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静与猫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lan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小静那年,她23岁。小静有一双漂亮的眼睛,很清澈,一说话,带着浓重而纯粹的天津乡音。我特爱学她说天津话:“干吗?”“为吗?”“真哏儿哎!”
  在一次朋友组织的K歌中,小静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他人都争当“麦霸”,只有小静默默地坐在包间一角,静静地听着,像她的名字。她腼腆地说,自己的普通话说不好,怕唱歌露怯。原来,小静家境挺苦,中专毕业后,找到一家用人单位工作了几年。但是,收入不高,让小静萌生来北京打工挣钱闯世界的想法。于是,带着自己省吃俭用的几千块钱,就来北京找工作了。只可惜,受到文凭的限制,还没有找到理想的落脚点。
  歌会结束,已经是午夜时分,我和朋友驾车送她们回租住的地方。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当大家乱哄哄地起身要出门的时候,小静悄悄地把大家点餐送来的没吃完的饺子,悄悄地装进塑料袋里,放进了背包内。
  小静住的地方,在一条黑黢黢的平房区小巷的尽头。车子停到了她“家”门口,小静依旧腼腆地邀请我们进屋坐坐。我和朋友也是好奇这些北漂族的生活状态,便随着小静进了屋。小静刚刚迈步进屋,按亮电灯,就听见嫩嫩地一声“喵”,一只小猫不知从哪儿蹿出来,围着小静摆动着尾巴,叫个不停。小静连忙蹲下身,从包里取出那些剩饺子,用手掰碎了,放到门边地上的一个小碗里,招呼道:“小花儿,看姐姐给你带回了吗?好吃的!”小静照顾小猫的这工夫,我环顾了一下这间屋子,太简单了,如果没有门,跟住在火柴盒里没区别。“你……就住这儿?”小静擦擦手上的油,眼睛还是注视着小猫。我又看到桌上放的方便面,有空的,也有还没开封的。我问:“你平时就吃这些?”小静点点头,随即高兴地说:“今天小花儿总算吃到肉了。”小静说,有天正打算出门找工作,开门就看到了小花儿孤零零地躲在门口,“想都没想,我就把它抱回来了。有我吃的,就有它一口。”小静的眼睛在昏暗的屋子里显得特别亮。我们答应小静帮她找工作,希望她未来能好好的。
  大约半年后,我和朋友找了一份公司前台的工作,打算告诉小静。电话打过去,小静很高兴的样子,当听说我们为她找到工作的消息之后,马上说道:“谢谢啦,不用啦,我现在在一家夜店工作,挺来钱的!”她的天津口音还那样。我问小花儿还好吧?她说:“每天上班特累,照顾不过来,我就把它……放院子里了,谁爱养谁养吧。”她话锋一转,“我换新住址了,比原来那地儿好,有空来坐坐。”我应了一声,挂了电话。手机收到了小静给我的新地址,我看都没看,直接删掉了———从她遗弃小花儿的那一刻,我們就不会再联系了。
其他文献
期刊
我们浙江第一批紧急医疗队,一共有130多个医护人员,年初二凌晨到达武汉。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大家带着急迫而又担心的复杂心情,进入了武汉四院的隔离病房中。武汉四院共10个病区,一开始,我们接管2个,随着病人的增加,现在共接管了3个……  生离死别时的大爱  在武汉四院工作了将近两周,我印象最深的患者,是一个47岁的男性。他在病房里20多天了,呼吸急促,氧饱和度才80多一点,正常人85以下就要死了。但
期刊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语出《诗经》,全诗如下: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遇到“鼠辈”,怎么办?听这首诗的,问他“不死何为?”“不死何俟?”“胡不遄死?”这“鼠辈”得是做了多招人恨的事啊?  这段时间,看了一部电视剧———《新世界》,里面有一个叫“铁林”的人,大概就属于这样一种人吧。  一开始,铁
期刊
王二龙忽然想起了大学毕业那年春节带女友第一次回家的往事。  王二龙和女友小秦是省城某重点大学的同班同学,小秦的家在省城,是大城市,二龙的家在该省南部山区的一个小县城附近,跟城市人不沾边儿。  也许全班男同学中只有二龙觉得小秦好看,于是二龙决定春节带小秦回家,让父母和兄长王大龙看看,毕竟再丑的“媳妇”也要见公婆呀。  其实,二龙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确实很喜欢小秦,可又隐约感觉小秦有些地方不对劲,
期刊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期刊
清早病房阳台上落了几只鸽子咕咕直叫,把满婶从睡梦里叫醒。外面大亮了,她伸出的一只脚惨白浮肿。她浑身发抖,就像被自己的眼泪泡透了。窗外的资江和天连接之处,有船只在“呜呜”地拉笛。她清楚地记得,那天得知满爷走了后,她没哭没闹,却疯掉了,把丈夫满爷的书付之一炬……当她点燃起第一根火柴时,她嘶吼道,“何必读那么多的书啊,是书害了你!”瞬间,她被浓烟包裹了。邻居们把她抢救出来时,已是奄奄一息。  腹有诗书气
期刊
我在北师大附中上学时,教过我父亲的老一辈先生都还在教学。这些老先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礼貌在先。每当与他们迎面相逢,总是猝不及防地先被老先生讲了礼貌,真是让我诚惶诚恐。论辈分,我是应该叫他们爷爷的。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以身作则的老师非常幸运,老师如此礼貌,学生自然上行下效。想要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教授礼仪是门重要的课程。学习礼仪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最后习惯成自然。老规矩也是礼仪,体现的是个
期刊
笔者第一次与梁艳近距离接触,还是在201 4年秋的一个早晨,那天,微凉的空气中,泛着怀旧的气息。将满53岁的她,依然爱笑,一如30年前,她在赛场上,笑着打球的模样。作为中国女排“五连冠”唯一全部参赛的队员,梁艳与那段辉煌的历史,至今为许多老球迷怀念。  “当运动员时,站上冠军领奖台就是最大的幸福。但是人不能一直沉浸在回忆中,我喜欢翻过那一页,去尝试和享受人生的不同角色。”梁艳的直爽不减当年。  打
期刊
叶乔波是原中国女子速滑运动员,她在1992年举行的第十六届冬奥会上,为中国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可以说“乔波精神”,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鼓舞了无数为梦想努力奋斗的人。  “乔波精神”激励几代人去拼搏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最早对冬奥会认识是怎样的?  叶乔波(以下简称叶):1979年,中美建交。当时,离第13届冬奥会开幕已经很近了,国际奥委会希望中国能尽快组队参加这届冬奥会。那时,我们的运动
期刊
他是文物鉴定大师,做古瓷鉴定已70多年,被称为“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他阅宝无数,却没有一件私人藏品。他从来不接私活搞鉴定,是中国收藏界一面旗帜。如今96岁高龄,仍耳聪目明,每天坚持到故宫南三所办公室处理案头工作,同时“与年轻人谈谈,学点新知识”。他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他就是耿宝昌。  学艺孙瀛洲  耿宝昌,1922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束鹿(今辛集市,归石家庄市管辖)。1936年在北京“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