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白大王”郑逸梅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jing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逸梅以写文史掌故著称,这位跨世纪的老人,历越前清光绪、宣统两个王朝、辛亥革命、洪宪帝制、张勋复辟、军阀混战和北伐战争,以及日寇侵略、抗战胜利,直至新中国成立。有这样大的跨度和高寿,其阅历之丰富广博,在文坛上是罕见的。
  郑老本姓鞠,乳名宝生,因生性爱梅,便以“逸梅”作为别号。郑逸梅年轻时,爱读笔记,对这种散文、杂录式的文学体裁,如痴如迷。十七岁那年(1913年),因翻译散文《克买湖游记》,并将此处女作投寄《民权报》发表,而初登文坛。由于他常为《小说丛报》、 《小说月报》、 《小说新报》、《申报》、《时报》、《明镜报》等报刊撰写众多人物掌故,名家轶事,兼写山水胜迹,书画欣赏,其文庄谐兼至,笔墨精炼,涉猎极广,又常用于填补报刊空白,深受读者喜爱。为此,著名老报人、号称“笑匠”的徐卓呆与郑逸梅开玩笑,戏称其为“补白大王”。金石家高式熊为他刻了一方“补白大王”印章相送。篆刻家邓散木特地为他刻了一方“旧闻记者”的朱文小印;文人康觚子曾戏以赠诗一首。诗云:“舍弟能为小品文,惯搜旧史作新闻;若论补白称尊号,无冕帝王当属君。”从此,“补白大王”的雅号就这样传开了。在郑老九十生辰时,著名老作家楼适夷在《文学报》上发表题为《补白太少》的文章.文中提到: “郑逸梅专写补白的短文,人称他是‘补白大王’。今虽年老,现仍健在,我们老读者是很怀念他的。”郑老谦逊地说:“承蒙读者溢誉,实愧不克当”。
  郑逸梅常说,“补白”,有人认为是“雕虫小技”,其实,真正要“补”出水平, “白”出哲理,并非易事。从他一生从事“补白”的写作生涯中,深深感到“补白”的关键是材料“三积累”。第一,要“博览群书”,开阔视野, “读书破万卷”,写起“补白”来,才能“下笔如有神”。第二,要“手勤笔勤”,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随手记录一得一识,既“可以避免事过境迁,记录不详”,又“便于日后稽考,随时为‘补白’所用。”第三,是广泛交结朋友,搜集名人轶闻趣事,这些德高望重的耆宿,知识渊博广洽,一肚皮文史掌故,尊酒笑谈之间,充实见闻,顿如聚敛者铢锱捃拾。他所著《艺坛百影》,就是从广泛结交的一百零二位艺人的众多、翔实的活材料里加以敷演选辑而成的。 《艺林散叶》的成书,亦是这样。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由于郑老严肃的治学态度,既注意从书本上汲取“间接材料”,又重视积累生活中的“直接材料”。他的“随手记录”记下数千万言,从而使他掌握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大量翔实的“古人古事”、 “今人今事”,所以他写的“补白”小品,深受海内外广大读者欢迎与喜爱。因为郑老的“补白”,用史严肃、线索清楚,有着浓郁的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决非一般的小品所能比拟的。为此,郑老被人们尊为“著名文史掌故作家”,实在是受之无愧。
  郑老生性豁达,淡泊寡欲,在九十岁那年,忽发奇想,竟自谥“文迂”,还特地请著名金石家支慈安为他刻一方“郑文迂公”的印章,其铃记常常出现在信笺上,令人惊绝。郑老说:“在封建时代,谥法看得非常隆重,凡属高官显爵者,死后由朝廷赐他一个谥号,如文正、文忠、文襄、文恪等等。这是公谥,假如没有禄位,在乡里有相当资望的,由门生故旧给以谥号,这是私谥。无论公谥,还是私谥,都是人死后才加的。我却偏要破例,生前博一谥号,并且人谥不如自谥,我‘迂拙成性’,这‘迂’字是确切不移的,至于‘文’,我涂抹多年,这‘文’字也不能说没有着落,所以‘郑文迂公’,也就当之无愧了。”
  
  (责任编辑 杨剑鸣)
其他文献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1919年12月,茅以升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完成了长达30万字的(框架结构的次应力)博士论文,达到了当时的世界水平,该文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因此获得了“斐蒂士”金质奖章。1920年1月,他怀着“我的事业在中国”的激情,回到了贫穷、动乱的祖国,从此与祖国的桥梁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3年,在天津北洋工学院任教授的茅以升被调到浙江省建设厅,担任钱塘江桥工程委员会
期刊
一、精印本。是指精装印刷或特殊印刷本。如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朱维之翻译的(失乐园>,首次印刷的4.6万册中,只有3400册是精装印刷书。1993年9月初版《夏洛外传》只印精装本50册。  二、签名本。有些书本身就出于名家之手,加之名人签名留言于扉页之上,就更有意义,价值也高。  三、初版本。初版之书大都是由作者亲自监督印刷和校对,历来被版本学家所看重,如著名诗人臧克家的第一本散文家《乱莠集》、陈寅恪弟
期刊
包围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对物体都会产生一定的压力,这就是大气压。我们常常接触到的阳光和灯光,也能对物体产生压力,这一点有的读者可能就不太熟悉了。其实,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就发现光波对被它照射的物体能产生压力,这就是“光压”。  我们平时接触的普通光源发光强度不高,对物体产生的压力非常微小,人的感觉器官很难察觉出来。    “捉住光压”的人    世界上第一个用实验方法显示出“光压”的科学家,是前苏联的
期刊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  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这是《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贾环撰的“物谜”:枕头、兽头(房檐上装饰)。浅鄙的语言与内容,自然算不上“诗”,就连事物的本质也没能抓着半点。真正的“物谜”,应当是具有暗射事物的特征或用明晰的文字来诱人猜测的隐语。比如:“麻屋子,红帐子,里头住着个白胖子”(谜底:花生)。  物谜诗,是以诗的形式出现,通过对事物本质属性各个侧面的艺术描
期刊
主持人:陈西,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博士。  讨论者:张渝生。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孟广明,南昌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熊岩,南昌大学中文系副主任。    陈西:从改革开放以来,读书人读书的兴趣如同钱塘江潮,隔一段时期就会产生对某一类甚至某一本书或某一位作者的聚焦,从而出现一个热潮。当然,“热潮”都是相对而言。比如,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纪实文学,特别是再现“文革”的小说吸引了
期刊
四世同堂 中国人认为天伦之乐是梦寐以求之福,西方的小孩长到18岁就要离家自谋生计,继续要父母养活认为是耻辱。成人后与父母一起进餐还要支付伙食费。  请客吃饭 中国人讲排场,大鱼大肉满桌,主人仍说:“没有什么菜”。客人亦不把每样菜吃光,以示礼貌。西方人请客菜肴以够吃为度。如果将菜肴全部吃光,表示对主妇烹调手艺的欣赏和对主人最大的恭维。  礼物 客人送来礼物,中国人等客人走后才打开,当面打开视为
期刊
铅元素在人体内含量过高危害是很大的:可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和判断能力迟钝及贫血、神经麻痹等,还容易发生癌症。但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饮食来改变体内含铅量高的状况。能驱铅的食物有:  虾皮——其含钙量最高,每500克虾皮中含钙达250毫克。钙含量高有助于铅的排泄。  牛奶——它所含的蛋白质成分能与体内的铅结合成一种可溶性的化合物,从而阻止人体对铅的吸收。  茶叶——其中含有鞣酸等物质,能与体内的铅结合成
期刊
提起《永乐大典》,很多人都知道;提起解缙,就只有少数人知道了。这不公平。  《永乐大典》是解缙受明成祖诏命主编的。这套巨型类书收各类图书七、八千种,辑成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此外还有凡例、目录六十卷。始于永乐元年,成于永乐六年,初名《文献大成》,后定名为《永乐大典》。全书按韵目分列单字,按单字依次辑入与此字相联系的各项文史记载。嘉靖年间,又依永乐时所缮正本另摹副本一份。可惜,正本毁于明亡之际,副本
期刊
1985年年初,在美国全国的电视荧屏上,突然出现了一则怪异无比的广告:在漆黑一团的背景上,以闪电速度交替出现用拙劣笔迹写成的文字——“我是谁?”、“狗能思考吗?”、“我长得丑吗?”等等莫名其妙的话。与此同时,在画面后边又传来许多稀奇古怪的声音,有的像玻璃碰撞破碎声,有的像炸弹呼啸爆炸声,还有的像儿童窃窃私语声和嗤嗤偷笑声。最后,画面上打出广告语:最新型的本田50型摩托车——即使尚未尽善尽美,但它绝
期刊
阎树声 译    没结婚的原因    一少年问一位老年单身汉:  “老先生,您为什么至今还没有结婚呢?”  “唉!小伙子,你知道么?在我年轻的时候,就下决心找不到有思想的女性,坚决不结婚。许多年过去了,我终于找到了一位这样的女性。然而,她却拒绝了我,她说她要找一位有思想的男性。”    男人和女人    “生活中女人需要男人,”妻子对丈夫说:“可是,同样男人也离不开女人。”  “男人为什么需要女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