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景状物类课文的赏析式教学r——以《黄山奇松》为例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ping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景状物是文章的一种创作手法,多借助富含想象力与表现力的词汇细致描摹、生动刻画出景物的形态与整体画面,从中渗透出创作者真挚饱满的情思与情怀,赋予观赏者美的享受.《黄山奇松》作为一篇写景状物类记叙文,具有结构严谨工整、措辞生动鲜活、情感饱满的特征,在字里行间构筑出黄山奇松的景观画面,实现画中有景、景中含情.通过细化文章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实现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哦,香雪》是女作家铁凝的代表作品,小说以落后、封闭的台儿沟为叙事背景,叙写了一群天真少女因火车每天在台儿沟停靠一分钟而改变了她们的生活,并唤醒了她们对人生中未知而美好的目标无限追求的故事.作者在小说中采用清新自然的创作格调,以心理描写为中心,结合语言、景物与动作描写真实地描绘出纯真少女悟出了自我的人生价值,由一个普通的山村女孩,成长为一个对现代文明充满无限渴望的热血青年.
期刊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浓妆重彩、精心打扮是一种美,质朴平实、不加雕琢也是一种美.巴金先生散文的美正属于后一种.巴金先生自己曾说过,“生得很美的人并不需要浓妆艳抹,而我的文章就像一个生得奇丑的人,不打扮,看起来倒顺眼些”.巴金先生的文章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读起来更像是在与一位故友交谈.但在朴实的文字中充满真挚自然的感情.本文将以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为例,来学习散文的“平华”这一技巧.
期刊
在教育的过程中,知识的获取者是学生,那么就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往往是老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我们应当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因材施教,减少知识的单向传输,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增强授课方式的多样性、趣味性,让课堂动起来,活跃起来.本文主要是以《植树的牧羊人》一文的教学来探索实践“以生为本,悦动课堂”这一教学理念.
期刊
园林之美在于其曲径通幽,文学之美在于其曲折婉转.如果学生让记叙文深处的情感也随之起伏,高考记叙文定会神采飘扬.本文主要叙述了记叙文内在情感变化的几种形式,以及情感起伏过程中需要的“催化剂”——情感“触动物”,让情感起伏自然而不突兀.
期刊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将“有文采”,分解为四个方面的要求: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其中“文句有表现力”是“有文采”的重要标准之一.而现实是,高中生的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大部分存在着“文句表现力”欠缺,导致档次低下,难得高分.拥有“文句的表现力”,是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加持力.
期刊
借助语言想象画面是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的重要体现.统编版教材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单元中都设置了相应的语文要素,统编版四上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很多学生在想象画面时,只是局限在将文字的意思重复性地转换一种说法,毫无自己的理解,更无自身的融入,将想象异化成为了理解语言大意.面对这样的状态,我们指导学生想象画面时,该何去何从呢?下面笔者结合这个单元中《观潮》一文第四自然段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期刊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温儒敏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使用建议中就提出了“1+x”阅读教学策略.现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构建了包括教读课文、自读课文以及课外阅读在内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并倡导语文教师推行“1+x”阅读教学模式.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共有54篇课文,共推荐101篇(本)课外阅读篇目.在实际教学中,这些“x”是否得到重视? 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在对待部编版教材课后“积累拓展”一栏中的“x”时,依旧不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系统指导,学生的阅读也大多以课后自主阅读为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之所以
期刊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依附,它给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为我们供给生存的物质,也让我们的情感世界、内心世界得到感化、熏陶.因而,自然情怀成为人类的一种本能,基于本能反应,自然情怀在阅读文本时大量存在,或以显性的方式呈现,或以隐性的方式存在于文本字里行间.在生态发展理念下,教师应关注学生自然情怀的培育,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文本蕴藏的自然情怀.《我们奇妙的世界》就是一篇充满自然情怀的美文,细细推敲,我们不难发现文章中大量运用“我们”一词,看似漫不经意,甚至给人多余、累赘之感,但细细推敲,“我们”是作者的有意为之,意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中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由表及里地了解古诗的意境与内涵,并且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堂所学相结合,在大脑中构建起新的形象,并在反复朗读、不断揣摩中体悟古诗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而在中年级教学中,教师也应兼顾此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开发更为高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用,厘清并解决学生的学习难点.在此背景下,每篇古诗的教学,都可用“造境、通言、想象、悟情、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