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新形势下政府部门对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对策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lin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基层已经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的重要渠道,但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比例仍然偏低,面对基层就业所出现的问题,如:地方贯彻相关精神没有落到实处,基层就业工资待遇低,基层就业环境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等。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尤其是基层就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就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府部门解决大学生基层就业困难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基层就业;政府对策
  
  教育部部长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之大可想而知。大学生是社会中的活跃群体,其就业的涉及面广,关系到许多家庭的切身利益,解决不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基层已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的重要渠道。但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大多数在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人数很少,而真正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就更少了。因此,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对于城乡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也有积极的作用。面向基层,建功立业,是当代青年人应有的志向和抱负,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广大基层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服务人民,报效祖国,施展才干的舞台。
  
  一、大学生基层就业现状
  
  尽管中央政府在2005年就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推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引导大学生到基a层就业,但实际情况表明,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比例仍然偏低。2005年8月23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县镇和农村的就业人数仅占总数的19%,来自县镇和农村的毕业生也有约70%选择在大城市就业,《国家教育督导报报告2008》显示,全国有508个县平均5所小学不足一名外语老师,匮乏现象严重。从大学毕业生角度看,他们迫切需要工作,就业形势又不容乐观,严峻的就业形势,单一的就业流向,导致到基层单位和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少,人才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农村基层人才特别是能够带领农民致富的科学技术人才匮乏。基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学历相对较低等,这就是目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现状。
  
  二、大学生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
  
  1、基层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对比较艰苦,基层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地区有很大的差距,加之基层单位受财力和编制限制所限,致使他们吸纳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受限。
  2、基层工资待遇低,据统计,在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月收入是到基层就业的两倍或者更高。
  3、大学生自身及家长的就业观念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就应该留在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从事精英共作或者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担当领导职务,社会和家庭对大学毕业生的过高期望值使得他们宁愿做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漂泊一族”,也不愿做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的“精英一族”。
  4、基层本身的观念受旧有体制和传统自然经济条件下的思想影响严重,基层个别人员担心大学生的到来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会有意的排挤人才,使得大学毕业生来到基层也难有作为,难以在基层扎根。
  5、基层单位存在一些不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基层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用工制度不规范,也不办“三金”保障手续造成了大学生的正当权益得不到合法保护和保障,更挫伤了毕业生到基层的积极性。
  6、地方在贯彻国家关于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相关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三、政府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政策,以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完善相关政策,以鼓励何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满足何给与到基层工作的毕业生合理的物质利益需要和物质回报,对到基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如在创业优惠、生活补贴、公务员录用等方面,出台相关激励政策,给与一定的政策优惠。如内蒙古近期出台的政策,凡是到农牧层单位、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将获得薪酬或生活补贴,并依照国家规定办理有关的社会保险。如果是公益性岗位,还将获得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社会补贴。同时,内蒙古还规定具有基层工作经历或参加基层服务项目期满的高校毕业生,报考行政事业单位岗位、研究生时也将择优录取。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当地待就业人数和岗位的多少,以及基层岗位需求量,来具体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就业政策。
  (二)政府要建立灵活的人才选用机制
  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服务系统,建立综合网络平台,整合各类用人和求职信息,集中统一发布“人才天气预报”,开通就业服务信息网并与国家和省市网互联互通。加快毕业生就业服务网信息资源建设,尽快实现网上招聘和远程面试,为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提供更快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
  (三)引导下基层任教
  2009年12月2日《人民日报》提出,今年将招聘3万名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的“两基”攻坚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政府要适当的提高支教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待遇,改善基层大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在加强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引导的同时,必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彻底消除阻碍人才流动的制度障碍,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减少大学生在非正规部门就业的风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继续招聘大学生“村官”任职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要通过有效管理和服务使大学生村官下的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政府要把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作为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大事来抓,不断完善工作举措和配套政策,要加强岗位培训和工作指导,建立乡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的结对帮带制度,帮助他们熟悉农村政策,掌握发展农村经济,作群众工作的本领,让他们有事干,帮助他们干成事,使大学生村官队伍充满生机活力,鼓励和支持他们做创新创业的带头人,真正感受到农村也是一个施展抱负,增长才干的广阔舞台。
  总之,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面向基层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勇于到基层、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政府职能部门应尽力为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就业压力仅仅靠这些是不够的,全社会的关注才是这个问题的根本所在,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介入,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会得到合理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康志远.收益-风险约束与大学生基层就业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234-235.
  [2]李玉江,庞志华.破大学生基层就业之障[J].中国劳动保障,2009(09):33.
  [3]魏仕腾.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7):118-119.
  [4]杨光.浅析大学生基层就业[[J].大众科技,2006(1):
  187-188.
  [5]潘日泯,曾晓峰.大学生基层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78-79.
其他文献
期刊
近日,深圳市内衣行业协会会员大会暨年会于深圳蛇口希尔顿酒店海上世界宴会厅举行。内衣企业、全国各大院校、媒体,以及来自香港、佛山、中山、小榄、汕头、长乐等地的兄弟协
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加强中小学内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有关工作,首先简要介绍了加强中
【摘要】将营销理论与高校的大学生培养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普通高校大学生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需求现状,利用营销理论中的市场细分、产品定位、选择目标市场等,与普通院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行业定位、职业选择等对比研究,把推销技巧、促销策略引入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中,从而提高高校就业管理水平。  【关键词】营销理论;高校;就业管理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截止7月1日统计
Beijing Review recently went to the city of Pu’er in southwest China’s yunnan Province and a coffee plantation in the mountains nearby for a close-up look at China’s fast-developing coffee industry. B
期刊
当今时代,各省、市、地区的城镇化建设逐渐深入,建筑项目也逐渐变多,施工技术与建筑质量也在提高.但是,随着人们对于物质追求的价值观上涨,建筑行的各施工单位以及施工人员之
深基坑支护技术是一项古老而具有时代特点的技术课题.因其技术的综合性、复杂性、高效性、安全性、经济性而成为地基基础领域一个突出的技术问题.本文主要是结合基坑支护技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维复杂性、历史长期性的特点,基本决定了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的研究需要借助多种不同学科的相关资源.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需要中国精神与马克思主义
摘 要: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资源有社会资源、信息资源等,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为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提供有效保证。现实生活中,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认知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历史源于发展,又用于学习”的道理。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社会资源 乡土历史 历史教学  教学资源是教学
房地产是我国经济的引领行业,房地产建设的发展关系着城市的发展,随着土地价格的攀升,人工、材料等各项费用的增加,房地产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在保证项目工程质量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