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探究性教学理念,激活历史课堂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又可教我们以智慧和价值的相对性。”莫洛亚(法)的这句话道出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够把学生培养和造就成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的社会主义新人。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地讲解,学生断断续续地回答,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历史课程标准提倡,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高中历史学科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教师应善于创设探究性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以培养他们科学严谨的历史学习态度和创新意识。
  一、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内涵
  探究性教学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成果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观,实现了从概念学习方式到发现学习规律方向的转变,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实现知识的有意义建构。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探索,以充分体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对现成知识的掌握,还应让学生充分体验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获得过程。教师可以提出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合作或者小组协作的方式探究问题的来龙去脉,了解相关的概念和史实,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同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帮助学生选择相关的历史课题,参与相关历史问题的探究,以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思维潜能。
  二、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1.注重合作探究,进发集体智慧。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探究精神。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要充当好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与学生一起融入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同时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参与课堂讨论,以迸发出集体的智慧,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如进行“百家争鸣”的学习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开展分组合作活动,引导不同小组分别扮演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角色,让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不同派别的思想,并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以真正把握不同思想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考虑利用分组竞赛的方式开展此项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百家争鸣”的氛围,加深学生对不同派别所代表的不同思想的认识,以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
  2.巧设疑问,激发探究热情。历史学习贵在有疑,没有问题学生就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因此提出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的基础,也是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和强烈历史学习欲望的重要基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一般是从问题中激活的,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一般不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设问的时候要善于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考虑到所设问题的思考价值,保证设置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从而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教师可以考虑设置一些具有悬念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激起学生探求历史知识的创新思维。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强化对学生的激励与引导,注重问题的连续性,让学生对问题中的现象进行质疑。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当给予鼓励,给学生以成就感,使学生得到成功体验,提高全班学生参与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3.重视课堂评价,提高探究效果。课堂评价是检验学生探究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在探究中的问题,以便及时做出导向性的调整。因此,教师要健全课堂评价机制,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应重视实施鼓励性的评价,重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比如,设置一个简单的课堂检测,围绕相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基本问题、易错点等,制作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批改打分、订正以及互相帮助。最后从题目反馈中找出学生的易错点,并针对这些易错点开展纠正工作。此外,教师应对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及时认识到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当堂解决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接受式的教学观念,更加重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师生交流环节,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并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历史学习技能,为高中历史课带来新的活力,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
其他文献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具备“三度”——视野拓展要有广度,知识构建要有效度,思维培养要有深度。因此,在进行每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我都会在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践行着自己的课堂教学理想,渴望通过引导来构建学生知识体系,拓宽学生的视野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节课包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点较多,课程标准仅仅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
【摘要】本文概述初中英语的学习活动观,分析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节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旨在促进教师开展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本文提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应整合教材,分析主题要素,设计一系列基于主题语境的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类等的听说学习活动,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核心素养;初中英语;听说活动  【Ab
【摘要】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小学英语学习中,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包含单词、词汇的积累阅读量、听说读写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掌握、提升、灵活运用都离不开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英语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他们未来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徐
【摘要】词汇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系统的基础,本文针对五年制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现状进行诊断,分析了当前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实行差异化评价标准、借助网络学习平台激发学习意识、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对词汇教学改革的讨论,旨在能够利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英语词汇效率,进而为增强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英语课堂词汇教学;教学诊断;差
力求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是历史教学的使命和追求。如何引导学生求真、求实?李稚勇老师在《历史课唯有求真——论中学历史课的价值追求》一文中从学生的角度就培养发展学生思维、习得掌握历史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三个方面作了论述。薛伟强老师在其文章《还原历史真实:知易行难——兼与李翰、林育娴老师商榷》中更多地强调教师的作用,认为还原历史真相不仅需要知识的积淀,还需要有考证的意识和功力,主张认真辨别史料真伪,养成言
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在学习中的作用可见一斑,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能够充分利用质疑这一环节,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及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既可以引导学生对新知识做到深入了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又能激发学生思维,授课效果将会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学习起来会有很大受益。是否善于提出问题和思考
生活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教育亦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情趣。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丰富,有许多内容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我们要立足教材,研究教材,从生活人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学有所感、学有所得、学有所为,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课程。  一、开发生活化资源  生活化的资源非常丰富,在我们的身边随时、随处可见。但是,能把资源运用到
一、课本插图概述  1.插图简介。  课本插图也称为插画,用于文字中来诠释文字内容的图画。对文字作生动的解释,来加强文章感染力。历史课本插图是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历史知识的一些片段、侧面的状态和外貌的“写真”,是对特定的历史事件、人物活动和历史事件的“空间描述”,是空间化、立体化的历史课本,它和课本文字的叙述相互照应,互相补充,构成系统的历史。  2.历史课本中插图的类型。  历史课本中的插图
利用图片进行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图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能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纵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综历史部分,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大量涉及图片史料的题目,如2012年安徽高考文综(历史)卷第12、15、17、18、22题,2013年安徽高考文综(历史)卷第12、15、16、20、21题,20
在我的求学生涯里,只听说过BB机;由于家里经济困难,一直都只有羡慕的份;出来工作后,节省俭用,花费了三个月的工资,并硬着头皮向老爸借了一千多元,终于拥有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可是这部手机除了能发信息、打电话而外没有其他有用的功能,这样的手机现代人称为老人机。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手机拥有了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的功能。试想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停滞在原来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措施上,那样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