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60年 教育领跑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mingji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在迎接建国60周年之际,“民乐60年”大型系列讲座在中国音乐学院民乐系开讲,将聘请国内为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做出贡献的资深专家教授主讲,全面解析60年来中国民乐发展的脉络。
  4月1日-22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东生首先登场,陆续举办了四场讲座,分别从“民族管弦乐演奏体制的形成及其发展”、“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及其音响组合”、“民乐创作漫议”、“民族音乐艺术教育的辉煌成就”四个方面对民乐60年加以介绍。
  李西安、陈其钢、谭盾等大家将随后登上“民乐60年”讲台。
  
  建国60年来,民族音乐艺术教育的成就举世瞩目。尤其民族器乐艺术教育更为突出,它孕育和托举了中国民族音乐事业。
  
  学制化 民乐教育从弱渐强
  
  学制,即有严格政策规定的年限、学科、内容等规范化的分类。我国民乐艺术真正意义上的学制化依然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逐渐形成的。50年代之前虽然也有些音乐院校,但无论数量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都微乎其微。
  1954年,沈阳音乐学院前身,东北鲁艺——沈阳音专率先成立民乐系。相比之下教学实力也较雄厚、学科也较齐全。如:曹正、赵玉斋(古筝)、朱郁之、杨雨森(二胡)、宿英(扬琴)、顾梅羹(古琴)等先后任教。随后,西安音乐学院也成立民乐系,王沂甫(扬琴)、高自成、周延甲(古筝)、鲁日融(二胡)等先后任教。中央院、四川、武汉等相继成立了民乐系,师资力量也较雄厚。1964年,中国音乐学院正式成立,将“民族器乐系”列为重点学科。至此,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民乐专业各学科已形成了较为系统化、健康发展的态势。
  随着学制化的不断完善,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这30年,发生了十分可喜的巨大变化。学历、学位、学衔等也在逐渐规范与健全。
  专业教师的学衔也随之完善。50年代学制化初创时期,除零星教授外,基本上都称呼为教员、老师。如今已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形成一支庞大的师资队伍。在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
  
  低龄化 高素质人才层出不穷
  
  青少年和儿童接受新鲜事务的能力越来越敏锐,反映在接受音乐教育上更为明显。20年前考附中和本科是什么标准?现在是什么标准?入学的门槛逐步加高,技术要求越来越难。人才更新换代的节奏加快了,音乐和其它艺术学科相比更加明显,而民族乐器与其它乐器相比更为突出,而且文化、乐理等综合素养也相应提高了准入条件。
  可以认为民乐学科的人才涌现,正朝着高素质、低龄化的走向快速发展。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除专业艺术教育而外,社会艺术教育的快速发展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成因。专业院校入学的门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艺术教育的成果修筑加高的。
  随着学制化的完善,艺术教育的成果也取得了十分壮观的辉煌成就。以文化部主办的“文华艺术院校奖”全国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已举办三届)为例,每届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而且一届比一届的演奏水平有大幅度提高。我认为这绝对不是单纯的比赛,而是通过比赛这种形式对民乐教学成果的检阅。当然还有许多非政府组织举办的各类赛事,都是催动人才成长的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民乐人才辈出的新时代,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繁荣景象,而且内在质量的提升更令人刮目相看。从这些成果也可以看出学制化取得的辉煌成就。没有学校这个摇篮和学制化的严格要求,不可能涌现这么多的人才。
  
  魔力化 演奏技法更上层楼
  
  演奏技法的巨大变化,是新的历史时期民乐艺术发展过程中最为醒目的亮点。这一演奏现象是大家都能感受得到的,而且不是几件代表性的乐器,而是所有学科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包括打击乐、中阮、笙等等。开拓新技法、探索演奏的可能性、挖掘每件乐器的表现性能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要思想解放、更新理念,需要大胆创新、敢于突破,而且要做得实用、有声有色。
  一种新技法的开发、实验、认同。如果不通过编入教材、纳入教学予以推广,也不会赢得更广泛的认同。学制化的完善是民乐艺术繁荣发展最强劲的推动力。现列举一些优秀的民乐作品。
  二胡——从刘文金的《长城随想》到王建民的一、二、三狂想曲,从移植《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到移植《引子与回旋》直至严洁敏委约留学欧美的现代作曲家的新作品;古筝——快速指序的开发,从王中山的《溟山》到王建民的《西域随想》。琵琶——刘德海教授别开生面的一批琵琶新作品《一指禪》《天鹅》《童年》等;竹笛——从冯子存的《喜相逢》到郭文景的竹笛协奏曲《愁空山》到唐建平的《飞歌》;打击乐——从李民雄的《龙腾虎跃》到绛州鼓乐《秦王点兵》以及安志顺的《老虎磨牙》《鸭子伴嘴》等等。
  总之,演奏技法的创新与突破是健全的学制化带来的重要成果;是民乐演奏艺术繁荣发展最有代表性、最有说服力的标志;它不是仅限于专业学科的提高而且对乐队建设和民乐创作都有着潜在而深刻的影响。
  60年的民族器乐艺术教育带动了民乐各学科的飞跃发展,从演奏、表演、教学、创作、乐改、理论研究等各个方面的飞跃发展,是民族器乐历史上无可比拟的最为辉煌的发展期。这一成果的取得来之不易,而巩固、发展这一成果的任务更加艰巨。
其他文献
“第71届美国好莱坞斯卡莫国际大奖‘世界作曲家超级明星奖’的首位获得者,是……来自中国的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先生!”当美国前国会众议员比尔·瑞德曼将巨大的奖杯颁给徐沛东时,现场掌声雷动。4月13日,徐沛东在成都接受了这一荣誉。  斯卡莫奖是美国南加州影视委员会奖的简称,创立于1936年,每年一届,专门对影视、音乐、新闻、娱乐等领域作出特殊贡献的人士进行奖励,并在美国洛杉矶举行颁奖仪式。2002年,中国
期刊
清脆明亮、流畅优美、节奏活泼的中国广东音乐4月7日晚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奏响,引起了现场一千多中外观众的兴趣与共鸣。  这台由中国广东音乐曲艺团敬献给维也纳中外观众的是一台充满浓郁中国岭南风情的音乐会:《彩云追月》《娱乐升平》《昭君怨》《步步高》……一首首精美的乐曲带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展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该场音乐会由中国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广
期刊
在庆祝中国和保加利亚建交60周年之际,应保加利亚鲁塞市“三月音乐节”和普洛夫迪夫“复活节音乐节”组委会邀请,中国青年小提琴家李传韵于3月25日至4月3日在保加利亚当地巡回演出,好评如潮。  音乐会上,李传韵演奏了李斯特的《安慰曲》,普罗科夫耶夫的《D大调奏鸣曲》、瓦格斯曼的《卡门幻想曲》以及中国作曲家陈钢的《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等共8首曲目。其精彩的表演将观众带到了美妙的音乐世界。  李传韵的此
期刊
最新一期英国《留声机》杂志评出“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乐团”,中国爱乐乐团榜上有名。令人欢欣鼓舞。这毕竟在中国交响乐发展史上开创新纪录,“这是中国交响乐的荣耀,也是中国爱乐乐团近十年来努力的结果,说明中国交响乐演奏正在被国际乐坛认可”(余隆语)。  这张“十大”榜单分量很足。资深王牌如柏林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和皇家爱乐乐团昂首入列;2008年度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引起轰动的委内瑞拉西蒙·玻利
期刊
喜欢看电影听音乐的人很多。电影音乐的创作和研究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上海音乐出版社《电影中的音乐》填补了国内有关书籍的空白,提出了如何引导广大爱乐者欣赏电影音乐的新课题。  全书分“上篇电影音乐概述”、“中篇中外故事片音乐分析”、“下篇中外纪录片和教科片音乐分析”三大部分。特点之一,作曲家论音乐。作者狄其安上海音乐学院毕业,曾为上海歌剧院职业作曲家,创作过歌剧《半生缘》、交响诗《舞雩》、交响合唱《圣地
期刊
《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笔谈》首发式暨2009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幕式,3月29日在国家大剧院举办,随之音乐厅下起了一阵“毛毛雨”。李媛(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学生)和黄小曼(中央歌剧院副院长、钢琴家),在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共同举办的音乐会上共同演绎这首“耄耋”老歌。这是《毛毛雨》首次在新中国最高规格的国家剧院演出,意义非同寻常。    81年前,《毛毛雨》由黎锦晖女公子黎明晖演唱,并
期刊
张精冶3月27日的音乐会,原先只是中央音乐学院每年十数场硕士生毕业音乐会中的一场。他的导师林耀基一周前刚刚病逝,这场原本普通的毕业音乐会显得引人注目。林耀基的学生,第一次在没有他目光的注视站立舞台,在失去了这种巨大的心理支撑后,张精冶表现如何,非常令人期待。这场音乐会成为了一代小提琴宗师首次教学遗产展示。  林耀基生前为这场音乐会曲目独具匠心:贝多芬“克鲁采”奏鸣曲是一部更多靠头脑而非双手的庞然大
期刊
据新华网讯:为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天津将启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计划”。  据了解,首期活动时间为4月-11月。首批参加该项活动的学校将主要以高校及市区中小学为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将根据学校开展京剧、评剧艺术活动、民族器乐活动等情况和学校规模、人数、戏剧选修课及京剧进课堂教学状况等进行甄选,在大中小学分别
期刊
上海市教委日前对外公布了2009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文艺特长生的加分标准,上海市学生艺术团重点团队的优秀团员,可在高考原始成绩上加10分;一般团队的优秀团员,可在高考原始成绩上加5分。经确认在上海市学生绘画书法作品展中获一等奖的高三学生,可在高考原始成绩上加10分。  凡符合加分条件的考生,只能享受其中一项加分,不能累计加分。
期刊
丹麦文化部连同丹麦教育部和丹麦社会福利部日前做出决定,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快乐歌唱”计划,力图在未来3年时间内,将丹麦青少年的音乐素养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2009-2011快乐歌唱计划,是继2008年丹麦“歌曲年”之后又一项以加强音乐教育为主题的活动。“歌曲年”活动期间,全丹麦各类音乐教育机构和社会团体开展的相关活动多达几百起,对关注、学习和发展创作各种类型的歌曲起到了很大作用。“快乐歌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