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我省职业教育与社会就业的良性机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w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省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目前正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面临诸多的新课题。为了促进我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与社会就业的良性机制势在必行。本报告以郑州华信学院办学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列举办学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教学对策,总结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复制性的办学、就业经验,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 设置特色专业,创新教学和职业技能学习的方式
  华信学院主要根据企业生产建设的发展、用工计划设置专业,实施就业可行性调研、论证,适当更新、调整专业设置。依据这个原则,现学校设置的专业主要形成八大类49个骨干专业。在专业设置具有多样性、灵活性。主要有医药类5个专业,机电类8个专业,管理类6个专业,经济贸易类5个专业,建筑类7个专业,语言类4个专业,计算机类8个专业,艺术类6个专业。这些专业的设置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灵活性、多样性,使职业教育充满活力和吸引力。
  1 整合教学队伍,创新开放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为此华信学院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由华信集团公司企业的经济师、会计师、审计师、药剂师、主任医师、工程师组成,参与审定教材和教学活动,缩短教学与实践的差距。如,新郑市宝恒皇宫大酒店总经理定期到学校为学生们讲授酒店礼仪的课程。学院教师每年定期到集团公司相应的岗位进行体验学习,搜集各方面发展的最新信息和变化,对其教授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
  创造特色型教学模式。华信学院2006年启动了“校企结合、订单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对于紧缺和特殊专业,和企业签订长期委托培养协议,课程设置针对性强,学生的角色能够得到较早定位。如,华信学院与苏州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青岛海尔集团、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新郑市人民医院、北京华夏明珠宾馆、郑州蓬莱阁大酒店等大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实现了“出口”拉动“入口”的效果。
  2 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华信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就业创业能力。据统计,华信集团公司职工队伍中绝大多数技能型人才是由郑州华信学院培养和培训的,他们在华信生产和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有数据显示,在华信集团公司历年举行的技术比武活动中,各类工种获奖人员中80%以上是华信学院培养的毕业生。
  3 开展企业培训,更新教学内容
  华信学院运用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方法,对在职工进行继续教育,按照“企业出题目,学校做文章”的市场导向性模式,采取委托办学,定向(定单)培训,合作开发等方式,为企业培养急缺人才。如,华信学院与卓峰药厂、皇宫酒店等合作,专门开设“制药班、酒店管理班、药物营销班、正弘建筑班”。华信学院与武汉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在学校设立研究生教学点,为企业培养一线管理干部。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企业发展和职工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密切了学校和企业间的关系和信任度。
  二 转化思想意识,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1 树立远大理想和事业心
  华信学院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事业心,为此在就业指导和就业观念转变的教育中做好思想输导工作,鼓励和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面对基层人才匮乏的状态和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工作指示。每年,由学校推荐就业办公室、团委、学生处共同牵头,组织和发动毕业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支援贫困县”专项活动,毕业生参加此项活动并扎根基层。对于到基层就业和创业的毕业生,学校还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咨询和服务,对于他们的人事档案、户口及党团关系,学校全面负责代为妥善管理。据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明,学校的每届毕业生平均有35%的人在基层就业。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开展,减轻了学校的就业压力,同时,也为社会基层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2 形成国际化思维
  华信学院教学与国际教育接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国外教学资源及教育模式。华信学院、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马来西亚城市理工大学、荷兰撒克逊应用技术科技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开设了合作办学专业。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到国外学习,学习结束后,获得国外相应大学的学位证书,毕业后可直接申请留在该国家工作,或申请攻读硕士学位,也可直接回国就业。学校曾与新加坡美罗国际集团、樟宜机场、希尔顿酒店等公司签订了海外就业协议,华信学院的学生通过该渠道顺利实现海外就业梦想。
  3 促进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华信学院转变办学思维,把教学与科技成果服务社会紧密相联系。2009年,创建中原华信商贸集团——郑州华信学院科技园,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加速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园将逐步成为一个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基地。科技园的建立实现了学校和集团下属企业的互动和共赢。
  三 建立健全就业机制,多方位开拓就业市场
  1
  强化就业信息服务,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
  华信学院每年划拨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建立就业网站、就业信息查询室、就业资料室等,学校广泛收集需求信息,开展毕业生供需见面和双选活动,并建立就业信息员制度。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规范、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华信学院设立驻外就业服务办事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是学校毕业生重点就业区域,为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水平,学校划拨了专项经费,派专人在宁波、深圳、上海、青岛分别设立了“郑州华信学院毕业生就业服务办事处”,为毕业生到长三角、珠三角一带求职提供求职住宿、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就业维权等服务。
  为了进一步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2009年,华信学院打造“225名企就业工程”,要在2年内和省内外200家名企建立联系,输送出5000名毕业生到这些名企就业。学校推荐就业办公室制定了目标责任,争取用2~3年时间完成“225名企就业工程”。依据学校开设的专业,分别对省内外相关企事业单位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调查分析,拟定省内十八个地市实习就业单位为420家,省外包括青岛、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深圳、东莞、福州,厦门等十几个地区180家。其中省内百强企业初选58家,中国五百强企业省外选定82家,从中选出200家合作单位。学校已和160多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225名企就业工程”以2年为一个周期,不断持续下去。   2 搭建创业平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华信学院为学生自主创业搭建平台,2007年在校园内开展了“大学生创业先锋园”项目,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学院邀请数十位省内外企业家、创业典型、学者到学校做创业报告,讲解创业项目选择、资金运转、企业管理、风险控制等创业知识,鼓励学生勇于创业,积极应对创业的挫折。4年中,学校共举办创业报告213场,参加学生人数达两万余人次。经过实践,学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校生的创业能力显著提高,毕业生自主创业也涌现出了很多典型事迹。王华伟,2008年毕业于郑州华信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郑州市淮河路开了一家手机店,经过不断努力,手机店效益得到很大提高,并于2009年夏进行资源整合,加盟了迪信通,到目前为止已经开了3个分店:淮河路店、华山路店、紫荆山店。三个店铺运营良好,年收入保守计算达10万元以上。曹培,2009届毕业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之路,经过一年的打拼,曹培带领着他的团队成立了“郑州盛世恒为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万元。目前公司运营良好,年收入不低于20万元,据曹培的助理讲,该公司预计2012年准备成立分公司。
  3 帮助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
  学校对于残疾毕业生、家庭困难毕业生和其他一些特殊群体学生采取了多项就业安置措施,学校专门制定了《帮助特殊群体就业实施办法》,由推荐就业办公室、团委、学生处、各院(系、部)共同参与组织实施,在就业指导、提供就业岗位、就业能力培训等方面采取“一对一”的服务,并给予适当的求职经济补贴,切实把党和政府及学校的关爱落实到帮助特殊群体毕业生身上。由于学校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学校从未出现一个特殊群体毕业生无业可就的情况。也正是由于这些措施的实行,使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工作比较满意,与母校的感情也愈来愈深。
  4 积极反馈就业信息,形成就业体制的良性循环
  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是华信学院获取毕业生质量信息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及时了解人才市场对专业建设,课程质量,更新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要求,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比较详实完善的参考意见。为不断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集团各子公司建立了完备的毕业生质量反馈体系,学校每月都要到各单位进行走访,在调查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同时,各单位还会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向学校提出人才培养建议,从而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四年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2008年为97.85%,2009年为98.11%,2010年为93.57%,2011年截至目前为88.63%,毕业生工资待遇在1500元以上占87.43%,就业稳定率达80%以上,全面实现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双高目标。
  总之,社会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郑州华信学院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校企一体、产教结合、资源共享”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健全人格+复合专业+实践技能”实用型技术人才,为职业教育与社会就业的良性机制建立提供了很多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具有可操作性、复制性。在职业教育办学的过程中政府的干预与政策支持至关重要,尤其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职业学校毕业生成为社会上相对劣势的就业弱势群体,急需要政府给予职业学校以政策、资金上的引导、扶持,使职业教育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合群.职业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崔炳建.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与探索: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优秀成果[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3]张光辉.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4]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理论与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一调查背景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学校“教学质量建设年”工程深入开展,进一步了解我院师范类毕业生的具体状况,主动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进一步密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全面收集毕业生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内容  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院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以准确数据反馈我院毕业生的
期刊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  网络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一定的网络设施和相关的媒体资源,通过多种途径,自主获取信息,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1]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化和个性化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支持。  首先,网络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学习对教师知识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学习资源成为影响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计算机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用
期刊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推进。2011年9月,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达2560万人,他们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通过实际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健身运动意识和疾病预防知识的欠缺令人担忧,亟须把健康促进作为高等教育重要内容,加强高等院校健康教育。  加强高等院校健康教育意义重大。青年时期的体育锻炼与健康促进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值得做的人力资本投资之一。重
期刊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外国留学生数量逐年在急剧增加。据统计,2011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与2010年相比,同比增长了10.38%。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来华留学工作进一步发展,于2010年9月专门制定了《留学中国计划》,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
期刊
在政治格局多极、经济利益主体多样、文化和价值体系多元的全球化语境下,大学校园承受诸如精神贫瘠、人际关系疏远等现代社会病症的猛烈冲击。大学生作为思维敏锐却缺乏理性思考的先锋群体出现了道德滑坡的时代危机。大学生道德失范是主体在认知———同化———内化的过程中分别经历了道德认知失辨、道德同化失律、道德内化失觉综合作用的结果。宗教凭借精神救赎与全球伦理的一致性,对于探寻人生价值和生存意义、实现社会公共道德
期刊
一灾后重建的新校园为感恩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教材  原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威州镇的阿坝师专因地震损毁,学校于2009年8月26日在汶川县水磨镇马家营村举行了异地重建奠基仪式,2010年1月1日学校灾后整体重建全面动工,2011年9月完工。经省政府及省发改委对《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项目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规划用地1024亩。修建后学校达到了“质量一流、风格一流、特
期刊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的环节,是发挥该领域留人职能的重要措施。基于薪酬管理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薪酬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意义  结合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突出体现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办学特色,明确框架与体系。  构筑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顺利衔接的桥梁。克服企业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两条线平行、互不衔接
期刊
对于大学所学专业的认识,有两种比较极端的现象:一种是“唯专业”论,认为大学所学专业将决定人生未来;一种则认为大学专业只要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便可,过度夸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的作用。其实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小时候经常见大人们带着渔网去捕鱼,细细的线编织成渔网后就会变得特别牢固。大学对每个人而言就是一个织网的过程,既要纵向的专业深度,又要所涉猎知识的广度。纵横相互交错才能编织出一张结实而牢
期刊
一昆曲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精神的重要载体  昆曲成为高雅清丽、温文尔雅的艺术形式,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的。昆曲之始祖为昆山腔,始自元代,分为两种,一种是顾坚等文士创立的清唱昆山腔,一种是民间艺人创作的南戏四大唱腔之一的剧唱昆山腔。  清唱昆山腔是文人用于自娱唱酬时的一种清唱方式,所采取的是乐府北曲依字声行腔的演唱方式,与当时流行的南曲有所不同。[1]魏良辅《南词引正》认为这一艺术形式为顾坚所创,如云
期刊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产生,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教育技术学被全方位的赋予了时代的色彩。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且与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重大问题紧密相关。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教育技术学科共建成8个博士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