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声音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20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黄老师:
  我最近收到了美国大学的录取结果,得知我被哈佛大学录取了!在美国交流这一年,我深深地感受到在逸逸这两年的学习与体悟对我有多么大的影响。
  此时此刻,我真想由衷地谢谢您,因为没有您就没有逸逸,就没有那逐渐培养起来的看待事物的批判性能力,就没有我主编学旅文集的锻炼经历,就没有在学旅之后的许多感受,就没有在向美国同学介绍中国篆刻与书法时的滔滔不绝,就不会持有敬畏之心来拥抱这个世界,就不会即使被一些学校拒绝也保持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心态。
  哈佛只是一所學校,我知道更重要的是我的选择:选择用何样的方式来回馈学校对我的肯定,回馈你们对我的帮助,回馈这个社会,回馈自然的每一缕阳光,每一滴水,每片土地的支持与哺育。
  无论成功与失败,生活都教我们学会感恩。
  此刻,我想再向您道声谢!等我回国,再当面谢谢您!
  祝身体健康,天天快乐!
  您的学生:
  倪珮芸于美国麻省
其他文献
60岁的年龄,在经历了写小说、拍电影、做节目主持人、当演员、导话剧等纷杂的生活阅历之后,被称为“全能型”文化人的吴念真把一切都看淡了。有许多人都曾对吴念真说他的人生太过于驳杂,而没有专注于一件事,甚至有人直言不讳地说:“吴念真你贪得太多了,要是你专注于一件事会大有成就。”在吴念真看来,他更愿意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多一点生命体验。  台湾新电影,轰轰烈烈那十年  前不久,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来到北京,出
期刊
北京通州潞河中学建校145年,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文学教育传统。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校园里就涌现出众多文学刊物一旬刊、半月刊、校刊,后来又有年刊。20世纪50年代,在浓郁的文学氛围中,走出了神童作家刘绍棠。1988年,绍棠学长为母校文学社题写了刊名“潞园”,新一代的文学社也因此得名。文学社社刊《潞园》,又以丰富的内涵,崭新的姿态,绽放在潞园永远苍翠的苗圃中。2003年10月,在由中国作家协会创
期刊
东北的事变愈弄愈大,民众在激昂的情绪中过了国历的新年,又到了废历的年边。第一中学虽已照章放寒假,但抗日会的工作并不中辍,并且愈做得起劲,师生都趁了闲暇,分头努力,把整个的时间心力集中在这上面。  乐华的父亲枚叔因行务须赴上海。从H市到上海,只须乘半日火车就到。乐华家有好几个亲戚都在上海工商界服务,他们已先后迁居上海,子弟们就在那里求学。其中有许多自幼与乐华很莫逆,小朋友间时有书简来往的。这次枚叔因
期刊
深居小城,方才觉出此地四季的分明。  这个被誉为“生态东蒙”的地方,最动人的时节不是百花盛开的春天,而是凉风习习的秋季。因为这个时候,南方夏日的炎热已然渐渐退去,所谓“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就连旷野里的鸣虫也躲进天井里来鸣叫了。于是,季节催下一场场秋雨,飘飘洒洒地扣问着细纱幔笼的街窗,近在咫尺。潇潇秋雨,几番惹得人唤起童心,推窗观望。一枚枚雨珠,那么整齐划一地敲打在眼前的房顶上,小巷里
期刊
精神可“佳”?  ——谈“佳”与“嘉”  “为民办事 精神可佳”是《江南时报》上的误用例(见《江南时报》2006.06.20.第15版)。这里的“精神可佳”应写作“精神可嘉”。“佳”与“嘉”的误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下例:  ①她还将作为特邀佳宾,出现在旅游节开幕式上。(《江南时报》2006.4.18)  ②表达出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佳许和企盼。[《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03.17] 
期刊
一  夏蝉躁宫柳,朱漆新宫墙。  我是沿着那高耸威严的红墙寻至天安门的。  漆色的鲜艳显出它还未受风雨的洗礼。手触着墙壁一路滑过,夏日虽烈,指尖犹凉。感受着那微有凹凸的墙面,我多么想把它那所有华美的装饰一层层刮下,直露出里面那被岁月与泪水、战火与阴谋所浸黄了的、蒙灰了的、熏黑了的——砖坯。  猝不及防,天安门,闯进了视线。  多么雄伟的建筑。  我仰头,日光流动在仿佛无尘的琉璃瓦上,如此晃眼。  
期刊
中考综合性学习中有相当数量的情景类试题,这类试题往往提供一定的情景,然后要求考生完成相关的任务。这类试题主要由应用类、活动类和交际类等三大类组成,每大类又包括若干小类。下面,以例析的方式进行解说,以便同学们了解和认识这类试题,掌握解答此类试题的技巧与方法。  应用类  应用类试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能力,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此类题包括取名、仿写、拟写颁奖词、补写句子、写对联、拟微博等。
期刊
能有幸拜读先生的回忆,回到对他而言如数家珍,对我却言却略感陌生的岁月,实感荣幸而新奇。而仔细品读,不仅满足了我的好奇,更引出了一系列的“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意外之一 求学记忆如昨  先生的小学时代距今已有五十载,但描绘的画面仍恍如昨日发生般清晰。这些瞬时却深刻的片段,竟也让我生出些“不该有”的羡慕来。想我自己的小学记忆,虽不过20年,却已有些依稀难辨。但先生往昔的点点滴滴却叩响心门。
期刊
小时候,我梦想长大以后当一名科学家。现在,我觉得这个梦想怕是永远也实现不了了。照这样下去,我怕我最后只能当整天埋头处理各种事务的人,而成不了探索自然真理的科学家。  科学家都在做科学研究吗?  从我读书这些年的观察来看,如今的科学研究基本上也就是研究生和博士后在做,而那些所谓的顶尖科学家,基本上连研究的面儿也见不着。他们辛辛苦苦熬啊熬,好不容易熬成了项目负责人,以为这下总算能一猛子扎进向往多年的研
期刊
踩着被秋风遗留的枯叶,俯身拾起一片。周围,已覆盖大地的落叶如已逝去的记忆,一种荒凉的感觉散布开来。  你匆匆地来了,我是那样手足无措。于是,我只能在彷徨中领略你的风姿。好景不长,时钟敲响内心的梦,你,散在了记忆的途中。  短短的四十分钟,耗尽了你所有的生命。诗歌——一个多么美丽的名字。而我们还为你添了续集,你感动了自己,更感动了我们。忘不了你,真的,即使我们已成为彼此的过去,若再次回眸又有何不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