静整洁。汉服的线条感,衬托着女子的温柔;汉服的层叠有致,提醒着人们重内涵而不张扬。在和平时代,汉服的优雅能穿出一派悠然有序,这是人们在安乐时期尤其向往的,一种慢节奏的、重视细节的生活品位。
  与五彩瓷相比,粉彩瓷更加鲜艳夺目、栩栩如生,这支陶瓷队伍里突起的异军,到康熙晚期才华丽诞生。粉彩瓷绘画人物,更加形象逼真。雍正、乾隆时期粉彩瓷作上的仕女图,那些汉服女子衣饰精细、配色鲜艳,连佩饰都被描绘得惟妙惟肖,用以点缀曼妙的襦裙。粉彩瓷画作浓墨重彩,瓷上的仕女们身姿如舞、宛若惊鸿,华丽的衣装、悠然的生活,正是盛世气息在随衣袂流淌,似乎能淌进后来人的心里,长流在历史的河道里。在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中,汉服之美,依然是这个时代里对美的记忆和认同。
  ◎文学里的汉服
  汉服不仅刻画着女性的婉约美,也衬托着男性的俊逸美。何止于改服之后的帝王们仍旧对它有所偏爱,远在汉服发端的历史早期,它就早已化为男性魅力的一部分,深植在悠悠吟唱的思念里。
  《诗经·子衿》开篇就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指青色交领的长衫,那是古代学子的常服,现在多解释为汉服上的交领,也就是衣领。身穿汉服的那个学子啊,实在是牵绊着我心的人,这就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意思。到底那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并不确知,然而主人公只以一袭简约长衫指代她的心上人,可以令人遥想,那必是如风飒爽、如云清扬、如玉温雅、如松朗立的人,必是“郎艳独绝,世无其二”地翩翩然走进她的心里。汉服自身作为美的化身,就是可以成为人身的一个外延,成为气质的一种代名词。很难想象今天也能用“青青西服”“青青领带”来代表爱人的美好,因为这些服饰本身并不具有诗意。
  这是女子对男子的芳心,寄托于一件常衣之中。而这天下最才高八斗的曹子建,他所心慕的女神,他曾在《洛神赋》中这样形容:“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这样乘云踏月、惊风飘雪的仙女之态,除了汉服的翩跹,还有哪一种衣物能入此画面?云笼月,风吹雪,菊如颜,体如松,当这位女神出现,惊动的是万物的争相娇艳,而纵使如此,还不及照亮她凌波微步的曼妙体态。曹植用笔墨和想象构画出他梦中的完美女神,而这女神,衣带如飘,裙摆如飞,回风环绕,落雪无声,也只有广袖长襟、衣袂飘动的汉服,才能让她长风玉立、不胜仙姿。
  这就是汉服,它本身就是一场舞,就是一幅画,就是一首诗,就是一个神话。它的存在,证明我们的民族,曾精神贵族到如此境地——我们在穿衣着装上,早已不屑地超越了实用阶层的功利性,而安然享受着奢侈阶层的美学性。这种安然,一梦千年。
  作者简介:曹雅欣,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在读,自由撰稿人,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于《黄河文学》《现代教育科学》《环球人文地理》《城市地理》等多次发表文章。
其他文献
◎自愿上山  孙膑从魏国到了齐国,齐威王十分高兴。他早就从元帅田忌那里听说过孙膑精通兵法,有智有谋,是个难得的人才。不过齐威王并没有亲自领教过,很想找机会试一试。  有一天,齐威王由元帅田忌和其他几个大臣陪着,与孙膑一块来到一个山脚下。齐威王对周围的人说:“你们谁有办法让我自己走到这座小山顶上去?”这道考题出得未免太怪了。大家端详了一下小山,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想不出好办法来。  过了一会儿
期刊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
期刊
编者按: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功夫学不成。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唐煮宋点”,“客来烹茶”,茶道承传千年,变换诸多风雅。在寒冷的冬天,烹茶一碗捧于掌上,静看瓯起茗云,盏生异花,是多么温暖的事情。本刊有幸采访了茶百戏研发传承人章志峰老师,学习到几近失传的茶百戏知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章老师为复原“茶百戏”,一直苦学深究,他为我们娓娓道来的,不仅仅是茶百戏知识和研究心得,更是他对中国古典茶文
期刊
主讲/王财贵  茅忠群 朱仝  地点/北京泰山饭店  整理/独渚  ◎为何倡导读经教育?  王财贵(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读经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的教育传统。从基础教育开始,三岁、五岁、七岁、八岁或十来岁,哪一年入学读书,就从哪一年开始读经,这个传统一直到1912年,才被中华民国教育部废除。  从民国废除读经到今年,刚好是一百年。这一百年来,我们的语文教育状况有目共睹。  我们一直试图在这个时
期刊
冬季,是指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时间,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从而导致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严重威胁人体生命的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发病率明显增高,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水,藏精,在志为惊与恐,与冬令之气相应。《黄帝内经》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肾是人
期刊
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衣者,装扮华夏民族精神;冠者,华盖古多英豪气节。曾几何时,嫘祖养蚕布衣天下?曾经何时,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多情应笑我?曾几何时,丝绸之路绫罗绸缎锦绣我中华?曾几何时,九州之国男子留辫人人旗装?曾几何时,神州大地处处西装革履?曾几何时,国人能够盛装我华夏自己的服饰?曾几何时,汉服的荣光能够穿越到如今?曾几何时,汉服只能在寒风中颤栗在落寞中等待?曾几何时,能够找到那
期刊
中国古代有文字记载的刺客历史发端于春秋乱世。  存在来源于需求。  史载:春秋三百年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权力博弈,刺客应运而生。  刺客原本乃行走四方,以行刺为生存手段的江湖自由职业者。他们往往特立独行,任情任性,技艺高超,胆识出众,可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如专诸以鱼腹藏匕首,筵宴之上毙命吴王阖闾之对手王僚;  如
期刊
需卦,乾为天,坎为云,云气上集于天待时降雨,需象征需待。需,须也,遇雨不进,止须也。前面屯卦有云有雷表示是要下雨,而蒙卦则是下起了蒙蒙细雨,此卦则是等待雨过天晴。  物初蒙稚,得养而成,因此需卦也含有需待饮食的意思。物稚不可以不养,需者,饮食之道也。需卦上接屯卦、蒙卦,屯卦处于事物的萌芽时期,相对于人来说就是婴儿期;蒙卦处于事物的蒙昧时期,相对于人来说就是儿童期;需卦则处于事物的生长期,相对于人来
期刊
主讲/刘梦溪  地点/南京紫金山庄  整理/本刊编辑部  “王道”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史上自然是很重要的概念。但孟子当年向各国的国君推销此义,口干舌燥,效果渺渺。结果自己还要解释动机,说什么“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假如今天有策士向世界各国的“国君”推销“王道”,效果会如何呢?我认为那“后果”,比当年气得发牢骚的孟轲好不到哪儿去。  以此我们不妨将目光由“国君”转到国民,转到人,转到人的个体生命
期刊
儒家是先秦诸子之一,其特点是以传经的方式传道。所谓“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即“六经”或“六艺”;所谓“道”,孔子孟子所弘扬的华夏文明之传统价值,其核心是“仁义”。东汉史学家班固总结先秦诸子学术,即谓:“儒家者流……游文于六艺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上下两千年,中国社会千变万化,儒家学者也与时俱进,扬弃旧说,融汇新知,各抒己意,流派纷呈,但万变不离其宗:仁义。“仁义”是历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