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与生活美丽相遇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sky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教育亦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情趣。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丰富,有许多内容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我们要立足教材,研究教材,从生活人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学有所感、学有所得、学有所为,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课程。
  一、开发生活化资源
  生活化的资源非常丰富,在我们的身边随时、随处可见。但是,能把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并不多。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从开发生活化资源人手,让学生们体验到原汁原味的生活化思想品德。
  1.家庭生活资源的融合。
  每一位学生的生活都离不开家庭,所以家庭是他们最熟悉、最眷恋的地方。在几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每个家庭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消费观,而这些正是我们所需要搜集的家庭生活资源。
  案例:在教“学会合理消费”时,我要求学生们先回家做几个调查:第一,看看自己的家庭成员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状况如何。第二,自己的家人在消费方面是否存有攀比心理。第三,在消费时,每位家庭成员是否关注环保问题。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调查,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生活,从而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明白,思想品德其实就是生活的缩影,是指引生活向正确方向前行的标杆。
  2.校园生活资源的探索。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校园里发生的点滴趣事,把有价值的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在探讨中了解生活、了解思想品德。
  案例:在教“如何创建班集体”时,我让学生们先去看看每一个班级张贴的提示标语,感受标语的内容,体会标语的内涵和意义。之后,再让他们自己想一想、说一说怎样的班集体才是他们想要的。学生们对于这些特别感兴趣,他们会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说出来。
  二、探寻生活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会让学生有认同感,会使他们感到亲切,也能使其较快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因此,教师要积极地探寻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生活化教学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1.设计生活化的问题。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因为有些问题生涩难懂,学生会觉得束手无策。试想,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是否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找到最佳的突破口呢?
  案例:在教“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时,我课前在网上搜集了许多资料,让学生看看我们的文化被网络搞成了什么样。如:杜甫画像被改成“杜甫很忙”,开完摩托骑白马,送水过后卖西瓜的形象……我让全班同学在课上讨论这些现象,让他们明白:对待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使之与当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相协调。
  2.举行生活化的活动。
  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内化知识,形成共识。当然,活动的主题一定要源于生活,形式要贴近生活。
  案例:在教“自觉服务社会”时,我带领学生们走上街头,让他们帮助环卫工人清理垃圾。虽然顶着烈日,但是学生的干劲仍然很足。当活动结束以后,他们感受很深,从中真正明白了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内涵。
  三、关注生活化评价
  生活化的评价是一种更直接、更自然、更真实的评价,如评价学生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们的责任心和合作精神等。我们要关注生活化评价,用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让他们在评价中获得成功的感受,建立自信。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我们要重视生活化教学的渗透,把课程内容生活化,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回归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人格健全者应在教育条件的作用下形成统一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高中生在高中阶段的成功离不开自己良好的人格,人格的作用大于智力的作用。如何利用历史教学情境优化学生的人格,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用历史教材中的名人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自我态度  费尼克斯说过: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才能培养出稳定、健康、持续的人格
【案例背景】  新课改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活动设计,以活动为引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优化政治课堂的教学。  【案例描述】  我在设计《经济全球化》这节课时,一直在思考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好央视在播放《寻找最
地理学科是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为学生揭示地球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热情和研究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在当今教育体制下,许多学生认为平时学不学地理都无所谓,只要在考试前背一背就行了。这种错误的观念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而且也给地理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这种状况下,要想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政史地课时少,教学任务重,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教授完基础知识,又很好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是政史地教师的共同期盼。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即学生根据原有的经验对外部信息做主动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些重大任务或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诱发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具备“三度”——视野拓展要有广度,知识构建要有效度,思维培养要有深度。因此,在进行每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我都会在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践行着自己的课堂教学理想,渴望通过引导来构建学生知识体系,拓宽学生的视野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节课包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点较多,课程标准仅仅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
【摘要】本文概述初中英语的学习活动观,分析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节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旨在促进教师开展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本文提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应整合教材,分析主题要素,设计一系列基于主题语境的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类等的听说学习活动,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核心素养;初中英语;听说活动  【Ab
【摘要】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小学英语学习中,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包含单词、词汇的积累阅读量、听说读写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掌握、提升、灵活运用都离不开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英语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他们未来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徐
【摘要】词汇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系统的基础,本文针对五年制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现状进行诊断,分析了当前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实行差异化评价标准、借助网络学习平台激发学习意识、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对词汇教学改革的讨论,旨在能够利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英语词汇效率,进而为增强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英语课堂词汇教学;教学诊断;差
力求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是历史教学的使命和追求。如何引导学生求真、求实?李稚勇老师在《历史课唯有求真——论中学历史课的价值追求》一文中从学生的角度就培养发展学生思维、习得掌握历史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三个方面作了论述。薛伟强老师在其文章《还原历史真实:知易行难——兼与李翰、林育娴老师商榷》中更多地强调教师的作用,认为还原历史真相不仅需要知识的积淀,还需要有考证的意识和功力,主张认真辨别史料真伪,养成言
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在学习中的作用可见一斑,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能够充分利用质疑这一环节,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及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既可以引导学生对新知识做到深入了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又能激发学生思维,授课效果将会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学习起来会有很大受益。是否善于提出问题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