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86-01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当今的化学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中学化学教学以知识、技能为重点的教学。淡化人文教育,忽略学生对社会、生活、就业等化学素质的需要,也严重地忽视了化学在技术研究和社会应用方面的问题,忽视人的愿望、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发展和需求。虽然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但对身边最基本的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社会和自然问题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经常有报道说某地方的某厂对周边造成严重污染,长期得不到解决,虽然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有关人员的人文精神严重扭曲是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培养的学生只有少数上大学,上大学的部分也只有少数的学生选择化学专业,从这一现实应该看出,中学化学的教学,除了加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外, 把化学知识和技能内化为学生的科学素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必要的。
2.培养人文精神是新课标的要求
课程标准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 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从这里的表述我们能看出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另外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3.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密切关联
人文教育和学科教育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学科教育,人文教育就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缺乏有效的人文教育,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对知识的追求将失去动力。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观察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前途命运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十分有益的,也是有效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1.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教育。
教材中关于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是十分有限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技术的进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料来源。如关于环境问题:准河工业污染问题;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近年来发生的“吊白块”事件、“矿物油”事件、“瘦肉精”事件、酸雨的危害、臭氧空洞问题等都是活生生的教材。
现代化学正影响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为人类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化学与交通、化通讯、能源、材料、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药品以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介绍化学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同时,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灾难,也有的是人为因素导致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向学生说明: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的考虑欠缺,人类正面临着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能源枯竭等严重的威胁。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多数是由于人类考虑问题欠佳导致的,也有人为故意造成。应让学生知道,这些问题的出现,有技术上的因素也有人的思想上的因素。要让学生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
2.有目的、有计划地介绍部分化学家的生平业绩,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介绍科学家生平及其重大成就,以及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绩,在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同时,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在诺贝尔、邓稼先、居里夫人、候德榜、门捷列夫等科学家身上,体现了科学探索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完美结合。进行德育教育,也是化学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3.结合化学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精神
科学活动的本质就是永无止境地探求未知、追求真理,它包括对世界的利用和改造,并由此增加人类的幸福和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人文事业。因此,科学活动的一些基本方法正是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好方法、好途径。
如:化学实验的方法本身就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实践—认识—实践。在实验教学时,要求学生充分尊重实验事实,向学生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教育;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规范操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不弄虚作假、臆造事实。当实验现象与自己所学理论不相吻合时,更要认真分析、寻找原因,大胆质疑,培养一丝不苟、务实求真的精神。
总之,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相互促进的。在这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除了对科学、经济、物质的追求外,还注重对精神和价值的追求,这对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不仅是科学的需要,更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当今的化学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中学化学教学以知识、技能为重点的教学。淡化人文教育,忽略学生对社会、生活、就业等化学素质的需要,也严重地忽视了化学在技术研究和社会应用方面的问题,忽视人的愿望、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发展和需求。虽然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但对身边最基本的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社会和自然问题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经常有报道说某地方的某厂对周边造成严重污染,长期得不到解决,虽然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有关人员的人文精神严重扭曲是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培养的学生只有少数上大学,上大学的部分也只有少数的学生选择化学专业,从这一现实应该看出,中学化学的教学,除了加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外, 把化学知识和技能内化为学生的科学素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必要的。
2.培养人文精神是新课标的要求
课程标准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 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从这里的表述我们能看出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另外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3.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密切关联
人文教育和学科教育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学科教育,人文教育就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缺乏有效的人文教育,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对知识的追求将失去动力。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观察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前途命运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十分有益的,也是有效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1.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教育。
教材中关于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是十分有限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技术的进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料来源。如关于环境问题:准河工业污染问题;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近年来发生的“吊白块”事件、“矿物油”事件、“瘦肉精”事件、酸雨的危害、臭氧空洞问题等都是活生生的教材。
现代化学正影响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为人类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化学与交通、化通讯、能源、材料、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药品以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介绍化学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同时,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灾难,也有的是人为因素导致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向学生说明: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的考虑欠缺,人类正面临着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能源枯竭等严重的威胁。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多数是由于人类考虑问题欠佳导致的,也有人为故意造成。应让学生知道,这些问题的出现,有技术上的因素也有人的思想上的因素。要让学生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
2.有目的、有计划地介绍部分化学家的生平业绩,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介绍科学家生平及其重大成就,以及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绩,在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同时,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在诺贝尔、邓稼先、居里夫人、候德榜、门捷列夫等科学家身上,体现了科学探索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完美结合。进行德育教育,也是化学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3.结合化学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精神
科学活动的本质就是永无止境地探求未知、追求真理,它包括对世界的利用和改造,并由此增加人类的幸福和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人文事业。因此,科学活动的一些基本方法正是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好方法、好途径。
如:化学实验的方法本身就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实践—认识—实践。在实验教学时,要求学生充分尊重实验事实,向学生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教育;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规范操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不弄虚作假、臆造事实。当实验现象与自己所学理论不相吻合时,更要认真分析、寻找原因,大胆质疑,培养一丝不苟、务实求真的精神。
总之,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相互促进的。在这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除了对科学、经济、物质的追求外,还注重对精神和价值的追求,这对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不仅是科学的需要,更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