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广,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大部分地区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水平普遍提高,语文素养普遍增强。然而在我们这落后的边远山区,学生的语文素质、知识水平不是提高,而是普遍滞后。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
一、学生未能进入学前教育
国家虽然将学前教育纳入了我国教育的主体范畴,然而在我们这边远落后的山区,却只能是一句空话,且不说一个乡镇只有一间幼儿园,就是有三、五间,乃至每村有一间幼儿园。七、八岁的孩子要走一二十里地进入学校都有些困难,更何况是四五六岁的孩子,他们要走一二十里(来回三四十里)地进幼儿园是不切实际的。如务川自治县分水乡天山村的小河、中河两个组,距村级学校近二十里地,全是山路、交通不便。孩子们上学,每天都要走三四十里路,更何况村级学校是没有幼儿园。由于上述原因,边远山区的孩子进入学校后的知识就已经明显落后于其他进入学前教育的学生。
二、受电视网络的影响
没有节制的看电视、上网、玩电脑等活动,养成了学生的坏习惯。学生在看电视时,不是将电视中的情节转化为语言文字,而是注重电视中的武打情节,谁的武功最高。下来后就一味对电视中的情节进行模仿、打斗。这样一来,他们的心思就不在学习上,上课时三心二意。上网、玩电脑更是如此,一旦养成了这些坏习惯,很难改掉,常常在课堂上想着电脑中的游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父母外出,无人监督、辅导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学生对学习本身就不感兴趣,再加上几个孩子一同玩耍时早就将老师布置的作业抛到了九霄云外去,同时父母在外打工,管理不到,总觉得自己对子女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有些亏欠,于是就用金钱来弥补,那知这样更滋生了孩子的厌学情绪。致使教师检查作业时,学生则充而不闻,久而久之,学生不做,教师也不再检查、不再布置,因为布置多少学生都不会去做的。
四、可读的书较少,学生的阅读量狭窄
在落后的边远山区,学生的见闻本身就狭窄,没有什么可读的书。虽然在“两基”验收期间,配备一些书籍,但大多都是些无法让学生感兴趣、长知识的书。再加之有的学校的管理不善,把这仅有的一点书籍都丢掉的所剩无几。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只能读他们所拥有的教材。
五、评价不合理
评价的不合理,导致老师不能把所有的知识传给学生,学生不能全面掌握知识。由于评价的原因,老师只能根据列年来的考试传授学生知识。
1.在第一学段的语文考试试题中,近几年以来笔者认真观察,从未见过有部首、笔顺笔划的题出现,在一、二年级的教材与教参中,也没有笔顺笔划的知识(我几天前看到西师版一年级教材中有这方面的知识,心中为之一振,为何我们不用这种教材?),致使老师不注重这方面知识的培养与传授。由于没有传授汉字的书写笔顺规律;有些学生干脆从小就乱写乱画,到了初中毕业也没有养成一个认真书写的习惯。学生就无从了解每个字的书写笔顺。导致有极个别的学生初中毕业了,竟然对自己的姓名如何书写都不会。
2.语文素养的高低在于学生积累了多少知识。特别是汉字的积累,然而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第一学段(一至二年级)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①“将‘识’与‘写’的要求分开。”②“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不抄,不默,不考。”③ 这就使得绝大部分老师对识字教学中这一板块从不去重视,不去要求、强调。使得学生有很多的字开始还认识,到后来变得陌生,不会写,有的老师也注重这方面的知识,但却只注重学生的认识却不在意学生的书写。以至于在学生的作业中,出现很多错别字。
3.不考语法,致使学生所写出的句子语句不通。受考试这一根指挥棒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语法不通。自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后,中考曾一度放弃了在语文中进行语法考试,曾记得有一、两年的中考试题中只有识记、阅读和作文,识记古诗文占总分值的四分之一,阅读占四分之一。由于少考语法或不考语法,学生在平常的作文练习中,从不推敲语句是否通顺,教师也不注重语法的传授,于是就更无从指导学生作文中的语病。当然近几年中考试题已经开始回归,有标点符号、词语运用的试题出现。
六、部分老师没有敬业精神,得过且过
有一部分老师,他们对教书育人这一职业根本就不喜欢,有的是被命运所逼,无可奈何,他们总感到社会对他们不公,自己想干的事却又不干了。有的是看重了教师职业的两个假期,想图清闲、修生养性、无所事事,上课从不尽职、不尽责,完全缺乏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应具备的那份责任感、使命感和神圣感。
七、隔代教育,管理不严
由于父母外出,绝大部分的学生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则成了孩子的监护人,对孩子听之任之,从不加以严格的管理,他们总认为:孩子年龄还小等他们长大了,他们也就懂了。于是对孩子所做的一切不管不问,还随意迁就。但等孩子长大一点后,那时再进行教育,却不知孩子的个性已经养成,根本听不进他人的任何意见,我行我素。再加之,隔代教育的两代人之间的经历、经验不同,祖辈们所经历的事,所说的话在孩子看来都是“天方夜谭”、“子虚乌有”,两代人之间无从沟通。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父母在外出打工时,应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至少留一人在家中照顾孩子。因为,父母有再多的钱也是为了孩子能有个好的生活环境,与其这样,不如教会孩子如何面对环境,如何成才。2.教师应尽量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方便,培养他们的阅读的兴趣。3.考试是一条指挥棒,老师、学生都会围绕着指挥棒转。因此,希望在今后的考试中,能出现笔顺、语法方面的试题,以引起老师的重视。4.对于部分老师,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做不了别的事,就应该有一点责任感和使命感。5.语文教师在认真上课的同时,应要求学生做好以下事宜。(1)每天记住一则名人名言。(2)常作读书笔记。(3)常写日记。只要这样,我想我们边远山区学生语文素养滞后的原因就可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方智范,崔峦.“识字与写字”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一、学生未能进入学前教育
国家虽然将学前教育纳入了我国教育的主体范畴,然而在我们这边远落后的山区,却只能是一句空话,且不说一个乡镇只有一间幼儿园,就是有三、五间,乃至每村有一间幼儿园。七、八岁的孩子要走一二十里地进入学校都有些困难,更何况是四五六岁的孩子,他们要走一二十里(来回三四十里)地进幼儿园是不切实际的。如务川自治县分水乡天山村的小河、中河两个组,距村级学校近二十里地,全是山路、交通不便。孩子们上学,每天都要走三四十里路,更何况村级学校是没有幼儿园。由于上述原因,边远山区的孩子进入学校后的知识就已经明显落后于其他进入学前教育的学生。
二、受电视网络的影响
没有节制的看电视、上网、玩电脑等活动,养成了学生的坏习惯。学生在看电视时,不是将电视中的情节转化为语言文字,而是注重电视中的武打情节,谁的武功最高。下来后就一味对电视中的情节进行模仿、打斗。这样一来,他们的心思就不在学习上,上课时三心二意。上网、玩电脑更是如此,一旦养成了这些坏习惯,很难改掉,常常在课堂上想着电脑中的游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父母外出,无人监督、辅导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学生对学习本身就不感兴趣,再加上几个孩子一同玩耍时早就将老师布置的作业抛到了九霄云外去,同时父母在外打工,管理不到,总觉得自己对子女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有些亏欠,于是就用金钱来弥补,那知这样更滋生了孩子的厌学情绪。致使教师检查作业时,学生则充而不闻,久而久之,学生不做,教师也不再检查、不再布置,因为布置多少学生都不会去做的。
四、可读的书较少,学生的阅读量狭窄
在落后的边远山区,学生的见闻本身就狭窄,没有什么可读的书。虽然在“两基”验收期间,配备一些书籍,但大多都是些无法让学生感兴趣、长知识的书。再加之有的学校的管理不善,把这仅有的一点书籍都丢掉的所剩无几。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只能读他们所拥有的教材。
五、评价不合理
评价的不合理,导致老师不能把所有的知识传给学生,学生不能全面掌握知识。由于评价的原因,老师只能根据列年来的考试传授学生知识。
1.在第一学段的语文考试试题中,近几年以来笔者认真观察,从未见过有部首、笔顺笔划的题出现,在一、二年级的教材与教参中,也没有笔顺笔划的知识(我几天前看到西师版一年级教材中有这方面的知识,心中为之一振,为何我们不用这种教材?),致使老师不注重这方面知识的培养与传授。由于没有传授汉字的书写笔顺规律;有些学生干脆从小就乱写乱画,到了初中毕业也没有养成一个认真书写的习惯。学生就无从了解每个字的书写笔顺。导致有极个别的学生初中毕业了,竟然对自己的姓名如何书写都不会。
2.语文素养的高低在于学生积累了多少知识。特别是汉字的积累,然而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第一学段(一至二年级)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①“将‘识’与‘写’的要求分开。”②“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不抄,不默,不考。”③ 这就使得绝大部分老师对识字教学中这一板块从不去重视,不去要求、强调。使得学生有很多的字开始还认识,到后来变得陌生,不会写,有的老师也注重这方面的知识,但却只注重学生的认识却不在意学生的书写。以至于在学生的作业中,出现很多错别字。
3.不考语法,致使学生所写出的句子语句不通。受考试这一根指挥棒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语法不通。自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后,中考曾一度放弃了在语文中进行语法考试,曾记得有一、两年的中考试题中只有识记、阅读和作文,识记古诗文占总分值的四分之一,阅读占四分之一。由于少考语法或不考语法,学生在平常的作文练习中,从不推敲语句是否通顺,教师也不注重语法的传授,于是就更无从指导学生作文中的语病。当然近几年中考试题已经开始回归,有标点符号、词语运用的试题出现。
六、部分老师没有敬业精神,得过且过
有一部分老师,他们对教书育人这一职业根本就不喜欢,有的是被命运所逼,无可奈何,他们总感到社会对他们不公,自己想干的事却又不干了。有的是看重了教师职业的两个假期,想图清闲、修生养性、无所事事,上课从不尽职、不尽责,完全缺乏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应具备的那份责任感、使命感和神圣感。
七、隔代教育,管理不严
由于父母外出,绝大部分的学生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则成了孩子的监护人,对孩子听之任之,从不加以严格的管理,他们总认为:孩子年龄还小等他们长大了,他们也就懂了。于是对孩子所做的一切不管不问,还随意迁就。但等孩子长大一点后,那时再进行教育,却不知孩子的个性已经养成,根本听不进他人的任何意见,我行我素。再加之,隔代教育的两代人之间的经历、经验不同,祖辈们所经历的事,所说的话在孩子看来都是“天方夜谭”、“子虚乌有”,两代人之间无从沟通。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父母在外出打工时,应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至少留一人在家中照顾孩子。因为,父母有再多的钱也是为了孩子能有个好的生活环境,与其这样,不如教会孩子如何面对环境,如何成才。2.教师应尽量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方便,培养他们的阅读的兴趣。3.考试是一条指挥棒,老师、学生都会围绕着指挥棒转。因此,希望在今后的考试中,能出现笔顺、语法方面的试题,以引起老师的重视。4.对于部分老师,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做不了别的事,就应该有一点责任感和使命感。5.语文教师在认真上课的同时,应要求学生做好以下事宜。(1)每天记住一则名人名言。(2)常作读书笔记。(3)常写日记。只要这样,我想我们边远山区学生语文素养滞后的原因就可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方智范,崔峦.“识字与写字”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