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基础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的策略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m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是将人类在视觉艺术方面创造的理论,技法及成果,按照教育规律再创造成适合不同对象的教学材料,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公民对美的认识、判断、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美术教育一直处于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不愿也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鉴于此,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师应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来激活基础美术教育课堂教学。
  
  一、激活基础美术教育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审美原则。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基本保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区别美丑的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遵循审美原则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实践性原则。美术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理论学习,还得加强技能技巧的实践训练,二者不可偏废,要紧密结合。基本技能、技巧的实践训练侧重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具体地运用和验证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又使知识在实践中巩固和加深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眼、脑、手的协调运用。
  互动性原则。美术教学做到“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教师要善于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去,作好教学活动的“主持人”,使学习过程转化为一个人人全身心参与的积极活动,搭建好教师与教学目标、学生与教学目标的桥梁以及师生之间互动的桥梁。师生都成为艺术的参与者、实践者、探索者,营造和谐生动的课堂气氛,激发教师的情绪,让师生在主动的尝试、实验和探索中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创造性原则。创新性就是独特性,是敢于创造新东西的个性品质。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美术教学通过培养审美意识揭示事物规律的同时,也激发起人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使学生形成创新性的人格特质,就应在美术教学中尊重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独特的感受和独特的想法与艺术表现。奇特、怪异的想法,就蕴含着创新精神,将其表现出来或制作出来,就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力一旦指向其未来,将表现出无穷的力量。因此,教师要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再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从形象思维入手激发丰富的联想,加强创新意识。
  
  二、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激活美术课堂教学的根本
  
  基础美术教育传统教学受基础教育大气侯的影响,过分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采用“灌”的教学方式,这种僵化、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的后果已经是众所周知。改革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方式是现阶段美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有根本性的转变。美术课教学是一门既活泼而又严肃认真的课程,学生对上美术课大都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优点,善于运用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等进行启发式教学,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教学内容才得以全面地、较好地实施,这也是激活美术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
  美术堂教学中要以视觉训练为中心,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造型艺术的特点是形象的直观可视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客观世界和各种艺术形态等,都必须去观察。离开直观性,学生不可能获得任何美术知识与技能。从人的认识规律方面来看,感性认识更离不开视觉感知,美术学习更是以直观的形象入手,围绕直观的形象展开思维、认识、理解、想象、表现等活动。美术教学的直观形象性,就是利用学生的感性经验,通过直观形象唤起记忆,丰富感性经验,加深理解和认识,帮助进行抽象概括和思维。课堂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主线展开教学,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马蒂斯曾说过:“创造始于观看,而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对象,教师尽量少做技法演示,以启发为主,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敢于对他人作品发表自已的见解。
  课堂教学中淡化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基础教育长期以来注重的是学科本体。因此,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美术教育势必也要带有这一特征。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课程的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结果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不感兴趣。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兴趣可以变为学习的动力,但兴趣应是发自内心的,只可激发,不可强迫。特别是中学生生理上逐渐进入青年期,但他们童心未泯。面对文化课学习的压力和课余生活的贫乏,学生的兴趣爱好受到了一定压制,而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博、杂的特点,很难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达不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淡化美术教学目标,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学生上好美术课的前提。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积极思维和大胆想象是创新的起点,而创新又在于能够灵活多向地发散思维、联想和想象。想象是激发兴趣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就有探索的欲望和斗志,从而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印象最深、最激动人心的事通过想象在脑海中提炼出来,形成生动画面,也就形成了想象的动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形成创造动机。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丰富艺术构思,可采用创造设置情境,运用名家多样性作品进行启迪,用讨论的办法,用各种直观手段通过对各种形象资料的分析等,引发学生联想,增强想象力和想象的丰富性。尤其重视学生间的互相启发,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和新的创造与构思。因此,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将创造想象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产生出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与发挥学生创造力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双边教学的最终目地。因为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是不可分割的联合体。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非常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的。为此,他提出了“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课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既要发挥传授书本知识的功能,更要发挥开发学生潜能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功能,力求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泥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团泥。学生往往带着疑惑和好奇进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边讲边用泥巴捏制泥人,通过制作过程的演示,让学生深入领会泥塑工艺的文化内涵,把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制作欲望激活后,学生不由自主、兴致勃勃动起手来……制作的泥塑作品风格各异,形态千奇百怪,一定会让学生兴奋不已。当然,美术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不宜千篇一律,在确定了作业内容后,表现形式应多样化来达到创新目的。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课程内容是激活美术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
  
  转换教学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是中心,是“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处于由教师摆布的位置。新课程首先要求教师确立与学生平等的观念,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释放出来,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技术意识,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这一重心中来,促使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的发展。课堂教学力求“教”与“学”的优化,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以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冲动情绪和喜爱的情感,使之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能动性。学生对美术一旦产生兴趣,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表现力都将被调动起来,学生艺术灵感的萌发将产生高效能的学习作用与良好的艺术创作效果,学生的艺术探究与创作,便成为有乐趣的一种活动。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兴趣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力潜能发挥出来。
  大胆改革课程内容,适当增加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民间美术教材。依“纲”靠“本”,教材内容应体现美、新、活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在课程内容安排时,可根据本地本校实际,适当增加适宜于中小学生并具有创新内容的、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民间美术教材。民族地区的美术教师充分利用当地的民间美术形式以及自然资源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本土文化,组织学生访问当地民间艺人,搜集记录有关资料,将乡土民间艺术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并制作相关的民间艺术,如:剪纸、年画、泥塑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使学生对本地、本民族增进了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对传承本土民族文化也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注重学科渗透,知识交合教学。长期以来,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有许多地方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最为明显的是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堂教学,应从传统的分科教学向多门艺术的沟通和融合转变,强调不同艺术门类、不同学科之间的连接与相互渗透。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对一件美术作品进行研究后,以源自美术作品的一个主题中心把各科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讲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陶艺课时,根据教材提供的有关印第安陶器工艺的内容,除详细介绍印第安人陶器制作的发展史、制作方法外,还应对印第安的民族、信仰、历史、文化进行渗透讲解。教师善于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通过对印第安人的诸多好奇来激发制作陶艺的欲望。这种学科渗透,知识交合式的教学更能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四、整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是激活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才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是激活基础美术教育课堂教学又一重要举措。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指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对教学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是知识库,在网络里可以得到很多东西。实施网络教学还将推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建设。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现代教育所需,教师要面对现实,迎接挑战,转变观念,投身于网络教学中。结合美术课的规律和特点,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运用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计算机这一种个人学习的工具首先为活跃儿童的学习作出了贡献。这是一种用计算机显示屏来表达接触事物、探究事物、逼近事物,获得发现的活动……”首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第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同时,教师精讲与启发并举,再结合学生的质疑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建筑艺术欣赏》这一节课,对各地古今建筑的欣赏、了解是必要的一环,书上相关图片较少,又无可供欣赏的挂图,这时候多媒体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课前将从各处搜来的图片扫描进电脑,精心制作出多媒体课件。教学实施中,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的伴随下,把各地形形色色的建筑呈现在学生眼前,一边欣赏,一边赞叹,很快产生了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将大大改变美术课程资源面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必然导致教学内容的开放,在教学总目标的框架下,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导航”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教育从基础抓起,用科学的手段从思想方法和操作手段两方面,让未来的一代从小就在思想上形成一个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一般性的文化认知,走向人文品质提高的良好审美基础,并能够不断地进入到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之中。基础美术教育是一种“普及性、平民性的素质教育,这种素质教育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情感、注意力、意志力等和文化艺术文化的润泽、陶养与开发行为。简言之,中小学校的教育观念是:艺术文化素养涵育的润泽教育”。21世纪的美术教育将更注重于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把握激活基础美术教育课堂教学应遵循原则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改革课程内容,整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就一定能达到终生艺术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美学百科辞典.池学镇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428.
  [2] 冯契.哲学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093.
  [3] [日]佐藤学著.课程与教师.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66.
  [4] 梁玖.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观念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中国美术教育,2000(4).
  (责任编辑孙晓雯)
其他文献
养成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它着眼于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并以社会公德、基本道德、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品行能力的基本规范为主要内容.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思维
大学智库虽然在数量上占美国智库总量的一半,然而,在实践中能够对美国教育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大学智库却非常有限。本文以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为例,基于胡佛研究所的特点
青少年漠视生命、残害生命的严酷社会现实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当前学校教育中推行生命教育的最佳途径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物学承载生命的信息,是开展生命教
随着学生评教的不断开展和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已逐渐被我国的教育界所认同。但是不得不承认,人们对于学生评教的结果一直争议很大。究其原因,指标体系的设置是根本
本文利用 2017 年度民航温州机场通过自动气象观测系统(AWOS)以及人工观测获得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影响本场的雷暴做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温州机场的雷暴主要发生在夏秋
9月7日,《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对新时代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草案》的政策点多,涉及面广,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理解《草案》,必须全面把握学前教育法的核心要义。  一是坚持公益普惠方向。  突出公益属性,让学前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一个适龄儿童,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变追求。《草案》强调:“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制度的起始阶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传统文化是民族思想文化的根本,是民族智慧的精华,是世代相传并不断更新的一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它是优秀的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
微生物酵素是用单一或混合果蔬为原材料,经过多种有益菌发酵而成的一种特殊功能性食物。微生物酵素既保存了原材料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又使有效物质的含量大大增加的同时生成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传播方式发生重大转变,人们的生活、生产也更加便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计算机网络病毒同样发展起来,严重威胁人们的信息安全。数据挖掘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