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拜天:专栏作家;Time Out中文版网络总监;严肃的跨性别主义者:反生殖,反消费,反污染。专栏文章遍布中国各大主流、新锐媒体,文风浩荡,文辞独特--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场合见多了,人也就见得多了,必然非人也见得多。但是绅士不多见,“山寨绅士”、“疑似绅士”却满世界流窜。于是更加坚定了认识的人越多,越喜欢狗的信念。
什么是绅士?绅士绝不是指有钱有闲就有脸了——所谓“钱是钱,范是范”。有钱有闲的伪绅士即使吸着雪茄,喝着法国红酒,穿着名牌,戴着钻表,定做汽车……也只能叫装洋相!
而那些对文化、艺术、历史、哲学有一定造诣,有闲情逸致和高雅情趣,即使腰包不够爆发,却有宽广仁厚的胸怀的人,我们就尊称其为绅士。
一说“绅士风度”都知道是对英国男性行为举止、文明礼貌、尊重女性等一系列行为规范的总称。(就跟其他国家没有男性、其他国家的男性不是源产自女性一样。)
中国本土产品原是乡绅:乡绅阶层是儒家文化最可靠的信徒,特别是在朝代更替,皇权易主的年代,乡绅捍卫儒学的决心和勇气更胜官吏一筹。这种对儒学长期不变的情有独钟,奠定了乡绅阶层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文化地位。
他们在封建社会是真正维持某个地方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伦理秩序的主导力量,也是当地精神文化和各种物质利益的总代表。
乡绅阶层的文化地位还与自身组成成分有关。乡绅中的一部分人是通过科举考试、退任或已在乡村休闲的官员。这些人一生中曾经有过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都与对儒学的虔诚和追求紧密相连。他们从科举制度中得到的不仅是入仕之途,同时也以此作用于儒学的发展,无形中影响着周围的人的文化价值观乃至社会价值观,于言于行,“都有一套规矩,有声有色”。
时代不同了,绅士不一样。新生的财富阶层,所谓中国的上流社会正遭遇一个十分尴尬的阶段,他们非常想仪态万方,却不知道如何穿着打扮;他们想受人尊重,却不知应该先从尊重他人开始;他们想显示自己的知识和尊贵,却不知贵在心灵不需张扬。绅士其实不在外表,更不在于您腰包何等饱满。
最看不得的一种品种就是“西洋绅MIX乡绅”之流,玩起了中西合璧:“洋装虽然穿在身,他心依然是乡绅心,他的祖先早已把他的一切烙上余孽印”——名正言顺地纳妾娶小,从元配发妻之外的二姨太,恨不得一直排到第几十名姨太太。正所谓,取其糟粕,去其精华,乃不知自己为何物。
约翰·亨利·纽曼在《大学理念》中说道:“从不使他人受苦之人几乎成为‘绅士’一词的定义”。“他与周围的一切保持和谐而不是凸显自己。”
“他最大的愿望是使每个人身心愉悦。他关心身边的所有人:温柔地对待羞怯者,亲切地对待陌生者,宽容地对待无知者。”
“施人以恩,绅士从不放在心上;受人之惠,他却念念不忘。除非迫不得已,他从不谈及自己。”——这种对绅士品质的概括,非常接近中国古代儒家的理想。西方之绅士,正如中国之君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就是这种温暖的感觉。
羽西曾经在她的一本书里这样定义绅士:在各种场合知道怎样做出适当的行为,穿上正确的衣服以外(这只是表面的一部分),一个真正的绅士,就像英文gentleman一样,先是一个gentle的人,会为别人着想,尊重他人,有爱心,诚实,永不欺骗别人,永不伤害别人,有文化,有风度,有奉献精神。
不管“西洋绅”还是“乡绅”,还都算是社会“闲达”人士,跟经济基础无关,君子风范才是作为一个“绅士”的大前提。
正所谓:绅士者,权重者不媚之,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貌恶者不讳之,强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从善者友之,好恶者弃之,长则尊之,幼则庇之,为民者安其居,为官者司其职,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此君子行事之准。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先做个方正的人,然后才可以说:我不是绅士,就是去往‘绅士’的路上。
场合见多了,人也就见得多了,必然非人也见得多。但是绅士不多见,“山寨绅士”、“疑似绅士”却满世界流窜。于是更加坚定了认识的人越多,越喜欢狗的信念。
什么是绅士?绅士绝不是指有钱有闲就有脸了——所谓“钱是钱,范是范”。有钱有闲的伪绅士即使吸着雪茄,喝着法国红酒,穿着名牌,戴着钻表,定做汽车……也只能叫装洋相!
而那些对文化、艺术、历史、哲学有一定造诣,有闲情逸致和高雅情趣,即使腰包不够爆发,却有宽广仁厚的胸怀的人,我们就尊称其为绅士。
一说“绅士风度”都知道是对英国男性行为举止、文明礼貌、尊重女性等一系列行为规范的总称。(就跟其他国家没有男性、其他国家的男性不是源产自女性一样。)
中国本土产品原是乡绅:乡绅阶层是儒家文化最可靠的信徒,特别是在朝代更替,皇权易主的年代,乡绅捍卫儒学的决心和勇气更胜官吏一筹。这种对儒学长期不变的情有独钟,奠定了乡绅阶层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文化地位。
他们在封建社会是真正维持某个地方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伦理秩序的主导力量,也是当地精神文化和各种物质利益的总代表。
乡绅阶层的文化地位还与自身组成成分有关。乡绅中的一部分人是通过科举考试、退任或已在乡村休闲的官员。这些人一生中曾经有过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都与对儒学的虔诚和追求紧密相连。他们从科举制度中得到的不仅是入仕之途,同时也以此作用于儒学的发展,无形中影响着周围的人的文化价值观乃至社会价值观,于言于行,“都有一套规矩,有声有色”。
时代不同了,绅士不一样。新生的财富阶层,所谓中国的上流社会正遭遇一个十分尴尬的阶段,他们非常想仪态万方,却不知道如何穿着打扮;他们想受人尊重,却不知应该先从尊重他人开始;他们想显示自己的知识和尊贵,却不知贵在心灵不需张扬。绅士其实不在外表,更不在于您腰包何等饱满。
最看不得的一种品种就是“西洋绅MIX乡绅”之流,玩起了中西合璧:“洋装虽然穿在身,他心依然是乡绅心,他的祖先早已把他的一切烙上余孽印”——名正言顺地纳妾娶小,从元配发妻之外的二姨太,恨不得一直排到第几十名姨太太。正所谓,取其糟粕,去其精华,乃不知自己为何物。
约翰·亨利·纽曼在《大学理念》中说道:“从不使他人受苦之人几乎成为‘绅士’一词的定义”。“他与周围的一切保持和谐而不是凸显自己。”
“他最大的愿望是使每个人身心愉悦。他关心身边的所有人:温柔地对待羞怯者,亲切地对待陌生者,宽容地对待无知者。”
“施人以恩,绅士从不放在心上;受人之惠,他却念念不忘。除非迫不得已,他从不谈及自己。”——这种对绅士品质的概括,非常接近中国古代儒家的理想。西方之绅士,正如中国之君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就是这种温暖的感觉。
羽西曾经在她的一本书里这样定义绅士:在各种场合知道怎样做出适当的行为,穿上正确的衣服以外(这只是表面的一部分),一个真正的绅士,就像英文gentleman一样,先是一个gentle的人,会为别人着想,尊重他人,有爱心,诚实,永不欺骗别人,永不伤害别人,有文化,有风度,有奉献精神。
不管“西洋绅”还是“乡绅”,还都算是社会“闲达”人士,跟经济基础无关,君子风范才是作为一个“绅士”的大前提。
正所谓:绅士者,权重者不媚之,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貌恶者不讳之,强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从善者友之,好恶者弃之,长则尊之,幼则庇之,为民者安其居,为官者司其职,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此君子行事之准。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先做个方正的人,然后才可以说:我不是绅士,就是去往‘绅士’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