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变暖原因大可成疑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y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变暖原因何在,目前未有定论。不少人认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令地球暖化,人类是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这一说法值得商榷。
  据推测,唐代气温可能比现在还高。
  一些专家从唐诗透露出的讯息推证唐代气温,仅以唐诗中对我国西南地区的景、物描述就有如下推论。张籍《送蜀客》诗云:“木棉花开锦江西”。木棉性喜温暖,如今成都地区自然生长的木棉已很少见。杜甫《梅雨》描绘农历四月成都的梅雨景象:“南京(安史之乱时成都为行都,时称‘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而现在农历四月成都已无梅雨天气。《新唐书》和《蛮书》中有关于云南养蚕的记载,称当时蚕正月生而二月茧,比现在要早,可见当时云贵高原气温比现在高。
  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指出,“公元650年、669年和678年的冬季,国都长安无冰无雪。八世纪初和九世纪的初和中期,西安的皇宫里和南郊的曲池都种有梅花,而且还种有柑桔……柑桔只能抵抗零下8度的低温,而现在的西安几乎每年的绝对最低温度都在零下8度以下”。除唐代外,竺可桢还认为,“在我国近五千年中的最初二千年,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一月温度大约比现在高3℃~5℃”。
  那时是农业社会,人口数量比现在少且没有工业革命,为何地球比现在还要温暖?
  史前时代有相当长一段时期地球温度比现在高得多。中国北方盛产煤炭,甘肃发现黄河象化石及众多亚热带植物化石……这些都是当时气候更温暖的有力证据——那时不仅没有工业革命,甚至连人类都没有,“人类”又如何令地球变暖呢?
  至少人类不是地球变暖的唯一因素。英国《泰晤士报》一则《如何让牛停止打嗝是气候变化的新课题》的报道说,每头牛每天通过打嗝和放屁向外排放的甲烷达100~200升,“温室效应”比一辆路虎“神行者”汽车行驶53公里释放的废气还要高。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15亿头牲畜排放的温室气体要比汽车、飞机等所有交通工具排放温室气体的总和还要多,并预计2030年家畜排放的甲烷要比目前上升6成……当然,若说牲畜服务于人类,人要为此负“间接责任”也可成立,只不过这些事例证明了一个道理:气候变化的原因十分复杂,人类未知的领域还很多。
  人类致力于环保,有勇于自省的精神自然难能可贵。然而对待环保问题,不能仅凭一腔热血,还需多一些科学和审慎。
其他文献
毛泽东:要搞就搞大的,鸡蛋那么大的我们不抛    在美苏两国登月竞争十分激烈的日子里,中国人也急于打出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衛星。早在1958年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就说:中国也要搞人造卫星。而且,我们要搞就要搞大的,鸡蛋那么大的我们不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如今一些官员平时不学习,却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公款与一些高校“合谋”,在短期内实现学历“大跃进”。面对这种现象,笔者不禁想起陈云不改学历的故事。  党的十二大前夕,有关部门向陈云请示,考虑把他原来填写的高小毕业学历改为大专,问他是否同意。陈云说,不要改,简历中的文化程度是指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不是指实际水平,我只上过小学,只能填商小毕业。他还说,我永远是小学生。  陈云同志实事求是的精神令人感佩。虽然
期刊
老知青蔡立坚去世10年了,不知还有多少同时代的知青记得她,又有多少新时代的青年听说过她。10年前,蔡立坚因车祸在山西身亡。车祸发生后,她还帮着抢救别人,回到家里却一下子去了。这样的人,这样的死,让人感慨,也让人难忘。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邵燕祥先生的新作《试论假话未必不可讲》(《同舟共进》2007年第10期)很有意思,我把它当作当年巴金、萧乾等讨论在我们的具体语境下,“真话”该不该讲、抑或能不能讲的一个继续。  说真话抑或说假话,不是一个简单、容易的问题。在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赵高“指鹿为马”、最高领袖提倡“五不怕”甚至鼓励出“海瑞”而实际上唯恐“海瑞”出的语境下,说真话抑或说假话是对人的“智慧”和“历练”的一种考量。   
期刊
2007年夏天,有幸应邀到牛津大学学术休假,学校安排我住在泰晤士河源头(Head of theriver)附近的旧式宿舍。工作之余常在河边散步或小坐,遥望蓝天白云,古木参天,芳草如茵,与天鹅、大雁为伴,一扫世俗尘嚣,遂得沉静思考,思考最多的就是“牛津现象”。  牛津是一座古老城市,牛津大学已有近900年的悠久历史。牛津的特点是政治上偏于保守,文化上善于守旧。我不知道牛津人是否也在研究文化产业与文化
期刊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突然辞去总统职务,普京出任代总统,并于2000年3月正式入主克里姆林宫,震动了整个世界。人们纷纷猜测这个外表精干的“小个子”、前克格勃官员能否将俄罗斯带出动荡的泥淖,有人甚至已经开始在谈他的下台时间表。  普京的表现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7年来,他稳稳地坐在总统宝座上并树立了强势总统形象。俄罗斯政治秩序得以恢复,经济情况逐步好转,军事实力再现雄风,外交政策积极务实。普京
期刊
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中国知识界就开始纪念“五四”。此后,“五四”的纪念几乎年年进行,不曾间断。近百年来,中国没有一场运动或事件像“五四”一样从发生的第二年就开始纪念;也没有一场运动或事件像“五四”一样得到不同党派、不同政治力量以及官方与民间的共同纪念,并且持久而不衰。  1920年李大钊在纪念“五四”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90年来,“五
期刊
【从“北大之子”痛殴“北大之父”谈起】  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各方从不同角度对“五四”进行了解读。大致能听到两种声音:一是要把“五四”精神统一到“爱国”与“进步”这两个主题上来;二是坚持“五四”当年的原貌:“民主”与“科学”。我当然不会认同前者,而是支持、理解后者。从历史事实说,“五四”当年的追求确实是“民主”与“科学”,爱国与进步只是围绕这两大主题产生的社会影响、社会效果。  然而,“五四”已
期刊
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人们惯于以“动荡不安”来形容: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党争、内战、列强瓜分、日寇入侵、山河破碎、民生凋敝……近一二十年以来,历史文化研究有了新的视角,对民国史的研究逐渐采取比较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史学界有识之士的努力,那个时代的真面目连同其积极的建树逐渐现出轮廓。其中最重要的、对后人深有启发的,是各个领域的“文化人”或“知识人”所代表的精神。那个时代、那些人,其实离
期刊
邹恒甫,世界银行研究部研究员、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曹建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叶楚华,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美国真的不行了吗    叶楚华:美国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大家都对美国的现状和前途感兴趣:美国到底怎么了,这次美国真的不行了吗?  邹恒甫:这个问题很好。在这场危机中,中国要想不做傻事,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