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性开发:搭建课程意识到课程行为的桥梁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ong198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一线,教师增强课程意识,对实际教学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然而,即使具备了一些课程意识也并不意味着教者必然会将之转化为课程行为,因此,一线教师极有必要搭建课程意识转化为课程行为的桥梁——对语文文本资源进行语用性开发。
  图片式文本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所占比重虽然不大,但新闻、视频、影片、宣传展览图片、广告图片等等却是学生日常生活绕不过去的重要存在。因此,挖掘教材中的图片文本资源,充分感知利用日常生活中鲜活的图片存在,对其进行语用性开发,切实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题中应有之义。现以苏教版必修二教材中的《图片两组》为例,浅谈图片文本资源的语用性开发,以期从微观层面实现课程意识向课程行为的转化。
  针对图片文本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开发图片式文本资源:
  一、观察
  对图片文本,首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总体感知图片的大体内容,同时抓住细节,突出图片所展示的主旨内容和感人心魄的情感力量。如对第一组图片中第一张王小亭拍的照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感知上海火车南站被日军轰炸机轰炸后一片狼藉的惨状,更要突出在轰炸中坐在血泊中嚎啕大哭的幼儿,这是极其震撼人心的镜头——是一个被蹂躏的民族在孤独无助中的哭泣!以学生细致充分的观察,来为深入挖掘图片文本资源作语言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双重准备。
  二、搜集
  要想较为全面地感知图片文本资源的丰富内容,除了仔细观察图片,还需要发动学生积极自主地搜集相关的资料。例如对于第一组图片中的第四张照片,可以引导学生搜集整理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关押屠杀犹太人及被占领国其他民族人民的集中营的相关资料、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南京人民的“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资料,加深对文本中图片的认识和感受,并且以此对文本内的图片资源作丰富和补充。
  三、讨论
  探讨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图片两组》这样的文本,以照片、图片为主,文字为辅,能够直接传情达意的文字极少,有的甚至只有一句话,例如第一组图片中的第三张照片,文字部分只有“1945年4月25日,德国,被俘的德军第11装甲师士兵,这些少年在几天前被强令穿上军装”,文字部分相当简短,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对这些少年士兵的表情、年龄、生存状态等展开讨论,以互相触发对图片的认知和思考。
  四、联想
  对于图文俱简的图片文本,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将那些图片、文字之外的丰富的相关内容补充出来。如第二组图片中的第三张照片,文字介绍部分相当简短、图片内容又看似简洁,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联想镜头之外的家园是怎样的、联想战场生活的情况、也可以联想战前的家园和家中甜蜜温馨的生活场景,揣摩这个士兵战前、战时、战后可能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通过联想,把图片之外的信息补充出来,完善图片资源。
  五、反思
  反思不是为了沉溺于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总结过去、把握现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对第二组图片中的第一张照片,应该启发学生在感受图片所展示的经过坚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打败侵略者的中国民众的喜悦之余,思考人们是否遗忘了那艰难的抗战岁月——人们应该以何种方式记住那些伤亡的战友甚至只是那些普通的民众、国家层面该如何协调与那些并肩战斗的盟国的关系、战后的安排中是否有必要将日本归还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正式添写在归还台湾、澎湖之后,列入《开罗宣言》和《雅尔塔公告》等正式的文件,要引导学生深入反思图片所表达的得与失,用反思去挖掘图片文本资源的深刻内涵和历史、现实意义。
  六、展望
  人类不仅仅需要总结过去、把握现在的反思,更需要对未来的展望。正如即使在寒冬里,如果还有对春天的渴盼,就会依然把日子憧憬得有滋有味。例如对第二组图片中的第四张照片——勃兰特总理下跪,既要引导学生关注:在勃兰特总理的惊人一跪中,能够看到勃兰特本人反思的行动和他所代表的德国对待历史的态度,更要激发学生思考——勃兰特和德国对未来的展望以及这种展望对这个世界的现实的启示意义。因为一个鼠目寸光的人和民族是没有未来的,那些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个人和民族才是更有希望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图片,展望图片所隐藏的未来和方向;这样,既拓展了图片文本资源,又启示了人生。
  如果说上述只是大体阐述了图片文本资源的开发方式的话,那么,学生语文课堂的语用的落实无疑还需要可操作的具体形式。
  从切实易操作的角度来看,笔者以为,可以采取如下具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一、拟题
  充分调动学生,尝试着为每张图片拟题,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图片的针对性和专注度,学会更准确地提取图片的基本内容,养成语言梳理和概括的习惯,在拟题中培养学生推敲语言的意识,在斟酌比较中切实提高语言概括能力。如对第一组图片中第一张照片,可以激发学生基于文本,联系背景及文字简介进行拟题,在拟出的诸如《哭泣的幼儿》、《血泊中的无助儿童》、《大轰炸的血泊中嚎啕大哭的中国幼儿》等题目中进行甄别、比较、选取、修改完善。借助图片文本,进行类似的拟题或是概括主要内容、提取关键词等语言训练,提高的将不仅仅是学生的语言概括力。
  二、推介
  立足于文本中的图片,发动学生收集与该图片相关的视频、图片、书籍、博客等等资料,然后鼓励学生个人或是学习小组进行甄别、整理、分类、归纳,然后整合出以文本中的图片为核心内容和主题的班级或年级推介会。如第一组图片中的第二张照片,即可指导学生收集文字、其他相关图片或是视频材料,然后制作成PPT或是主题视频材料,在班级中召开以《抗战中的中国劳工》为主题的推介会,进行播放、介绍。活动中,由同学自己收集整理材料、自己主持推介会。推介会之后,还可以组织同学谈谈活动感受和收获。亦可以鼓励学生将相关文字材料整理之后油印出来,在校内分发传阅;或是将整理好的《抗战中的中国劳工》的材料发在个人、班级的博客上,也可以鼓励学生向相关报刊投稿。   三、点评
  如果说,召开推介会,只是收集利用已有资料的话,那么对文本中的图片进行点评,则是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引擎。如对第一组图片中第一张王小亭拍的照片,可以引导学生从照片作者王小亭拍摄照片的选材角度、照片的背景、捕捉重要瞬间的意识等角度点评,还可以从照片发表在美国之后产生的世界性的重大影响的角度进行点评,也可以从战争中的宣传工作角度点评,还可以从战争中的普通人甚至是儿童、老人的命运的角度进行点评,或是从反对侵略战争的人性角度点评,更要从图文转换即照片、图片等所蕴含的丰富的语言内容的角度进行点评。
  四、演讲
  点评启动了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演讲则会将这种观点更动情地、更撼人心魄地表达出来。激发学生以《图片两组》一文中的单幅图片或是全文的图片为主题,撰写演讲稿,修改之后,在小组内部先进行试讲,小组成员提出修改文稿的意见或是提出有关演讲的语速、语气、体态语言等完善建议,集思广益,修改完善之后,在班级内部的展示中或是学校的演讲比赛中演讲,展现个人风采和对图片文本的理解,也展现小组成员的智慧。通过演讲,挖掘图片资源,训练学生的文稿写作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辩论
  演讲只是个人或者小组观点的单方演说,辩论则是双方或多方观点的激烈交锋。如针对第一组图片中第三张以及第二组图片中第三、四张,组织学生分组以《勃兰特下跪可以替纳粹赎罪》和《勃兰特下跪难以替纳粹赎罪》两个观点展开辩论。辩论之前,指导各个小组成员广泛收集选取相关资料,提炼语言,整理思路;辩论中,请班级同学和老师担任评委和主持,指导学生评委从语言表达、体态、例证、服饰、思维逻辑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辩论最终的胜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充分开发利用了文本中的图片资源,从语言表达、思维逻辑等方面历练了学生。真理越辩越明,语言越辩越丰,学生对文本中的图片资源的关注和开发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六、观访
  参观采访可以更为直观地感触现实,剥除历史与当下之间的一些隔膜,更重要的是可以拉近文本中的图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有条件的学校和地方,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与文中的图片相关的纪念场所,如和二战相关的一些纪念遗址或是纪念馆;也可以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或是抗战老兵,倾听亲历者的真实心声;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参观采访活动,加深对文中图片的理解和感悟,鼓励学生在参观咨询、访谈主持或是采访互动交流中,搭建文本图片与现实生活、语言表达之间的桥梁。
  总之,如果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能够带着一点课程建构的意识,增强课程意识向课程行为的转化的自觉意识,着眼于学生的语言运用,积极挖掘《图片两组》这样的图片文本资源,在教学中适时开展拟题、推介、点评、演讲、辩论、观访等具体可行的语言训练活动,来丰富、拓展图片文本资源,图片文本资源的语用性开发也许可以走上一条切实可行的探索之路。由此,包括图片式文本在内的各式文本资源的语用性开发,庶几可以成为课程意识转化为课程行为的实用的桥梁。
  [作者通联:江苏灌南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计算机2000年问题即“千年虫”问题是由在计算机系统中,为节省存储空间,采用两位十进制数记年法造成的。“千年虫”危害严重,解决此问题是当务之急。
师:很高兴与大家一起讨论王鼎钧的作品《那树》。大家都预习完课文了,请谈谈最大的发现,从“语言”“主题”“内容”“结构”等角度谈都可以.也可以说说你阅读中的困惑。
教科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不可或缺的载体,语文教科书不是单纯地为教学提供典范的语言文本,它必须为课程目标服务,有且只有一个灵魂,这个灵魂贯穿在整套教科书中,它是选择文本
【正】近年来,南庄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十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塑造了一个挣扎于社会底层,生活贫窭不幸,最终被冷漠的吃人社会所吞噬的读书人形象。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孔乙己的定位存在偏差,所生成的是一个麻木不仁、恶习种种、不适于社会的滑稽形象。滑稽的本质是丑的,是把毫无价值的东西撕破了给人看,因而这样的课堂往往呈现出欢笑的场面,学生对孔乙己也持一种嗤笑的、不屑一顾的态度。笔者以为这样的解读是浮泛的,只看到了孔乙己自身行为的喜剧色彩,而没有深入地
随着网络技术及远程教育的发展,网上考试也必将应运而生。以电子邮件形式组织试卷的网上考试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考生只须掌握上网及电子邮件管理的基本操作即可报名参加考
朱自清先生散文《背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文章并非宏篇巨幅,寥寥干余字,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刻画出老父亲的背影。于字里行间寄托着父亲对儿子细腻厚重的爱和儿子对父亲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阅读教学中的小说阅读,同样需要这样一个支点,用它去撬动文本、撬动课堂、撬动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恰当的"主问题",就是这样一个可
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阅读相比.散文的“写实性”和“自述性”决定了散文阅读的深入更须要借助于“知人论世”。从一定程度上说.知人论世的深度决定了散文教学的高度。本文
虚实,就意境创造的特征而言,"虚"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实"就是意象的组合而形成的实际境界。中国传统绘画最讲究虚实相生的意境,八大山人画的鱼,齐白石画的虾,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