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堂必须强化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探究,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有效性从教与学两方面讲,一方面是教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学的有效性,而现在更多则是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讲究有效性。
【关键词】提高 数学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30-0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有效性从教与学两方面讲,一方面是教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学的有效性,而现在更多则是让學生在学的过程中讲究有效性。
如在教学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组成时,教参提倡在摆学具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数的组成,会进行分与合的操作活动,能直观说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我指导学生多次摆小棒,感悟数的组成。但当学生离开了学具,把数抽象出来时,学生仍感困惑,出错较多。如学生常错为:
像这类问题仍是学生出错较多,难以掌握的知识难点。我是毕业十多年来第一次执教一年级,对此类问题更是倍感头疼。但在周日和孩子一次玩耍中,我突然发现这类问题可以想象成上滑梯和下滑梯来进一步理解分与合。如果最上面的方框内出示了数字几,则表示有几人已经在滑梯上面了,他们要向下滑,分两路下滑,在下边一路数字显示几,就表示已经滑下了几人,另一路再滑下还没有下来的同学。如图(一):表示滑梯上边有8人,一边已经滑下了5人,可加上向下滑的箭头帮助理解,另一边还要滑下3人才能都滑下来,也加上向下的箭头,所以另一边方框里填3,如图(二)。
以上各题都可以如此理解(注:左数第三个需要首先指定一边下的人数小于9)。
而像图(三)这样下边两路出示数字而上边空白的就可以理解成上滑梯。左边有2个小朋友,右边有4个小朋友,他们分别从两边爬上滑梯,也可以给他们加上向上的箭头帮助理解,如图(四),都爬上滑梯后上面一共有几人?因为学生对上下滑梯比较容易理解,也特别感兴趣,所以学生很快就得出6。
而如像图(五)这样的既可以理解成上滑梯,也可以理解成下滑梯。
如果理解成是上滑梯,则需要首先指定右下边方框里的数字,表示两边的人要一起上滑梯,如填4,那么两边一共要上9人,学生易填出9,如图(六)。如果理解成下滑梯,最上边滑梯上没人怎么下滑梯呢?则需要首先指定最上边的方框人数,如填7,则成为图(七),学生很容易得出右下边方框里填2。
其实在理解上下滑梯的过程中,暗含了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上滑梯即要加法计算,下滑梯为减法计算,为后面学习10以的加减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屡次尝试,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效果极佳,并起到了拓展延伸的意义,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课堂应是精彩的、生成的、快乐的课堂,无疑,我们的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感受到了有效课堂的无穷乐趣。伴随着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的研究的实验,我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数学课堂必须强化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探究,使我们的课堂永远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使它更充满思辩的理性,更具有生活的积淀;使所有的人都来共同感知和感悟数学美的真谛!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的大小比较时 ,学生大部分能搞清楚数的大小,但对“>”、“<”的方向学生在书写时不易分清,为了防止学生混淆,我在教学中借助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记忆。把大于小于号都想象成大鱼和小鱼,告诉学生不论是大鱼还是小鱼它们都会长大口吃较大数,因为近几年水的污染太严重,他们很难找到食物,几经曲折找到食物后,不论大鱼小鱼都想吃一个大的来尽快解决温饱,所以不论大于号小于号它们的口都对着较大数,对学生此番讲解后,在比较数的大小书写过程中,从没有把大于号小于号混淆过。
新课程的教学如一石惊起一池春水,搅动着大家的思维与习惯,在新型的课堂学习方式的有效性的探究中,人们与课程研究共同成长,共同提高。如一位五十多岁老教师在上一年级上册数学20以内加减法时谈到:我提倡学生在计算20以内加减法时,让学生视为大数加小数,把大数先放在心里,然后由大数接着往后数。小数是几就数上几个,最后数到多少得数就是多少。听了这位前辈的谈论后我深深地陷入了思索中……
当然,我们在新教改的前景下,还在尝试教学,摸索教学,对各种教法的探索不一定近乎合理,还需要进一步去实践去完善,但我认为这种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应必备的。
总之,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在今后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将依然以教学理论作指导,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让我们以百米的速度去加快有效教学的步伐吧!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7期
[2]陈秀明;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3]裴华明;关于数学教材处理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学研究;2005年10期
[4]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姜巧玲,职务:教师,职称: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提高 数学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30-0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有效性从教与学两方面讲,一方面是教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学的有效性,而现在更多则是让學生在学的过程中讲究有效性。
如在教学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组成时,教参提倡在摆学具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数的组成,会进行分与合的操作活动,能直观说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我指导学生多次摆小棒,感悟数的组成。但当学生离开了学具,把数抽象出来时,学生仍感困惑,出错较多。如学生常错为:
像这类问题仍是学生出错较多,难以掌握的知识难点。我是毕业十多年来第一次执教一年级,对此类问题更是倍感头疼。但在周日和孩子一次玩耍中,我突然发现这类问题可以想象成上滑梯和下滑梯来进一步理解分与合。如果最上面的方框内出示了数字几,则表示有几人已经在滑梯上面了,他们要向下滑,分两路下滑,在下边一路数字显示几,就表示已经滑下了几人,另一路再滑下还没有下来的同学。如图(一):表示滑梯上边有8人,一边已经滑下了5人,可加上向下滑的箭头帮助理解,另一边还要滑下3人才能都滑下来,也加上向下的箭头,所以另一边方框里填3,如图(二)。
以上各题都可以如此理解(注:左数第三个需要首先指定一边下的人数小于9)。
而像图(三)这样下边两路出示数字而上边空白的就可以理解成上滑梯。左边有2个小朋友,右边有4个小朋友,他们分别从两边爬上滑梯,也可以给他们加上向上的箭头帮助理解,如图(四),都爬上滑梯后上面一共有几人?因为学生对上下滑梯比较容易理解,也特别感兴趣,所以学生很快就得出6。
而如像图(五)这样的既可以理解成上滑梯,也可以理解成下滑梯。
如果理解成是上滑梯,则需要首先指定右下边方框里的数字,表示两边的人要一起上滑梯,如填4,那么两边一共要上9人,学生易填出9,如图(六)。如果理解成下滑梯,最上边滑梯上没人怎么下滑梯呢?则需要首先指定最上边的方框人数,如填7,则成为图(七),学生很容易得出右下边方框里填2。
其实在理解上下滑梯的过程中,暗含了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上滑梯即要加法计算,下滑梯为减法计算,为后面学习10以的加减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屡次尝试,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效果极佳,并起到了拓展延伸的意义,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课堂应是精彩的、生成的、快乐的课堂,无疑,我们的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感受到了有效课堂的无穷乐趣。伴随着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的研究的实验,我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数学课堂必须强化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探究,使我们的课堂永远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使它更充满思辩的理性,更具有生活的积淀;使所有的人都来共同感知和感悟数学美的真谛!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的大小比较时 ,学生大部分能搞清楚数的大小,但对“>”、“<”的方向学生在书写时不易分清,为了防止学生混淆,我在教学中借助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记忆。把大于小于号都想象成大鱼和小鱼,告诉学生不论是大鱼还是小鱼它们都会长大口吃较大数,因为近几年水的污染太严重,他们很难找到食物,几经曲折找到食物后,不论大鱼小鱼都想吃一个大的来尽快解决温饱,所以不论大于号小于号它们的口都对着较大数,对学生此番讲解后,在比较数的大小书写过程中,从没有把大于号小于号混淆过。
新课程的教学如一石惊起一池春水,搅动着大家的思维与习惯,在新型的课堂学习方式的有效性的探究中,人们与课程研究共同成长,共同提高。如一位五十多岁老教师在上一年级上册数学20以内加减法时谈到:我提倡学生在计算20以内加减法时,让学生视为大数加小数,把大数先放在心里,然后由大数接着往后数。小数是几就数上几个,最后数到多少得数就是多少。听了这位前辈的谈论后我深深地陷入了思索中……
当然,我们在新教改的前景下,还在尝试教学,摸索教学,对各种教法的探索不一定近乎合理,还需要进一步去实践去完善,但我认为这种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应必备的。
总之,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在今后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将依然以教学理论作指导,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让我们以百米的速度去加快有效教学的步伐吧!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7期
[2]陈秀明;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3]裴华明;关于数学教材处理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学研究;2005年10期
[4]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姜巧玲,职务:教师,职称: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