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主动迎合时代发展潮流,满足课程思政的要求,相关高校必须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始终秉持育德与育心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找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点,有助于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意义上做到立德树人。因此,本文以课程思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目标为切入点,进一步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要点在课程思政的融入进行分析,旨在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从本质角度来看,课程思政治理念着重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教学课程,真正意义上做到全员育人、全课程育人,往往被视为新形势下高校反思教育意识形态属性及深入挖掘课程德育功能的集中体现及实践探索。同时,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促使其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如何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力度,全面分析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的作用,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要求,确保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健康素质协同发展,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鉴于此,本文围绕“课程思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课程思政下高校心理健康的育人目标分析
  1.1概述
  心理健康教学课程是集行为训练、心理体验及知识传授于一体的高等院校公开课程,着重强调帮助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课程学习意义,树立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及心理危机预防意识,全面掌握及灵活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自我认知能力,对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及促进其个体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按达到层面,心理健康育人目标的达到层面可划分为自我认知层面、技能层面及知识层面。例如:以知识层面为例,经课程学习后能了解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1.2目标
  根据心理健康课程的特点及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发现心理健康的育人目标为始终秉持育德与育心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坚定学生马克思主义信念,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及方法论,全面认识个人心理成长及发展的规律,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质,保持积极向上、理性平和及自尊自信的心理状态,正确对待个人成长及生活中所遭遇的各种心理问题。例如: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为例,侧重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思政课堂。
  2课程思政下高校心理健康的教学措施分析
  2.1明确教學标准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发展且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而在此状态下,能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充分发挥其个体身心潜能,大大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相关高校教师注重启发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思考,例如:什么样才成为最好的人等,帮助学生理清心理健康与道德健康、身体健康及潜能发挥间的关系,尤其是心理健康与道德健康间关系,提倡学生以更高的水平及更高质量的心理健康状态与思想道德状态相融合,促使其成为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及目标。此外,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全面辩证看待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树立合理的心理健康观念。
  2.2探索自我意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高校教师必须积极组织自我意识专题教学,以帮助学生构建健康自我意识为前提条件,促使其正确认识自我及主动接纳自我,真正意义上做到有效调控自我,甚至可通过启发学生个体层面自我意识的方法,将探索层面上升至国家层面,与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相联系,大大增强学生对“两个维护”“四个自信”及“四个意识”的认同感。同时,针对自我意识存在理解偏差的学生,例如:理想自我物欲化、利己主义及过度自我中心等,教师主动引导学生合理认识各种心理现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达到促进个体长远发展的目标。
  2.3管理心态情绪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高校教师必须开展情绪理论教学,帮助学生理清认知与情绪间的关系,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分析事物,形成合理认知,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及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以达到管理个体情绪的目标。例如:具体教学过程中,穿插著名心理幸福理论,正确认识成就、人际关系、意义感、沉浸状态及积极情绪对于幸福感受的影响,启发学生思考幸福理论的内涵,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对于提升学生幸福体验感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此外,提倡学生由追求“小我”的幸福感向追求“大我”的幸福感转变,为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3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间存在着多个共同点,例如:教育内容及教育目标等,两者呈现出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相关高校必须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率先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寻找两者之间的共通点,促使两者间有效融入,能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助于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进一步为促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唐月芬,黄茂.课程思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讨[J].教育观察,2020,9(13):42-44.
  [2]刘芳,于婷,郭靖.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智库时代,2019(13):49-50.
  [3]马盛楠.学生需求视阈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品牌研究,2019(01):137.
其他文献
●五部委联合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新产品。●国际抗衰老协会等73家权威机构联合证实:超级元素能强效祛除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脑中风、冠心病、心脏病、肾亏肾
◆摘 要:文本解读是一种阅读教学方法,文本解读的策略可以是以词句的替换为切入点,可以是以转折处为切入点,可以是以“错位”处为切入点,可以是以“想象”为切入点,还需关注文本间的各种关系。总之,利用这种阅读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法,是教者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能在文本中读出文章的意蕴及精妙处,引发深度思考的阅读教学方法。  我们的阅读教学改革,也
在相广蚀变型锰银矿石中,锰主要以二氧化锰的形式存在,银以独立银矿物为主.经过选矿流程预选富集,得到的锰银混合精矿采用有玉米秸秆和硫酸参与的湿法冶金工艺处理,可以得到
石墨矿中固定碳的测定方法可用化学方法处理,除去矿石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用红外碳硫分析仪检测碳的含量,计算得出其中固定碳的含量.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也发生了转变,学科核心素养被纳入教学内容。新时期,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已成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研究主题,简要阐述了现阶段初中歷史教学现状,探讨了如何优化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以期为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20世纪初见证了改造中国城市的重要努力.在武汉,城市改革者们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的概念和实践,在全市测量调查的基础上制订了分区计划,旨在对武汉发展做出总体指导.所谓"分区",
◆摘 要:由于新课程改革,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加入了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教师应该深刻理解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并熟练运用。教师在生物课堂上使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可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探究性学习;运用方法  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
本试验采用滤纸法经对比试验研究了混合生长素(萘乙酸和吲哚丁酸等量混合物)对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空中压条生根的影响。发现适量的混合生长素对促进金花茶
绥化市房产管理处负责全市63549户公私房产的管理,同时还管理市政府直管房产4.1万平方米,他们利用档案强化了房地产的管理,维护了国家和房产所有者的利益,增强了企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