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萨根论寻找地外智能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e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尔·萨根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大卫·邓肯天文和空间科学院教授。在此之前,他曾任职于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他的研究兴趣包括行星大气及表面的物理和化学、行星探索、地球生命起源以及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及探测方法。他与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行星探索活动关系密切,曾参与“水手”号、“海盗”号和“旅行者”号计划。一生著述颇丰,包括数百篇科学和科普文章,十几本著作,其中1973年出版的《宇宙联系:地外视角》获得当年的坎贝尔最佳科学图书奖,1977年出版的《伊甸园的龙:人类智能演变之猜想》获得1978年的普利策奖。以下,便是他关于寻找外星文明的论述。
  在人类整个历史上,我们一直都在思考着星球,遐想着人类是否独特,或者说,在黑暗夜空的某个方位会不会也有我们的宇宙伙伴像我们一样,在那里沉思冥想着同样的问题。他们可能以不同的态度看待自己和宇宙,在他们那里可能存在着奇异的生物、技术和社会。如果能够与一个截然不同的文明取得联系,那该是怎样一种前景啊!宇宙浩渺、古老,远远超出人类的普通理解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有点孤独,我们在思考自己这个微小但又极其精致的蓝色行星有没有终极意义,如果有,那是怎样的终极意义。搜寻地外文明就是为人类寻找一个可以普遍接受的宇宙环境,寻找地外文明的深刻实质就是寻找我们自己。
  在此之前,还没有人这么做过。不管人类曾经多么关心或者多么投入,还是没能解决基本问题。但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我们拥有了非同寻常的科技能力,使我们能够搜寻遥之又遥的远方文明,他们的发达程度或许与我们不相上下。这种能力被称为射电天文学,它需要单个的射电望远镜、群体的射电望远镜、敏感的无线电探测器、处理接收数据的高级计算机以及献身于此的科学家的想象力与技术。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射电天文学打开了一扇通往物理宇宙的窗口,如果我们努力得当,它也许能够给生物宇宙以光辉的启示。
  有些探索地外文明问题的科学家,我可以算是其中一员,试图估计银河系里高级技术文明的数量,也就是说,多少个社会能够拥有射电天文学。问题是,这样的估计再好也只不过是猜测。这里涉及星球数及年龄,这方面我们很了解;行星系统的丰富多样及其含有生命的可能性,这方面我们不太清楚;智能生命演变的可能性以及科技文明的寿命,这方面我们几乎什么也不知道。我们大家都算了算,得到的数字是:只在我们银河系就有100万个科技文明。这个数字大得惊人,只是想象一下这100万个世界的多样性、生活方式及其贸易,都是很令人兴奋的。可是在银河系中可能有多至2500亿颗恒星,即便有100万个文明,25万颗恒星中才有不到1颗拥有发达文明居住的行星。因为我们还不知道哪些恒星可能人选,所以要审查的恒星数量就非常庞大。因此,寻找地外文明可能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
  尽管有古代宇航员和不明飞行物的说法,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其他文明过去造访过地球,所以我们只能从远方寻找线索。在我们现有的远距离探测技术中,无线电是最好的。射电望远镜相对比较便宜,无线电信号以光速运行,目前还无法超过光速。利用无线电实现通信并不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活动:无线电是电磁谱的一大部分,银河系中的任何一个科技文明都会像我们一样发现无线电。
  首次收听可能的外星信号的认真尝试是1959年在美国西弗吉尼亚格林班克的国家射电天文台进行的。这个项目名叫奥兹玛计划,由康奈尔大学的弗兰克·德雷克组织,对邻近的两颗恒星——波江座的天苑四和鲸鱼座的天仑五——进行监测,时间持续了好几个星期,没有得到否定结果。
  此后,人类还展开了几个项目,但规模都不大,没有一个获得积极的结果。这些项目监测的恒星总数不到1000颗,这才是整个工程的1‰。
  然而有迹象表明,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加严肃认真的努力。由麻省理工学院的菲利普·莫利森主持的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次重大科学研究,非常强调对可行性和有利条件更加系统的调查,得出四大结论:
  ①开始认真搜寻地外文明既及时又可行;②可以利用适当的资源开展一次重大的项目,以便取得潜在的可观次级效益;③可根据需要建设高性能的大系统;④这种搜寻本质上应该是一种由美国牵头的国际合作。
  莫里森的报告中提出了广泛的选择,包括新型(同时也昂贵)的巨大地面或空间射电望远镜,但该研究也指出,如果能够开发更加灵敏的无线电接收器和精巧的计算机化数据处理系统,只要有适度的成本就可以取得巨大的进展。
  苏联曾有一个国家委员会专门组织搜寻地外文明,为此还在高加索建成直径600米的RATAN-600大型射电望远镜。随着射电技术的重大进步,科学界和普通民众对于外星生命理论的尊重也在与日俱增。的确,“海盗”号的火星之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另一行星上搜寻生命的努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接受其他高级文明存在的概念,他们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有大量的地外文明,为什么我们至今没有看到他们出现呢?试想一下我们的技术文明在过去10000年间取得的进步,再想象一下这样的进步如果持续几百万年甚至几十亿年,即便有比我们先进得多的文明存在,他们为什么没有生产出我们可以检测得到的产品、仪器和工业污染?他们为什么没有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对整个星系进行改造?
  而且,为什么没有外星人造访地球的明确证据呢?我们已经发射了缓慢的小规模的星际飞船:“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顺便携带着地球小小的黄金贺卡,某个拥有航空技术的星际文明也许会截获它。比我们发达的社会应该能够很方便地来往于星球之间,根本费不了多大的事。经过数百万年的发展,这样的社会应该已经建立了殖民地,而这些殖民地也应该能够开展星际旅行。为什么没有见着呢?人们不禁会推测,先进的地外文明恐怕为数并不多,或者因为我们是第一批出现的科技文明之一,或者因为所有这样的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注定要自我毁灭。
  在我看来,产生这种失望还为时过早,所有这些观点都依赖于我们正确地推测远比我们发达的生命的意图。如果仔细审视,我认为这些观点揭示了人类的许多自负和狂妄。比如说,我们为什么期望很容易地辨认非常先进的文明?比起亚马孙流域与世隔绝的社会,他们没有工具探测包围着他们的强大的国际广播电视通信,我们的情况跟他们又有多大不同?在天文学方面,也有多种不同的未被完全理解的现象。脉冲星的调制或类星体的能源是否来源于技术?或许宇宙中还存在星河伦理,规定不干预落后的或正在出现的文明呢。   也许现在还不适合接触,需要再等待一段时间,让我们自主决定是否毁灭自己,如果是的话,那得有充裕的时间付诸实施。也许比我们先进很多的社会已经获得了长生不老的能力,因此失去了星际漫游的动力。我们知道,只有未成熟的文明才有这样的欲望和冲动。也许成熟的文明不愿污染这个宇宙……还有一长串这类的“也许”,但是没有几个是我们有把握进行评估的。
  地外文明的问题在我看来是个完全开放的问题。就我来说,我认为如果在一个宇宙中只有我们一个技术文明,或者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文明,那要远比想象宇宙中充满了智能生命更难理解得多。幸运的是,这个问题的许多方面可以通过实验证明。我们可以对其他恒星系的行星进行搜索,可以在火星、木星和土星的卫星土卫六上搜寻简单的生命形式,然后开展更加广泛的实验室研究,探索生命的起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调查生物体和社会的演变。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进行长期开放的系统研究,只有自然才能裁定什么可能或什么不可能。
  如果银河系有1000000个技术文明,他们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300光年。光运行1年为1光年,这就意味着我们与距离最近的文明进行星际通讯的单向传送时间大约是300年,一问一答就是600年,所以我们说星际对话比星际独自的可能性要小,尤其是在首次联络前后。对于一个文明来说,在不知道自己的无线电信息能否被对方接收,而且即使接收对方会做出怎样的回复的情况下,仍然进行这样的探索似乎是相当无私的行为。
  但是人类的行为常常很相似。比如说,埋藏时间胶囊让未来的人去挖掘和发现,为了后代而撰书、谱曲、绘画。过去接收过这类信息因而获得帮助的文明,可能也想为正在出现的其他文明社会办点类似的好事。星际无线电通信所需的能量应该只是比我们稍微先进的文明所获能量的非常微小的一部分。这样的无线电通信可以是整个行星政府的活动,也可以是相对小规模的群组,或者是业余爱好者,或者是业余无线电发报员,等等。
  发送信息的文明与接收信息的文明之间虽然可能不会有预先的接触,但没有预先接触的交流也是可能发生的。
  要创造一条能被看出毫无疑问来自智能生命的星际无线电信息是很容易的事。比如说,调制信号由前12个质数——1、2、3、5、7、11、13、17、19、23、29、31——构成,这些数字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这样的信号基于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只能来源于生物。要想搞清楚这一点,既无须有发送和接收两个文明之间预先的协议,也无须防范地球的沙文主义。
  这样的信息必将是一种声明或灯塔信号,表明一个先进文明的到来,但是基本上没有表明其性质。灯塔信号也可能暗示了主信息的一个特定频率,或者可能表明主信息可以在灯塔频率更高的分辨率发现。即使对于拥有极其不同的生物和社会规范的文明来说,相当复杂的交流也不是很难的。比如说,可以传送算法语句,有些真,有些假,这样就可以把本来似乎很难交流的真假概念发送出去。
  但截至目前,最有希望的办法是发送图片。我们的信息可以由一个0和1的数列组成,或以两个相邻频率的音调,或以不同振幅的音调,或以不同的无线电电极化信号发送。0和1按照一定的规则交错排列就组成一种视觉模式,类似于富于想象的打字员用不同的字母编出的图案。阿雷西博天文台向太空发送的就是这样一个信息。当时,康奈尔大学在竞争国家科学基金,1974年11月举行了一个仪式,标志着阿雷西博抛物面天线的翻新。这个信号被送往称之为M13的球状星团,那里大约有1000000个单独的太阳,因为举行仪式的时候这个星团正好在正上方。因为M13距离我们24000光年,这条信息需要24000年才能到达那里。如果那里有人接收,我们得等到48000年以后才可能收到回音。阿雷西博信息显然不是作为星际交流的一次严肃认真的尝试,而只是地球上无线电技术惊人发展的标志。
  被译解的信息形成一幅象形图,其内容大致为:“在我们这里,从1~10是这样数的。这里有5个原子:氢、碳、氮、氧和磷,我们认为这5个原子很有趣或很重要。这里有一些组合原子的方式,我们认为很有趣或很重要:胸腺嘧啶、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的分子,和一个由糖和磷酸盐交替的链。这些分子构建的模块放在一起就组成DNA的长分子,其链中大约有40亿个链环。这个分子是一个双螺旋,对信息中央的那个看上去笨拙的构造来说很重要。这个构造的高度是14个无线电波长。在我们这个星系的第三颗行星上,大约有40亿这样的构造。这个星系总共有9颗行星,最外围1个小行星,然后4个大行星。这条信息通过2430波长或直径300米的射电望远镜带给您。不胜荣幸。”用许多类似的图像信息,相互之间保持一致协调,两个从未谋面的文明之间的星际无线电通信很可能会实现。当然,我们时下的目标不是发送这样的信息,因为我们还很年轻,还很落后,我们想多听一听。
  探测来自太空的无线电信号将说明科学家和哲学家所关心的自史前以来的许多问题,这样的信号将表明生命的起源并不是一件极不可能的事。它将会暗示,经过几十亿年的自然选择,简单的生命形式一般都会演变为复杂的智能形式,就像地球上一样,而且这样的智能形式通常要产生先进的技术。但是,我们接收到一个与我们有着相同技术水平的文明发送的信号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比我们稍微落后的社会根本就还没有射电天文学。最有可能的信息来自远比我们优越的技术。因此,即使在破译这样一条信息之前,我们也将获得弥足珍贵的知识:可以避开我们正在经历的技术青春期的危险。
  有些人看到地球上的那些全局性问题,如民族之间的对抗、核武器、越来越多的人口、贫富悬殊、食物和资源的匮乏以及我们对自己这个行星自然环境的随意破坏,就马上做出结论,认为我们生存的系统突然变得不稳定而且注定要崩溃。有些人相信我们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人性仍然处于童年,总有一天我们会长大成人。从太空里只要传来一条消息,就说明我们能够顺利通过技术上的青春期,因为发送这个信息的文明毕竟幸存了下来。在我看来,这样的知识可能才是无价之宝。   接收到星际信息的另一个可能结果,就是加强地球人类和其他星球人类之间的纽带。其他星球上的生物体一定有着不同的演变轨迹,他们的化学和生物学,很可能还有他们的社会组织,与我们地球上的情况肯定有极大的不同。因为我们共有同一个宇宙,共享着物理定律、化学定律以及天文学规律,所以我们会与他们进行交流。但是,从较深层次来说,他们可能总是与我们不同。而且一旦我们认识到这些差异,我们地球民族之间的仇恨就会枯萎。这是因为,拿我们地球人与所有外星人之间的差异来比较,地球人类不同种族、民族、宗教和性别之间的差异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如果这个信息通过无线电传播,那么发射和接收的文明至少在无线电物理学的细节上具有共性。许多科学家就是从物理科学的共性出发,期待着破译来自外星文明的信息。没有谁能够聪明到详细预测这样的破译结果,因为没有谁能够聪明到预先理解这个信息的性质。既然这条信息可能来自远比我们先进的文明,他们从一个相当不同的智能视角出发,必定会有令人大吃一惊的物理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见解。
  破译这样一条信息很可能需要好几年,甚至几十年,这个解读过程可以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放慢速度,以保证仔细认真。有人担心来自先进文明的这样一条信息会使我们失去信心,因为已经有人因未能成功而失去自己发现的主动性。但是我要强调,如果我们发现星际信息无礼,我们完全可以忽略它。我们很少有人拒绝接受学校教育,这是因为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给我们还不知道的学问。如果我们接收到一条信息,没有必要非答不可;如果我们选择不予回复,发送信息的文明就无法确定远方小小的地球已经收到并理解了他们的信息。接收并破译来自深层太空的无线电信息似乎不但不会对人类造成多少威胁,反而很有希望给全人类带来实际利益和哲学思想上的变革。
  早期的信息可能会包含避免技术灾难的详细规定,以便人类顺利通过技术上的青春期而臻于成熟。来自先进文明的信息也许会描述怎样的文化演变路径能让智能种族走向稳定和持久,还有哪些路径可能会通向停滞、退化或灾难。也许地球上有直截了当的办法解决食品短缺、人口增长、能源匮乏、资源缩减、污染和战争,只是还没有找到而已。当然,谁也不能保证这就是星际信息的内容,但是忽略这种可能性是不可取的蛮干。
  不同文明之间肯定有一些差异只有获得许多文明演变的信息之后才能看到。因为我们与宇宙其余部分之间存在的距离,我们只知道自己这个文明的演变信息,而这个信息最为重要的部分,即未来,却仍然不得而知。人类文明的未来取决于接收和破译星际信息的可能性也许不大,但还是有的。
  如果我们长期专心致志地搜寻外星文明,但以无果而告终那该怎么办?即使如此,我们的功夫也不会白费。到那时,我们已经开发了相当重要的技术,可以将其运用到自己文明的其他许多方面,这将大大地增加我们的物理宇宙知识,更加准确地认识我们这个种族、我们的文明以及其他行星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这是因为,如果宇宙的其他地方缺少或干脆没有智能生命的话,我们就会认识到我们的珍贵性和价值。
  这样的发现将比任何其他作为都能强调我们对自己后代所肩负的责任:在全面的搜寻之后,如果我们得到的是否定结果,对其最可能的解释是,社会在没有先进到足以建立强大的无线电通信之前要消灭自己。因此,组织搜寻星际无线电信息以及搜寻结果很可能会对人类生存条件的整体产生巨大的影响。
  可是,如果我们不下大力气去收听,就不会知道这样的搜寻有什么结果。文明也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努力取得联系并成为松散的星际联盟新成员;另一类不努力或不愿努力去尝试,因此不久走向衰亡。
  以我们的现有能力和相对适中的成本,要想为人类未来带来希望,这恐怕是我们目前唯一能够想到的伟大事业。
其他文献
有时候我和别人开玩笑,说如果物理学是研究时间之本质的学科的话,那么地质学、古生物学就是研究时间之表象的学科。一般人眼中的时间是线性前行的,今年20、明年21,五年计划、十年规划,阶段与阶段之间是相加的关系。可是地质学的时间概念却是对数的,分成不同的尺度,一层层的时间单元——宙、代、纪、世、期、时,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地球的各种变迁在不同的时间尺度里,模式也不尽相同。  哈佛大学已故的古生物学家斯蒂芬
期刊
在1947年7月4日,住在距罗斯韦尔西北方120千米处的农场主麦克·布莱索听到比雷声还大的爆炸巨响。7月5日,他发现农场方圆400米内散布着许多特殊的金属碎片。7月7日,杰西·马西尔少校和另一个军官到现场调查,并装了一大堆东西带回基地检验。7月8日,住在索科罗的一位土木工程师葛拉第声称在出事现场发现了一架金属碟形物的残骸,直径约9米,有好几个尸体分散在碟形物里面及周围的地上。  当地报纸《每日纪事
期刊
在二战后期,美国飞行员在海上飞行时都会携带一些小金属球,如果飞机不幸被击落而跳伞,落到大海上,穿着救生衣无助地漂荡,就要在海里扔一颗金属球。这些美国大兵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日本、德国军方得到这些小球后,切开一看,里面除了空气什么也没有,也不知道这些“秘密武器”是干什么的。  这个“秘密武器”就是莫里斯·尤因的救命球。他曾经担任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地震学会主席,在地震波、海底地形、地球板块构
期刊
1  在1.8万年前的冰川时期,海平面下降了100米,许多中国大陆的生物为了避寒,从海平面下降后露出水面的台湾海峡进入台湾,包括泰雅晏蜓的祖先。而在冰川时期结束后,地球变暖,台湾海峡被海水淹没,许多来到台湾高山的物种成为冰川时期结束后的孑遗生物。  蜻蜓是昆虫中历史悠久的一目,已在地球上生存了3亿年,当恐龙和鸟类还没有出现在地球上时,蜻蜓曾是天空飞行动物的主宰。  由于冰河向南侵袭,许多北方温带地
期刊
1  U档案编号:NO.100  目击地点:英国.兰开夏郡  时间:2010年2月连续3天,每天21时  地点:英国.兰开夏郡  白天∕夜晚:晚上  目击人数:1人  持续时间:25秒  飞行物形状:球形  飞行物颜色:明亮的白色  飞行物距离:7000米左右  飞行物高度:大约170米  飞行物数量:3个  飞行物大小:感觉实际体积比空间站大,我用手掌做了参照,大概和拇指指甲一样大小  周围环境
期刊
1  英国UFO研究专家马克·波德萨一向对“外星人劫持事件”持怀疑态度。但是,在1996年对澳大利亚一位叫凯莉·卡希尔的25岁知识女性进行采访后,他改变了看法。以下内容主要来源于波德萨对卡希尔的专访,一小部分源自卡希尔写的书《遭遇》。  1993年8月7日傍晚,凯莉和丈夫安德鲁开车前往墨尔本东部的丹顿农访友。当他们沿着巴加芙-哈勒姆路到达巴拉芙南郊时,凯莉发现在后面的小牧场有一圈橙色的光,但没觉得
期刊
广东读者张菁问:所有的光都具有波粒二相性吗?那灯泡里面的光子是怎么跑出来的?为什么灯泡的光不热,太阳的光就热呢?  答:所有的光都具有波粒二相性。在2012年11月出版的《科学》杂志中,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物理学家阿尔贝托·佩鲁佐利用光子分离器使一个光子纠缠另一个光子,通过对第二  个光子的检测,证实了光子同时表现出波和粒子的特性。  第二个问题:从经典角度讲,任何粒子,只要它有一定的动能,都有一定
期刊
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约离今天巴格达市区250千米的乌鲁克曾是古代苏美尔民族的一座雄伟壮观的大城市,面积5500平方千米。乌鲁克是古代第一座大都市,在这里,苏美尔民族的文化得到了高度发展,5000年前就有了自己的文字。  乌鲁克城墙的兴建  《吉尔迦美什史诗》于公元初已经失传,有关的楔形文字史料也已遗失。一直到19世纪中叶,这部苏米尔-巴比伦文学历史上最为杰出的作品,才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  英国
期刊
对你而言,“时间”和“空间”意味着什么呢?也许在你想象的画面中,空间是寒冷冬夜里繁星点点的浩瀚苍穹,又或许是裹着星条旗拖着金色尾巴的火箭将神采奕奕的航天员送入孤独的卫星轨道时,身後留下的一片空虚。而时间也许就是手表上滴答作响的时针,抑或是随着太阳第50亿次向北倾斜中,慢慢变黄的叶子。古往今来,我们都在这个蓝色星球上生活着,直观地感受着时间和空间。  19世纪末,人类在好似没有任何关联的几个领域内相
期刊
在2013年2月15日,一颗直径约15米、重达7000吨的陨石以每秒约18千米的速度冲进大气层,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地区坠落。其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0颗原子弹,地球由此遭遇了百年来最大的一次陨石冲击,俄罗斯当地逾千民众也因此受到伤害。这一事件让更多的人发出疑问:这样的“天外来客”哪天会造访我们居住的城市?现有技术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地球的安全?面对这次陨石落地的巨大冲击波,科学家又在想些什么、做些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