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小学低年级是启蒙劳动意识,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的重要时期。小学中高年级是养成劳动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劳动光荣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因此我们可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计划和各年级的劳动教育内容,渗透到数学教学之中,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自然结合起来,既解决小学数学课堂较为枯燥,劳动教育偏重技能实践的实际问题,又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应用性,增加劳动教育的知识性、科学性。本文主要以《整理书包》、《1亿有多大》为例谈一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效结合的实施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创造劳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
《新课标(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活动,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学习就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活动中,理解、享受、获得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的数学概念基本上都可以在学生的现实中找到“原型”。如果教师只是在讲台“滔滔不绝”,学生总是正襟危坐,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就会远离我们的教学目标。
通过创造劳动情境,学生更容易接近生活实际,更好地解除困惑,获取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课堂导入《整理书包》。
(一)激情导入
1.猜谜语:播放伴有节奏的朗读,逐句出示谜面: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篇文章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书包的重要性;懂得爱护珍惜书包。
2.比一比:听老师要求,从书包李拿出指定的一本书。看看谁拿的快。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有的学生拿出来的快,有的学生哪出啊来的很慢?引导学生意识到书包里面太乱的不好处。
3.展示生活中书包的各种情况。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种?再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种?
引导学生说出:整齐,摆的有顺序,找书本容易;说明自己是个爱干净,勤快的孩子;按第二天的课程表整理书包,装的书少,背着不重。
4.同学们整理自已的书包。(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整理书包过程,老师给与评价。)
5.老师总结。
师:同学们自已整理书包,通过自已的劳动,既能快速找到自已想要东西,又能帮自已减负,是不是很棒啊?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促进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
今天我们就用分类的方法继续学习以下内容。
(二)课堂新授
.....
(三)课堂练习
(四)课后作业
请孩子们在餐桌前准备好今天吃晚饭的餐具。
【设计意图】:在劳动活动中渗透数学分类思想,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树立正确劳动教育观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重在实践体验、重在综合应用它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有不少的数学材料,不少数学情境是与劳动教育有关。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后,再渗透劳动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亿有多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亿以内和亿以上数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应用课,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获得直观感受。教材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在充分感受1亿有多大后,再结合数学背景,适时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课堂回顾】
(一)猜测、交流,引出研究课题
1.前面学习中,大家认识了“亿”,还知道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请同学们想象一下1亿有多大,结合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品,想象1亿个这样的物品会有多少。
2.交流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生1:1亿数学课本摞进来可能会有一座小山高。
生2:纸比较薄,1亿张纸摞起来也许有15层楼高。
生3:1亿粒黄豆也许能装满一个房间。
生4:黄豆小,1亿粒黄豆一个大的柜子能下。
………
3.明确活动课题
师: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但要想讓人心服口服,我们还要怎样?(部分学生脱口:验证)
(二)实验、推算
1.交流研究方案
师:在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小组合作,确定小组研究方案,现在哪组愿意来介绍自己的方案?
(根据交流实际情况,及时提示:要选择容易找到并容易测量的材料,注意分析方案的可行性。)
生1:我们组研究的内容是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活动步骤是先测出100张纸的厚度,再推算1000出张纸的厚度,如此类推,求出1亿张纸的厚度。 生2:我们组研究的内容是一亿颗黄豆有多重。活动步骤是先称出500颗黄豆的重量,用归一法推算出1颗黄豆的重量,再求出1亿颗黄豆的重量。
......
2.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师:小组同学分工合作,遇到问题商量解决办法。需要相应的工具、材料或有困难,也可以找老师帮忙。最后,要把实验结论填入活动报告单。
巡视,及时指导帮助学生。
3.小组汇报(具体过程省略)
4.小组交流,在交流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
师:我国有14亿人口,一人吃一粒米,一颗黄豆,都需要14亿粒米和14亿颗黄豆。为了满足我们的生活所需,你想一想农民伯伯要挥洒多少汗水才换来这些食物?我们要感谢为我们付出劳动的所有人。
师:1亿有多大?我们还可以到网上查询,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课件播放信息:
你知道吗?1亿有多大?
●制一亿双筷子需砍伐生长了二十年的大树25000棵。我国每年制造约450亿双一次性筷子,大约吃掉2500万棵树。
●1亿滴水,可汇成3333升水,可装四辆大型运水车。一个水龙头如果1秒钟滴一滴水,一年就滴掉上千万吨水。全国每年浪费水资源100亿吨以上。
●1亿粒大米约2500千克,我国14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1天节省35000千克大米。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节省下来的米可供一个人吃240年。
师:听了这几条信息,你又想说点什么?
【学情预设:可能学生会说到节约1张纸、1粒米、1滴水、不用一次性筷子等等;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到积少成多的道理,老师要及时肯定评价。】
生1:我们要节约一张纸,一粒米,节约用水,珍惜劳动成果;
生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就是一滴汗,我们不能浪费,要尊重劳动者的努力。
生3:我们国家人口众多,需要很多的粮食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要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
生4:一粒米、一滴水、一张纸虽少,可积少成多哪!……
师小结: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我们亲爱的习主席同志倡导我们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要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三、利用数学美,感悟劳动创造美
数学课程的价值除知识价值外都是是隐性价值,如数学课程涉及的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对“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是内在的优良品质。将数学之美和劳动教育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劳动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愉悦感,获得精神的满足,感悟劳动创造美。
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就可在课前设计“观察引趣”和课后“小小设计师”两个小环节。
(一)观察引趣
1.课前教师出示美丽的蝴蝶标本、红艳艳的枫叶,天平等图形。
师: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美吗?
学生很快发现这些图形具有对称性,具有对称美。
2.教师继续展示剪纸、刺绣图案给学生观察,让学生体会这些带给我们的震撼,让学生充分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坚韧的优良品质。
(二)小小设计师
课后按照自已意愿,创造独特图案。在创造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已去探索美、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深深感受到劳动是创造美的主要途径。
我国正全面走向小康社会,一些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劳动观念淡薄。他们只会读书,不会劳动,严重影响了自身素质发展。所以小学阶段抓好劳动教育相当重要,这需要各学科教师携手形成教育合力。数学教师要合理地将数学教学活动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真正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Z].2020:3-20.
[2]王光明、范文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25.
[3]付登超.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A].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七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C];2019年.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剑桥郡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因此我们可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计划和各年级的劳动教育内容,渗透到数学教学之中,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自然结合起来,既解决小学数学课堂较为枯燥,劳动教育偏重技能实践的实际问题,又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应用性,增加劳动教育的知识性、科学性。本文主要以《整理书包》、《1亿有多大》为例谈一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效结合的实施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创造劳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
《新课标(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活动,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学习就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活动中,理解、享受、获得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的数学概念基本上都可以在学生的现实中找到“原型”。如果教师只是在讲台“滔滔不绝”,学生总是正襟危坐,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就会远离我们的教学目标。
通过创造劳动情境,学生更容易接近生活实际,更好地解除困惑,获取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课堂导入《整理书包》。
(一)激情导入
1.猜谜语:播放伴有节奏的朗读,逐句出示谜面: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篇文章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书包的重要性;懂得爱护珍惜书包。
2.比一比:听老师要求,从书包李拿出指定的一本书。看看谁拿的快。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有的学生拿出来的快,有的学生哪出啊来的很慢?引导学生意识到书包里面太乱的不好处。
3.展示生活中书包的各种情况。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种?再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种?
引导学生说出:整齐,摆的有顺序,找书本容易;说明自己是个爱干净,勤快的孩子;按第二天的课程表整理书包,装的书少,背着不重。
4.同学们整理自已的书包。(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整理书包过程,老师给与评价。)
5.老师总结。
师:同学们自已整理书包,通过自已的劳动,既能快速找到自已想要东西,又能帮自已减负,是不是很棒啊?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促进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
今天我们就用分类的方法继续学习以下内容。
(二)课堂新授
.....
(三)课堂练习
(四)课后作业
请孩子们在餐桌前准备好今天吃晚饭的餐具。
【设计意图】:在劳动活动中渗透数学分类思想,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树立正确劳动教育观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重在实践体验、重在综合应用它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有不少的数学材料,不少数学情境是与劳动教育有关。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后,再渗透劳动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亿有多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亿以内和亿以上数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应用课,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获得直观感受。教材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在充分感受1亿有多大后,再结合数学背景,适时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课堂回顾】
(一)猜测、交流,引出研究课题
1.前面学习中,大家认识了“亿”,还知道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请同学们想象一下1亿有多大,结合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品,想象1亿个这样的物品会有多少。
2.交流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生1:1亿数学课本摞进来可能会有一座小山高。
生2:纸比较薄,1亿张纸摞起来也许有15层楼高。
生3:1亿粒黄豆也许能装满一个房间。
生4:黄豆小,1亿粒黄豆一个大的柜子能下。
………
3.明确活动课题
师: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但要想讓人心服口服,我们还要怎样?(部分学生脱口:验证)
(二)实验、推算
1.交流研究方案
师:在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小组合作,确定小组研究方案,现在哪组愿意来介绍自己的方案?
(根据交流实际情况,及时提示:要选择容易找到并容易测量的材料,注意分析方案的可行性。)
生1:我们组研究的内容是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活动步骤是先测出100张纸的厚度,再推算1000出张纸的厚度,如此类推,求出1亿张纸的厚度。 生2:我们组研究的内容是一亿颗黄豆有多重。活动步骤是先称出500颗黄豆的重量,用归一法推算出1颗黄豆的重量,再求出1亿颗黄豆的重量。
......
2.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师:小组同学分工合作,遇到问题商量解决办法。需要相应的工具、材料或有困难,也可以找老师帮忙。最后,要把实验结论填入活动报告单。
巡视,及时指导帮助学生。
3.小组汇报(具体过程省略)
4.小组交流,在交流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
师:我国有14亿人口,一人吃一粒米,一颗黄豆,都需要14亿粒米和14亿颗黄豆。为了满足我们的生活所需,你想一想农民伯伯要挥洒多少汗水才换来这些食物?我们要感谢为我们付出劳动的所有人。
师:1亿有多大?我们还可以到网上查询,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课件播放信息:
你知道吗?1亿有多大?
●制一亿双筷子需砍伐生长了二十年的大树25000棵。我国每年制造约450亿双一次性筷子,大约吃掉2500万棵树。
●1亿滴水,可汇成3333升水,可装四辆大型运水车。一个水龙头如果1秒钟滴一滴水,一年就滴掉上千万吨水。全国每年浪费水资源100亿吨以上。
●1亿粒大米约2500千克,我国14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1天节省35000千克大米。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节省下来的米可供一个人吃240年。
师:听了这几条信息,你又想说点什么?
【学情预设:可能学生会说到节约1张纸、1粒米、1滴水、不用一次性筷子等等;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到积少成多的道理,老师要及时肯定评价。】
生1:我们要节约一张纸,一粒米,节约用水,珍惜劳动成果;
生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就是一滴汗,我们不能浪费,要尊重劳动者的努力。
生3:我们国家人口众多,需要很多的粮食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要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
生4:一粒米、一滴水、一张纸虽少,可积少成多哪!……
师小结: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我们亲爱的习主席同志倡导我们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要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三、利用数学美,感悟劳动创造美
数学课程的价值除知识价值外都是是隐性价值,如数学课程涉及的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对“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是内在的优良品质。将数学之美和劳动教育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劳动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愉悦感,获得精神的满足,感悟劳动创造美。
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就可在课前设计“观察引趣”和课后“小小设计师”两个小环节。
(一)观察引趣
1.课前教师出示美丽的蝴蝶标本、红艳艳的枫叶,天平等图形。
师: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美吗?
学生很快发现这些图形具有对称性,具有对称美。
2.教师继续展示剪纸、刺绣图案给学生观察,让学生体会这些带给我们的震撼,让学生充分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坚韧的优良品质。
(二)小小设计师
课后按照自已意愿,创造独特图案。在创造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已去探索美、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深深感受到劳动是创造美的主要途径。
我国正全面走向小康社会,一些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劳动观念淡薄。他们只会读书,不会劳动,严重影响了自身素质发展。所以小学阶段抓好劳动教育相当重要,这需要各学科教师携手形成教育合力。数学教师要合理地将数学教学活动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真正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Z].2020:3-20.
[2]王光明、范文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25.
[3]付登超.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A].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七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C];2019年.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剑桥郡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